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04 01:1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定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联考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K-39 Cu-64 Zn-65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变形金属复原 缺损玉器补配 银器用除锈剂见新 木器表面擦拭烫蜡
A B C D
A.A B.B C.C D.D
2.科学家用某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所示)。每辆“纳米车”是由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分子构成,直径约。“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化合物
B.金刚石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C.将“纳米车”分散于水中,当光束通过其所形成的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D.“纳米车”的诞生,说明人类操纵分子的技术进入一个新阶段
3.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含的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胶体的胶粒数为
B.溶液中所含数目为
C.常温常压下,和的混合气体所含氧原子数为
D.单质与足量碘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失去个电子
4.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先通入,后通入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 除去中的少量 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后的产物中是否含有铜离子 验证氧化性强弱
A.A B.B C.C D.D
5,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
B.该化合物中Z原子最外层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Y是第ⅢA族元素
D.W和2可形成三种10电子微粒
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分别加热和固体 试管内壁都有水珠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B 向盛铝片的试管中倒入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 铝与不反应
C 用干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到火焰呈黄色 一定不含钾元素
D 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硫酸 产生无色气泡 非金属性:
A.A B.B C.C D.D
7.水热反应是指在高温高压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技术,不仅能实现二氧化碳到有机物的转化,还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成煤炭等资源。下列有关水热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定包含化学变化 B.可降低自然界中碳元素含量
C.可改善温室效应 D.有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8.利用传感器和信息处理终端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称为数字化实验,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光照氯水过程中得到的图像如图所示,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某种物理量。下列物理量的变化与图像不相符的是( )注:电导率越大导电性越强。
A.溶液的pH B.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
C.溶液的电导率 D.溶液中数目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溶液中通入少量
B.溶液中滴加至恰好完全沉淀:
C.的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氯气:
D.与水反应: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标况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溶于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B.将的硫酸与水等质量混合后,所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
C.氧气在放电条件下有转化为,则放电后的混合气体对的相对密度是35.6
D.配制的溶液,需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密度为的浓硫酸
11.人类对微观本质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认为原子不能被创造,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B.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C.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电子的存在
D.20世纪初诞生的波粒二象性规律,认为电子的运动遵循经典力学原理
12.侯德榜(如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化学家,他提出的联合制碱法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以粗盐(含等杂质)为主要原料,生产纯碱和化肥,实验室模拟工艺流程如图甲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粗盐提纯可依次加入过量溶液,过滤后再加入盐酸调
B.碳酸氢钠晶体加热产生的气体可循环利用
C.图甲中析出晶体的总反应可表达为:
D.该过程充分利用合成氨工业提供的和,副产品可用于化肥工业
13.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和的混合溶液中回收S,其转化如图(不溶于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生成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B.过程②中,发生的反应为
C.过程③中,当有参与反应,转移个电子
D.过程②中为氧化剂,过程③中为氧化产物
14.取两份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溶液,体积均为,分别向其中通入一定量的后,再分别稀释到,在稀释后的溶液中分别滴加的盐酸,产生的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B.B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后,所得溶质为和且物质的量之比为
C.A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后,所得溶质为和且物质的量之比为
D.B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后,所得溶质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最大体积为标准状况)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8分)
15.(15分)已知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某些化合价如下表所示:
元素
化合价
原子半径 0.074 0.075 0.077 0.102 0.160 0.186
(1)A、B、C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_______(用元素符号和“<”表示);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该氧化物与E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C与氢元素可组成一种气体,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
(3)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D的一种氧化物易形成酸雨,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含该氧化物的废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F的一种化合物常用于呼吸面具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BrCl属于卤素互化物,性质与C相似,写出BrC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6.(14分)氯气及其许多化合物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高效、广普的灭菌消毒剂。请回答:
(1)氯碱工业是工业上制备氯气的主要方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如果将过量的二氧化锰和的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气明显少于,其原因有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可以制得较稳定的漂白粉,其有效成分是_______(写化学式)。
(3)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与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混用易发生中毒的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常温下为黄色气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是一种广普杀菌剂。一种有效成分为、的“二氧化氯泡腾片”能快速溶于水,溢出大量,得到溶液。上述过程中,生成的反应属于歧化反应,每消耗产生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产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7.(14分)Ⅰ.用黄铜矿(主要成分为,其中为价、为价)制取铜和三氧化二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1)将黄铜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高温焙烧反应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
(2)滤液A中通入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操作b后检验滤渣已经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
Ⅱ.化合物M是某种具有磁学性质的新型电子材料的主要成分,由两种元素组成。为了研究其组成,设计如下实验:
已知: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极容易被氧化.
(4)的化学式为_______。
(5)白色沉淀乙在空气中变成红褐色沉淀丙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高温条件下,丁与反应生成两种单质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8.(15分)某小组探究单质与溶液加热后得到的产物。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硫粉加热至固体全部溶解,冷却后,得到淡黄色溶液。
【资料】1.溶液无色,能与反应生成(臭鸡蛋气味气体),能与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2.溶液呈黄色,能与反应生成和,能与反应生成和。
3.和均不能使品红褪色,或高浓度能使品红褪色。
(1)如图所示,进行实验Ⅰ和Ⅱ,证实了产物中含。
①补全实验Ⅱ的方案_______(在横线上填写试剂)。
②证实产物中含的现象是_______
(2)依据产物中含,甲同学认为产物还应该有,请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进行解释:_______
(3)甲同学推测溶液中可能还含有,因为在加热过程中可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
针对此观点继续实验Ⅲ:取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立即出现淡黄色浑浊,同时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离心沉淀(固液分离),得到无色溶液B和淡黄色固体。取无色溶液B,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实溶液A中存在。
(4)甲同学根据溶液呈淡黄色猜想其中还存在,并认为实验Ⅲ中的现象可做为证据。但乙同学认为实验Ⅲ中的现象不能说明,理由是_______。
(5)继续进行实验Ⅳ,验证了溶液A中存在。
①溶剂X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证明溶液中含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
进一步实验,得到结论:硫单质在碱性条件下歧化反应的产物主要为和,溶液中还会生成少量的和。
高一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1.C 【详解】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变形金属复原属于物理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缺损玉器补配是利用物理切割后进行完善,不涉及化学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银器表面的锈蚀物可以考虑使用甲酸溶液或电化学还原的方法处理,甲酸能有效地除去银元素锈蚀产物,而对银不起作用,以上过程涉及了化学变化,C项符合题意。木器表面擦拭烫蜡,利用了蜂蜡熔点很低的性质,加热固体蜂蜡,使蜂蜡熔化并完全覆盖木器,该过程未涉及化学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2.A 【详解】 C60 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其属于单质不属于化合物,A 项错误。金刚石与C60 都为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项正确。据“纳米车”的直径可知,将“纳米车”分散于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当光束通过时能观察到 丁达尔效应,C项正确。“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 单个的有机分子,说明人类操纵分子的技术进入一个新阶段,D 项正确
3.C【详解】A.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所得胶粒的个数小于0.1NA个故A错误;B.溶液的体积未知,不能计算K+的数目,故B错误;C.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16g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数目为NA,故C正确;D.铁和碘单质生成FeI2故3mol单质Fe与足量碘单质完全反应,失去6NA个电子,故D错误;故答案选C
4.A 【详解】A.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氨气,使溶液显碱性,然后再通CO2,溶液中生成大量的,和Na+结合成溶解度较小的NaHCO3,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通氨气的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用冷水可以增大气体溶解度,干燥管中装有蘸稀硫酸的脱脂棉,可以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污染环境,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B.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但通入混合物的导气管应插入液面下,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浓硫酸和铜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可能有剩余的浓硫酸,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里,应将反应后的混合液倒入水中,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需要加热,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
5. D【详解】五种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Q显+ 1价 ,则Q为Na元素 ,W形成一个共价键,则W为H元素,Y形成三个共价键,则Y为N元素,X形成四个共价键,则X为C元素,Z形成2个共价键,则Z为O元素。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因此原子半径 Na>N>O ,A项错误。结构图中一个O与C形成碳氧双键,该氧原子最外层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另一个O与C形成一个C— O单键,同时该氧原子又得到Na原子失去的一个电子,因此该氧原子最外层也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项错误。Y为N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ⅤA族,C项错误。H和O形成的10电子微粒分别为H2O、H3O+ 、OH- ,D项正确。
6. D 【详解】Na2CO3较稳定,受热不易分解,加热Na2CO3试管内有水珠,是因为试管内空气中含水蒸气,A项错误。铝常温下会被氧气氧化其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向盛铝片的试管中倒入NaOH溶液,开始无明显现,是因为氧化铝先与氢氧化钠反应,B项错误。用干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观察到火焰呈黄色,只能说明该溶液中含钠元素,不能说明是否含钾元素,C项错误。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可用“ 强酸制弱酸”的原理解释,再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推出S>C,D项正确。
7.B 【详解】通过水热反应的化学变化改变不了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
8.A 【详解】氯水中含有HClO,在光照下发生反应 2HCIO 光照2HCI+O ,HCl是强酸,HCIO是弱酸,则溶液中H+、Cl- 的物质的量浓度均增大,溶液的电导率增大,溶液的pH减小,溶液中O2数目增多,A项均符合题意。
9.C【详解】A.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钙、硫酸钙、次氯酸,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O2+3ClO-+H2O+Ca2+=CaSO4↓+Cl-+2HClO,故A错误;
B.NaHSO4 溶液中滴加Ba (OH)2至恰好完全沉淀: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C.amolFeBr2 的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氯气,按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有一半溴离子未被还原:2Fe2+ + 2Br- + 2Cl2=Br2+ 2Fe3+ + 4Cl-故C正确;D.Cl2 与水反应生成的盐酸为强酸、次氯酸为弱酸: Cl2+H2O=H++Cl-+HClO,故D错误;答案选C。
10.B【详解】A.根据进行计算,,,代入公式可得:c=mol/L
A项错误;B.若原硫酸体积为V,水的密度比硫酸小,故将的硫酸与水等质量混合后溶液体积大于2V,则所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B项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气体总质量不变,1mol氧气在放电条件下,有30%转化为,根据反应式3O2=2O3,有0.3molO2反应转化为O3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混和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相同条件下有,即,C项错误;D.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配制该溶液需要500mL容量瓶,故需浓硫酸体积=,D项错误;答案选B。
11.D【详解】电子远动不遵循经典力学理论,电子在狭小的空间做高速远动具有不确定性,只能用统计学规律研究其出现概率的大小。
12.A【详解】A.粗盐提纯应依次加入过量、溶液,再加,可以除去溶液中的和加入的过量的,规律后再调除去多余的和,A错误;
B.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使溶液显碱性,再通,便于更好吸收,更有利于析出,B正确;C.溶解度较小,析出晶体的总反应可表达为: ,C正确;D.溶解度较小,利用合成氨工业提供的与反应生成和,受热分解产生纯碱,可用作化肥,D正确; 故选A。
13 C【 解析】过程①中 ,生成 CuS 的反应为 H2S+ Cu2+==CuS↓+2H+ ,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A项正确。过程②中,Fe3+可将S2-氧化为硫单质,即发生的反应为 CuS+ 2Fe3+== 2Fe2+ + Cu2+ + S ,B项正确。过程③中,氧气是氧化剂,当有1 molO2 参与反应,转移4NA个电子,C项错误。由转化关系图知,过程②中Fe3+为氧化剂,过程③中Fe3+ 为氧化产物,D项正确。
14.A【分析】CO2和NaOH溶液反应,根据通入CO2的量分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CO2量不足,反应后溶液的成分是NaOH、Na2CO3,第二种是CO2恰好反应,反应后溶液成分只有一种Na2CO3,第三种是CO2过量不多,反应后的溶液成分是Na2CO3、NaHCO3,最后一种是CO2完全过量,反应后溶液成分是NaHCO3。Na2CO3溶液中滴入盐酸先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Na2CO3+HCl==NaCl+ NaHCO3继续滴加盐酸,则发生NaHCO3+HCl==NaCl+H2O+CO2↑,2个反应中消耗等量的HCl,结合图像可知,曲线A、B对应的溶液均不是碳酸钠溶液,A中第一阶段消耗盐酸大于第二阶段,A对应溶液成分是NaOH、Na2CO3,B中第一阶段消耗盐酸小于第二阶段,则B对应溶液成分是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
【详解】A.滴入HCl75mL时反应恰好完全、所得为NaCl溶液,A或B溶液共消耗0.075L0.1mol/L =0.0075 molHCl,则按元素质量守恒,此时溶液中含0.0075molNaCl溶液,则钠离子由0.0075molNaOH溶液提供,原溶液中c(NaOH)= ,A正确;
B.据分析B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CO2后,所得溶质为Na2CO3和NaHCO3,滴入HCl(25-0) mL段反应为Na2CO3+HCl==NaCl+ NaHCO3,则碳酸钠为0.025L0.1mol/L =0.0025 mol,滴入HCl(75-25) mL段反应为NaHCO3+HCl==NaCl+H2O+CO2↑,反应恰好完全时, B溶液共消耗0.075L0.1mol/L =0.0075 molHCl,则按元素质量守恒,此时溶液中含0.0075molNaCl溶液,则B溶液中含NaHCO3为0.0075mol -2×0.0025mol =0.0025mol,则Na2CO3和NaHCO3物质的量之比为1:1,B错误;
C.据分析A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CO2后,所得溶质为NaOH和Na2CO3,则滴入HCl(60-0) mL段反应为先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再Na2CO3+HCl==NaCl+ NaHCO3,滴入HCl(75-60) mL段反应为NaHCO3+HCl==NaCl+H2O+CO2↑,则A溶液中的碳酸钠转变的碳酸氢钠为(0.075-0.060)L0.1mol/L =0.0015 molHCl,反应恰好完全时, A溶液共消耗0.075L0.1mol/L =0.0075 molHCl,则按元素质量守恒,此时溶液中含0.0075molNaCl溶液,则A溶液中含NaOH为0.0075mol -2×0.0015mol =0.0045 mol,则NaOH和Na2CO3物质的量之比为3:1,C错误;
D.结合选项B可知,B溶液中含Na2CO3、NaHCO3均为0.0025mol,由元素守恒可知,B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CO2后所得溶质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最多为0.0025mol +0.0025mol=0.005mol,则最大体积为112mL(标准状况),D错误;答案选A。
15.(15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2分)
 (1)C<N<O CO2+2Mg2MgO+C
(2)28 g·mol-1
(3)第三周期第ⅥA族 (1分) SO2+2OH-=SO32-+H2O
(4)2Na2O2+2CO2===2Na2CO3+O2 (或2Na2O2+2H2O===4NaOH+O2↑)
(5)BrCl+2 NaOH === NaBrO + NaCl + H2O
16.(14分)(每空2分)
(1)2Cl-+2H2O2OH-+Cl2↑+H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反应过程中消耗HCl使盐酸浓度变稀,反应停止(或加热时盐酸挥发了)
(3) Ca(ClO)2
(4) ClO-+Cl-+2H+=Cl2↑ +H2O
(5)0.8
(6) NaHSO4+NaHCO3=Na2SO4+CO2↑+H2O
17.(14分)(每空2分)
I.(1)增大固体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利用率 (2分) SO2 、Cu (2分)
(2)2Fe2+ +Cl2 = 2Fe3+ +2Cl-(2分)
(3)取最后一次洗涤滤液,先加入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没有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洗涤干净 (2分)
Ⅱ.(4)Fe4N (2分)
(5)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分)
(6)Fe2O3 + 2NH3 2Fe + N2 + 3H2O (2分)
18.(15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2分)
(1)①0.5mL的氢氧化钠溶液 ②实验Ⅰ中品红溶液褪色,实验Ⅱ溶液仍为红色
(2)反应中硫元素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得到,则根据电子守恒,还有部分硫元素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得到
(3)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
(4)也能和盐酸生成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产成黄色硫单质沉淀,会出现同样的现象。(3分)
(5)①CS2 ②淡黄色溶液A加入氯化铜溶液生成黑色沉淀和淡黄色的硫单质
【分析】实验Ⅳ:已知,溶液无色,能与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能与反应生成S和;由流程可知,A加入氯化铜生成黑色沉淀,硫化铜和不溶于二氧化碳、硫单质能溶于二硫化碳转化为溶液,故X为二硫化碳,蒸发溶解到硫单质,说明溶液中存在;
【详解】(1)①已知,和均不能使品红褪色,或高浓度能使品红褪色。反应后得到淡黄色溶液A(,溶液显强碱性,),进行实验I和Ⅱ,证实了产物中含,则实验II需要排除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干扰,故实验方案为:向试管中加入0.5mL的氢氧化钠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
②证实产物中含的现象是:实验Ⅰ中品红溶液红色变无色,实验Ⅱ溶液仍为红色;
(2)反应中硫元素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得到,则根据电子守恒,还有部分硫元素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得到;
(3)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则实验为:取无色溶液B,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证实溶液A中存在;
(4)产物中含、,也能和盐酸生成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产成黄色硫单质沉淀,会出现同样的现象,故实验Ⅲ中的现象不能说明存在;
(5)①由分析可知,溶剂X是CS2。
②证明溶液中含的实验证据是淡黄色溶液A加入氯化铜溶液生成黑色沉淀和淡黄色的硫单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