1.3自由组合定律——高一生物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
巩固基础
1.在孟德尔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最能反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 )
A.F2中四种子代比例为9:3:3:1
B.F1测交后代比例为1:1:1:1
C.F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1:1:1:1
D.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2.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可能具有1 :1 :1 :1 比例关系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不同种类配子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②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3.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四种,它们之间的比例为3∶3∶1∶1。则“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4.某种玉米个体甲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乙杂交,正交和反交的结果如下表所示(以甲作为父本为正交)。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杂交类型 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值AaBb:Aabb:aaBb:aabb
父本 母本
甲 乙 1:2:2:2
乙 甲 1:1:1:1
A.甲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B.甲作父本产生的雄配子比例不是1:1:1:1
C.甲作为父本或母本都可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
D.甲作父本产生配子的比例与作母本产生配子的比例不同
5.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规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个体杂交,两对基因都可以用于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B.丙、丁个体杂交,通过子代茎的高度和粒形可以说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C.只有测交法才能揭示遗传定律的实质
D.丁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演绎法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6.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均为完全显性,分别控制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植株甲和植株乙进行杂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于一代出现3:1:3:1的性状分离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B.若子一代出现1:1:1:1的性状分离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C.若子二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D.若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两亲本的杂交组合可能有4种
7.自然条件下,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若出现以下情况,结果错误的是( )
A.若含隐性基因的花粉一半致死,则F1基因型比例可能为1∶2∶3
B.若含隐性基因的配子一半致死,则F1基因型比例可能为1∶4∶4
C.若该植株产生了4种花粉,则不可能是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的结果
D.若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上,则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8.某种植物的宽叶/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控制宽叶性状:高茎/矮茎由等位基因B/b控制,B基因控制高茎性状。这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为研究该种植物的基因致死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①:宽叶矮茎植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2∶1。下列分析及推理中错误的是( )
A.从实验①可判断A基因纯合致死,从实验②可判断B基因纯合致死
B.实验①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也为Aabb
C.若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则其基因型为AaBb
D.将宽叶高茎植株进行自交,所获得子代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
9.柑橘的果皮色泽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 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含有显性基因时(即A_B_C_…)为红色,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不含显性基因时(即aabbcc…)为黄色,其他基因型为橙色。现用三株柑橘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甲:红色×黄色→红色:橙色:黄色=1:6:1;
实验乙:橙色×红色→红色:橙色:黄色=3:12:1。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果皮的色泽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实验乙的子代橙色个体具有9种基因型
C.实验甲中亲本红色个体和子代红色个体基因型不同
D.实验乙橙色亲本有2种可能的基因型
能力提高
10.某自花传粉植物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当花粉含AB基因时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因而不能参与受精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正反交子代性状及比例相同
C.两紫茎抗病性状植株杂交,后代不一定出现性状分离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不存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
11.某种植物的花色同时受A、a与B、b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开蓝花,基因型为aaB_的植株开黄花。将蓝花植株(♀)与黄花植株(♂)杂交,取F1中红花植株自交得F2。F2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红花:黄花:蓝花:白花=7:3:1:1。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F2中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致死
B.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配子同时致死
C.亲本蓝花植株和F2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D.F1产生的配子中,含有Ab的雌配子或Ab雄配子致死
12.某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相关基因为A、a和B、b,且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只要存在一种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抗除草剂性状。基因A使雄配子的育性降低50%,其它配子育性正常;基因B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只考虑是否抗除草剂时,该种植物群体有5种基因型
B.该植物的生殖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只有1条性染色体
C.该种植物(AaBb)产生的花粉AB:Ab:aB:ab=1:1:2:2
D.♀甲(aaBb)×♂乙(Aabb)进行杂交所得子代中抗除草剂植株所占的比例是3/4
13.某二倍体植物的豆荚被毛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存在时可使光滑的豆荚变为被毛;基因A不存在,b纯合时也可使光滑的豆荚变为被毛;其余类型均为光滑豆荚。选取不同的亲本进行实验,杂交组合及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母本 父本 子代
组合一 被毛豆荚 光滑豆荚 205(被毛豆荚)、123(光滑豆荚)
组合二 被毛豆荚 被毛豆荚 338(被毛豆荚)、78(光滑豆荚)
A.A/a和B/b在雌雄配子结合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
B.组合一得到的所有子代光滑豆荚自交,F2中被毛豆荚:光滑豆荚=1:5
C.组合二得到的子代中被毛豆荚有5种基因型
D.组合二得到的所有子代被毛豆荚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占9/13
14.瓤瓜花为单性花,甲和乙是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纯合瓤瓜优良栽培品种,二者杂交F1植株所结果实全部变苦,将F1雌花套袋同株异花传粉,F2表现为变苦株与正常株两种,其比例为9:7。某同学对该遗传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F2变苦株进行同株异花传粉,后代中正常株占11/36
B.F2正常株进行同株异花传粉,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占3/7
C.F2两株正常株之间自由传粉,后代全为正常株
D.授粉前需要对母本采取的操作是去雄和套袋
综合训练
15.暹罗斗鱼因色彩艳丽而成为众多消费者青睐的观赏鱼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研究其鳞片颜色的遗传,将铁锈蓝色和土耳其绿色两种纯合暹罗斗鱼进行杂交,结果如表。
亲本组合 F1鳞片颜色 F2鳞片颜色及数目/尾
土耳其绿 皇室蓝 铁锈蓝
1 铁锈蓝(♀)×土耳其绿(♂) 皇室蓝 69 139 72
2 铁锈蓝(♂)×土耳其绿(♀) 皇室蓝 64 127 66
组合1与2的杂交互为_____。F2鳞片颜色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符合_____定律。
(2)暹罗斗鱼的体色是由鳞片颜色和皮肤底色共同形成的。仅从皮肤底色来看,有红色和黄色两种。科研人员用纯合暹罗斗鱼作亲本,进行如下实验。
①皮肤底色的_____色为显性性状,判断的依据是_____。
②由杂交结果判断,暹罗斗鱼体色由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_____定律。
③若F1与亲本中的铁锈蓝黄色杂交,子代的表型有_____种。
(3)科研人员通过一系列杂交实验,进行多代选育纯化。遗传育种通常都以选育出纯合品系为目标,其原因是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C符合题意。
2.答案:A
解析: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①不符合题意:杂种产生配子不同种类的比例可能为1:1:1:1,②符合题意:杂种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可能为1:1:1:1,③符合题意: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9种,比例不可能为1:1:1:1,④不符合题意;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可能为1:1:1:1,⑤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C
解析:本题的突破点是将两对相对性状分开考虑。依题意:BbCcד个体X”→F1中直黑:卷黑:直白:卷白=3:3:1:1,根据F1中直毛:卷毛=1:1可推知亲本杂交组合为Bbxbb,根据F1中黑毛:白毛=3:1可推知亲本杂交组合为Cc×Cc,因此“个体X”的基因型为bbCc,C正确。
4.答案:A
解析:乙的基因型是aabb,只能产生ab一种配子,甲作父本、乙作母本,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AaBb:Abb:aaBb:aabb=1:2:2:2,故甲产生了四种配子且比例为AB:Ab:aB:ab=1:2:2:2,原因可能是AB雄配子一半没有活性,甲的基因型为AaBb,A错误,B正确;乙作父本,甲作母本,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可见甲作母本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AB:Ab:aB:ab=1:1:1:1,甲作父本产生配子的比例与作母本产生配子的比例不同,C、D正确。
5.答案:D
解析:甲、乙个体杂交,Yyrr×YYRr,只有控制圆粒和皱粒性状的基因可以用于验证基因分离定律,A错误:丙、丁个体杂交,YyddRr×YyDdrr,通过子代茎的高度和粒形不可以说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错误;杂合子自交、测交法均能揭示遗传定律的实质,C错误;丁(YyDdrr)个体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属于假说演绎法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D正确。
6.答案:D
解析:3:1:3:1可拆分为(3:1)(1:1),说明两亲本中一对基因为杂合子自交型,另一对基因为测交型,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A错误;l:1:1:1可拆分为(1:1)(1:1),说明亲本中两对基因均为测交型,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B错误;若子二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子一代为双杂合子,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C错误;若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子一代中一对基因为杂合子自交型,另一对基因为纯合子自交型,则两亲本的杂交组合可能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4种情况,D正确。
7.答案:C
解析:若含隐性基因的花粉一半致死,由于AA是纯合子,则只需考虑Bb,则雌配子是1/2B、1/2b,雄配子是2/3B、1/3b,子代是1/3BB、1/2Bb、1/6bb,比例是2:3:1,A正确;若含隐性基因的配子一半致死,则雌、雄配子都是2/3B、1/3b,子代是4/9BB、4/9Bb、1/9bb,比例是1:4:4,B正确;若该植株产生了4种花粉,则可能是AABb突变为AaBb,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互换可产生4种配子,C错误;若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一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上,AA和Bb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8.答案:D
解析:A、实验①:宽叶矮茎植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亲本为Aabb,子代中原本为AA:Aa:aa=1:2:1,因此推测AA致死;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2∶1,亲本为aaBb,子代原本为BB:Bb:bb=1:2:1,因此推测BB致死,A正确;
B、实验①中亲本为宽叶矮茎,且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由于AA致死,因此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也为Aabb,B正确;
C、由于AA和BB均致死,因此若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则其基因型为AaBb,C正确;
D、将宽叶高茎植株AaBb进行自交,由于AA和BB致死,子代原本的9:3:3:1剩下4:2:2:1,其中只有窄叶矮茎的植株为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D错误。
故选D。
9.答案:B
解析:实验甲中,红色(A_B_C…)×黄色(aabbcc…)→红色:橙色:黄色=1:6:1,相当于测交,由于子代出现了黄色个体,说明亲本红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其产生的ABC…配子占1/8,即(1/2)3,可推测果皮的色泽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实验乙中子代出现了黄色果皮(aabbcc)个体,且占1/16=1/4×2/1×2/1×2/1,亲本相当于一对杂合子自交、两对杂合子测交,可知红色亲本基因型为AaBbCc,橙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cc、aaBbcc或aabbCc,实验乙子代基因型共有3×2×2=12(种),其中红色子代有2种基因型,黄色子代有1种基因型,橙色子代有9种基因型,B正确,D错误;实验甲的亲本组合为AaBbCc×aabbcc,则子代红色果皮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Cc,亲本和子代红色个体基因型相同,C错误。
10.答案: CD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含AB基因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含AB基因的卵细胞能参与受精,若AaBb作母本,可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与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杂交,后代有四种比例相同的表型,而AaBb作父本,只能产生三种数量相等的配子,与基因型为aabb的母本杂交,后代有三种比例相同的表型,因此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正反交子代性状及比例不相同,B错误;紫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正交与反交后代都不发生性状分离,C正确;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不能产生含有AB基因的可育雄配子,故后代中不存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D正确。
11.答案:ABC
解析:ABD、F1红花植株自交所得F2中出现了开黄花(aaB_)和蓝花(A_bb)的个体,说明F1同时含有A、a、B、b基因,故F1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若没有致死情况,则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型及比例为A_B_:aaB_:A_bb:abb=9:3:3:1,事实上,F2的表型及比例是红花(A_B_):黄花(aaB_):蓝花(A_bb):白花(aabb)=7:3:1:1,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则可推知含有ab的雌配子和雄配子都是可育的,又由A_bb(蓝花)的比值是1而不是3,可推知含有Ab的雌配子或者是雄配子致死,AB错误,D正确;
C、含有Ab的雌配子或者是雄配子致死,F2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和亲本蓝花植株的基因型都是Aabb,C错误。
故选ABC。
12.答案:ABD
解析:A、该种二倍体植物为雌雄同株,没有性染色体,A错误;
B、抗除草剂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不抗除草剂植株的基因型只有aabb,植株中共有6种基因型,B错误;
D、♀甲(Aabb)×♂乙(aaBb)进行杂交,正常情况下,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l:1:1:1,子代中的抗除草剂植株所占比例为3/4,D错误。
13.答案:ACD
解析:A、分析题目中的表格,处理数据可得:组合二中子代338(被毛豆荚):78(光滑豆荚)=13:3,其中13:3为9:3:3:1的变式,某二倍体植物的豆荚被毛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故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是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真核生物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A/a和B/b在雌雄配子结合仅仅是受精作用,自由组合定律早在精卵结合之前就已经发生,A错误;B、分析题目中的表格,处理数可得:组合一中子代205(被毛豆荚):123(光滑豆荚)=5:3,再结合分析中被毛和光滑对应的基因型可推出组合一中母本和父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杂交得到的光滑豆荚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1:2,让1aaBB和2aaBb分别自交,其中aaBB自交后代均为光滑,aaBb自交后代中光滑个体占3/4,即二者自交后代中光滑=1/3+(2/3×3/4)=5/6,即F2中被毛豆荚:光滑豆荚=1:5,B正确;C、组合二中子代338(被毛豆荚):78(光滑豆荚)=13:3,其中13:3为9:3:3:1的变式,某二倍体植物的豆荚被毛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故两对等位基因(aaBb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以推出组合二中亲本基因型均为AaBb,杂交后子代中被毛豆荚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以及aabb七种基因型,C错误;D、组合二得到的所有子代毛豆荚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以及aabb七种基因型,共13份,其中纯合子AABB、AAbb、aabb自交一定不会发生性状分离;AABb自交后代为AAB_、AAbb,子代均表现为被毛豆荚;AaBB自交后代为A_BB、aaBB,其中aaBB表型为光滑豆荚;AaBb自交一定发生性状分离;Aabb自交后代为A_bb、aabb,子代均表现为被毛豆荚。由上述分析可知,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有AABB、AAbb、aabb、AABb、Aabb,共有7份,占7/13,D错误。故选: ACD。
14.答案:BCD
解析:A、F2表现为变苦株与正常株两种,其比例为9:7,设相关基因是A/a、B/b,则F1基因型为AaBb,F2中变苦株为9/16A_B_,即变苦株有1/9AABB、2/9AaBB、2/9AABb、4/9AaBb,同株异花传粉(即自交),后代中正常株占2/9×1/4+2/9×1/4+4/9×7/16=11/36,A正确;B、F2正常株同株异花传粉(即自交),即A_bb、aaB_和aabb之间同株异花传粉,子代无A_B_个体,后代全为正常株,所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占100%,B错误;C、F2两株正常株(A_bb、aaB_、aabb)之间自由传粉,若相关基因型是Aabb和aaBb,子代会出现AaBb的变苦株,C错误;D、瓤瓜花为单性花,授粉前不需要对母本去雄处理,D错误。故选BCD。
15.答案:(1)正反交;土耳其绿:皇室蓝:铁锈蓝1:2:1;分离
(2)①红亲本中黄色和红色的纯合暹罗斗角杂交,后代都是红色
②2;自由组合
③4
(3)纯合品系性状能稳定遗传,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解析:(1)分析题表可知,组合1与2的杂交互为正反交,若组合1为正交,则组合2为反交:反之,亦然。F1自交,F2鳞片颜色的性状分离比约为1:2:1,说明鳞片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不完全显性,遵循分离定律。
(2)①根据亲本皮肤底色分别为黄色和红色的纯合暹罗斗鱼杂交,后代都是红色,可知其皮肤底色的红色是显性性状。
②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6:2:3:1,和为16,是9:3:3:1的变形,说明暹罗斗鱼体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③设控制鳞片颜色的基因为A、a,控制皮肤底色红色和黄色的基因为B、b,则铁锈蓝个体的基因型为AA(或aa),土耳其绿个体的基因型为aa(或AA),皇室蓝个体的基因型为Aa。假设铁锈蓝个体的基因型为AA,则土耳其绿个体的基因型为aa,F1(AaBb)与亲本中的铁锈蓝黄色(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表型及比例为铁绣蓝红色:铁锈蓝黄色:皇室蓝红色:皇室蓝黄色=1:1:1:1,共4种;若铁锈蓝个体的基因型为aa,则土耳其绿个体的基因型为AA,结果是一样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