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04 21:3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2024.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肝水肿是大量体液在肝组织内积聚而导致的肝脏膨胀和功能紊乱。它的形成可由多种
因素引发,严重的肝水肿还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肝病毒会破坏肝细胞的结构,导致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肝水肿
B.肝静脉血栓导致的血液回流受阻可引起肝水肿,同时淋巴液也会增多
C.重度肝水肿患者饥饿时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D.具有排钠和利尿作用的药物均可用于肝水肿的辅助治疗
2.H+对呼吸的调节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实现的。血浆中的H+浓度升高,会直接刺激动脉中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限制了血浆中H+对脑干中的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但是CO2可通过血脑屏障,并与水反应解离出H+,从而对中枢化学感受器产生刺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可使血浆中H+浓度升高,呼吸加深加快
B.H+浓度升高引发呼吸加深加快属于正反馈调节
C.血脑屏障的存在可减少酸碱失衡对脑的影响
D.H+和CO2对呼吸的调节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
3.猪与人的血糖调节机制相似,但猪摄食量大、运动量少,却不易得糖尿病。科学家为探究其原因,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果:①猪胆酸(HCAs)占猪血清总胆汁酸的76%,人的HCAs只占2-4%。②抑制HCAs合成后,血液中由肠道细胞产生的GLP-1含量显著降低,GLP-1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等作用。③在HCAs的作用下,肠道细胞膜上的FXR受体被拮抗时,GLP-1水平升高。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血清中HCAs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B.猪体内血糖转变为甘油三酯和合成肝糖原的效率比人的低
C.肠道细胞膜上的FXR受体表达水平越高,血糖水平越低
D.猪体内高水平的HCAs通过提高GLP-1的含量使血糖浓度降低
4.研究发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EP3神经元可在炎热环境中被激活,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的活动来维持体温稳定。但是当人体发炎时,机体会产生前列腺素E2(PGE2),它会抑制EP3神经元,从而引起人体发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P3神经元被激活时,人体的血管舒张、汗腺分泌量增加
B.炎症导致发烧时,人体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以增加产热
C.PGE2会使EP3神经元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退烧药布洛芬可能通过阻断PGE2的合成使体温降低
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局部或全身炎性反应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临床诊断SLE的重要依据是自身抗体的产生。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的常规药物,而新型靶向药物贝利木单抗可通过与B细胞激活因子(BAFF)结合,从而抑制B细胞的活化及自身抗体的生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LE患者体内产生自身抗体的浆细胞只能识别自身的抗原物质
B.BAFF的作用可能是与B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C.若某药物能提高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量,则可用于辅助治疗SLE
D.在SLE患者的发病过程中遗传、激素和环境因素均可发挥作用
6.为研究生长素促进根生长的原理,实验小组利用赤霉素合成缺陷型的突变体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实验材料 添加物质 根的长度(mm)
突变体植株 水 4
赤霉素 20
去除顶芽的突变体植株 水 3
赤霉素 7
生长素 7
赤霉素+生长素 22
A.去除顶芽后,根的伸长不再受自身生长素的影响
B.去除顶芽后,突变体对赤霉素的敏感性增强
C.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细胞伸长时存在相互作用
D.生长素的浓度不会影响赤霉素促进根伸长的效果
7.干旱胁迫下,植物根系能迅速合成脱落酸(ABA),引发保卫细胞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导致其胞内渗透压降低,气孔关闭从而降低了植物水分的蒸发,其分子机制如图1所示。研究小组用ABA处理后,测定保卫细胞中的相关指标,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A需要从根部极性运输至叶片才能作用于保卫细胞
B.ABA使保卫细胞膜上Ca2+通道开放,导致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胞质Ca2+浓度出现第二个峰值,可能与液泡膜上Ca2+通道开放有关
D.ABA使保卫细胞中K+浓度升高和Cl-浓度降低,导致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8.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种群密度的增长,不同因素(a、b、c)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B.种群数量超过K值时,a因素的制约作用会减弱
C.传染病在密度大的种群中更容易传播,可用c代表
D.寒流对某种食草动物种群密度的影响,可用b表示
9.科研人员研究了两种浓度的天门冬氨酸(Asp)对铜绿微囊藻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统计铜绿微囊藻的数量时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图2表示第4天统计时一个中方格中该藻的数量(假设铜绿微囊藻在计数室中均匀分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抽样检测法可用于调查铜绿微囊藻的种群密度
B.de段铜绿微囊藻数量快速增长,其出生率大于ef段
C.图1中两种浓度的Asp均可提高铜绿微囊藻的种群密度
D.图2表示的是用25μmol/LAsp处理后得到的结果
10.高原鼠兔主要栖息在植被高度较低、视野开阔的草地中。高原鼠兔繁殖快、数量多,对草原生态系统危害大。在玛曲草原上,围封处理和补播禾草类植物均可降低高原鼠兔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原鼠兔繁殖快是因为其在草原上食物充足、没有天敌
B.围封处理后决定高原鼠兔数量的直接因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
C.防治过程中应将高原鼠兔种群数量控制在K/2左右
D.在玛曲草原中,补播的禾草类植物的植株高度较低
11.博斯腾湖是新疆的主要渔业基地,当地渔民主要在秋季进行捕捞。该湖夏季温度高,有利于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等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鱼类密度明显高于春季和秋季。为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对鱼类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项目 春季 夏季 秋季
水温/℃ 16 25.6 14.4
透明度/m 4.2 2.0 4.1
电导率/(μS/cm) 1273 1538 1155
盐度/% 0.14 0.3 0.16
A.调查鱼类密度时,若网眼过大则调查结果会偏小
B.较高的水温、电导率和盐度可减弱湖中鱼类的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
C.夏季水体透明度低可提高鱼类密度的原因可能是鱼类的被捕食率低
D.影响鱼类密度季节性变化的主要生物因素是食物和人工捕捞
12.蚜虫在叶片上取食时,叶片会释放挥发性物质水杨酸甲酯吸引蚜虫的天敌——七星瓢虫。当蚜虫与七星瓢虫直接接触后,蚜虫能够从腹管分泌一种告警信息素,引起临近的蚜虫群体扩散或坠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蚜虫分泌的告警信息素有利于七星瓢虫的捕食
B.告警信息素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水杨酸甲酯和告警信息素可被用于蚜虫的生物防治
D.水杨酸甲酯经空气传播后可与七星瓢虫体内相应受体结合
13.图示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D表示不同生物,①~③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②③中,碳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
B.乙所含的能量大于丙中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总和
C.D处于第三、四营养级,其与B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D.丁中的物质和能量进入甲中后会被乙重新利用
14.新疆艾比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湿地荒漠生态系统,胡杨群落、盐爪爪群落等是分布其中的主要群落类型。保护区内距离艾比湖越近,水盐含量越高。在胡杨群落中,距湖岸由近及远胡杨依次呈现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科研人员对胡杨群落中不同植物在水分维度上的生态位进行调查,发现其重叠指数较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胡杨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不同于盐爪爪群落
B.靠近湖岸的植物更耐盐,远离湖岸的植物更耐旱
C.胡杨呈现的集群和随机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D.胡杨群落中不同植物对水分的竞争可能较激烈
15.利用植物固沙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措施,但是人们在半干旱区种植高密度固沙林进行治沙时,却出现了固沙林大面积衰退或死亡的现象,同时还会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等严重的生态问题。为研究不同密度的固沙林对植被修复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密度固沙林可能因超出该地区的水分承载力而导致生态衰退
B.低密度固沙林中良好的林下光照条件有利于草本植物的生长
C.与低密度固沙林相比,高密度固沙林的抵抗力稳定性更强
D.种植低密度固沙林更有利于半干旱区荒漠化的防治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心室肌细胞受到刺激时可发生电位变化,通常将该变化过程分为五个时期,各时期膜电位水平、离子的跨膜移动情况和持续时间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膜电位水平(mV) 离子跨膜移动情况 持续时间(ms)
0期 -90→+30 Na+内流 1-2
1期 +30→0 K+外流 10
2期 0 Ca2+内流和K+外流 100-150
3期 0→-90 K+外流 100-150
4期 -90 Na+外运、K+内运、Ca2+移出 -
A.0期心室肌细胞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
B.1期心室肌细胞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2期Ca2+通道开放,Ca2+内流与K+外流的速率相等
D.Ca2+内流使电位恢复的时间延长,可防止心跳过速
17.细胞因子风暴是当机体感染病原体时,免疫细胞被激活并爆发性分泌大量细胞因子而引发的严重炎症反应。研究人员发现α-MMC可靶向作用于某些免疫细胞,并通过调节其细胞因子的表达,以抑制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为研究α-MMC的作用机制,检测了不同免疫细胞中LRP1(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的相对密度,并测定了α-MMC作用后不同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因子可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来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
B.α-MMC可能通过识别LRP1来抑制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细胞因子的表达
C.B细胞和T细胞不能产生细胞因子,因此α-MMC对它们没有作用
D.α-MMC对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细胞因子表达的抑制效果依赖于其浓度
18.二斑叶螨和智利小植绥螨是草莓田中常见的两种螨。前者是主要的害螨,大量爆发时不仅会抑制草莓生长,还会引起草莓品质和风味显著下降。后者是对草莓没有危害的益螨。草莓田中这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两种螨为捕食关系,则曲线b代表二斑叶螨
B.7~21天内智利小植绥螨的数量增多与食物充足有关
C.a、b曲线相交时,智利小植绥螨和二斑叶螨的数量相同
D.智利小植绥螨数量的增加不会影响二斑叶螨的K值
19.普通大蓟马和西花蓟马是寄生在豆科作物上的两种害虫,捕食螨是两者共同的天敌。为明确两者的种间竞争情况,给予三种不同的培养条件,在每种条件下同时培养两种蓟马,分别统计了两种蓟马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普通大蓟马对于菜豆豆荚和豇豆豆荚的喜好不同
B.在未加入捕食螨的情况下,西花蓟马终将取代普通大蓟马
C.加入捕食螨后,在菜豆豆荚上普通大蓟马的种间竞争能力变弱
D.寄生作物的种类和捕食者的存在都会影响两种蓟马的种间竞争
20.微囊藻是生活在湖泊中的一种蓝细菌,它产生的藻毒素难以降解,并能抑制其他生物的生长。某湖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相关数据(单位:J·cm-2·a-1)如表所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能量 生物类型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X 未利用的能量 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生产者 44.0 5.0 95.0 Y 0
植食性动物 9.5 1.5 11.0 Z 5.0
肉食性动物 6.8 0.5 8.2 0 11.0
A.藻毒素能促进微囊藻繁殖,从而提高湖泊的生物多样性
B.微囊藻大量繁殖会使生态系统中能量X减少
C.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81.5J·cm-2·a-1
D.能量从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传递效率约为17%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9分)焦虑障碍(AD)是神经类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患者表现为对不切实际的问题过于担忧,同时伴随出现呼吸急促、心慌、尿频、尿急等症状。
(1)AD患者在焦虑状态下,一方面副交感神经会过度兴奋,导致膀胱收缩。另一方面肾上腺髓质分泌的_________增多,进而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循环血量增多,当心房容量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兴奋经迷走神经传至下丘脑,抗利尿激素释放量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尿量增加。综上所述,AD患者出现尿频、尿急的症状是_________调节的结果。
(2)科研人员发现AD患者体内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结构发生改变。aα-syn是一种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小体内表达的蛋白,α-syn错误折叠后会形成寡聚体,寡聚体能使囊泡及线粒体等结构损伤。检测发现,AD患者海马区体积变小,据此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这种损伤会导致AD患者的_________记忆功能下降,进而加重焦虑情绪。
(3)阿普唑仑是一种抗焦虑药物,它能加强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但随着用药周期的延长,同剂量的药物发挥的作用远不及以往,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答出两点)
22.(11分)细胞癌变后通常会表达特异性的膜蛋白,引发机体的免疫系统作出应答。
(1)细胞癌变后,机体中的树突状细胞可激活_________细胞,后者分裂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新形成的一部分细胞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识别癌细胞并与其结合,进而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使癌细胞凋亡,该过程还会受到_________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调控。
(2)药物X可用于肝癌的治疗。为研究药物X的作用机理,将肝癌细胞与T淋巴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分别加入适量用A溶剂溶解的不同浓度的药物X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肝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的对照组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②若要探究药物X能否直接杀伤肝癌细胞,需要增设的实验是_________。
③若药物X不能直接杀伤肝癌细胞,则图示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
(3)已知T细胞表面的PD-1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后,T细胞的活性会被抑制,无法有效识别癌细胞,导致癌细胞的免疫逃逸。为进一步研究药物X的作用机理,研究人员利用癌症模型鼠进行实验,测定不同组小鼠中T细胞表面PD-1和癌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量,结果如表所示。
X药物剂量/mg·kg-1 PD-1 PD-L1
0 1.2 0.9
5 0.8 0.8
10 0.7 0.4
15 0.1 0.3
结合(2)中的实验结果和上表中数据分析,药物X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23.(13分)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包括离子毒性、渗透胁迫和氧化胁迫,直接妨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并降低农作物产量。因此,盐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1)当植物处于盐胁迫环境中,土壤中过量的Na+进入植物细胞后,会对细胞质基质中多种酶产生毒害作用。此时植物根系细胞中质膜和液泡膜上的Na+转运蛋白的作用均会增强,从Na+转运蛋白功能的角度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意义是_________。
(2)为了避免幼苗受到盐胁迫的毒害,某些植物会通过改变自身激素的含量来抑制种子的萌发,据此推测,_________的含量会升高,_________的含量会降低。
(3)乙烯是参与植物抗盐性的一类重要激素。研究发现,外施乙烯会提高拟南芥的抗盐性,而外施乙烯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则会提高水稻对盐的耐受性,这说明__________。
a、科研小组为了研究盐胁迫下大豆中乙烯含量的变化,检测了大豆幼苗在盐胁迫下,3种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A、B、C)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通过分析该实验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b、已知盐胁迫会引起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积累,从而严重破坏细胞结构和大分子。科研小组发现乙烯不会影响正常条件下水稻细胞中ROS的产生,但是在盐胁迫下它却显著提高了ROS的含量,欲证明在大豆中也存在同样的调控机制,选用下列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大豆幼苗、NaCl溶液、ACC(一种乙烯合成前体,外源添加ACC可用于研究乙烯的作用)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
24.(11分)优势度是植物群落内某种植物处于优势或劣势状态的综合测定指标。本氏针茅是黄土高原草地群落的优势种,由于过度放牧,本氏针茅受到破坏导致草地退化。为探究能否通过长期封禁措施,使退化草地中本氏针茅的优势种地位得以恢复,科研小组对封禁后不同演替阶段的退化草地中主要植物种群的优势度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甲所示。
(1)退化草地封禁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2)据图甲可知,封禁措施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恢复本氏针茅的优势种地位。这说明___________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因素的影响。
(3)为探究幼苗出土率是否为封禁后群落演替的决定因素,对不同演替阶段的退化草地中主要植物种群的幼苗出土率(有活力的种子比例)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乙所示。
据图乙推测,演替后期四种植物中,单位时间内赖草的新增个体数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最多,原因是__________。根据图甲和图乙的结果可知,长期封禁过程中,植物幼苗出土率的高低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其成为优势种的决定因素,判断依据为________。
25.(11分)云南高原某湖泊流域面积较小,水体自然置换周期长,自净能力较弱。湖泊中的N、P等元素主要通过藻类→浮游动物→虾、银鱼→水鸟、人的途径离水上岸。
(1)该湖泊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_等生物。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可以实现自净,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
(2)该湖泊被污染后,虾和银鱼的数量大量减少甚至消失,导致湖泊中的N、P含量急剧增加,从N、P离水途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
(3)为了修复该湖泊生态系统,管理人员引入了水生植物海菜花(一种可被人类食用的大型水草),引入后湖泊中的N、P明显减少,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
(4)为了修复该湖泊生态系统,管理人员还向水体中投放了土著经济鱼类金线鲍,这主要遵循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生态学基本原理。从能量流动研究意义的角度分析,引入海菜花和金线鳃的优势是_________。(答出两点)
高二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A2.B3.D4.C5.A6.C7.C8.D9.B10.B11.B12.A13.D14.C15C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BC17.ABD18.AB19.ACD20.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55分。
21.(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9分)
(1)肾上腺素 减少 神经调节和体液
(2)AD患者体内的α-syn形成寡聚体,破坏囊泡和线粒体等结构,导致神经元死亡,使海马区体积变小(3分) 短时
(3)随着用药周期的延长,GABA的分泌量减少、GABA受体数量减少、GABA受体的敏感性降低(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2.(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细胞毒性T 辅助性T
(2)①将肝癌细胞与T淋巴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等量的A溶剂(2分)
②在肝癌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用A溶剂溶解的不同浓度的药物X溶液,测定肝癌细胞的凋亡率(2分)
③药物X能促进T淋巴细胞杀伤肝癌细胞,且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2分)
(3)抑制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和癌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使T细胞活性增
强,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3分)
23.(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3分)
(1)质膜上的Na+转运蛋白将Na+排出细胞,液泡膜上的Na+转运蛋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转运隔离到液泡中,以防止细胞质基质中Na+的过度积累,从而降低Na+对细胞的毒害作用(3分)
(2)脱落酸 赤霉素
(3)在不同植物的抗盐性中乙烯的作用不同
a.①盐胁迫下乙烯的含量会增加;②盐胁迫12h内乙烯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b.实验思路: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大豆幼苗均分为四组,编号甲、乙、丙、丁;甲组和乙组在正常条件下培养,丙组和丁组加入NaCl溶液,其中乙组和丁组外源添加等量的ACC;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大豆幼苗中ROS的含量。(3分)
预期实验结果:四组大豆幼苗中ROS的含量关系:甲=乙<丙<丁(2分)
24.(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次生演替
退化草地封禁后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2分)
(2)能 人类活动
(3)不一定 演替后期四种植物中,赖草的幼苗出土率最高,但其种子总数不一定最多(2分)
不是 演替的中期和后期,本氏针茅是优势种,但其幼苗出土率是四种植物中最低的(2分)
25.(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藻类 自我调节能力
(2)虾和银鱼减少,水鸟捕食和人类捕捞减少,导致湖泊中的N、P离水减少(2分)
(3)海菜花在与藻类竞争中占据优势,吸收了水体中的N、P,海菜花被人类采食后,吸收的N、P离水上岸(2分)
直接价值和间接
(4)协调 整体
增大流入湖泊的总能量,并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