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欣赏《森林与小鸟》教学设计
课题 唱歌《森林与小鸟》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音乐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森林与小鸟》这首乐曲由静谧和欢腾两大部分以及一个尾声精巧组成。在乐曲的第一部分,大提琴与长笛的合奏勾画出森林从沉睡到苏醒的宁静美景。而在第二部分,四首风格各异的小圆舞曲则生动地描绘了森林中的欢腾与活力,从轻快到热烈,每一首都独具魅力。尾声部分,乐队全奏出热烈旋律,与模仿鸟鸣的木管声交织,仿佛整个森林都在欢唱,最终将乐曲推向高潮并完美落幕。整首乐曲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生机,也体现了音乐对自然美景的精湛诠释。
学习目标 1.审美感知:能够倾听《森林与小鸟》这首乐曲,感受其欢快、优美的情绪氛围。2.艺术表现:能够在听赏过程中分辨出乐曲中的四个独立圆舞曲部分,体会它们各自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3.创意实践: 通过即兴的身体动作或简单的打击乐器,对乐曲的节奏和旋律进行创意性的响应和表现。4.文化理解:树立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理解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关系,并通过音乐学习加深对这一理念的认识和体验。
重点 欣赏乐曲《出发》,感受管弦乐所表现的火车行进的音乐形象,感受乐曲表达的欢快情绪。
难点 辨认管弦乐器,掌握演奏方法,听辨其音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学生回应问好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创造和谐氛围
二、导入 1. 播放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想象音乐场景。2. 提问学生音乐感受。3. 出示森林图片,与学生交流森林早晨的情境。4. 播放第一圆舞曲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小鸟的醒来。5. 揭示课题《森林与小鸟》,并介绍乐曲结构。 1. 学生聆听音乐,想象场景。2. 学生回答音乐感受。3. 学生观察森林图片,描述感受。4. 学生聆听音乐,感受小鸟的醒来。5. 学生了解课题及乐曲结构。 谈话式导入,初听引子部分,营造轻松学习氛围,感受森林早晨的寂静。
三、分段欣赏《森林与小鸟》 (一)第一圆舞曲1. 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小鸟形象。2. 邀请学生为乐曲取名。3. 引导学生用“啦”模唱旋律。4. 引入小鸟皮皮角色,提出挑战问题。(二)第二圆舞曲1. 播放音乐,邀请学生感受并取名。2. 范唱第一、二圆舞曲的一、二小节,引导学生感受音区变化。3. 引导学生用捻指动作感受高处音区。(三)第三圆舞曲1. 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小鸟的舞姿并取名。2. 对比第一圆舞曲,分析旋律、节奏等特点。3. 引导学生模仿小鸟飞舞的动作。(四)第四圆舞曲1. 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小鸟的激动情绪。2. 指出波音记号,引导学生感受其对音乐情绪的作用。3. 提供乐器伴奏建议,指导学生伴奏。 (一)第一圆舞曲1. 学生聆听音乐,感受小鸟形象。2. 学生为乐曲取名。3. 学生用“啦”模唱旋律。4. 学生回答问题,参与挑战。(二)第二圆舞曲1. 学生聆听音乐,取名。2. 学生感受音区变化。3. 学生用捻指动作感受高处音区。(三)第三圆舞曲1. 学生聆听音乐,感受小鸟的舞姿并取名。2. 学生分析旋律、节奏等特点。3. 学生模仿小鸟飞舞的动作。(四)第四圆舞曲1. 学生聆听音乐,感受小鸟的激动情绪。2. 学生感受波音记号对音乐情绪的作用。3. 学生尝试乐器伴奏。 分段欣赏乐曲,通过感受、分析、模仿等活动,深入理解乐曲内容,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完整欣赏《森林与小鸟》 1. 播放完整乐曲,引导学生填入空缺的主题编号。2. 再次播放乐曲,指导学生根据乐曲内容做相应的声势动作或伴奏。 1. 学生聆听乐曲,填入主题编号。2. 学生根据乐曲内容做相应的声势动作或伴奏。 通过完整欣赏乐曲,加深对乐曲结构的理解,提高音乐感受能力。
五、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思考森林与小鸟的关系。2. 进行环境保护教育。3. 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1. 学生思考并回答森林与小鸟的关系。2. 学生接受环境保护教育。3. 学生与教师道别。 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识,结束课堂教学。
板书 《森林与小鸟》第一圆舞曲 第二圆舞曲 第三圆舞曲 第四圆舞曲 (尾声) A B C D 欢快的小鸟 开心的小鸟 美丽的小鸟 激动的小鸟 乐曲出现的顺序:引子AB(A)CD( A)B( A)尾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