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张PPT)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The Regional Culture and Urban-rural Landscapes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第一节
核心素养
区域
认知
地理实践力
综合
思维
人地协调观
能够结合给定的材料和地理图表,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农业生产活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是动态变化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能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形成空间观念,提髙区域认知素养。
结合学生生活区域的农业生产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髙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学会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目录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本节知识结构
structure of knowledge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
农业区位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概念
特点
概念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
水源
土壤
地形
人文因素
交通
技术
市场变化
交通变化
技术变化
政策
其他
市场
“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 .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
为什么我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
“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 .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
为什么我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
广西和浙江发展桑蚕的气候条件差别较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江浙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水平高,劳动力价格比广西高,所以江浙地区桑蚕业逐渐萎缩。
农业区位因素
PART ONE
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狭义的农业(即小农业)指种植业或者仅指农作物(主要包括粮、棉、油、茶、糖等)的栽培。
广义的农业(即大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采集、捕猎、农民家庭兼营工业)和渔业。
农业生产部门
种植业
畜牧业
林业
渔业
农业生产是一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密切结合的物质生产部门,与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特点 形成原因 对生产活动的要求
地域性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双重影响。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 因地制宜
季节性和周期性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影响,自然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 不违农时,因时制宜
思考:造成两地形成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的原因有哪些呢?
图b为澳大利亚牧场上放养的羊群、牧草茂密,远处有树林;该地区地势平坦,降水较图a少。
结论:这两个地方气候、地形、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差异显著,从而导致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对象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
图a为湄南河平原地区人力耕种的水稻田、地势低平、气候湿热、机械化程度低。
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区位含义 绝对区位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相对区位 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农业区位选择 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等
人文因素
市场、技术、交通、政策等
思考:除图中列出的因素外,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还有哪些
答案:农业的生产历史、人们的饮食习惯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农业区位选择。
(一) 自然因素
农业生产活动,需要置身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方面。
气候
气候条件包含光照、热量、温度变化、降水。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不同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例如,柑橘是亚热带水果,苹果是暖温带水果。由于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柑橘种植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苹果种植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案 例
知识拓展
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明显,气候三要素对农业生产影响如下:
光照 光照的强弱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如棉花分布于光照充足的地区
热量 积温直接影响作物的品种和耕作制度 如柑橘分布于亚热带(我国南方)
苹果分布在暖温带(我国北方)
降水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等 年降水量>800毫米,水田农业;
年降水量400~800毫米,旱作农业;
年降水量200~400毫米,畜牧业
水源
临近河湖,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
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和沃洲农业。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的地方的农业。我国新疆地区绿洲农业典型。
案 例
中国的水系示意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耕作不便,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案 例
不同的地形,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中国地形地势分布示意
地形
思考
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图3.4 江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示意
我国江西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当地农民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问题: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答案:
“木桶效应”的道理:资源木桶的最短板,直接决定着木桶装多少水,也就是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
枣树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强,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
案 例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土壤
(二) 人为因素
农业生产活动所考虑的并非只是如何利用土地生产作物,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生产的农产品运到市场销售,以获得经济收入。所以,除了自然因素外,市场、交通运输、政策法规等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也很重要。
例如,大城市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极大,促使城市周围的乡村地区较多地发展蔬菜、水果、肉、蛋、奶及花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
案 例
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市场
广东深圳郊区的蔬菜种植
产品容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业、果蔬业等,更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保障。
案 例
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交通
例如,我国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不准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案 例
农业生产还受到政策法规的影响。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政策法规
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
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考虑的主导因素往往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其他因素
杂交水稻
一方面可以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供,降低农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
另一方面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比如化肥、良种及冷藏技术。
科技
资金
资金是农业生产必要投入,所以资金的多少会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尤其是商品农业。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比如: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劳动力素质高、数量少的地区发展商品农业。
一个地区的农业历史、文化特点及政治状况等因素也会影响农业区位选择,所以农业的区位选择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活动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 -12°C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 -229C。 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问题: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答案:
亚洲季风区的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三者均为雨热同期,即夏季气温高的时候,降水多,能够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特点,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问题: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答案:
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原因是河流中下游,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河流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形平坦,便于耕作。
问题: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答案:
水稻生产是劳动密集型农业,需劳动力多,而且单位面积产量高;而平原、低地及沿海地区往往人多地少,有充足劳动力,对粮食需求量也大,因此水稻生产特点契合人口密集区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问题: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
种植历史
饮食习惯
技术基础
水稻土涵养等。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Part Two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促使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
当市场上某种产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下跌,促使农产品的生产规模缩小。
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例如桑蚕丝作为价值较高的纺织原料,受到市场的追捧。
案 例
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逐渐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利用温室、塑料大棚等,可以改善农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节,从而扩大了农作物种植的时空范围。
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实施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灌溉技术的发展是干旱地区也能栽培农作物。
交通的发展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很多城市的市场上能买到产自世界不同地区的水果、肉、奶等农产品。
案 例
交通的发展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些新兴的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
位于热带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世界重要的花卉生产、出口国。
案 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农业区位的各人文因素相应变化,促使我国农业区位选择发生巨大变化。
北大荒现代化农业
经济发展与农产品需求量
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案 例
山东寿光的蔬菜生产基地
内蒙古的乳产品生产基地
经济发展与农产品品质
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案 例
桑蚕丝作为价值较高的纺织原料,受到国内外市场的追捧。
有机农场
桑蚕、丝织品
经济发展与技术
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案 例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由于热量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的种植,传统以小麦种植为主。经水稻品种改良,并采取室内育秧技术以后,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转而变成我国最为重要的商品稻米生产基地。
经济发展与劳动力
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迅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案 例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原来越冬作物为油菜。油菜的生产需要耗用较多劳动力,而且不适宜机械化操作。现在这里多种植便于机械化生产的小麦。
活动
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号称“世界花卉王国”的荷兰,具有悠久的花卉生产历史和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以及完善的花卉销售和流通系统。近几十年来,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哥伦比亚,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亚洲的印度、泰国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并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图3.14)。鲜切花,即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新鲜的茎、叶、花、果,是花卉生产主要的销售:产品,欧洲、北美、日本是世界鲜切花三大消费市场。
2.这些发展中国家要保证鲜切花在消费市场的新鲜程度,要采取哪些措施
3.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对应的主要消费市场连线,并说明理由。
非洲 北美
亚洲 欧洲
拉丁美洲 日本
4.讨论促使世界花卉种植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1.说明与荷兰相比,图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思考题
问题:说明与荷兰相比,图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答案:
图示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处于低纬度地带,终年高温,水源充足,利于全年花卉生产:同时,劳动力充足,工资成本低,能够精细种植。
问题:这些发展中国家要保证鲜切花在消费市场的新鲜程度,要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由于花卉品种品质相对劣势,故要加强科学技术投入,提高繁殖技术改良品种,延长花期,提高栽培技术,特别是温室大棚栽培和无土栽培;由于距离销售市场较远,故要采取保鲜技术特别是贮藏和包装技术,提高切花新鲜度,延长储藏时间;加强电子商务和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流通环节,缩短运输时间。
问题: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对应的主要消费市场连线,并说明理由。
答案:
非洲 北美
亚洲 欧洲
拉丁美洲 日本
距离近鲜花相对就近销售,能保证花卉品质,并能降低储运成本。
问题:讨论促使世界花卉种植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因素,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鲜花保鲜、贮藏技术的进步,使得花卉种植在地城上大为扩展,形成新兴花卉专业化生产基地。另外,随着区城经济的发展,有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促使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形成新兴花卉消费市场。
知识拓展
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总结
农业生产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具体到某特定区域,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有一个因素起关键作用,这个因素就是主导区位因素。
典型分析 主导因素
西北地区整体干旱,但河西走廊有丰富的地下水 水源
海南地处热带,可种植多季稻 热量
新疆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高、品质好 气候
东北平原的黑土地有机质含量高,大豆产量高、质量好 土壤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该造后形成“基塘农业” 地形
江南丘陵以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 土壤
南稻北麦、南甘北甜的农业布局 气候
城市对农副产品需求量大,郊区以肉、蛋、奶生产为主 市场
南方瓜果蔬菜可大量长途运往北方地区 保鲜技术
自学窗
农产品的反季节供应
天寒地冻的季节,在温暖、干燥的屋里,切
开一个西瓜,别说吃了,就那西瓜散发的清润的
气息,就足以让人神清气爽。对于北方而言,西
瓜本是夏季水果,可如今四季有卖。冬季,我国
各地售卖的西瓜,绝大多数产自海南岛。
海南岛位于热带,四季都能种植西瓜。然而,海南岛的瓜农一般在每年8月下旬至次年5月中旬种植西瓜。这期间全国大多数地方不能种植西瓜,海南岛的西瓜凭借反季节的优势,畅销全国各地,价格也比夏季时高。
自学窗
农产品的反季节供应
除了西瓜,现在市场上反季节供应的蔬菜、水果品种很多,以至许多蔬菜、水果全年都能买到,几乎让人忽视它们在本地的生长季节了。反季节供应,因能避开当地品种的竞争,故而能获取更高的利润,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市场,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只有在相隔较远、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两个地区间才可以进行反季节供应,而快捷的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则是反季节供应得以实现的保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季节供应在世界
范围内迅速扩展,并形成世界性的蔬菜、水果、
花卉生产基地。热带地区以其独特的气候优势,
成为反季节供应品种的主要生产基地。南、北半
球温带地区间的反季节供应同样方兴未艾。
反季节供应,因能避开当地品种的竞争,故而能获取更高的利润,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市场,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优点
只有在相隔较远、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两个地区间才可以进行反季节供应。例如热带地区以其独特的气候优势,成为反季节供应品种的主要生产基地。南、北半球温带地区间的反季节供应同样方兴未艾。
自然条件
保障条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季节供应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并形成世界性的蔬菜、水果、花卉生产基地。
发展趋势
快捷的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能力提升:
运用资料,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及限制性因素的方法;结合区域,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土壤
其他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我国农业区位因素变化
经济发展与劳动力
学以致用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超过85%。新疆棉花种植区多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区(如下图所示)。每到收获季节,新疆的棉田会迎来数十万“拾花客”,他们从河南、山东、湖北等省来到新疆采摘棉花。近年来,前往新疆的“拾花客”数量明显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长江中下游棉区相比,新疆棉区种植棉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气候温和湿润 B.地势低平
C.黑土深厚肥沃 D.光照充足
D
解析:与长江中下游棉区相比,新疆棉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有利于优质棉花的生长,A错误,D正确;长江中下游棉区属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新疆棉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势低平是长江中下游棉区的特征,B错误;新疆棉区以沙质土壤为主,黑土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C错误。故选D。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超过85%。新疆棉花种植区多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区(如下图所示)。每到收获季节,新疆的棉田会迎来数十万“拾花客”,他们从河南、山东、湖北等省来到新疆采摘棉花。近年来,前往新疆的“拾花客”数量明显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影响新疆棉花种植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C
解析:新疆气候干旱,灌溉水源是制约棉花种植的主要因素。由图可知,新疆棉花主要种植区位于山麓冲积扇,利用高山冰雪融水作为主要灌溉水源,C正确;新疆山麓冲积扇区,地形平坦,有利于耕种,但耕种的基础也是由于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作为主要灌溉水源,所以地形不是影响新疆棉花种植区分布的主导因素,A错误;新疆山麓冲积扇区与其他地势较低的盆地相比,热量条件的优势也不明显,所以热量不是影响新疆棉花种植区分布的主导因素,B错误;新疆棉区以沙质土壤为主,疏松透气,利于棉花生长,对新疆棉花种植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影响新疆棉花种植区分布的主导因素,D错误。故选C。
下面左图为“伦敦大本钟景观图”,右图为“北京故宫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超过85%。新疆棉花种植区多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区(如下图所示)。每到收获季节,新疆的棉田会迎来数十万“拾花客”,他们从河南、山东、湖北等省来到新疆采摘棉花。近年来,前往新疆的“拾花客”数量明显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拾花客”数量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机械化采棉模式的推广
B.种植面积大幅减少
C.高产品种的大规模种植
D.东部人口老龄化严重
A
解析:新疆棉花产量大,棉花收获季节需要依靠大量的外来劳动力。近年来,机械化采棉模式大规模推广,提高了棉花的采收效率,可节省大量劳动力,节省成本,致“拾花客”数量明显减少,A正确;近年来,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没有大幅减少,B错误;高产品种的大规模种植,对“拾花客”数量的需求有可能提高,C错误;“拾花客”主要来自河南、湖北等我国中部省区,前往新疆的“拾花客”数量明显减少,与东部人口老龄化严重无关,D错误。故选A。
党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和、凉爽的气候,耐寒,喜潮阴,忌高温、强光,适宜在排水良好的山地、坡地种植。白山市地处吉林省长白山腹地河谷中,种植党参的自然条件优越,党参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就有党参种植的记录,是我国中药材企业重要的原料供应地,但一直以来党参种植的规模效益较差。下图为白山市在吉林省的地理位置及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白山市种植党参的优势条件有( )
①为山地地形,排水条件好
②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③河谷封闭,湿度较差
④地势较高,气候温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②④
B
解析:党参主要在坡地种植,白山市位于长白山腹地,地形以山地为主,排水条件好,①正确:不利于发育深厚土壤,②错误;河谷地区闭塞,风力小,夏季湿度大,③错误;海拔较高,温凉气候适宜党参的种植,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党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和、凉爽的气候,耐寒,喜潮阴,忌高温、强光,适宜在排水良好的山地、坡地种植。白山市地处吉林省长白山腹地河谷中,种植党参的自然条件优越,党参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就有党参种植的记录,是我国中药材企业重要的原料供应地,但一直以来党参种植的规模效益较差。下图为白山市在吉林省的地理位置及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制约白山市党参种植规模化的要素是( )
A.地形 B.技术
C.市场 D.气候
A
解析:受地形影响,党参种植生产机械化条件差,较难进行规模化生产,地形成为制约白山市党参种植规模化的要素,A正确;种植技术较好、市场较为广阔、气候适宜党参生长,不是限制性因素,BCD错误。故选A。
党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和、凉爽的气候,耐寒,喜潮阴,忌高温、强光,适宜在排水良好的山地、坡地种植。白山市地处吉林省长白山腹地河谷中,种植党参的自然条件优越,党参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就有党参种植的记录,是我国中药材企业重要的原料供应地,但一直以来党参种植的规模效益较差。下图为白山市在吉林省的地理位置及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白山市在党参种植中最应( )
A.扩大规模,以规模换效益
B.完善交通,拓展国内外市场
C.集约种植,以技术提高产量
D.更换作物,获得高价值效益
C
解析:白山市山地地形发育,不利于扩大种植规模,A错误;该地一直以来是我国中药材企业重要的原料供应地,说明是产量跟不上市场需求,无需拓展市场,B错误;白山市山地地形发育且降水多,应通过提高技术,发展集约化种植,以技术提高产量,C正确;白山市种植党参的自然条件好,且市场需求大,无须更换作物,D错误。故选C。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滇中地区地处云贵高原,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全年均适宜花卉种植。昆明呈贡区斗南镇,历经40年的发展,带动了滇中地区鲜花种植,并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花卉交易中心。2021年,平均每天有2810万枝鲜花从斗南经上海、广州中转集散,其中约10%跨过国门,销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排名世界第一的荷兰相比,斗南鲜花目前还有“高门槛”需要跨越,才有可能从“亚洲花都”转身为“世界花都”。下图为斗南镇地理位置示意图。
(1)从气温角度说明滇中地区可全年种植鲜花的原因。
海拔高,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纬度低,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南下,最冷月平均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小,可全年种植鲜花。
答案:
鲜花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云南气候四季如春,全年气温稳定在23℃上下,无严寒酷暑,日照充足,非常适合鲜花种植。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与滇中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有关,其位于云贵高原,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海拔高,夏季气温不高,纬度低,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不冷,气温年较差小,因此全年均适宜花卉种植。
解析: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滇中地区地处云贵高原,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全年均适宜花卉种植。昆明呈贡区斗南镇,历经40年的发展,带动了滇中地区鲜花种植,并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花卉交易中心。2021年,平均每天有2810万枝鲜花从斗南经上海、广州中转集散,其中约10%跨过国门,销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排名世界第一的荷兰相比,斗南鲜花目前还有“高门槛”需要跨越,才有可能从“亚洲花都”转身为“世界花都”。下图为斗南镇地理位置示意图。
(2)分析上海、广州成为国内斗南鲜花主要“集散中心”的原因。
冷链运输技术进步,斗南鲜花可通过高速公路实现大批量、快速运输;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达,鲜花市场需求量大;上海、广州是我国重要的国际航空港(国际货运航班比长水机场更多),有利于斗南鲜花快速运往世界各地。
答案:
冷链运输技术进步,斗南鲜花可通过高速公路实现大批量、快速运输;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达,鲜花市场需求量大;上海、广州是我国重要的国际航空港(国际货运航班比长水机场更多),有利于斗南鲜花快速运往世界各地。
解析: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滇中地区地处云贵高原,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全年均适宜花卉种植。昆明呈贡区斗南镇,历经40年的发展,带动了滇中地区鲜花种植,并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花卉交易中心。2021年,平均每天有2810万枝鲜花从斗南经上海、广州中转集散,其中约10%跨过国门,销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排名世界第一的荷兰相比,斗南鲜花目前还有“高门槛”需要跨越,才有可能从“亚洲花都”转身为“世界花都”。下图为斗南镇地理位置示意图。
(3)请你为斗南小镇走向“世界花都”提出合理化建议。
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建立花卉新品种研发基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南特有花卉品种;及时对新品种实施国际标准的专利保护;研发先进园艺栽培技术,提升产出效益;研发冷链流通综合保鲜技术,降低流通成本。
答案:
由材料“与排名世界第一的荷兰相比,斗南鲜花目前还有‘高门槛’需要跨越,才有可能从‘亚洲花都’转身为‘世界花都’”可知,斗南还需要跨越‘高门槛’,而这道障碍主要指的是鲜花品种的专利和知识产权。达到这方面的提升,需要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建立花卉新品种研发基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南特有花卉品种;还要加强对新品种实施国际标准的专利保护;为了提升竞争力,需要研发先进园艺栽培技术,提升产出效益;为了应对国际市场,需要研发冷链流通综合保鲜技术,降低流通成本。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