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
A.银河系 B.可观测宇宙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太阳系家族成员之一。地球上风云变幻等自然现象的发生、千姿百态自然景观的形成及演化,均与太阳密切相关,太阳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据此完成2~4题。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指( )
A.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 B.太阳活动和大气辐射
C.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D.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
3.地球大气垂直方向分为三层,其中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
A.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上升 B.与人类活动最为密切
C.对流现象少,飞机可在此层平稳飞行 D.水汽、固体杂质少,紫外线辐射强
4.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所利用的能源中属于太阳辐射能的是( ) ①太阳能热水器 ②煤、石油 ③潮汐能发电 ④核电 ⑤水电 ⑥地热发电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及其周边地区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桂林山水北起兴安,南到阳朔,有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区。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人们将其自然景观总结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据此完成5~6题。
5.“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 ) A.石钟乳 B.石笋 C.石芽 D.峰林
6.下列图示景观中,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未来故事:太阳急速老化,人类选择距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系作为新家园。人类带地球逃离太阳系期间,暂居在距地面5千米的地下城,并计划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获得动力逃离太阳系。据此回答7~8题。
7.有关《流浪地球》的讨论合理的是( )
A.木星是类地行星,由岩石组成 B.地下城位于地球圈层的地壳部分
C.流浪地球的新家园在河外星系 D.太阳活动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8.地球在向木星推移过程中,需要穿过的行星轨道是( )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土星
枫树湾距离丹东120多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7%,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秋季,其独特的枫叶景观,灿烂似锦,形成亮丽的风景线。据此完成9题。
9.枫树湾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得益于( )
A.岩石圈 B.大气圈 C.水圈 D.生物圈
右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界面的等深线(单位∶千米)分布示意图(图示地区海拔高度相同)。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四地地壳厚度最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横波经过该界面时,传播情况是( )
A.突然消失 B.速度不变 C.速度加快 D.速度减慢
12.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监测显示,2012年2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太阳爆发了一次X2.2级耀斑(X为最高级别)。此次太阳耀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 )
A.出现“磁暴”现象,使罗盘等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B.许多地区的有线电通信中断
C.我国上海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
13.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是( )
A.地层和化石 B.生物和化石 C.岩石和地貌 D.古地理环境
2023年12月19日凌晨,甘肃临夏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积石山地震后,当地政府迅速展开救援,许多的逆行者也迅速奔赴,为灾区人民送温暖。据此完成14~15题。
14.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A.地幔 B.地壳 C.内核 D.软流层
15.2023年12月19日凌晨,甘肃临夏积石山发生地震,当地居民会感到( )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左右摇晃
读某区域在某时段内自然灾害发生频次与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关系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据图可知,太阳活动强弱与自然灾害频次( )
A.无关联 B.呈正相关 C.呈负相关 D.无法确定
17.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冕物质抛射和日珥不是太阳活动
B.活动周期大约是22年
C.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而在莫斯科看到美丽的极光
D.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异常
2021年6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同正在天宫二号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杨洪波亲切通话,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天气复杂多变的是( )
A.A层 B.B层 C.C层 D.D层
19.航天员可以和习近平主席顺利进行通话,得益于( )
A.A层和B层大气的作用 B.B层和C层大气的作用
C.C层和D层大气的作用 D.D层和A层大气的作用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 ) A.地壳 B.岩石圈 C.地幔 D.地核
2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波在古登堡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B.地球内部圈层由F、G两部分组成
C.A、B、C为地球的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D.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由A、B、C、D、E组成
下图是“四个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四个山地中,①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热量丰富 B.降水量大 C.相对高度大 D.纬度位置低
23.由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可知,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24.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据此,受海陆风影响,夜晚在海边升起的孔明灯飘飞方向一般是( )
A.垂直上升 B.背离海洋 C.迎向海洋 D.沿海岸线
25.我国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会引发或加剧洪涝灾害的是
A.深受季风影响 B.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 D.蓄洪排洪
26.下列对水循环各环节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汽输送的动力是季风 B.降水都发生在夏季
C.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目前人类只能影响下渗环节
27.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地转偏向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 C.摩擦力 D.重力
28.山区沟谷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避灾方法是( )
A.迎着泥石流朝高处跑 B.朝与沟谷垂直的两侧高处跑
C.检查贵重财物后向安全地带撤离 D.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
29.我国西北地区的塔里木河主要参与下列哪个水循环( )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无参与任何循环
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涂白,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1.5米的高度。据此完成30题。
30.城市绿化部门给城区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治牲畜啃食,保护树木 B.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
C.杀菌、杀虫,防冻害 D.防止火灾的发生
位于迪拜的杰贝勒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千米,增加海岸线720千米,有65个港口,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读右图完成31题。
31.棕榈树形的人工港设计可以( )
①延长港口海岸线②提高港口的吞吐量
③增强船员注意力④减少港口内风浪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32.右下图为土壤剖面示意图,图中字母C代表( )
A.腐殖质层 B.淋溶层 C.淀积层 D.母质层
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美国东部大陆架边缘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突遇“海中断崖”,沉入2300米的海底,潜艇被巨大的海水压力挤破,艇上129名船员全部遇难。读下图,完成33题。
33.“长尾鲨”号核潜艇失事原因( )
A.随下潜深度增加海水盐度增加,导致潜艇受腐蚀漏水
B.随下潜深度增加海水温度升高,导致核潜艇燃料泄漏
C.航行途中突遇海水区域密度变小,导致潜艇急剧下沉
D.极地地区流向低纬地区的寒流挟带冰山撞击潜艇所致
右图为不同纬度的两个海洋观测站同时期测得的水温垂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4.相比b观测站,a观测站处( )
A.纬度位置较高 B.海水蒸发量大
C.表层水温季节变化更明显 D.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较多
35.右图为澳大利亚坎贝尔港国家公园著名的景点“十二使徒岩”,目前仅剩下七个岩柱。有人说旧的“使徒”倒下,新的“使徒”将不断形成,这种“前赴后继”的力量来自( )
A.海浪侵蚀 B.流水堆积
C.岩浆活动 D.地壳运动
36.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在25亿-26亿年前,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逐渐增加,这些氧气主要来自( )
A.海洋中的藻类释放的氧气 B.水蒸气分解形成
C.火山爆发时发出的气体 D.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
37.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 B.炎热,岩浆活跃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下图所示我国西南某河流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夏季分布状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雨量仅140mn,冬季盛行偏北风。回答38~39题。
38.关于PQ河段河谷的形成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地形落差大,流速快
B.流水侵蚀以下切侵蚀为主
C.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易侵蚀
D.地壳断裂下陷形成
39.关于甲地沙丘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②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③冬季的偏北风把沙吹过来的④甲地的沙来源于QR河段的沙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0.下图表示的情境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图( )。
A. B. C. D.
二、综合题(4题,每题10分,共40分)
41.图中,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中低层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是 (填字母);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填字母)。
(2)简述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
(3)乙中①、②两条曲线,表示阴天气温变化状况的曲线是 (填序号),请简析原因 。
4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1)上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该地主要受 风(填风向)影响,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甲 ,乙 ,丙 。
(2)黄土高原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而现在的黄土高原表面的“千沟万壑”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
4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填“臭氧层空洞”或“全球变暖”)。
(2)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一是更多地吸收了 (填“太阳辐射”或“地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二是增加了 (填“大气逆辐射”或“大气反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因此二氧化碳对地球起到了保温作用。
(3)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4)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造成喜马拉雅山脉的雪线 (填“上升”或“下降”)。
(5)图中反映两极冰川和冻土 (填“消融”或“增多”),海平面 (填“上升”或“下降”)。
(6)针对全球变暖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 。
44.坎儿井是荒漠地区的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它是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下图为坎儿井结构示意图。(10分)
(1)在我国,坎儿井分布最典型的省级行政区是 ,该地的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主要属于 循环。
(2)坎儿井最大水量出现在 季节,当地水资源比较紧张,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1.5=60分)
1.D 2.D 3.B 4.B 5.D 6.C 7.B 8.C 9.D 10.A
11.C 12.A 13.A 14.B 15.C 16.B 17.D 18.D 19.A 20.C
21.D 22.C 23.B 24.C 25.A 26.C 27.B 28.B 29.B 30.C
31.B 32.B 33.C 34.A 35.A 36.A 37.C 38.D 39.B 40.C
二、综合题:(4×10=40分)
41.(10分)
(1)B (1分) C(1分)
(2)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燥,晴天多;水汽和尘埃少,大气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4分)
(3)②(1分) 原因:白天阴天大气反射作用强,气温较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高,所以阴天昼夜温差较小。(3分)
42. (10分)
(1)西北风(2分) 戈壁(2分) 沙漠(2分) 黄土(2分)
(2)风力沉积(1分) 流水侵蚀(1分)
43.(10分)
(1)全球变暖(1分)
(2)地面辐射(1分) 大气逆辐射(1分)
(3)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毁林开荒;乱砍乱伐;森林破坏(每空1分 ,满分2分)
(4)上升(1分)
(5)消融 (1分) 上升(1分)
(6)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多植树造林;扩大绿地面积;推广新能源使用;合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每空1分 ,满分2分)
44.(10分)
(1)新疆(2分) 陆地内 (2分)
(2)夏(2分) 节约用水;修建水库;农业上采用节水技术,如喷灌等,工业上循环利用水资源(4分)
答案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