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如图是发现于江苏连云港的藤花落古城遗址,其存在年代距今约4300年至4100年前左右。古城具有内城和外城双重城墙。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 B.逐渐进入了阶级社会
C.神权政治的政权性质 D.成熟的城市营造技术
2.秦朝的贵族等级体制沿袭自商鞅变法,分二十级,最高等级的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可以在封地内置吏;第十九级的关内侯虽有食邑、封户,却只能“衣租食税”;更低等级的爵位仅享受岁俸,不领有封地和人口。汉初除增加王爵外,与秦朝大体相同。秦汉贵族等级体制( )
A.束缚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迎合了中央集权的潮流
C.弥补了官僚体系的不足 D.增进了统治阶级的团结
3.许倬云说,“中国皇朝,向来以汉、唐为最重要的时代。……唐代则是取精用宏、开展性的大成。”以下塑造唐朝“大成”的史实,与结论匹配恰当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B 设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管理边疆 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
C 《大唐开元礼》 中国古代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
D 常骏出航到达赤土国 对外关系空前发展
A.A B.B C.C D.D
4.如图为唐代两税法实施之后的中央与地方两税的分配情况。据此可知( )
A.两税法增加了政府收入 B.地方分权趋势日益明显
C.中央财政负担逐渐减轻 D.中央集权体制得到加强
5.以下材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 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编定《授时历》。 西学东渐带动科技进步
C 辽设置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游牧民族事务。 辽朝职官设置具有因俗而治的特征
D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北宋边疆地区经济往来密切
A.A B.B C.C D.D
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朝前中期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洪武八年(1375年)“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罪之” 《明史·食货五》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两浙之民重钱轻钞,多行折使” 《洪武实录》
宣德十年(1435年)“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 《明史·食货五》
宣德十一年(1436年)“于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等不通舟楫之处,各随土产,折收布绢白金,赴京充俸” 《正统实录》
A.民众负担不断加重 B.白银渐趋货币化
C.政府强化经济调控 D.纸币退出了市场
7.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分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将鸦片改称“洋药”,规定:“洋药准其进口,议定每百斤纳税银三十两,惟该商止准在口销卖。一经离口,即属中国货物; 只准华商运入内地,外国商人不得护送。”这表明( )
A.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B.清政府有效遏止了白银流失
C.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D.外商完全垄断了中国鸦片贸易
8.下图是1913年—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状况信息,导致该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护国战争取得胜利 B.西方列强忙于一战 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南京国民政府推动
9.1942年,延安上自中央领导、八路军总司令,下到食堂伙夫、单位门卫,每个公家人都有生产任务。朱德总司令在王家坪开荒种了三亩菜地,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所在地的山坡下,至今还保存着毛泽东当年亲自耕种过的一块菜地。此举主要目的是( )
A.增加生产坚持抗日战争 B.精减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C.团结民众建立民主政权 D.廉政建设提高执政水平
10.下图是我国 1956-1966 年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以及国民收入指数(以 1952年为100) 的变化。这一时期,我国( )
A.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工农业总产值指数逐年递增
C.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1.古代波斯帝国统治埃及时期的很多文献,是用埃及祭司体和世俗体、阿拉米语、希腊语、拉丁语、科普特语,以及阿拉伯语7种形式书写的,其中阿拉米语是当时通用语言,其他6种是当地族群用语。这反映出古代波斯帝国( )
A.加快了通用语言推广进程 B.顺应被征服地文化多样性
C.尚未实现对埃及有效统治 D.保留多种语言促进了交流
12.如表所示为公元5世纪至8世纪日本天皇继承情况。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
继承方式 子承父位 弟承兄位 兄承弟位 弟承姐位 子继母位 孙继祖母位 侄继姑住
人数/人 7 10 1 1 1 2 1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政权结构不稳定 C.天皇统治井然有序 D.封建化改革失败
13.1562—1563年,运往波罗的海地区的呢绒有2/3使用英国船只;1599—1600年,这一比例提高到99.9%;1601—1602年,进入伦敦港的船只几乎一半属于英国。在地中海,英国船只不仅运送英国货物,而且在外国之间运送货物。上述现象说明( )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B.英国积极进行商业扩张
C.英国垄断世界贸易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14.苹果公司最早的标志是牛顿坐在苹果树下的图案(如图),上面有一句沃兹沃斯的诗句:孤独的牛顿头脑中永远盘旋各种奇怪的想法。很多年以后苹果推出的第一款PDA 的产品就叫 Newton,而且还推出一系列题为“Think different”的广告。据此推知,公司以此为商标,主要是因为牛顿创立理论( )
A.突出体现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B.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苹果落地现象 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15.下图漫画名为“17世纪英王和议会的角力”,对“角力”理解正确的( )
A.体现工业资产阶级的诉求 B.是英国历史传统的体现
C.结束于《权利法案》颁布 D.导致英国国王统而不治
16.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指出:“如要求尽量运用农业资金以从事工业建设,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不仅是与农民在政治上的破裂,而且也是破坏工业本身的原料基地,破坏其国内市场,破坏输出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平衡。”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对工业从农村吸收资金有所限定 B.利用商品价值规律进行工业建设
C.确立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重点 D.积极调整国民经济严重失衡局面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景德镇——时代变迁的缩影
材料一 明代后期,景德镇民窑业快速发展,外来劳工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也随着发展膨胀。嘉靖年间,景德镇人口已是“主客无虑十万余人”,他们以“窑业佣工为生”。到清代,景德镇“烟火逾十万,陶户与市肆当十之七八,土著居民十之二三”,景德镇社会结构逐渐变得复杂,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
表明清景德镇瓷业冲突表
时间 事件纪要 资料来源
嘉靖十九年1540年 因水灾后饥荒,浮梁县窑户遣逐乐平县雇工,乐平县工人遂行劫夺,终致浮、乐二县民众聚众互相仇杀。 《明世宗实录》
乾隆元年1736年 坯户吴以恒、胡万正欲增银色,与窑户万美生争闹停工。 《康雍乾时期城乡人民反抗斗争资料》
乾隆、嘉庆间约1796年 御厂脱胎画坯工人王子贞领导的“毛银改纹银运动”。毛银是散银,成色不好。坯厂发工资,原以纹银发给,后改成毛银,使用时较纹银要贬价。所以工人们要求改纹银,举行罢工,遭官府镇压。 《景德镇陶瓷史稿》
嘉庆、道光间约1821年 以蒋知四为首,争取每名工人每月十二两肉,举行罢工,称“知四肉”运动。 《景德镇陶瓷史稿》
——据刘朝晖《明清以来景德镇瓷业与社会》整理材料二
图1 明清景德镇瓷器国内主要销售点和市场 图2 明清景德镇瓷器至国内沿海港口路线示意图
(1)明清景德镇瓷业冲突主要是由哪些矛盾引起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现象体现的时代特征。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张海鹏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U”字形发展过程,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这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图1《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图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图3 1912年荣氏兄弟创建的福新面粉公司 图4《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从材料中选择一个史料,对历史的“沉沦”进行阐释。
(2)在论证近代史的“上升”时,以上哪些史料可以作为直接证据,请说明其史料价值。
(3)请你另外选择一个史实,对这一时期的“沉沦”或“上升”加以说明。
19.用历史的慧眼,观世界格局之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英国第一帝国开拓了广阔的市场,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和利润,但在美国革命中解体了,这是对英国殖民体系的重大打击。恰在此时,工业革命在英国已开始起步。工业革命的几十年间,既是英国确立全球经济霸权的时期,同时也是英国在自由主义指导下重建帝国的时期。这一时期帝国重建的主旨之一,是将自由贸易强加于世界,从而保证英国对世界贸易的控制。为实现这一目标,“炮舰外交”必不可少。
1815年,英国第二帝国出现了,殖民地数量也随之增加。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稳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与此同时,由于“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英国人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变革了自己的政治制度。但英国在它最强盛的时候就隐藏着严重的问题,1870年后就开始从绝对领先的地位上跌落下来。
——摘编自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卷)》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军事冲突,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1919年1月,一战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建立起世界新秩序——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法国陆军元帅福煦在听到和约内容后就作出了神奇的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结果不到20年,凡尔赛体系就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最终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
——摘自范主《时间的战争:五百年钟表博弈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大部分时间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度过。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是在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基础上建立的。而后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并最终瓦解,但三大制度支柱依旧留存下来,关贸总协定后来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与其他两大国际经济制度一起为当今世界经济正常运行提供基本的制度规范与保障。
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而传统发达国家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安排已难以适应这一结构性转变,改革在所难免。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政府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左凤荣等《世界百年大变局》
(1)根据材料已,概括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世纪50年代英国维护其“绝对领先的地位”的重要事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划时代的改变,简析导致凡尔赛体系仅20年就“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制度支柱”。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共同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合理性。
三、论述题
20.【创新与社会】(12分)
以下是国家创新系统三类要素(主题要素、功能要素、环境要素)联动关系示意图
——殷登祥、【英】R.威廉姆斯等主编:《技术的社会形成》
经济增长有赖于经济体的社会和政治适应能力。在新世界里,自由市场、企业家精神和旨在推动技术发展的国际协作驱动着技术持续进步。在对上述材料理解的基础上,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合理、明确;阐述有史实依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5:BBBC 6-10:BABA 11-15:BBBAB 16:A
17.(1)矛盾主要三方面。
雇工和雇主之间的矛盾;土著和客籍之间的矛盾;手工业者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任答两个方面)
(2)时代特征需从以下角度作答
从明清商品经济的崛起、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人、长途贸易发展、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等角度作答。
从明清社会结构逐渐多元化,工匠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从明清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工商业的发展对封建统治秩序的冲击等角度作答。
【详解】(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明清时期(中国)。导致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冲突的矛盾根据“坯户吴以恒、胡万正欲增银色,与窑户万美生争闹停工”可知有雇工和雇主之间的矛盾;根据“因水灾后饥荒,浮梁县窑户遣逐乐平县雇工,乐平县工人遂行劫夺,终致浮、乐二县民众聚众互相仇杀”可知有土著和客籍之间的矛盾;根据“工人们要求改纹银,举行罢工,遭官府镇压”可知有手工业者与政府之间的矛盾。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明清时期(中国)。综合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中的现象反映的是明清时期专业化市镇的兴起和发展、雇佣关系的出现等。这些现象体现的时代特征可从明清商品经济的崛起、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人、长途贸易发展、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明清社会结构逐渐多元化,工匠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从明清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工商业的发展对封建统治秩序的冲击等角度作答。
18.(1)图片1《辛丑条约》签订现场。《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沉沦”到谷底,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愈加贫困。
(2)图片3和图片4,可以直接证明近代史的“上升”。图片3荣氏兄弟创建的面粉厂,可直接研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表现;图片4《青年杂志》,可以直接研究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思想近代化的表现。
(3)图片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的“上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被称为“短暂的春天”,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也可以选择题干所述图片以外的史实,如可以选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晚晴至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首先,从四幅图片中选择一幅进行论述。如选择图片1《辛丑条约》签订现场。从其签订对中国的影响进行论述,如《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沉沦”到谷底,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愈加贫困。也可以选择图2,图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结合与当时时代背景史实进行阐述,这时期各军阀之间混战,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政治黑暗等;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晴至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首先,理解“上升”,即中国向近代化的方向转变,由此可以看出,可选择图片3和图片4,可以直接证明近代史的“上升”。图片3荣氏兄弟创建的面粉厂,可直接研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表现,促进了我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图片4《青年杂志》,可以直接研究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思想近代化的表现,新文化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等。
史料价值,二者均属于一手史实,史料价值较高,图片3荣氏兄弟创建的面粉厂,可直接研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表现;图片4《青年杂志》,可以直接研究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思想近代化的表现。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晚晴至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首先,选择其中一个图片进行说明,如图片2。其次,选择角度,可以从“沉沦”或“上升”进行阐述,如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的“上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被称为“短暂的春天”,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等;同样也可以选择其他图片信息,结合图片史实及当时时代背景史实加以阐述。对这时期的“沉沦”,也可以选择题干呈现的图片事件以外的事件,如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创办了一系列近代意义的企业,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的技术,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进程等;也可以选择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提倡发展资本主义,促进了我国近代化进程等角度进行阐述。
19.(1)
原因:拥有广阔市场;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自由贸易;炮舰外交;改革政治制度。
相关事件:克里米亚战争;开始文官制度改革;第二次鸦片战争。
(2)改变: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因素:凡尔赛体系以强权政治原则构建的新秩序不合理,对战败国尤其德国惩罚过于严厉;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法西斯的扩军备战;国际联盟的软弱;英法绥靖政策;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3)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合理性:历史教训:用不合理的世界秩序、武力(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维护少数国家利益,无法保证世界和平,反而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现实状况:现有全球治理体系需要改革。优点:符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利于世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原因:据材料“开拓了广阔的市场,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和利润”得出拥有广阔市场;据材料“工业革命在英国已开始起步”得出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据材料“在自由主义指导下重建帝国”得出自由贸易;据材料“‘炮舰外交’必不可少”得出炮舰外交;据材料“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变革了自己的政治制度”得出改革政治制度。
相关事件:根据题干要求,列举19世纪50年代英国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的事件。结合所学,1856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胜俄国,进一步巩固了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将奥斯曼变成附庸。1855年,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逐步建立起近代文官制度,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1856年,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联合法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上半叶世界。改变:结合所学,一战期间的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因素:据材料“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得出凡尔赛体系以强权政治原则构建的新秩序不合理,对战败国尤其德国惩罚过于严厉;据材料“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得出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法西斯的扩军备战;据材料“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得出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结合所学,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英法面对法西斯的扩张实行绥靖政策,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也是冲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速其崩溃的重要原因。
(3)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三大支柱:据材料“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是在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基础上建立的。而后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并最终瓦解,但三大制度支柱依旧留存下来”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制度支柱”。
合理性:从历史教训、现实需要、本身优点三方面分析。如:历史教训:用不合理的世界秩序、武力(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维护少数国家利益,无法保证世界和平,反而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现实状况:现有全球治理体系需要改革。优点:“共同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符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利于世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主题:自由市场、企业家精神和国际协作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在新世界里,自由市场、企业家精神和旨在推动技术发展的国际协作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三个因素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首先,自由市场是经济增长的基础。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从而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例如,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成功的经济模式就是自由市场经济。美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鼓励竞争,创新和创业,这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和服务选择。其次,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企业家精神是指创新、冒险和承担风险的精神。这种精神鼓励人们创新思维,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例如,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创新思维和冒险精神推动了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最后,国际协作是经济增长的保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技术交流和合作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例如,中国与欧洲的经济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与欧洲在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合作,包括贸易、投资、科技等。这种合作不仅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发展,也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自由市场、企业家精神和国际协作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发挥这三个因素的作用,推动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现代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在新世界里,自由市场、企业家精神和旨在推动技术发展的国际协作驱动着技术持续进步”得出论题:自由市场、企业家精神和国际协作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其次,从自由市场、企业家精神和国际协作三个角度分别论述他们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关于自由市场方面,可以使用美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鼓励竞争,创新和创业的史实进行阐释;关于企业家精神方面,可以使用乔布斯苹果公司的史实进行阐释;关于国际协作方面,可以使用中欧合作的史实进行阐释。
可见,自由市场、企业家精神和国际协作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发挥这三个因素的作用,推动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