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一:精做选择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一:精做选择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4 21:45:2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一:精做选择题提升练
(原卷版)
一、(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
晃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二、(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登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注】据《云溪友议》载,长庆年间(821-824)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歌寄赠张祜。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孤起”一词,写角声凄厉,实际上也烘托出诗人独自登上九峰楼孤寂黯然的心境。
B.颔联把无形离思别情寄寓在碧山、芳草等景物中,情景相生,显得丰满具体,意蕴深长。
C.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思无尽”“恨即休”即本诗的诗眼。
D.尾联一个“轻”字表现出张祜蔑视权贵利禄的名士风骨,暗寓对张祜的赞赏。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杜甫
湖阔兼云涌,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①。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②,从此更南征③。
注:①谢宣城:谢朓,南朝齐诗人,并善辞赋和散文。《谢朓传》中记载: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②引自《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③引自《离骚》:“济沅湘兮南征。”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写登岳阳楼见湖阔云涌、楼高晚晴、丛梅并发、春草萌生,可谓阴晴迭换,丰富多彩,但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相比,少了宏阔的意境。
B.诗人漂泊流落,在岳阳有人能够盛情礼待于他,因此作者通过“楼孤属晚晴”中的“晚晴”表达了不再感觉那么孤独,甚至心头还有些许暖意的慨叹。
C.“诗接”一句写登楼唱和的情形,诗人将裴使君比作南朝诗人谢宣城,既表现了作者对裴使君的赞誉之情,也由此可知裴使君具有文人的风采雅兴。
D.本诗为五言律诗,用韵工整。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关联,用典和想象的手法运用为诗歌增色不少。全诗情感基调压抑低沉,意旨表达含蓄内敛。
5.本诗的主要写作目的是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有人认为杜甫《登岳阳楼》的思想境界远远超越本诗,试结合诗句举一个例子,并作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7.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鶱①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怀不可见请余赋诗(其二)
杜甫
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正翮②抟风超紫寒,立冬几夜宿阳台③。
虞罗④自各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
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才。
【注】①鶱:鸟飞的样子。②翮:羽毛中间的部分,指抟蛙。③阳台:巫山的一座山峰。④虞罗:渔猎者设置的网罗。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题目实似小序,详细交代了写诗缘由,能帮助读者更清楚地理解诗意。
B.首联上下两句均使用了特殊语库,“省”“疑”二字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
C.颔联写黑鹰扇动翅膀刮起的风能吹到边塞,寒冬时栖宿巫山阳台,气魄宏大。
D.颈联写虞罗施巧抓捕,春雁同行猜忌,反映出黑鹰所面临的境遇非常恶劣。
9.全诗是如何体现黑鹰的“不凡”的?请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重山
(南宋)章良能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余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以“柳暗花明”的意象渲染了暮春景象,以“已抽簪”比喻红芍药已然含苞待放,可谓形象之极。
B.“迟迟日”是说当日阳光迟迟不出,故有下文的“一分阴”,而“一分阴”又暗合下阕“无寻处”之情。
C.“时序”指时令,“且”字流露欣喜之情;“旧游无处不堪寻”意味着旧游仍在,然而一切已物是人非。
D.下阕采用先扬后抑笔法使情感呈现跌宕之势,先写沉醉眼前春光之美,终写岁月催人老、初心未酬之悲情。
11.对于原诗“雨余风软碎鸣禽”,明代学者陈霆评改此词为:“鸣禽曰碎,于理不通……何不曰‘碎鸣音’也?”他的评改,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中洲
姚镛①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②,先向水边看白云。
[注]①姚镛:南宋人,擅诗词,绍定元年(1228)为吉州判官。②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代称学术探讨。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不于晴日访友,反“踏雨”前来,可见诗人颇有闲情逸致。
B.“竹下”“荷香”“绡裙”写出诗人敲门所见,有一种天然野趣。
C.被访者住在竹下,周边荷塘,环境幽雅,可见其高雅的生活意趣。
D.全诗记叙有情节变化感,描写有画面感,语言通俗,却蕴含深意。
13.诗论家说:“诗人善道没要紧语。”意思是在一般人看来是没要紧的事,在诗人看来却为要紧。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一:精做选择题提升练
(解析版)
一、(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
晃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二、(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答案】A
【解析】“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误。诗中“人情苦向南山觅”中的“苦”应是寻春的执着之情,不是“痛苦”“困难”,交代了“南山觅”的原因,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登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注】据《云溪友议》载,长庆年间(821-824)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歌寄赠张祜。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孤起”一词,写角声凄厉,实际上也烘托出诗人独自登上九峰楼孤寂黯然的心境。
B.颔联把无形离思别情寄寓在碧山、芳草等景物中,情景相生,显得丰满具体,意蕴深长。
C.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思无尽”“恨即休”即本诗的诗眼。
D.尾联一个“轻”字表现出张祜蔑视权贵利禄的名士风骨,暗寓对张祜的赞赏。
【答案】C
【解析】“思无尽”“恨即休”即本诗的诗眼,错误。诗歌的诗眼应是“百感衷来不自由”。开篇点明诗意,百感交集,身心不自由,“思无尽”“恨即休”都属于百感之愁。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杜甫
湖阔兼云涌,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①。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②,从此更南征③。
注:①谢宣城:谢朓,南朝齐诗人,并善辞赋和散文。《谢朓传》中记载: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②引自《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③引自《离骚》:“济沅湘兮南征。”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写登岳阳楼见湖阔云涌、楼高晚晴、丛梅并发、春草萌生,可谓阴晴迭换,丰富多彩,但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相比,少了宏阔的意境。
B.诗人漂泊流落,在岳阳有人能够盛情礼待于他,因此作者通过“楼孤属晚晴”中的“晚晴”表达了不再感觉那么孤独,甚至心头还有些许暖意的慨叹。
C.“诗接”一句写登楼唱和的情形,诗人将裴使君比作南朝诗人谢宣城,既表现了作者对裴使君的赞誉之情,也由此可知裴使君具有文人的风采雅兴。
D.本诗为五言律诗,用韵工整。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关联,用典和想象的手法运用为诗歌增色不少。全诗情感基调压抑低沉,意旨表达含蓄内敛。
5.本诗的主要写作目的是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有人认为杜甫《登岳阳楼》的思想境界远远超越本诗,试结合诗句举一个例子,并作分析。
【答案】
4.D
5.作者的主要写作目:渴望得到裴使君赏识,能够被收留与重用。诗人将裴使君比作礼贤下士的陈蕃,自比徐孺子,运用渔父问屈原的典故,对自己能被收留和重用心存希望。
思想境界:本诗表达了自己受到礼遇的喜悦之情。诗人来到岳阳受到当地使君的接待,登楼赏景,充满喜悦。而《登岳阳楼》除了表达了老来贫病漂泊的苍凉落寞之叹,更表达了不忘边关战事的忧国忧民情怀,如“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情感基调压抑低沉”错误。裴使君对杜甫礼遇款待,一同登楼共赏湖光山色。此时此刻,杜甫心情愉悦中透着激动。而杜甫到岳阳对裴使君来说,也是十分高兴的。本诗情感基调高亢激昂,作者对此行是持乐观的态度的,心中满怀期待。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写作目的和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
诗歌的颔联写到“礼加徐孺子”,意思是裴使君把我当徐孺子那样对待礼遇有加,诗人将裴使君比作礼贤下士的陈蕃,把自己比作徐孺子。尾联写到“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意思是我哪敢违背渔父的关问呢?我从此就要更改我原来的念头不再像屈原那样去南行,运用渔父问屈原的典故,表达希望自己能被裴使君收留和重用心存希望。所以这首诗中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渴望得到裴使君赏识,能够被收留与重用。
本诗是作者来到岳阳,受到当地的使君的接待,陪裴使君一同登楼共赏湖光山色,并且借陈蕃礼遇徐孺子的典故表达对裴使君礼贤下士的感激,借谢朓的典故表达其才华横溢,对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运用渔父问屈原的典故,对自己能被收留和重用心存希望,所以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受到礼遇的喜悦之情。而杜甫的《登岳阳楼》中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由上文表达的老来贫病漂泊的苍凉落寞上升到对国家边关战事的担忧,体现的是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所以从境界上来看,杜甫《登岳阳楼》的思想境界远远超越本诗。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7.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6.D
7.①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体现出作者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旷达自然,超凡脱俗。
②穿着蜡屐登山率真地饮酒,带上筇杖自在地行走,身体自由,心灵宁静。体现出作者宁静从容的心境,诠释着作者退居后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
③闲暇之时在溪边题诗,听着远处传来烟霭外采菱人的歌声。写作者对官场失望之后徜徉在山水之间,不问世事,抒写闲适情趣,力求解脱之道的旷达胸怀。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错。“与君同醉醒”,意思是与友人一同醉醒,表达闲适自在的心情。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意思是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体现出作者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旷达自然,超凡脱俗。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意思是穿着蜡屐登山真诚率真地饮酒,带上筇杖自在地行走,身体自由,心灵宁静。据此看出作者宁静从容的心境,诠释着作者退居后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意思是闲暇之时在溪边题上一首诗,听着远处传来烟霭外采菱人的歌声。作者对官场失望之后徜徉在山水之间,不问世事,抒写闲适情趣力求解脱之道的旷达胸怀。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鶱①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怀不可见请余赋诗(其二)
杜甫
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正翮②抟风超紫寒,立冬几夜宿阳台③。
虞罗④自各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
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才。
【注】①鶱:鸟飞的样子。②翮:羽毛中间的部分,指抟蛙。③阳台:巫山的一座山峰。④虞罗:渔猎者设置的网罗。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题目实似小序,详细交代了写诗缘由,能帮助读者更清楚地理解诗意。
B.首联上下两句均使用了特殊语库,“省”“疑”二字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
C.颔联写黑鹰扇动翅膀刮起的风能吹到边塞,寒冬时栖宿巫山阳台,气魄宏大。
D.颈联写虞罗施巧抓捕,春雁同行猜忌,反映出黑鹰所面临的境遇非常恶劣。
9.全诗是如何体现黑鹰的“不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8.D
9.①诗人听了王监兵的介绍之后感觉黑鹰不似人间所有,猜测它可能来自北极,通过诗人的心理描写表现其不同凡响。②通过想象黑鹰高飞之迅捷,表现其“不凡”。③以猎者的“虚施巧”和春雁的“必见猜”,通过衬托的手法表现其“不凡”。④直接描写黑鹰能够日行万里,描写其外貌,直接用“不凡才”表达对黑鹰的赞颂。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反映出黑鹰所面临的境遇非常恶劣”错,这两句是表现黑鹰的聪明与不凡。“虚”字表明无论猎者如何巧施机关,也无法抓住黑鹰,表现其聪明;被春雁“见猜”表明黑鹰与春雁这样的凡鸟不同。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作技巧的能力。
①诗人听了王监兵的介绍之后感觉黑鹰不似人间所有,猜测它可能来自北极,通过诗人的心理描写表现其不同凡响。首联“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意思是,这样的黑鹰不知道人间是否存在,怀疑它是从北极渡海而来。通过诗人的“不省”和“疑”的心理描写,表现黑鹰的“不凡”。
②通过想象黑鹰高飞之迅捷,表现其“不凡”。颔联“正翮抟风超紫寒,立冬几夜宿阳台”意思是,它振翅高飞翻越北方边塞,立冬近夜即可宿于夔州阳台。可见其能日飞万里,十分迅捷。这不是普通的鸟能够做到的。
③以猎者的“虚施巧”和春雁的“必见猜”,通过衬托的手法表现其“不凡”。颈联“虞罗自各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意思是,猎人徒然巧设机关张设罗网,春天时一起北飞的大雁必然猜疑它与它们不同。无论猎者如何巧施罗网,也无法抓住黑鹰,一同南归的春雁都猜疑它与它们不一样,可见黑鹰的确“不凡”。
④直接描写黑鹰能够日行万里,描写其外貌,直接用“不凡才”表达对黑鹰的赞颂。尾联“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环凡才”意思是,飞越万里寒空只需一日,它有黄金般的眼眸还有白玉似的利爪决非普通平凡之才。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重山
(南宋)章良能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余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以“柳暗花明”的意象渲染了暮春景象,以“已抽簪”比喻红芍药已然含苞待放,可谓形象之极。
B.“迟迟日”是说当日阳光迟迟不出,故有下文的“一分阴”,而“一分阴”又暗合下阕“无寻处”之情。
C.“时序”指时令,“且”字流露欣喜之情;“旧游无处不堪寻”意味着旧游仍在,然而一切已物是人非。
D.下阕采用先扬后抑笔法使情感呈现跌宕之势,先写沉醉眼前春光之美,终写岁月催人老、初心未酬之悲情。
11.对于原诗“雨余风软碎鸣禽”,明代学者陈霆评改此词为:“鸣禽曰碎,于理不通……何不曰‘碎鸣音’也?”他的评改,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答案】
10.B
11.不赞同。“禽”指鸟雀,“碎”指声音纷繁多样。“碎鸣禽”体现鸟雀声纷繁,乃至多样,展现暮春的特点;而“碎鸣音”只是在说声音的多样,展现不出鸟类的纷繁,体现不出暮春的氛围。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当日阳光迟迟不出”错误。“迟迟日”是说雨过天晴,太阳缓缓升起。点明季节特征,是白昼渐长,日影阑珊,即所谓“春欲尽,日迟迟”;“一分阴”,言偶有浮云,瞬即消逝。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
“雨余风软碎鸣禽”的意思是:雨后的春风,更显得温柔轻盈,到处响着各种鸟雀宛啭的迎接春天的歌声。
“禽”指鸟,春雨之后,天气稳定,风和日丽,鸟雀唤晴,鸣声也格外欢快。“碎”是形容声音纷繁多样,“碎鸣禽”明确了是鸟雀声纷繁,乃至多样,展现了暮春的特点。“碎鸣音”只是在说声音的多样,展现不出鸟类的纷繁,减弱了暮春的氛围。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中洲
姚镛①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②,先向水边看白云。
[注]①姚镛:南宋人,擅诗词,绍定元年(1228)为吉州判官。②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代称学术探讨。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不于晴日访友,反“踏雨”前来,可见诗人颇有闲情逸致。
B.“竹下”“荷香”“绡裙”写出诗人敲门所见,有一种天然野趣。
C.被访者住在竹下,周边荷塘,环境幽雅,可见其高雅的生活意趣。
D.全诗记叙有情节变化感,描写有画面感,语言通俗,却蕴含深意。
13.诗论家说:“诗人善道没要紧语。”意思是在一般人看来是没要紧的事,在诗人看来却为要紧。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2.B
13.①作者冒雨来到友人家的目的是和友人探讨学术问题,②结果到了后,正事不干,更要紧的是先拉友人到水边欣赏白云,③表现了诗人的童真之趣(闲趣)。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绡裙’写出诗人敲门所见”错误。“绡裙”是比喻手法,将荷花比作裙子,因此“绡裙”并非眼前所见之景。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踏雨来敲竹下门”可知,诗人在下雨天来拜访朋友。“相逢未暇论奇字”写到两人见面还没来得及讨论学术问题,说明作者冒雨前来拜访友人的一大目的是和友人探讨学术问题。
“先向水边看白云”写到诗人冒雨来到友人家的目的是和友人探讨学术问题,但是见面之后还没来得及探讨学术问题,却先拉友人去水边欣赏白云。
诗人不于晴日访友,反“踏雨”前来,可见诗人颇有闲情逸致,表现了诗人的童真之趣(闲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