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6 21:5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宋)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一)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宗五年(公元1072年)当令。
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读音:mǐ fú )、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遮:遮盖,掩盖。
2.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3.未遮山:还没有把群山遮住。远处天上涌来一片黑云,它们翻滚着像泼洒的墨汁尚未挡住山,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跳上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2.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忽然一阵风卷地而来,把乌云吹散了。雨过天晴,碧波如镜,水面像明净的蓝天,又是一派明媚的风光。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啊!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点评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者: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如果你的好朋友要离开你到很远的地方去,你这时候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又有什么话要对她说呢? 咱们以前学的古诗词中有没有描写离别时的情景的呢?今天我们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万余首。亦能文。著有《诚斋集》。 作者介绍:晓:早晨。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它时节。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词语解释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古诗,画出古诗的节奏。毕竟 西湖 六月中, 风光 不与 四时同。接天 莲叶 无穷碧, 映日 荷花 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古诗,画出古诗的节奏。同桌互相读古诗,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西湖六月的风光到底和别的季节不一样。 同桌互相读古诗,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满湖的莲叶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碧绿一片,在阳光的照应下,莲花呈现出了非同一般的红。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古诗今译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诗句赏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诗句赏析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