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1、在课堂上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程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经历理解的过程,让学习数学、探索知识成为学生的需要。
2、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不断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3、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尊重。
因此,在现实情境中,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小兔请客”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法,是本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也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和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问题: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②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这样设计体现了“具体情境——形成表象——抽象出算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很有好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他们只对数学学习的过程和动手活动感兴趣,他们更乐于在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学习。那么,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演示,丰富多彩的游戏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1).知识目标: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4)、教学重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导语:今天是星期日,这是小兔最快乐的日子,因为今天是她7岁的生日。他邀请了他的好伙伴来参加他的生日聚会。通过讲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揭示并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以故事导入的形式导入新课,又以情景的设计来使学生自觉地走进课堂,使学生融入想像的世界,主动地探求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自主提出问题
过渡:“不一会儿,小伙伴们来,小兔先端出香气诱人的3盘子果子,每盘有10个,然后又端出两个盘子的果子。看到这儿你能提那些数学问题?”(图片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提出问题,更能激起学生的探求欲望。
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会提出许多问题。比如说:①一共有几盘果子?②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由于两个问题的单位名称的不同列式也就不同。问题①一共有几盘果子?比较好解决,可以找同学直接作答。
其中解决较难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是本课的重点。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不但要学会提出问题,还要学会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2)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
(3)那么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先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这样的教学安排,是依据“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理念设计的。作为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让每一位学生学会相互倾听、相互质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懂得尊重别人,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知道如何吸取和采纳别人的建议。
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这时,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
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
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
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把它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
(4)反馈计算方法
新课标倡导鼓励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选择算法,教师要特别尊重每个学生的思考,注意保护每个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学生在实践与交流中,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自主探索出新方法,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以从众多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与交流中,自己去体会、理解、选择。这样既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又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指导学生说出图意,重点在于同第一幅图相区别。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有了上面的学习和引导,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应该会很容易的解答出来。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小组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0=40或50-40=10。
在学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由加法类推到减法,由此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边说边板书如下:
20+30=50 50-10=40
加 加 和 被 减 差
数 数 减 数
数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再次举例说明。
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再次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1、课件演示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在快乐的做游戏,这时又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们做起了找朋友的游戏,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吗?(给算式找得数)先进行计算,再找得数。做完后组织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这道题也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2 、小动物们吃完果子,来到游乐场要玩开火车游戏,我们也来参加吧!课前,我准备好纸条,每一纵队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相同的题, 比一比那一队又快又准确!这道练习题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算的能力,而且,枯燥的计算题在合适的情景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课件显示小动物们参加完联欢会,都要回家,可是谁能最先到家呢?
在三小组中选出几名代表到前边来进行比赛,看看哪一个组最快!其他人在练习本上做。这部分练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计算速度和准确率。而且以比赛的形势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求知欲。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总结部分学生可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以故事的形式贯穿整个过程,生动、有趣、层次分明。这样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