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解析:
《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掉了,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当然农夫没有再捡到撞死的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农夫也被宋国人笑话。
《守株待兔》中兔子自己撞死在树桩上,这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偶然事件,可农夫却幻想这桩巧事能变成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最后落得田园荒芜、被人笑话的下场。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课文仅三十几个字,寓意却很深刻。
文言多单音节词。比如,“耕”是“种田”的意思,“株”是“树桩”的意思,“冀”是“希望”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有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已经不一样了。比如,文中“走”是“跑”的意思,与现代的“走”的意思不同。
课文配有插图,一个农夫戴着斗笠,在一截树桩旁边坐着,脸上是一副“冀复得免”的表情,耕田用的耒倒在地上。画面直观地呈现了农夫“释其耒而守株”的场景。图文对照,能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背诵课文。
3.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我与自然”中,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在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要先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感受和积累。这就为三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读懂寓言做好了准备。这两个语文要素,又都指向了课标中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要求。对词句的理解方面也是如此,在上学期第二单元中,学生学习了运用学过的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将这一能力迁移至本学期,学生要继续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与句子。
作为寓言单元的开篇,先明确了学习寓言的要求:读懂故事,明白道理。继上学期《司马光》后,这是教材内出现的第二篇文言文。结合学生过往的学习经历和前备知识可以预测,学生大都能做到结合插图与注释理解“株”、“走”、“因”、“冀”、“耒”的意思,但是像“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样的长句,要能把其中的“而、复”的意思也说清楚,要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并依据句意来读好停顿是有难度的。学生读过课文后能知道课文的大意,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但对说清“身为宋国笑”的原因和说清楚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也可能存在困难,学生可能只能说出这位农夫“傻”、“不对”,但提炼不出农夫期望着把偶然变成必然,说不清楚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这时候就可以借助配套练习册中的习题来提供交流语境,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预设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寓言故事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张图片,你从图中猜到一个什么故事?你曾经从这小小的寓言故事里读出什么道理?(出示若干寓言故事图。)
师:同学们,这就是寓言的特点——用一个故事来说明道理。
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这节课我们再来见识一个“魔袋”——《守株待兔》,看看你能从这个魔袋里找出什么东西。来跟老师一起伸出手指写课题。(师生书空,并朗读课题)。师: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守“是什么意思?“株"呢?“待"呢?那么“守株待兔"的意思就是?(预设: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师:同学们,这个小小的魔袋就藏在这里面。《守株待兔》出自古书《韩非子·五蠹》,这本书记录了许多有意思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是其中的名篇。
(简介韩非子,强调“子”是尊称。)
二、一次研学,感受韵味。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标点,每一句话多读两遍,读通句子。(生读)
(生读后,检查正音。)师:刚才我看见同学们都读得特别认真,到底读得怎么样呢?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师读: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老师讲的故事和你们之前读过的故事中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的文章让你想起了哪篇课文?(预设:司马光)
小结:像这样古人写的、短小的文章,我们就叫它——文言文。
师:有些句子比较长,我们要随着句子的意思稍做停顿,还要注意读出“声断气连"的感觉,声音虽然停下了,气息却没有中断,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标清停顿。(强调:“为"是多音字,在这里,“为"读二声。)生:齐读。
师:古人写文章一列一列竖着从右向左写,古人读文章也是一列一列竖着从右向左读。咱们学着古人这样,放声读起来,摇头晃脑读起来。伴着音乐,读出古文的韵味。(出示卷轴版《守株待兔》)
读了课文,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个寓言故事吗?生答。
三、二次研学,疏通文意。
师:同学们,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你说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学生思考)
学生答:宋人/有耕者。出示“耕”的小篆,讲解“耕”的字形、字义。
左边是“耒”,代表“农具”,右边是古代的“井田”,两个部件合在一起,意思是用农具翻松田里的泥士,引申为“耕种”的意思。
师:那么“耕者”是什么意思呢?(预设:种地的人)
师:现代也有很多包含“者"的称呼,阅读书刊、文章的人就是一一读者很有学问的人叫一一学者:很有智慧的人叫一一智者。
师:请一位同学来说说:“宋人/有耕者”的意思。(预设:宋国有一个农夫。)
师:继续往后看,田中/有株。株:树桩。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预设:田里有一个树桩。)
师:一篇寓言就是一个小故事,事情发展的时间大家找到了,同学们,你能找到事情发生的起因吗?
预设:生答: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师:“走“的意思和我们今天可不同。“走”在古语中是跑的意思。儿童疾走追黄蝶中的“走”也是跑的意思,而“行”则表示是走的意思!
师:知道兔子是怎么死的吗?(理解句子意思:折颈而死)
师:谁能看着图片说说这句话的意思?(预设:一只兔子跑过来,撞到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
师:了不起,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师:聪明的你猜一猜,宋国的农夫在耕田时,偶然得到这只撞死的兔子,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生:回答)
师:是啊,农夫太高兴了,觉得今天真是太走运了?农夫白捡了一只兔子,接下来他是怎么做的呢?你能找出文中的句子吗?(预设: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师:学习“耒”:看课文插图找出“耒”。耒: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头,它是翻土用的农具,字理演示:这“耒”字就像是一把翻土的农具。现在这个“耒”字已经演化成汉字的一个部首。这篇课文中哪个字就是以“耒”做偏旁的——耕。
师:“释“是什么意思?(放下)。“释其耒“就是一一放下农具
师:比如,有的小朋友很爱看书,手里总是整天拿着一本书,几乎没在放下的,叫-一手不释卷;喜欢一件东西,舍不得放手,这就叫一一爱不释手。
师:释其耒——是他放下了农具;他放下了书,可以说——释其书:他放下了笔,可以说——释其笔。
师:引读:就因为侥幸得到一只兔子,这个农民便“因释其耒而守株”。一天过去了,这个农民—— “因释其耒而守株”。第二天,第三天,一个星期过去了,这个农民还是——“因释其耒而守株”。一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这时候他的庄稼已经-一枯死了,可是,他却依然——“因释其耒而守株”。一年过去了,别人田里的庄稼都丰收了,可是这个人却——“因释其耒而守株”。
师:假如你是这位农夫的邻居,看到农夫这样不务正业,为他感到很着急,你会怎样去劝说农夫不再守株待兔?生:答。师:你可以在你的语文小组交流讨论,再一起合作演一演!生:表演。
师:邻居们,你们劝说成功了吗?(预设:没有)这件事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呢?(预设: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强调:复,身、为wei)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预设:他没能再得到兔子,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师:楚国人为什么嘲笑农夫呢?会怎么嘲笑农夫?生:答。
师总结:因为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只不过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而农夫却希望这个事情天天发生,并且放下农具想不劳而获,结果他一无所获,因此会被宋国人笑话。
尝试背诵。
生字小课堂,分结构后书写生字。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师总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像一个大宝藏,像《守株待兔》《南辕北辙》这样有趣的寓言成语故事还有很多。老师向你们推荐《中国古代寓言》(出示)这本经典书籍,书中有许许多多广为流传的成语故事,比如《买椟还珠》《揠苗助长》《亡羊补牢》《对牛弹琴》等等你们课后认真读一读,把读懂的寓意跟同学交流。在课后“阅读链接”里成语故事《南辕北辙》也是一个改编过的寓言故事,说说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
方法与策略:引导点拨法、指导朗读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路径很重要。怎么判断有没有读懂故事呢,看学生能否抓住关键词把故事内容说清楚,落实到课堂环节,就是一边读一边找出关键词(板书),再借助板书把故事内容说清楚,这个说的过程,就是读懂和反馈的过程。所以在这个单元,板书设计很重要,板书是帮助学生把故事内容说清楚的抓手。这是这个单元要教的第一个重点:借助关键词把故事内容说清楚。在这篇课文中,因为关键词有古今异义,所以还要关注借助注释正确理解词义。第二个重点是寓言的读法,寓言的道理一般藏在人物的结局中,在学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结局和结局产生的原因,以此来品悟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活动:故事表演。学生思考:你是这位农夫的邻居,看到农夫这样不务正业,为他感到很着急,你会怎样去劝说农夫不再守株待兔?并在自己的语文小组交流讨论,再一起合作演一演!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与家人、朋友一起表演这个故事。
搜集《中国古代寓言》书中的成语故事,比如《买椟还珠》《揠苗助长》《亡羊补牢》《对牛弹琴》等课后认真读一读,把读懂的寓意跟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