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涟源市行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涟源市行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06 10:44:34

文档简介

行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 史 试 题
第I卷 选择题(50分)
每题只有一个答案,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相应题号处,每题2分,共50分
1.2020年,三星堆考古发掘重启。随着良渚、石家河、三星堆等长江流域重要遗址的发现,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并非局限于黄河流域。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
A.深受外来文明的影响 B.始终居世界领先地位
C.呈现家国一体形态 D.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2.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
A.老子 “小国寡民”的思想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并且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这有利于(  )
A.加强中央集权 B.消除割据势力 C.强化君主专制 D.促进经济发展
4.《盐铁论》记载了桑弘羊与贤良方正就专卖制度的辩论经过,桑弘羊认为,“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并以此作为盐铁官营、均输、榷酒政策的理论依据。汉代专卖制度的实行( )
A.激化了矛盾导致王朝覆灭 B.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推动了工商业迅速发展 D.淡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5.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女性诗人、作家、书法家、音乐家、舞蹈家以及深通经学的女文士。她们写下了众多的诗、赋、谏、铭、颂、书,并流传于后世。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玄学学术的发达 B.文学艺术的繁荣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社会风气的开放
6.辽夏金元注重政治制度建设。下表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制度建设 评价
A 金:猛安谋克制 学习中原文化的典范
B 西夏:仿宋制设立尚书令 完成国家独立的关键所在
C 辽:南北面官制 体现因俗而治的特点
D 元:行省制 军政大权集中易导致地方割据
A.A B.B C.C D.D
7.中国古代某制度规定,“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凡庸、调之物,仲秋而敛之,季秋发于州”。这一规定( )
A.加重了当时土地兼并问题 B.激化了社会的阶级矛盾
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8.下列叙述中,体现科举制的是( )
A.“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 B.“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C.“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9.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人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不进退之理”,必须“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才能去恶为善,而入圣贤之境了。这位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孔子 D.陆九渊
10.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的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文人创作意识的觉醒 B.文学素材的日益丰富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民主思想的产生
11.下表所示为清朝中期农村经济的部分数据。这些数据可用来说明当时( )
时间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亿亩 人均耕地/亩
1753年 1.03 7.08 6.87
1766年 2.10 7.41 3.53
1784年 2.86 7.17 2.51
1812年 3.62 7.06 1.95
A.人地矛盾日益显露 B.土地利用效率下降
C.重农抑商流于形式 D.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12.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问渊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黄宗羲(  )
A.主张重农抑商 B.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C.抨击君主专制 D.提出格物致知
13.“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材料所体现的税制( )
A.需依托国家对农民的土地分配 B.体现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模式 D.促成商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
14.下列历史信息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 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1727年,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
· 1757年,清军击败准噶尔部
·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C.边疆地区各族社会经济发展 D.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5.下图反映了近代某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这个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16.近代时期,各阶级纷纷开展救亡图存运动。某运动后,外国列强认识到“瓜分(中国)一事,实为下策”。此运动指( )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 C.洋务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17.报刊是信息传播的一种工具,起到解释、宣传等作用。右图报刊主要宣传( )
A.民主共和 B.民主科学 C.维新变法 D.国共合作
18.习近平总书记说:“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能印证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有( )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保路运动 D.解放战争“第二条战线”
19.以下是某学者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的章节目录,其中第二节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
第三章 新社会结构的发生 第一节 清政府政治体制与政策的局部调整 第二节 第三节 私营资本企业的产生 第四节 城乡社会的变化
A.民主革命的兴起 B.经世致用思潮
C.民族危机加深 D.洋务运动的展开
20.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最初确定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改为责任内阁制,突出议会的作用。这一调整表明( )
A.议会取代总统成为权力的中心 B.约法有效维护了民主共和体制
C.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D.革命党试图用法律来防止专制独裁
21.邮票蕴含着国家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录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某纪念邮票选取了一面党旗、一艘红船和一座住宅建筑作为邮票的主要图案。该邮票所纪念的历史事件其意义是( )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22.革命歌曲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和《黄河大合唱》等革命歌曲所弘扬的精神是(  )
A.抗战精神 B.五四精神 C.长征精神 D.井冈山精神
23.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一起,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 B.社会主义建设艰苦探索的起航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传承 D.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新探索
24.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立足历史角度,详细描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缘起,再现了新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历史性决策的过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C.推动“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D.改变了联合国的力量对比
25.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为了全面恢复国民经济,国家采取的经济措施与手段有( )
A.实行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第II卷 非选择题(50分)
26.历史上每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往往也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机遇期。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秦汉之时,中华文化大致完成了内敛式的演进,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生观、价值观、哲学思想,以其鲜明的自身特色投入世界文明舞台,做好了迎接其他文明体系挑战的结构性准备,从而构成了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材料二 武人出身的宋太祖对文化的重视超过其他所有的开国皇帝。宋代学校教育异常发达,京师设有国子学、太学等,另有专业性很强的武学、律学、算学、画学、书学、医学。除了官办学校之外,私人讲学授徒亦蔚然成风,其中以书院的兴盛最为引人注目。当时学术空气相当自由,学术环境也是非常宽松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偶然的,但它确实又寓于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氛围的必然之中。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宋代是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引人注目的成就。
材料三 宋代以前的中国人,可以说是伟大的民族。他们创造着,体验着,发现着,说自己想说,想自己所想,生机勃勃,生趣盎然。宋代以后的中国人,却只是前人的影子。他们不但失去了创造力,而且也失去了感受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做好了迎接其他文明体系挑战的结构性准备”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代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主要原因。(8分)
(3)你是否赞成材料三中对宋代以后的中国人的评价?请以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成就为例,论证你的观点。(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批孔批儒,将孔子拉下神坛,并还原其为凡人“孔某”。 资产阶级也对“圣人”孔子和封建伦理纲常展开了批判。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孔子被看作对人们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的最大侵害,孔子被视为专制权力与权威的来源,在尊孔与复辟势力结合的年代,孔子的“护符”功用毋庸置疑会遭到激烈的批判。 虽然五四时期的孔子是被批判的对象,但批判的是孔子的伦理纲常与近代文明的不相适应,五四运动将孔子“去圣化”,放在“平视”的角度重新认识孔子的价值。
材料二

2013-2021年《人民日报》标题涉及孔子报道高频词 2013-2021年《人民日报》标题涉及孔子报道高频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艺霖《〈人民日报〉中的孔子符号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早期孔子形象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
(2)指出材料二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10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康乾盛世”大事简表(部分)
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置台湾府。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奏折制度。 雍正二年(1724年),行摊丁入亩。 雍正四年(1726年),开始大规模改土归流。 雍正五年(1727年),驻藏大臣。 雍正十年(1732年),设军机处。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修《四库全书》。 乾隆五十八年(1792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提出贸易通商等要求,乾隆断然拒绝。 ——据《用年表读通中国史》
结合材料,以“盛世与危机”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楚。行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A A B D C C C B C A C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C A A A D D D A C A B
26.(1)表现:国家统一;独尊儒术(思想统一)。(4分)
(2)原因:统治者的重视;学校教育的发达;学术空气自由、学术环境宽松;尊重科技、重视科技的氛围;经济的迅猛发展。(8分)(任答四点得8分)
(3)同意材料三的观点。宋代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像四大发明那样的科技成果;思想、文学、艺术上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多是对前人成果的总结,很少有原创性的发明或发现。(6分)
不同意材料三的观点。明清时期出现了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等;产生了王守仁、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不仅是对前代思想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启迪了后世;文学方面,当时流行的小说、戏剧等在历史上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6分)
27(1)变化:孔子的“圣人”形象被严重削弱,被认为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卫道士。(2分)
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阶级矛盾的加剧;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救亡图存与反封建斗争的需要。(8分)(任答4点得8分)
(2)现象:新时代国家重视对孔子及中华文化的宣传;孔子成为国家(中华文化)的重要文化符号。(4分)
影响:提升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促进了中外思想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和民族文化自信;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建构。(6分)
28.(12分)
清朝前中期达到了农耕文明的顶峰,出现了盛世局面,表现在政治上平定三藩、设台湾府,实现国家统一与稳定;改土归流、设驻藏大臣等加强边疆治理和中央集权,疆域辽阔,奠定现代中国版图;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摊丁入亩、人口增长;文化上修订《四库全书》,传统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清政府固守传统,未能及时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向工业文明迈进,实现社会转型,因而面临危机。表现在政治上以军机处为代表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经济上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文字狱钳制了人们思想,摧残了文化;外交上坚持天朝上国观念,采取闭关自守政策。这些措施导致了中国与世界隔离,逐步落伍于世界。总之,清朝前中期,在康乾盛世之下隐藏着危机。从清朝的历史发展中,我们需认识到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居安思危,具备世界视野、增强忧患意识。
答案第2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