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备课】2015山东泰安市新泰泉沟中学优秀语文备课资源(教案+课件+导学案)评选优秀作品:七年级上《化石吟》(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备课】2015山东泰安市新泰泉沟中学优秀语文备课资源(教案+课件+导学案)评选优秀作品:七年级上《化石吟》(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6 16:24:37

文档简介

《化石吟》学案
泉沟镇初级中学 刘奎良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的韵律美;
3、了解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的韵律美;
一、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骸骨( ) 潜行( ) 葱茏( ) 卓越( )海枯( ) 裹藏( )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 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
称赞而且佩服。( ) (草木)青翠茂盛。( )
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
奇异而虚幻。( )
3.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
事在必行( ) 其貌不洋( ) 坐想其成( ) 以逸代劳( )
故技重演( ) 针贬时弊( ) 言不由中( ) 出神入画( )
4.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一读。  
1、听范读。
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范读,大家要听清字音、节奏、重音和语调。
2、自由读。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节奏、重音和语调。
3、个别读。
请个别同学朗读,然后同学们评一评,看谁读的最好。
4、学法指导
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重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像悟中心。
(二)想一想。  
1、学生齐读课文,想一想以下几个问题。
(1)、《化石吟》中“吟”是什么意思?课题是什么意思?诗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诗歌运用什么手法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以上问题中哪些问题自己不能解决,在相关问题中标上记号,与同学讨论解决或请教老师。师生共同解决。)
2、简单的内容归结、板书:
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三)品一品。  
1、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e.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到位即可。)
2、想象思考
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除课文所讲之外,还能想像些什么? (言之有理即可)
3、课堂小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了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的世界。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吧!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骸骨( ) 躯壳( ) 悄然( ) 潜行( )
卓越( ) 猛犸( ) 长吼( ) 长眠( )
2、解释下列词语。
叹服: 海枯石烂:
乌有: 日转星移:
3、课内语段阅读。
①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②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③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④肉体虽早巳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⑤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向近代进发。  
⑥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⑦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一)③节中的“你”指代的内容是( )
A.奇幻的神话 B.沉睡亿年的石头C.刚苏醒的化石 D.逝去万载的世界
(二)③节中“平凡的真理”指的是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三)“密码”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它在④节中的语境义是_____________。
(四)④节中加粗的“珍贵”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⑤节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如果不用修辞手法,把它变换成平实的说法,应这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外语段阅读。
鱼化石
艾青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探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
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一)丰富和奇异的联想与想像是诗歌的生命。《化石吟》的作者见到化石联想到什么?而本诗作者见到鱼化石又联想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从材料安排的顺序上看,本诗与《化石吟》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
(三)从诗歌传达的信息来看,本诗与《化石吟》的主题大不相同。《化石吟》的主题是_________,它是一首____诗;《鱼化石》的主题是___________,它是一首________诗。
(四)在人称运用上,《化石吟》用_____人称,而《鱼化石》用_____人称。
(五)你认为最能体现鱼化石特征的诗句是哪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15张PPT。第五单元
16 科学探索
化石吟
张锋
1.字音字形guǒ幻cōngháiqiánqiào档mǎqiǎolóng2.词语积累(1)骸骨:尸骨。幽静而雅致叹服海枯石烂 (2)太古:远古的时代。
(3)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
(4)幽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称赞而且佩服。
(6)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7)乌有:虚幻,不存在。
(8)____________: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
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
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
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
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
的化石。要点 1结构 全诗共 7 个小节,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 节):以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对亿年前神
秘世界的想象。
第二部分(3~6 节):主体部分,具体写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7 节):照应 1、2 节的设问。遐思的内容 (2)诗中称化石为“你”有什么好处?
【我的回答】作者将化石当做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
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极力表达自己对话时的
赞美之情。 要点 2写作手法 (1)诗的开头两节接连用六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我的回答】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象。连续不断
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
了读者思维的闸门。
【我的回答】第 7 节是对第 2 节的回答,构成前后照应的
关系。“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
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
讲述那奇幻的神话”。前有提问,后有回答,有放有收,这样
写,使全诗结构完整而又严谨。 (3)诗的第 2 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安排有
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最后一节是对第二节的回答。这样写首尾呼应,使全诗结构浑然一体。
(体会诗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分析前后照应的好处。) 《化石吟》第二课时学习流程
一、看看化石去
二、自主合作学习——品味优美语言
自主、合作、品读
A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B小组交流,陈述理由。
C集体交流。
三、学而时习之——你今天学的怎样,试试看
四、温故而知新——作业
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自主、合作——品读
A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B小组交流,陈述理由。
C集体交流。
方法提示:我认为……写得好,因为它用了……修辞,写出了……表现了……表达了……使我想到……学而时习之——你今天学的怎样,试试看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3、“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中“平凡的真理”包含些什么?
4、“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温故而知新——作业
1、学以致用——联词成段
奇幻 化石 骸骨 日转星移
2、牛刀小试——看谁阅读能力提高了。
3、搜集化石资料(文字、实物、故事都行),在第四单元语文活动中展示给大家。学科
语文
年级

时间
主备人
刘奎良
课题
化石吟
课 型

使用人
教师
寄语
到自然中寻找真谛
讲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的韵律美;
3、了解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重点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的韵律美;
教法与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主备内容
个人修改内容
讲 学 过 程

题目解说:“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化石吟”,就是赞颂化石。标题可以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思,激发阅读兴趣。
作者简介:张锋,1936年生,笔名雨岩、风涛,浙江杭州人,当代诗人,科普工作者。代表作有小诗《本草纲目》,译著有《黑猩猩在召唤》、《非洲动物猎奇》、《她和森林恶魔握手》等。其诗作被称为第三代诗歌。
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的韵律美;
3、了解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泉沟镇初级中学课时备课稿
主备内容
个人修改内容
讲 学 过 程
整体感知:?
1、学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2)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
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探究研讨:?
朗读3~6节,思考问题组: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
e、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备内容
个人修改内容
讲 学 过 程
质疑释疑: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拓展延伸: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光盘等,宣读自己撰写的介绍古生物的短文。
布置作业:?
1、将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办成手抄报,在班内交流。
2、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课后记:
本课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化石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它对研究地球历史以及生物变迁过程缺乏必要的理解,但却充满了好奇心。课前布置学生们进行的资料查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本课能够进行生物和语文的合作教学探究,辅助多媒体实施教学,那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主备内容
个人修改内容
中考链接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当堂诊断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奇huàn guǒ 藏 cōng lóng zhuó yuè
骸骨 潜行 躯壳 档案
造物主 ——  潜行——
幽雅—— 叹服——
海枯石烂—— 乌有——
葱茏——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