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闻名世界的古埃及金字塔主要修建在古王国时代,其中第四王朝国王胡夫的金字塔最出名也最宏伟。修建金字塔需要动员大量人力物力。由此可见,当时( )
A.北非的地理环境优越 B.国家组织力量强大
C.王权被赋予神的化身 D.社会经济高度繁荣
2.《汉谟拉比法典》中记载了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说明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 B.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相当完美
C.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D.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3.据调查,印度莫达尔、普贾尔地和班各西尔三个村子举行了祭祀蛇神的仪式。仪式上,进餐是完全隔开的,有用金属碟子吃东西的人,也有用树叶和自己碟子吃东西的人。对这种现象理解最佳的是( )
A.印度始终有严重贫富分化 B.社会生活受种姓制度影响
C.佛教神权思想中等级严格 D.贵贱分明不利于形成国家
4.亚历山大在其征服范围内大力推行“希腊化政策”:介绍希腊典籍、推广希腊语言,修造希腊式建筑,新建一系列希腊式城市等。这些政策
A.迎来民主政治顶峰 B.促进文明向外扩散
C.立足传播法制思想 D.开启文艺复兴运动
5.读下列两张图片,两部法律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成文法典 B.均产生于欧洲的中世纪
C.都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D.刻在完全相同的材质上
6.古罗马政治体系中有三个支柱:执政官具有王制的色彩,元老院具有贵族制色彩,部落大会则具有平民政制色彩,三种制度精神共处于一个统一的国家体系中。这体现出古罗马政治的重要特点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专制 C.君主立宪 D.共和政体
7.希腊神话中谷神的女儿跌落冥界,谷神去求宙斯帮忙,最后冥王哈迪斯同意女孩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回到谷神身边。当女儿回来时,谷神心情愉快,于是人间就草木茂盛、春风秋阳。这反映出希腊神话( )
A.深刻影响后世 B.神人同形同性 C.迷信色彩浓厚 D.蕴含丰富哲理
8.在中世纪的欧洲,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他们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领地内行使权力。这一情形在政治上导致了( )
A.基督教的兴起 B.不同程度割据的形成
C.自由城市出现 D.大学自治权利的加强
9.欧洲中世纪庄园经济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等食物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是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这说明西欧庄园
A.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B.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C.是区域的经济中心 D.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10.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表述中推论合理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 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B 欧洲中世纪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城市已不受基督教会影响
C 《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 编纂出发点是实现人人平等
D 大学的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神学 大学的兴起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A.A B.B C.C D.D
11.有史学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
A.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 B.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出现
C.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 D.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12.查士丁尼的法律编纂工作做得太晚,因此没能在蛮族的西方变得广为人知。但在11世纪末,这部法律重新被发现后,它对中世纪的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表明该法律( )
A.是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 B.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C.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 D.奠定近代西方民主制基础
13.下图所示帝国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帝国正式灭亡。该帝国灭亡的自身原因是( )
A.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 B.兼收并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长期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 D.阿拉伯等军事势力不断进攻
14.公元668年,日本政府将“大化改新”以来天皇诏令编撰成正规法令《近江令》,此后几十年又陆续编成《飞鸟净御原令》《大宝律令》《养老律令》。至此,日本建成较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这些举动表明“大化改新” ( )
A.注重学习法家思想 B.朝令夕改成效不彰 C.效仿宋朝进行改革 D.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15.“白昼逝去了,伊斯兰教的医学和科学却反射出古希腊文化太阳的光芒,它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 )
A.继承和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 B.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提供条件
C.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D.创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
16.根据如图呈现的历史现象,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出现 B.西欧封建制度彻底瓦解
C.租地农场逐渐走向衰败 D.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17.14世纪晚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新创办了一批学校,强调古典文学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并重,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这一教育理念( )
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B.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C.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D.加速了近代科学发展
18.文艺复兴时期,学者们不仅研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研究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及其对物理学和数学研究的贡献。这表明文艺复兴( )
A.全面复活希腊的古典文化 B.有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
C.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 D.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
19.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促进了物种交换。下图中的“新世界”指的是( )
A.美洲 B.亚洲 C.欧洲 D.非洲
20.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工商业发展迅速 B.封建专制制度腐败
C.疯狂的殖民掠夺 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21.有一次,英国女王向英国财政部申请取暖补助。英国财政部长这样回复说:“很抱歉,女王陛下,你并无权利享受这个待遇!”据此判断,女王( )
A.权力的受限 B.在英国人民心中仍有较高的威望 C.要开展工业革命 D.财力不足
22.在1688年,英国达到了它在1640年所定下的目标,它放弃了革命的任务,而代之以自由。材料表明通过光荣革命( )
A.国王的权力被全面限制 B.资产阶级以和平方式掌权
C.君主立宪政体得以建立 D.英国完全避免了政治冲突
23.“在四年的时间里,这些州只有一个借助《邦联条例》维持着的非常软弱的中央政府,他们似乎注定要分裂成相对独立的团体。但是考虑到英国的敌意和法国某种程度的侵略,分裂被推退了。一旦分裂,立刻就会出现危险。”为此,美国实行( )
A.三权分立 B.总统制 C.联邦制 D.共和制
24.“(美国宪法)为了限制众议院的权力,他们便在众议院上面设置了参议院……因为参议院是各州立法会议选出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B.突出了议会至上原则
C.扩大了各州权力
D.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25.“所谓阳光,是指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黑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法国革命如“闪电”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环境的特殊 B.美国革命的影响 C.启蒙思想的动员 D.旧制度根深蒂固
26.下表选自库钦斯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一书。阅读下列数据信息,它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1820~1870年英国占世界工业和贸易的比重(%)
年份 占世界工业的比重 占世界贸易的比重
1820 50 27
1840 45 25
1850 39 22
1860 36 —
1870 32 25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丧失了贸易中心地位
D.英国主导了两次工业革命
27.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恩格斯预言无产阶级革命必将胜利。但恩格斯在离世前的文章中又承认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基本原理随实践不断调整 B.逐步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特质
28.19世纪印度的社会精英锻造了印度人的民族认同感,几乎所有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都受过欧式教育,吸收了启蒙思想的价值观,将它作为瓦解欧洲人在海外殖民统治的武器。材料可以说明( )
A.殖民主义培养了反殖民统治的中坚力量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现了印度独立自治
C.印度反英斗争得到了启蒙思想家的支持
D.欧洲在海外的殖民统治被启蒙思想瓦解
29.下图是“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它直接说明了这场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
时间(年) 1865年 1890年 1898年
数量(人) 38.1万 162万 300万
A.充足的资金 B.广阔的市场 C.丰富的资源 D.自由劳动力
30.1873年,日本一些洋学家和思想教育界名流成立了“明六社”,创办机关刊物《明六杂志》,积极宣传改革思想,提倡自由主义、欧化主义,对人民进行启蒙教育。他们意在( )
A.推动生活习俗西化 B.推行地税改革
C.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D.开设新式学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31.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文化遗产】
材料一 在古代历史中,东西方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了许多辉煌的成就,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化现象】
材料二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宗教。
名称 ① 名称 基督教
诞生时间 公元前6世纪 诞生时间 ②
诞生地点 印度 诞生地点 巴勒斯坦地区
创始人 释迦牟尼 发展 4世纪末被定为罗马国教
【文明融合】材料三 通过东征(十字军东征),欧洲人发现在教会垄断的文化圈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思想观念……东征带回的许多古希腊文典籍,由教外学者翻译为拉丁文,将东方的艺术带到了西方,这就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契机,让欧洲人可以重新检视其文化遗产,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文明启示】
材料四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为此,我愿提出4点主张,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9年5月15日)
(1)请从材料一中任选两例,简述其承载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的提示信息,写出序号①②所指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明交流的方式并举一例相似史事。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认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近代史大事节选
时间 事件
14—16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
15—16世纪 ?
1689年 《权利法案》颁布
1787年 美国宪法颁布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8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848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1)补充填写表格15—16世纪世界的标志性事件。
(2)选择材料中两个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0分。要求:明确事件,观点鲜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3.法律是治国重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6世纪中叶起,罗马帝国西半部已一去而永不复返,东半部却仿佛是一家营业中的商行,商人们经由海陆两路从世界各地云集于此,从事着远距离高档奢侈品贸易……他(查士丁尼)下令以拉丁语重新汇编法律文件、补充新法,还附加学习指南。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标志着现代民法的开端,它以罗马法为蓝本,巧妙地运用法律形式把刚刚形成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则直接“翻译”成法的语言,它能反映的首先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确立了民事主体的独立地位,从根本上摧毁了封建的身份等级制度。
——《民法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归纳查士丁尼大规模汇编法律的原因。材料一中的“学习指南”具体指哪部法典?
(2)根据材料二,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简析法国民法典颁布的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制建设的认识。
试卷第8页,共9页
1.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修建金字塔需要动员大量人力物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修建金字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当时之所以能组织起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这说明当时国家组织力量强大,B项正确;题干材料说明当时国家组织力量强大,不能说明当时北非的地理环境优越,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王权被赋予神的化身,排除C项;社会经济高度繁荣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汉谟拉比法典》中记载了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可知,这说明商品经济在两河流域地区比较活跃。因为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都是关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容,D项正确;ABC项与材料内容不相符,排除。故选D项。
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印度村落中等级严格,这与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相关,这种发端于古代的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使用不同器具进餐既有财富不均因素,也很大程度受社会地位的影响,B项正确;“始终”表述太过绝对,排除A项;印度佛教强调众生平等,不符合史实,材料中种姓制度应该涉及的是婆罗门教,排除C项;印度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形成种姓制度,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根据题干“亚历山大在其征服范围内大力推行‘希腊化政策’:介绍希腊典籍、推广希腊语言,修造希腊式建筑,新建一系列希腊式城市等。”可以看出亚历山大将希腊典籍、语言、建筑在其政府征服的地区推行,促进了文明向外扩展,B项正确;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法制思想,排除C项;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据材料“《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并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而不是欧洲中世纪成就,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均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工具,而不是维护地主阶级,排除C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刻在石柱上,而 《十二铜表法》是刻在十二块铜牌上,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依据题干“执政官”“元老院”“部落大会”,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年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收敛,两个权利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由此可知反映的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奴隶主贵族共和政体。D正确;美国实行三权分立,A排除;题干没有涉及到君主,BC排除;故选D。
7.B
【详解】据材料“希腊神话中谷神的女儿跌落冥界,谷神去求宙斯帮忙,最后冥王哈迪斯同意女孩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回到谷神身边。当女儿回来时,谷神心情愉快,于是人间就草木茂盛、春风秋阳”和所学可知,希腊神话的特点是神与人同形同性,B项正确; 题干无法体现希腊神话深刻影响后世,排除A项;迷信色彩浓厚,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蕴含丰富哲理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根据题干的“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他们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领地内行使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度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封君封臣的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国王或皇帝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领地内行使权力。这一情形在政治上导致了不同程度割据的形成,B项正确;基督教的兴起在题干信息中未涉及,排除A项;自由城市出现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大学自治权利的加强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根据“庄园经济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等食物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是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这说明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政治方面的,A排除;是区域的经济中心表述与史实不符,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地方管理,D排除。故选择B。
10.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A项正确;“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说的是城市的自治权等,并非不受基督教会影响,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其出发点是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排除C项;大学的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神学说明大学课程设置受基督教会的影响,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依据题干“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和所学知识,其“活力”表现为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10世纪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的城市,意大利、法国、英国、德意志等都有许多著名的城市,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这些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A项正确;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出现与16世纪宗教改革开展有关,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世界市场的开辟始于15、16世纪之交的新航路开辟,排除C项;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根据题干“但在11世纪末,这部法律重新被发现后,它对中世纪的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所学知识可知,表明该法律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B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而不是形式,排除A项;罗马法反映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可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排除C项;希腊民主政治奠定近代西方民主制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根据材料“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帝国正式灭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延续了一千余年的拜占庭帝国宣告灭亡,因此材料所述帝国是指拜占庭帝国,拜占庭的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6世纪中期后,由于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拜占庭帝国陷入混乱,最后灭亡,因此拜占庭帝国灭亡的自身原因是长期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C项正确;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导致拜占庭帝国灭亡,属于外部原因,排除A项;兼收并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有利于拜占庭帝国文化发展,不是其灭亡的原因,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灭亡的自身原因是长期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而不是阿拉伯军事势力的进攻,并且阿拉伯帝国在1258年灭亡,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根据题干“公元668年,日本政府将‘大化改新’以来天皇诏令编撰成正规法令《近江令》,此后几十年又陆续编成……日本建成较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可得出日本政府经过几十年形成比较完备的法律制作体系,加强对社会的管理,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完备法律体系的的建立,与“注重学习法家思想”不符,排除A项;题干时间里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没有朝令夕改,排除B项;日本“大化改新”仿效的是唐朝改革,960年北宋才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伊斯兰教的医学和科学却反射出古希腊文化太阳的光芒,它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可知,伊斯兰教文化中呈现出的古希腊文化特征影响了中世纪,这意味着阿拉伯文化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而非强调阿拉伯文化对东西方文化的继承与融合,排除A项;材料不是强调阿拉伯文化的独特性以及成就,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16.A
【详解】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在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过程中,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A项正确;图片不能说明西欧封建制度彻底瓦解,排除B项;图片反映租地农场兴起,排除C项;图片反映农民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削弱,排除D项。故选A项。
17.B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强调古典文学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并重,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可知,这是对人本身的关注,这体现的是人文主义,B项正确;文艺复兴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排除A项;材料是说文艺复兴思想特征,不能体现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近代科学发展,排除C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据题干“文艺复兴时期,学者们不仅研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研究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及其对物理学和数学研究的贡献。”可知,题干体现了文艺复兴注重研究科学技术,有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B项正确;仅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全面复活希腊的古典文化,排除A项;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题干信息未说明,排除D项。故选B项。
19.A
【详解】根据题干“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促进了物种交换”、“玉米、番薯、蔗糖、草莓、番茄、南瓜、辣椒、花生、羊驼、向日葵”从新世界流向了旧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新世界”指的是美洲。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物种传入世界其他地区,A项正确;亚洲、欧洲、非洲都不是在新航路开辟中新发现的地方,排除BCD项。故选A项。
20.C
【详解】从材料表格数据可知,1475年到1597年,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增加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在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使金银大量输入欧洲,价格革命发生,欧洲的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C项正确;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殖民掠夺,不是工商业发展迅速,排除A项;封建专制制度腐败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不是物价猛涨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是1688年光荣革命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项。故选C项。
2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A项正确;根据题干所述“英国女王向英国财政部申请取暖补助。英国财政部长回复女王陛下并无权利享受这个待遇!”,无法判断女王在英国人民心中是否有较高威望,排除B项;开展工业革命和财力不足均与题干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22.B
【详解】根据材料“在1688年,英国达到了它在1640年所定下的目标,它放弃了革命的任务,而代之以自由。”作者此言论主要强调了以“光荣革命”为标志,英国民主政治走上了和平渐进的稳健发展之路,资产阶级以和平方式掌权,B项正确;国王的权力被全面限制这一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以“光荣革命”为标志,资产阶级以和平方式掌权,不是强调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排除C项;英国完全避免了政治冲突,这一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3.C
【详解】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1781年,美国的《邦联条例》被各州批准生效,十三个殖民地组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正如有些历史学家所说,此后数年美国是“独立但不统一”的国家,美国成立之初建立的是联邦体制,故C选项符合题意;《1787宪法》是美国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根据宪法,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联邦制和共和制混合的国家制度。共和制是根基,总统制和联邦制受制于共和制。从国家结构形式上说,美国是联邦制;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三权分立、总统制、共和制”都是1787年美国宪法确定的,故A、B、D选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C。
24.A
【详解】根据题干中“为了限制众议院的权力,他们便在众议院上面设置了参议院……因为参议院是各州立法会议选出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的原则,A符合题意;1787年宪法规定三权分立,而且突出法律至上原则,B不符合题意;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主要不是扩大各州权力,排除C;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具有宪法明确授予的权力,如货币发行权、对外宣战权等,征税权则有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享有,材料也没有体现联邦政府的权力,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25.C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主要是启蒙思想之影响,封建制度之崩溃,国内之政治腐败及美、英革命的刺激,而如同“闪电”是由于17-18世界思想启蒙运动提倡自由、平等,提倡理性主义,反对封建专制,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基础,C项正确;地理环境特殊与法国大革命爆发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美国革命影响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但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旧制度根深蒂固和爆发如“闪电”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26.B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的工业和贸易在世界工业和贸易比重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我们可知当时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B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不出世界市场的形成,A不符合题意。英国在世界贸易中仍然占优,相当比重,不能看出,他丧失贸易中心的地位。C不符合题意;材料看不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可是英国主导的,而且也不符合历史事实。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7.D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承认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表明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D项正确;恩格斯的观点没有调整基本原理,虽然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最终还注定被共产主义取代,只是需要更为漫长的时间,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起就是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恩格斯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排除B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是马克思、恩格斯预言无产阶级革命必将胜利,而题干强调的是恩格斯离世前的文章中的观点与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无关,故选C项。故选D项。
28.A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所有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都受过欧式教育,吸收了启蒙思想的价值观,将它作为瓦解欧洲人在海外殖民统治的武器”可知,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受欧式教育,这是殖民主义的表现之一,正是这种教育使他们接受了启蒙思想,这种启蒙思想又成为他们争取民族独立、反对海外殖民统治的思想武器,这体现出,殖民主义培养了反殖民统治的中坚力量,A项正确;材料是说反海外殖民统治的思想武器,不是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是说启蒙思想在反殖民统治中的作用,不是说印度反英斗争得到了启蒙思想家的支持,排除C项;材料是说,印度反对殖民统治的思想是什么,不是说欧洲在海外的殖民统治被启蒙思想瓦解,排除D项。故选A项。
29.D
【详解】依据“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这直接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使得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利于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的自由劳动力,D项正确;工人数量的变化直接反映的是劳动力状况,并没有直接反映资金、市场、资源等情况,排除ABC项。故选D项。
30.C
【详解】根据“1873年,日本一些洋学家和思想教育界名流成立了‘明六社’,创办机关刊物《明六杂志》,积极宣传改革思想,提倡自由主义、欧化主义,对人民进行启蒙教育。”可知,材料反映他们意在解放人们的思想,改造日本封建文化,促进明治维新的顺利推行。C项正确;对人民进行启蒙教育不属于推动生活习俗西化,排除A项;题干材料说明日本洋学家和思想教育界名流的行为意在改造日本封建文化,不是推行地税改革、开设新式学堂,排除BD项。故选C项。
31.(1)金字塔:古埃及文明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2)①佛教。②公元1世纪。
(3)暴力冲突。亚历山大东征
(4)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2)内容:根据材料三表格提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1世纪,耶稣在巴勒斯坦地区创立基督教,他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故处填①佛教。②处填公元1世纪。
(3)史实:根据材料三“东征带回的许多古希腊文典籍,由教外学者翻译为拉丁文,由教外学者翻译为拉丁文,将东方的艺术带到了西方。”可知,暴力冲突是文明交流的方式之一,结合所学知识,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十字军东征外,亚历山大也曾经进行东征,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4)认识: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古代东西方文明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根据材料四“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可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等。
32.(1)事件:新航路开辟。
(2)【示例一】历史事件1:文艺复兴;历史事件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观点:先进思想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论述: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共产党宜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启蒙运动宜传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法国大革命中(人权宜部》的发表,传播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等思想,并影响到世界。结论:综上所述,先进的思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启迪人们的思想,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示例二】历史事件1:《权利法案》的颁布;历史事件2:美国宪法颁布
观点:制度的创新推动国家的发展。
论述: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通过《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起君主立宪的新政体,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国获得独立后,通过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促进美国的发展,并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改变了以前的选官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多年,并影响了世界的考试制度。结论: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是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详解】(1)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16 世纪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促成人类历史上这一分水岭的标志性事件是新航路开辟。
(2)论述:根据上述材料任选两个历史事件,如选择历史事件1:文艺复兴;历史事件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二者都是思想方面的内容,因此确定观点:先进思想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论述的时候结合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意义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意义,在结合启蒙运动进行阐述即可,如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共产党宜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启蒙运动宜传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法国大革命中(人权宜部》的发表,传播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等思想,并影响到世界。最后结论进行升华,综上所述,先进的思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启迪人们的思想,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也可选择历史事件1:《权利法案》的颁布;历史事件2:美国宪法颁布。都是制度相关的,确定观点为:制度的创新推动国家的发展。论述的时候结合文件颁布的背景和意义,结合隋朝科举制进行阐述即可,如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通过《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起君主立宪的新政体,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国获得独立后,通过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促进美国的发展,并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改变了以前的选官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多年,并影响了世界的考试制度。最后结论进行升华,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是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33.(1)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法典:《法理概要》。
(2)历史意义:政治上确立了民事主体的独立地位,从根本上摧毁了封建的身份等级制度。经济上促进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3)认识:法制建设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维护社会稳定);法制建设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自6世纪中叶起,罗马帝国西半部已一去而永不复返,东半部却仿佛是一家营业中的商行,商人们经由海陆两路从世界各地云集于此,从事着远距离高档奢侈品贸易”可知,查士丁尼大规模汇编法律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法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后来,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所以,材料中的“学习指南”指的是《法理概要》。
(2)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二“确立了民事主体的独立地位,从根本上摧毁了封建的身份等级制度”可归纳出政治上确立了民事主体的独立地位,从根本上摧毁了封建的身份等级制度。根据“它能反映的首先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可归纳出经济上促进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3)认识: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可以从查士丁尼颁布的法典和法国民法典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所以,我对法制建设的认识:法制建设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制建设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答案第10页,共10页
答案第9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