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认识人民币(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2-04 12:3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人教版 小学数学 一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例1、例2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进率。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的过程,感受1元及以下的人民币的特点,经过兑换游戏,体会人民币的进率关系。3.了解中国的货币文化,感受人民币的现实作用,建立合理的用钱意识。
核心素养 通过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上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建立民族文化自豪感,落实学生动手实践、勇于探索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及相邻单位元、角、分的进率关系。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元、角、分的进率,并进行兑换。
教学准备 资料收集 《货币的起源》
参考书目 《教师教学用书》
阅读推荐 《钱的故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预设 学生学习活动预设 调整改进 课堂反馈
故事分享 1.指名学生分享故事《货币起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1.学生倾听故事。2.学生在分享结束后提出与故事相关的互动问题,和其他同学展开互动。
课前个人自主学 一、知识链
认识人民币通过主题图贯彻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人民币同样也是我们的“国家名片”以及合理使用人民币的德育教育。注意学生对于小面值人民币的初步认识以及“元、角、分”进率的表达。 组内交流:通过P52单元主题图和P53的例一、例二,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学会了些什么?(1)预设:单元图为我们展示了几种和钱有关的情景。图一:购物时用钱结算。图二:用20元钱买碰碰船的票。图三:用1元钱买报纸。图四:小女孩存钱。预设:通过例一,我知道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例一中介绍了纸币和硬币的1元,5角,1角。硬币的1分、2分、5分。2.元角分的关系是怎样的?1元=10角,1角=10分。追问:10角还能用什么来表示呢?2个5角、10个1角。3.你还有哪些疑问呢?
课中合作探究学 探究一: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他们呢? 探究一:1.活动一:9个人民币中快速找出指定硬币。2.活动二:出示部分被遮挡的人民币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面值的人民币。(1)预设: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摆学具等活动,在颜色,数字,单位,图案等方面发现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特点。(追问:刚才我们已经发现人民币具有不同的特点,那你能分分类吗?)按质地分类:有纸币和硬币。按单位分:元、角、分(元:1元;角:1角、5角;分:1分、2分、5分)
探究二:出示题目1元都可以购买哪些东西?如果一块橡皮6角,1元可以够买6角的橡皮吗?用不同的方式支付铅笔(1元)的费用。 探究二:1.学生独立思考。2.指名回答:10个1角;2个5角等等。合理即可(帮助学生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多种方式支付)2.活动二:完成P53第2题。3.追问:我们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那你能根据这个关系,推理出元和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吗?4.指名回答:十个十是一百。一元里有10个一角,就是有十个十分,十个十分是一百分。
5.看看屏幕上的价格标签,你能读出来吗?1.20、3.29(分现在虽然不常用到,但也要明确掌握。)3.指名回答:十个十是一百。一元里有10个一角,就是有十个十分,十个十分是一百分。小数点前是元、点后面第一位是角,接下来是分
探究三: 探究三:1.小组探究思考。2.小组汇报:四样物品都可以;铅笔和格尺;铅笔和本子;什么也不能买。
课后拓展延伸学 1.阅读推荐书目:《钱该怎么用》p3-10作者:【捷克】德尼莎·普罗斯科娃 著/绘;李科译出版社: 贵州教育出版社简介:亚当和阿黛尔兄妹俩已经渐渐地明白了“钱从哪里来”,但他们还是不太明白钱该怎么用。亚当的小伙伴老博、国王、啵啵也有一样的困惑,不过爸爸妈妈都是说故事的高手,通过童话让孩子们明白了: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钱是辛苦挣来的。不仅要会挣钱,更要学会如何分配这些钱。不去嫉妒有钱的人,不去歧视没钱的人。学会重视金钱,但不做金钱的奴隶。本书专注于金融决策观的解释和引导。告诉孩子们为什么不可有攀比之心,为什么在消费时要量入为出,而不是随心所欲,引导孩子们建立自主意识和责任感。2.课后小任务:查找其他国家的货币的资料,看一看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进率关系。
随堂检测 随堂练习
每课一题 (多种方式付钱)买一把剪刀需要1元1角,小明可以怎样付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
1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