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一:精做选择题
【考情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的题干要求:
1.(2023新课标Ⅰ卷/2023全国乙卷)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2.(2022新高考Ⅰ卷/2022全国乙卷)下列对这首词/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3.(2021新高考Ⅰ卷/2021全国乙卷)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从三年高考的代表性试卷来看,考查形式没有任何变化,只是考查的知识点有所侧重(关键词语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分析,艺术手法的鉴赏)。
1.2023新课标Ⅰ卷:对诗歌首联(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内涵思想的理解/2023全国乙卷:对该词最后一句(与君同醉醒)思想情感的理解。
2.2022新高考Ⅰ卷:对该词上阙第二句(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关键词语“苦”字的理解/2022全国乙卷:对诗歌颔联(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关键词语“早”字的理解。
3.2021新高考Ⅰ卷对诗歌颔联上句即第三句(滋浦曾闻似衣带)内容及思想情感的理解/2021全国乙卷:对该词下阕末尾(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关键词语“听”的艺术手法的赏析。
理解:关键词语,重点语句,语言特色,人物形象,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等。
赏析:人物形象,意象意境,表达技巧(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方式、描写角度等),思想内容,观点态度,重点语句等。
典例展示:
(2024年九省联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叶梦得
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约回残影射明霞。水光遥泛坐,烟柳卧皱斜。
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一枝重插去年花。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连日的春风带来了春的消息,但毕竟时令尚早,还不能看到盛春的美景。
B.题目明确词人是在傍晚到湖上游览,词中“残影”“明霞”对此也有照应。
C.湖中景色见于词人的顾盼之间,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暮色中的垂柳朦朦胧胧。
D.面对美景,词人找出去年佩戴过的花饰插到头上,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
解析:15.D
A、首句“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变平沙”,译为“在疾风中,大片浩荡的绿芜还没有完全遍布平坦的沙滩。夕阳的余晖映照着湖面,水光闪烁。”因绿芜还未完全遍布平坦的沙滩,时令尚早,还不能看到盛春的美景。正确。
B、“约回残影射明霞”中“残影”是指夕阳下余辉照出的影子,“明霞”指明媚的晚霞,“射”是反射,暗指晚霞在湖面反射出余辉,因此照应了标题中“晚至湖上”。正确。
C、“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欹斜”中“水光遥泛”写出了水面波光粼粼,“烟柳”可见垂柳朦朦胧胧。正确。
D、“掩饰”错。也许是希望重新拾起过去的美好,也许是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还也许是诗人喜爱春天、热爱生活的表现。错误。
考点解读:
古代诗歌阅读中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此题囊括了古代诗歌鉴赏题全部的考查内容。其中包括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选择题使考查角度更加全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因此,考生要把做题与读懂诗歌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借题解诗,另一方面把握题型特点,把握诗中关键词句,确保准确选择。
必备知识:
古代诗歌阅读中选择题主要是从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考查,四个选项分别从诗歌的不同角度考查,如思想感情的整体性把握,某个诗句的理解和分析。因此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答题的关键。理解诗歌是一个综合获取信息的过程,甚至需要联想与想象的能力,要进入诗歌的“情境”,又能够跳出来理性分析。所以,做诗歌选择题,首先读懂诗歌,其次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再通过做题技巧正确判断。
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择题一般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本题为“四选一”式的负选型,即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2.选项的先后顺序一般会与原诗句顺序大体一致。
3.“理解”与“赏析”兼顾,重在“理解”。选择题的设题点有两方面:一方面,考查对诗中关键词句、情感主旨的准确理解;另一方面,考查对诗中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从近三年的命题实践看,其考查重心放在了诗意理解上,尤其是对诗中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准确理解,考生应充分把握这一点。
4.命题者在设误时,往往从细微处入手,采用曲解原意、弄错对象、无中生有、过度解读及随意引申等方式,把错误点放在选项的细微之处,尤其是多放在一两个词语上。
5.读懂选项是关键,作答时要边阅读边判断思考,无论是选择恰当的或不恰当的选项,错误总集中在选项的某一两处细节上,绝大多数选项内容是正确的。所以,答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准确理解诗歌的过程,题目答对了,诗歌的内容也就大体掌握了。因此,选项是理解诗歌最好的辅助,更有助于下一道主观题的解答。
设误角度:
1.错解词语意思 2.错解诗句意思
3.典故分析错误 4.情感分析错误
5.忽视注释致误 6.形象概括不当
7.手法辨析错误 8.主旨理解偏差
9.风格表述不当
设误形式:
1.无中生有
2.张冠李戴(省略句)
3.曲解文意
4.以偏概全 5.过度解读
6.已然未然(虚实)
7.概念不清(渲染、烘托、借代、象征)
8.古今异义(那、听、贫、穷、无赖、杀、傍、可怜)
9.信息错位
10.打破常规
梳理知识,明考点,巧解题
考点 具体内容
内容 词意 句意 注释 意象 形象 意境 题材
结构 情景关系 题目 起承转合 首中尾句 线索
情感 主旨 情感线索 氛围基调 情感态度
手法 修辞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语言 炼字 炼句 语言风格
阅效 留白 新奇 共情
解题方法:
第一步审清题目看要求,速读诗歌定题材,理结构,明层次。
第二步快读选项划考点,回到原文定区间,圈意象,看注释。
第三步细读诗歌看选项,比对排除确定向,存疑点,细思量。
典例演练:
(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送别
李白[唐代]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答案】B
【解析】“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人物形象分析错误。三、四句的意思是: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您到了南中一定会很喜欢。诗中并没有谈到友人的风采。句中“自称”是诗人李白站在友人的角度对友人称赞胜境的推测,这里的“自”代指“友人”,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体现友人愉悦的形象,没有提及“友人的风采”形象。本题以诗句内容、表达方式、人称代词等相关信息为微情境,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试题属于基础性考查。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题。
虎丘①题壁
陈恭尹②
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篪客③,乞食吴门秋又深。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②陈恭尹:清代诗人。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③吹篪(chí)客:指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后为吴国重臣,借吴兵力,雪耻家仇。篪,古代一种用竹子制成的乐器。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
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
C.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
D.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
【答案】D
【解析】“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错误。意象(人物“美人心”形象)分析错误。颈联这两句诗字面上写的是春秋时吴越之战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实际两句中的“征士泪”“美人心”都暗指当时南方的抗清斗争和诗人自己的家国之痛。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雪夜感旧①
陆 游
江月亭前桦烛香②,龙门阁③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④,小市孤城宿两当⑤。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注】①本诗作于1197年,陆游73岁,闲居江阴。②江月亭:在今四川广元。桦烛:用桦树皮作的烛。③龙门阁:在今四川广元北。④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⑤两当:今甘肃两当县。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B.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
D.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独坐,老泪纵横,既点诗题,又呼应首句。
【答案】A
【解析】“雪夜”二字错误;“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错误。首联描写的不是雪夜所见之景,而是陆游回忆当年由蜀入陕路途上的所见所感。意象分析错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临 江 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浮生常恨飘蓬”中的“常恨”道出了“离别”对词人来说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
B.写“烟柳重重”实际写“离情重重”,是把抽象、无形的愁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烟柳中来表现。
C.“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借景抒情,展现了一幅寥远凄清的暮秋图,抒发了词人深深的孤寂离愁。
D.“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词人自问自答,借“潮平”“月朦胧”这幅清新亮丽之景,表达内心的自信。
【答案】D
【解析】“清新亮丽”(意境分析)错误,“自信”(情感分析)错误,从词意看应是“朦胧凄清”之景,表达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日赴阙[注]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阙”指唐代都城长安,此诗写于作者赴长安应试途中。
【答案】B
【解析】“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错。意象意境分析错误。残云归岫,意谓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不是凄寒萧瑟。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