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认识 10个生字,读准“誊、谨、歧”等字音。理解“腼腆、歧途、迫不及待”等词语的意思。
阅读与鉴赏:默读课文,通过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所包含的爱。
表达与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所包含的爱。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学反馈,发布任务
(一)回顾导入
1.师:同学们,父母之爱被无数作家所赞颂,本单元我们已学过讴歌母爱的《慈母情深》以及饱含父子深情的《父爱之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题目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师:读完课题,你有什么发现
生(预设):“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两个词语都加了双引号......(二)预习展示: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我仔细查看了你们的预习单,发现不少同学预习充分,书写认真,老师为你们点赞!下面请同学们上台展示一下他们的预习成果(从希沃白板切到视频展台)。
1.展示分类整理的词语。
2.梳理文章的脉络,概括课文大意。
(三)发布总任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的巴德·舒尔伯格,大家想想:歌颂父母之爱的文章有很多,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入选我们的教材 这是咱们这堂课的总任务,相信学完这节课你会找到答案!
二、任务一:聚焦态度,品读细节
(一)提炼父母不同的态度
1. 八九岁写第一首诗:(出示任务一,生边读边画,试图填表格。)
师:课文中表明态度的语句都挺长,咱们填表格需要提炼出最关键的词句,想一想该提炼哪些关键的词句呢?同桌讨论一下。
师:你是怎么想的?(投影呈现一生所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生:八九岁时我写了第一首诗,我从母亲的话里提炼出“精彩极了”,从父亲的话里提炼出了“糟糕透了”。
师:老师也和他想得一样,也是摘录他们的关键语言。
2.几年后写短篇小说:
师:几年后“我“写短篇小说,父母的态度又有什么不同 生:母亲的态度,我直接摘录 15段“一如既往地鼓励”;而父亲的态度,我是根据文章中的“根据父亲的评语,我学着进行修改”,提炼出“父亲给‘我'写了评语”。
师:很好,你能根据文章的关键句进行提炼。
(二)品读父母不同态度的语句
1.母亲:
师:母亲说的究竟有多精彩呢?你从文中划出的句子是?生:找到文章的第一段。通过关键词语“嚷”“眼睛亮亮的”体会母亲的兴奋。生:补充“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齐读感受。
师:听到母亲这样激动真诚的赞扬,难怪小巴迪当时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2.父亲:
师:可是,当小巴迪满怀信心地等了父亲一整个下午,等来的却是父亲的?
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师:课文没写父亲的表情,你觉得父亲说这句话的表情是怎样的 生:我从“扔”字,看到父亲严肃的表情。
师:请你严肃地读读(生读)
生:我从“扔”字,看到父亲很生气、很失望。
师:请你生气地读读(生读)
师:为什么如此生气呢?大家看一下父亲的资料。
师:听到父亲的批评,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说一说?生:心灰意冷 意志消沉 失望透顶。
师:是啊!心灰意冷的巴迪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3.对话朗读:
师:同一首诗,父母给我的评价截然不同,他们因此还吵了起来。(出示父母对话)
师:蓝色是母亲说的话,红色是父亲说的话,黑色是提示语,小组之间分角色读一读。
师:我们女同学读蓝色,男同学读红色,老师读黑色的提示语。(师生合作读对话)
(三)紧扣“内心”,体会不同看法的原因
师:同一首诗,父母的看法完全不同,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母亲觉得巴迪是个孩子,他写的第一首诗,应该受到肯定、鼓励。
师:你读懂了巴迪母亲的内心,了不起呀!(板书:肯定鼓励)
师:那父亲怎么想的
生:父亲见过很多的诗,巴迪写的这首诗,的确很糟糕,要好好提醒他,否则他会骄傲。
师:没错,这就是父亲的想法。(板书:批评提醒)
三、任务二:体会爱的不同方式
(一)父母爱的不同方式
师:有了两次经历,长大后的巴迪是怎样看待母亲的表扬和父亲的批评的呢 (出示任务二)(生边读边批注)
师:先来看 16段,巴迪怎么看待这件事
生:(读)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鼓励我,这种爱的力量是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生:(读)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她担心母亲会把我引入歧途。时常提醒我:“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师:是呀!如果没有母亲的鼓励(父亲的批评),我会出版一部部小说、剧本和电影作品吗?——不会。
师:是呀,不可能。因此,这些年来——(引导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
生:(齐答)那就是爱。
师:是父母对“我”的爱。(板书“爱",并在上面画一个大爱心)在爱的鼓舞下,巴迪驶向怎样的远方呢 我们来看一个视频(播放作者的成就)。
(二)梳理任务二的成果: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两次经历的?(一生说说)
(三)谈谈类似的经历
师: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有被父母赞扬或是训斥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经历,以及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爱。指生说自己的经历。四、总结入选理由,完成总任务
1.任务三:写写文章入选教材的理由。(出示任务三)
温馨提示:大家可以从写法,或者从内容获得启示等方面,写一两条入选理由。(生拿出学习单进行书写)
2.师:谁来分享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能入选我们教材是因为这篇文章教会我们要感受父母的爱,感恩父母之爱。天底下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对比写法很有特点。前面写父母对“我”的作品态度不同,后面又写到了相同,很值得我们学习。
3.总结: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经受赞扬批评。面对精彩极了的表扬,我们不能骄傲自满。面对糟糕透了的批评时,我们也不要轻易丧失信心,而是应该正确的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赞美声中汲取力量,从批评声中找到前进的方向,让自己的人生之舟扬帆远航!
板书设计: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后反思
在教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以下是我对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的分析:
优点:
1.教学环节比较清晰,过渡自然。教学过程始终围绕着学生的总任务——“猜猜外国作品入选教材的原因”来展开,下面三个子任务层层铺垫又都指向了总任务。
2.任务情境的创设有始有终,很好地贴近了学生认知规律。课堂伊始,我就创设了任务情境:赞美父母之爱的文章很多,为什么要把这篇文章选入我们的教材?学生从内容和写作方法给出了理由,而这恰恰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线索。课堂的最后,总结这篇课文的入选理由,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情境。
3.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给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由于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这节课主要是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包括按照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去思考去填写,还有一边读一边写批注,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不足:
1.教学中有忽略的地方,如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要进一步强调。而我只是让学生在文中标注出来,并以读来体会。
2.评价激励不够。本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跟教师的激励不够有很大的关系。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比较随意,缺乏激情,自然学生的情绪也不会高涨。可见,教师的评价激励调控着学生的情绪。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增进课堂管理技巧,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感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实现真正的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