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从军行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 从军行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4 21:5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1、使学生背诵古诗,
2、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3、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目标:
了解诗体
了解诗体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王国中绚烂的花朵。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和瑰宝,从诗歌的题材内容上古诗可以分为送别诗、边塞诗、怀古诗、山水诗、田园诗、游子思乡诗、闺怨诗等等。社会风貌,田园山水,边塞生活,伤情别离,朝堂政治都可以成为诗歌描写的对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从军行》。就是一首边塞诗。
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 (698— 757)
王昌龄生活在盛唐时期,此时的唐朝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开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就是王昌龄写的七首边塞诗中的第四首。
写作背景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初读古诗,读准生字,指导书写。
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初步感知
wèi
rèn
yuè





学习生字
书写指导:氵呈弧形分布,“田”宽而扁,“月”窄长。
书写指导:长撇舒展,第一个“木”捺变点。


生字指导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初步感知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
诗句意思
诗句意思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概括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人之强悍,同时也说明将士们报国壮志之坚定。
将士们的豪迈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了守边将士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读了这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你从“暗”这个字中读出了什么?
暗,荒凉,阴沉。
青海长云暗雪山
品读欣赏
品读欣赏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绪满腹,相思满怀。戍边将士们又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呢?
孤城遥望玉门关
品读欣赏
黄沙百战穿金甲
从“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环境恶劣、将士们戍边时间漫长、战事频繁、敌军强悍、战斗艰苦等等。
品读欣赏
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以谁的口吻说的?从中你体会到将士们什么样的情感?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以将士们的口吻说的。体会到将士们不畏艰难,戍守边疆的豪情壮志,这也是诗人爱国之情的体现。
品读欣赏
这首诗前两句情景交融,后两句直抒胸臆,将边关的风貌,和将士们的爱国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你能体会到戍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1.背诵并默写《从军行》。
2.搜集积累王昌龄的其余六首边塞诗。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