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时精练(二十四)5.4 初识光量子与量子世界(后附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摆的等时性是由惠更斯首先发现的
B.奥斯特发现了磁能生电
C.麦克斯韦最先通过实验捕捉到了电磁波
D.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与温度有关
C.爱因斯坦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D.用红外线照射时,大额钞票上用荧光物质印刷的文字会发出可见光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的半衰期会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的干涉现象提出了光子说
C.一个处于n=3能级状态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最多能发出3种频率的光子
D.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量子说
4.在人类对波粒二象性的认识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普朗克通过对黑体辐射的研究,第一次提出了光子的概念
B.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C.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
D.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长
5.关于对黑体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体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看上去是黑的
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辐射强度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C.普朗克引入能量子的概念,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并由此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D.如果在一个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经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小孔射出,这个空腔就成了一个黑体
6.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辐射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若有N个频率为ν的光子打在光电池极板上,这些光子的总能量为(h为普朗克常量) ( )
A.hv B.Nhv/2 C.Nhv D.2Nhv
7.关于对黑体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体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看上去是黑的
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
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D.如果在一个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经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小孔射出,这个空腔就成了一个黑体
8.“质点”概念的提出采用了建立理想化模型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研究中与其相同的是( )
A.图1中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B.图2中黑体辐射的研究
C.图3中卡文迪什扭秤实验
D.图4中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
9.下列描述的物理现象正确的是( )
A.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只与介质有关
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它的温度有关
C.验钞机检验钞票真伪体现了红外线的荧光作用
D.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导体回路中就一定产生感应电流
10.下面是教材中的四幅插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甲图可知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随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大分子力先变小后增大
B.图乙是封闭在容器中的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若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大
C.从图丙可看出随着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频率较小的方向移动
D.图丁中一只水黾能停在水面上,主要是靠水对水黾的浮力作用
11.关于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不正确的有
A.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所增加
B.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C.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
D.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分布有影响的是温度、材料、表面状况
12.太阳帆航天器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的压力进行太空飞行的航天器,如图所示。在没有空气的宇宙中,太阳光光子会连续撞击太阳帆,使太阳帆获得的动量逐渐增加,从而产生加速度。太阳帆飞船无需燃料,只要有阳光,就会不断获得动力加速飞行。有人设想在探测器上安装有面积极大、反射功率极高的太阳帆,并让它正对太阳。已知太阳光照射太阳帆时每平方米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 P0,探测器和太阳帆的总质量为 m,太阳帆的面积为 s,每个光子的能量为p,此时探测器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二、多选题
13.下列对物理学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规律的物理学家是法拉第
B.电场这个“场”的概念最先是由库仑提出的
C.赫兹首先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
D.普朗克首先提出“量子”概念来解释黑体辐射
14.关于黑体辐射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T1B.T1>T2>T3>T4
C.测量某黑体辐射强度最强的光的波长可以得知其温度
D.测量某黑体任一波长的光的辐射强度可以得知其温度
15.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医用的额温枪被我们熟悉。因为其快速测温,无接触测温的特点,在医院、机场、火车站、小区、海关等地方被广泛使用。额温枪,学名是“红外线测温仪”或者“红外线辐射测温仪”,据了解,测温原理中最关键的,是从“电磁波信息”到“温度信息”的这一转换过程,和黑体辐射有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额温枪扫人的头部,对人体有辐射伤害
B.额温枪接收人体辐射的电磁波,推测其重要结构为红外接收传感器
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除了与温度有关,还与黑体的材料有关
D.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A.单摆的等时性是由伽利略首先发现的,故A错误;
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就是电生磁现象;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也就是磁生电现象,故B错误;
C.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通过实验捕捉到了电磁波,故C错误;
D.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故D正确。
答案:D。
2.B
解析:A.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而均匀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稳定的磁场,不均匀变化的电场才会产生变化的磁场,所以变化的电场不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同理变化的磁场也是如此,故A错误;
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辐射电磁波的强度越大,故B正确
C.据物理学史可知能量子假说是普朗克提出的,故C错误;
D.验钞机利用其的发出的紫外线照射钞票上隐藏的荧光标记,识别钞票的真伪,故D错误。
答案:B。
3.D
解析:A.衰变是原子核内的变化,与元素所处的温度、压强、单质或化合物等状态无关,故A错误;
B.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实验,提出光子说,并给出了光电效应方程,故B错误;
C.一个处于n=3能级状态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最多只能放出2种频率光子,故C错误;
D.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故D正确。
答案:D。
4.A
解析:A.普朗克通过对黑体辐射的研究,第一次提出了量子理论;爱因斯坦在对光电效应的研究中,提出了光子说,故A符合题意;
B.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故B不符合题意;
C.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之后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长,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5.C
解析:A.能100%地吸收入射到其表面的电磁辐射,这样的物体称为黑体,A错误;
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减小的方向移动,B错误;
C.普朗克引入能量子的概念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结果相符,C正确;
D.小孔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因此是小孔成了一个黑体,而不是空腔,故D错误。
答案:C。
6.C
解析:据光子说可知:光子能量与频率有关,一个光子能量为E=hv(h为普朗克常量),N个光子的能量为Nhv,所以C正确.
思路分析:根据光子能量的关系式E=hv,计算出一个光子的能量,再用总个数乘以一个光子的能量等于总能量.
试题点评:考查光子能量的计算
7.B
解析:A.黑体能100%地吸收入射到其表面的电磁辐射,并且不会有任何的反射与透射,这样的物体称为黑体,但不一定黑色的,故A错误。
B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与材料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故C错误,B正确。
D.如果在一个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经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空腔射出,就相当于吸收了所有电磁波,因此小孔成了一个黑体,故D错误。
答案:B。
8.B
解析:A.合力与分力是等效代替的关系,所以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是利用了等效的实验方法,故A错误;
B.任何物体都会反射电磁波,只吸收不反射电磁波的物体实际是不存在的,黑体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故B正确;
C.卡文迪什在测量万有引力常量时,所用的物理思想方法是放大法,故C错误;
D.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因素实验时,所用的物理思想方法时控制变量法,故D错误;
答案:B。
9.B
解析:A.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达到最大,等于3×108m/s,而在其它介质中,电磁波的速度减小,故A错误;
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它的温度有关,故B正确;
C.验钞机检验钞票真伪体现了紫外线的荧光作用,故C错误;
D.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导体回路中就一定产生感应电流,故D错误。
答案:B。
10.B
解析:A.由甲图可知,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力随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
B.图乙是封闭在容器中的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若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大,故B正确;
C.从图丙可看出随着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小的方向移动,即向频率较大的方向移动,故C错误;
D.图丁中一只水黾能停在水面上,主要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故D错误。
答案:B。
11.D
解析:A.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黑体辐射的强度越大。故A正确;
B.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B正确;
C.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故C正确;
D.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分布有影响的是温度,与材料、表面状况无关。故D错误。
本题选错的,答案:D。
12.A
解析:每秒光照射到帆面上的能量
E=P0s
光子的平均能量
ε=hf
光子的频率
每秒射到帆面上的光子数
联立可得
每个光子的动量
光射到帆面被反弹,由动量定理得
Ft=2Ntp
对飞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
联立解得
故A正确,BCD错误。
13.ACD
解析:A.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规律的物理学家是法拉第,故A正确;
B.电场这个“场”的概念最先是由法拉第提出的,故B错误;
C.赫兹首先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故C正确;
D.普朗克首先提出“量子”概念来解释黑体辐射,故D正确。
答案:ACD。
14.BC
解析:AB.因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增强,同时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所以T1>T2>T3>T4.故A错误,B正确;
CD.测量某黑体辐射强度最强的光的波长可以得知其温度,选项C正确,D错误;
答案:择BC。
15.BD
解析:AB.“额温枪”工作时接收了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对人体没有辐射伤害,故其重要结构为红外接收传感器,故A错误,B正确;
CD.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与材料无关,且黑体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故C错误,D正确。
答案:B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