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必修上)模块考试(试题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以下散文,完成1—3题。(共12分)
鱼和书
木心
渔民的目的物是鱼,门前的沙滩上,铺晒着巨网,阳光直照,生活清闲得多了,用机动船作业,英国的渔民都这样。东南部苏佛克郡(Suffolk),位于北海的奥尔德堡之滨,是渔民村。
行不多时,就进城了,那些神色不定的游客,见之心烦,全靠本地居民的蔼蔼晏晏,使这里显得可以小住一周。空气似乎特别清新,夏天的傍晚……黄昏……静谧的氛围层层深去。倘若置身酒吧,烟雾醇气弥漫,好像要快乐就得这个样子。中国的“哈尔滨”,这个名字的意译是“晒网场”,也多渔网,也流行抽烟饮酒。中国的北方大都吃粗粮,怎么办呢,啤酒是液体面包,反正我停不了几天。
推门,一进入便想回身——里面暗,乱,那沉甸甸的闷热更其摈人——我是退出来了。如此三进三退,除非不欲以啤酒充饥,否则就得在第四家进而不退。
在第四家找了一张临窗的小板桌,后窗,窗外污黑的杂物堆得只露一块手掌般大的天空。夏日正午,这酒店好比蒸笼烤箱——我也许会死在哈尔滨。
要了一公升啤酒,一碟炸青蛙,别的就只有超乎想像的烙饼,铁饼。青蛙本来瘠小,油炸后,无肉可啃——又想走了。除非立即离开哈尔滨,而要办的事没办完。
看别人,另一角的少妇,碗中想必是白干,轻轻端起,啜呷有声……扯点儿烙饼,孜孜咀嚼,却已咽落——确实是绝妙的示范,大意是:您也应当如此。
奇怪的是我竟徐徐顺从她的无声之谏,开始喝啤酒,啃青蛙腿——感觉自己在履行一项德行。哈尔滨还有些灰色的楼房,屏风般列在一起,前面便是空空的黄沙地,楼房的外墙上,宛如鹰架,构着黑铁的露天扶梯,曲曲折折,好像很幸福,晾满衣裳,飘得很厉害。
半公升啤酒入肚,饥饿已止,蓦然惊喜,木窗外,堆着杂物,毕竟有空隙,风吹进来,小的,碎的凉风,也一丝丝,一阵阵,坐在这里是可以的,风这样吹我,有风这样吹,我能坐下去,喝下去,刚来时就是这样的,感觉不到罢了,幸亏听顺那女人的谏言,饿已止,汗将收尽,青蛙的腿连骨嚼就是,有威的肉味,油炸的焦香,杂物的空隙,不止一块手掌般大的蓝天,另有更小的三角、菱形、好几块蓝天,风是这样吹进来——所以我坐在苏佛克郡的酒吧中,烟雾醇气弥漫,我能比三十年前沦落哈尔滨时要老练镇定得多了,可以取代那个中国北方的少妇而为别人示范、进谏。
文学也是这样,很闷人……尤其在儿时,翻到全是字的书,但是昨天巴士海峡来的越洋电话说:“您的文集编校完了,将正式付印,发现缺一篇序言。”“非要序言不可吗。”
“文集是幢房子,序言是扇门!”我笑道:“序言写到一半,明天可以寄出。”
文学是由一个个字串成一行行排成一段段的手工制品,我的写作尤其杂乱不堪——啤酒喝到半公升之后,才发觉得有小的碎的凉风从几个空隙中吹进来,除了最先看到的一块手掌般大的蓝天,还有更小的好几块,北方干旱的夏日的晴空,明净的淡青,近似婴儿的眼白,在污秽的黑而乱的杂物堆之外——我自己不忧愁,自己已经有些像曲曲折折的露天铁梯那种幸福的样子,别人是否肯屈尊坐落在临窗的小板桌之一边,是否愿向那独自呷酒扯烙饼的女人借鉴——杂乱的文字,总也有不期然而然的空隙,容或青穹可露,凉飓可逸……写作者和阅读者是一个人,怎会是两个人呢,是一个人。
我想,常想,暂别用字堆成的文学,暂别用文学堆成的生活,真的结束孽缘,我自由了,海浴,风帆,垂钓,滑浪,音乐节,初到Aldeburgh的三天,这可明显,“啤酒和青蛙焦尸”的噩梦远去了,桌上是英国之国食Fish and Chips,炸鱼的块儿大,鲜美热辣,伴随的薯条照例是松软的——海浴、风帆、垂钓、滑浪、音乐节,一天天过了十天,呆住——炸鱼和薯条下咽迟迟,其他的海味总是海味,不再混在烟雾醇气弥漫的酒吧。所称灯光柔媚,音响幽雅的餐厅,待不了一小时——我会死在苏佛克郡的。
夏夕渔村,空气清新,驶车回伦敦,伦敦也非长住久安之地……不会再去苏佛克,不会再去哈尔滨,也不会什么地方都不去了。
那越洋电话真有趣,房子必要有门,如果是废墟呢,就不要门了——最聪明的人是一上来就造个废墟,至今未见有此种心肠出现。也并不难,是怕人抱怨。
Aldeburgh这种小城是不可抱怨的,每年几次音乐节,有手工艺精品店,修道院里的石雕很古很古,田野里风车转得你微笑、心酸。
哈尔滨何尝可以完全抱怨呢,松花江对面是太阳岛,“道里”的一条繁华的街上,有白俄罗斯商贾开的“斯陶俩尔”皮货店,夏天也不歇业,满堂屋毛茸茸的。江畔的大阳伞下,老人瞑目端坐,娟娟少女斜签着捧书朗读,前面是一望无际的松花江,熏风吹得畅洋,使我既羡慕那位老的,也美慕那少的,更羡慕那本被捧着的书,如果一旦是我写的书,那么再羡慕什么呢,羡慕那个开始动手就造出废墟的人,如果没有那种人的呢,那么我羡慕苏佛克郡的渔民,用机动船作业,清闲得多了,渔民的目的物是鱼,不是书。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哈尔滨”这个名字有“晒网场”的意思,作者因此从苏福克郡的旅行联想到自己三十年前在哈尔滨的经历。
B.作家以“感觉自己在履行一项德行”评价自己在小酒馆中吃东西的体验,呈现出作家勉为其难、无可奈何的心态。
C.作家声称自己会“死在苏福克郡”,皆因他在此地可以享受自由、清静的生活,不必再以文字堆成文学。
D.“鱼”和“书”是本文重要的形象。它们分别意味着普通人简单纯粹的生活状态和作家复杂的体验总结。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家生动地描绘了不同地方的生活画面,并将它们频繁转换、直接拼接,以此呈现出作家独特的创作感受,读来别致、新奇。
B、本文的标点符号运用非常特别。例如文章表达不同层次的意思时,多用逗号连缀,强迫读者跟随作者的心理节奏思考体会。行文灵动自由。
C.作者笔下的炸鱼“块儿大,鲜美热辣”,与哈尔滨的炸青蛙构成对比,实则隐喻暂离文学创作的生活让人感到畅快、开心。
D.本文善用比喻的手法创作。或将优秀的文学作品比作废墟,或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比作哈尔滨小酒馆,文章因此读来形象、有趣。
3.请简要分析文中的“我”对文学创作的态度历经怎样的转变 (6分)
(二)阅读以下论述类文本,完成4—7题。(共13分)
(一)
传染性疫病已经改变而且仍将继续影响人类历史的进程。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因传染性疫病致死的人数占全球每年死亡人数的25%。因此,传染性疫病的出现和流行必然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在历史上的许多社会中,民族、族裔或宗教背景与多数族群不同的群体,被指控传播细菌或病毒的事件屡见不鲜,这种疫病传播的通俗理论通常基于不正确的风险认知和既存的社会偏见,从而导致了疫病命名通俗化的倾向。
而综观全球传染性疫病的流行史,诸多所谓的“通俗名称”不但无法科学而严肃地表述疫病的起源与病理,而且更多被化约为特定的地域、文化、少数族裔、其他生物群体的一种”隐喻"或象征。更为严峻的是,这种非正式的通俗名称一旦通过各类社交媒体普遍化和结晶化,即使事后研究证明使用该名称或许并不合适,但想要更改却几无可能。
可以发现,20世纪三次造成超过百万患者死亡的大流感——“西班牙流感”“亚洲流感”和“香港流感”,不约而同地将通俗名称同地域联系起来,这既是由于不正确的风险认知和既存的社会偏见,又源于历史的惯性和疫源的地域想象。如果说1918年时因受限于当时命名系统或流感毒株的分离技术,尚无法给新出现的流感以科学命名,导致中立国西班牙成为流感疫源的“替罪羊”,而随后的一系列事件为成功分离流感毒株和追踪流感流行提供了技术支持,包括194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英国国家医学研究理事会联合创建了位于伦敦的世界流感中心,1952年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流感监测网络正式建立,世界卫生组织主导的全球流感规划的推进等,理论上它们为更加科学地命名新出现的流感提供了可能。
遗憾的是,至少在20世纪的三次大流感中,这种科学化的命名并没有成为通用名称。1957年和1968年两次流感正值两大阵营“冷战”正酣之际,亚洲和香港成为西方预设的他者——流感的“疫源”,科学屈从于政治,这些名称反映了公共卫生历史上将新的传染病与特定地域即外国人和外国联系起来的趋势。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该命名约定的作用都是传达外国人与传染病传播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或可暂时缓解控告者的焦虑感,但实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还可能加剧非理性恐惧和污名化,
甚至误导流感的防治。从这个意义上讲,“疫情不仅是全球卫生问题,而且是全球政治问题”,这对于描述20世纪的三次"大流感"同样适用。
(二)
“西班牙流感”“亚洲流感”和“香港流感”多是出于历史的惯性将疫病的命名同异域想象联系起来,进而借助“排外”或“仇外”心理来换得想象中的安全感,然而随着疫情溯源能力的提升和疫病命名的科学化、规范化,简单地将疫病名称同想象的疫源勾连起来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而随着2009年新一轮流感大流行的到来,围绕命名的多样化叙事尤其是最受关注的“暴发叙事”的竞争随之加剧,不同国家、国际组织、公共卫生专家、学者分别成为不同疫病叙事的讲述者。
2009年4月,甲型流感(H1N1)再次暴发。各种命名博弈的最终结果是,从2009年5月开始,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发布中逐步采用了一种更加统一的名称“甲型流感病毒”,英文名为“A(H1N1)influenza virus”,因其在2009年造成大流行,也被称为“A(HI1N1)pdm09”,它取代了2009年之前流行的甲型H1N1季节性流感病毒。然而问题又来了,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这个名称显得过于复杂,在文献数据的搜索比较中发现,“猪流感”这一名称的流行和影响力相当程度上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科学命名。
总体而言,2009年甲型流感出现之初,美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希望通过“选择性叙事”来主导疫病的命名,然而因忽略了可能产生溢出效应的关键因素而遭遇到意料之外的冲击,随后被迫采用“多样化叙事”,给出了相对科学化的命名,却在实际执行和推广中遇到了困难。结果,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科学文献中,“猪流感”“墨西哥流感”“甲型流感病毒”等多个名称混用,使疫病的治理徒增困难。研究者不无感慨地指出,2009年的流感暴发为公共卫生上了“另外一课”:尽管新的命名方式也许更科学准确,但如果无法令人理解和接受,必然会导致命名的失败。
(三)
可以发现,把疫病名称同特定的地域或少数族裔群体、动物或生物、文化或职业关联起来,无疑都是特定的行动者利用特定科学实践、知识谱系和认知方式在疫情期间进行建构的结果,这些特定的行动者既可能是公共卫生官员、社区领导者、地方政府、国家、国际组织等,也可能是媒体人或具有重要话语权的学者。这里的风险点在于,这些特定知识、认知方式或阅历经验可能不是基于疫病病因学和病理学的科学而全面的研判,而是基于不正确的风险认知和既存的社会偏见,并据此给新发现的疫病命名,甚至使用引起过度恐惧的术语来命名传染病。这些名称常常易为公众或媒体所接受,但易引发反科学的非理性行为。它们通过找到“替罪羊”来暂时舒缓公众的焦虑或恐惧,进而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广为流传,被关联对象则极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被“污名化”。正是考虑到疫病命名不科学、不准确、不严肃而造成诸多治理难局,加之其带来的诸多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负面影响,2015年5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协作,参考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专门发布了新型人类传染病命名最佳做法指南。它不是为了取代国际疾病分类来给疾病命名,而是在疫病最终命名前提供一个过渡性解决方案。这一命名原则被精练为“首先要不伤害”原则。
摘编自张勇安《疫病命名的知识政治学:重思全球卫生治理难局》(《探索与争鸣》23.04)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疫病的分类与命名是一个严肃而科学的问题,然而我们目前最耳熟能详的恰恰是那些不严肃、不科学的“通俗名称”。
B、“亚洲流感”和“香港流感”的命名,借助“排外”或“仇外”心理来换得想象中的安全感,某种程度上是科学对于政治的屈从。
C.2009年美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希望通过“选择性叙事”来主导疫病的命名,被“多样化叙事”命名打败,疫病命名走上科学化道路并得以推行。
D.不科学不准确的疫病命名,因对特定行业或区域的污名化而产生了诸多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负面影响。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第(一)部分的内容可以看出,过去传染性疫病的命名带有“隐喻性”和地域想象。
B.2009年甲型流感的命名事件让人们认识到新的命名方式不仅需要科学准确也需要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C.20世纪三次造成超过百万患岩死亡的大流感命名,都是特定的行动者利用特定实践、知识谱系和认知方式在疫情期间进行建构的结果。
D.第(二)部分针对疫病命名的多样化叙事分析,揭示了当前全球卫生治理难局成因的关键和解决出路。
6.根据文章,下列关于疾病的命名,不带“污名化”的一项是( )(3分)
A.第三次流行性鼠疫、狂犬病
B.中东呼吸综合征、禽流感
C.支原体肺炎、乙型流感病毒
D.埃博拉病毒、军团病
7.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请简要概括“首先要不伤害”命名原则包含的要点。(4分)
(三)阅读以下《乡土中国》选段,完成第8题。
新的方法不是现存的,必须有人发明,或是有人向别种文化去学习,输入,此外,还得经过试验,才能被人接受,完成社会变迁的过程。在新旧交替之际,不免有一个惶惑、无所适从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心理上充满着紧张、犹豫和不安。这里发生了“文化英雄”,他提得出办法,有能力组织新的试验;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这种人可以支配跟从他的群众,发生了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和横暴权力并不相同,因为它并不是建立在剥削关系之上的;和同意权力又不同,因为它并不是由社会所授权的;和长老权力更不同,因为它并不根据传统的。它是时势所造成的,无以名之,名之曰时势权力。 (《乡土中国》)
8.下列各选项,最适合作为事例诠释“时势权力”的一项是( )(3分)
A.周平王即位后,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
B.“安史之乱”中,杜甫以“三吏三别”表达对百姓的同情,影响深远。
C.为达到“强民、富民”的目的,王安石主张推行“青苗法”改革。
D.1917年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有力地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4分)
材料一: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①,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 ”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 ”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 ”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后汉书·严光传》)
注释:①玄纁:帝王用作延聘贤士的礼品。
材料二.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 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 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逆先生之高哉 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拳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B.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C.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D.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幸:这里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妃嫔宫女的召见。
B.相:这里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与《狼》“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中的“相”词义不同。
C.轩冕:指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也借指官位爵禄。“泥涂轩冕”彰显了严光视官爵为泥土的品质。
D.微:“如果没有”的意思,与《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中的“微”词义相同。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严光曾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严光隐姓埋名,避至他乡,后隐于富春山耕种垂钓,朝廷多次征召,他都没有出来当官。
B.司徒侯霸邀请严光到他那里聚谈,严光虽然不去,但对司徒侯霸能够怀仁辅义,顺随皇上的旨意表示肯定。
C.范仲淹认为光武帝与严光互相成就对方,严光成就了光武帝气量宏大之名,光武帝则使严光崇高的品质得以彰显。
D.范仲淹认为严光的影响深远,他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勇敢起来,对维护礼仪教化功劳很大。
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共9分)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遗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①张先:字子野,北宋词人。同赋:用同一词牌,取同一题材填词。②娉婷:形容女子美好的姿态。③湘灵:古代传说中的湘水之神。《楚辞·远游》中有“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的诗句。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词中弹筝人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弹筝,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
&.上阀中,“一朵芙冀”一语双关,既写荷花,又喻指弹筝人的美貌,“飞来双白鹭”则烘托了弹擎人技艺的高超。
C、下阕“哀筝”二字体现了乐曲总旋律哀伤的特点,哀伤的旋律使烟霭都为之敛容,云彩都为之收色、
D、“依约是湘灵”化用“湘灵鼓瑟”的典故,既隐喻弹筝人如湘灵般美好,又营造了神秘虚幻的氛围。
14、后人评价词作最后两句“人不见,数峰青”有“言尽而味永”的特点,请简要分析其精妙之处。(6分)
三、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行程之快、游山心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6.《登高》中极写诗人羁旅之愁的句子是: , 。
17.《荷塘月色》中,运用通感手法写出微风中荷香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
18.同写长江水,《赤壁赋》用“___________”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江水的景象,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则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江水的汹涌澎湃。
19.《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通过侧面描写突出客人箫声的哀婉幽怨。
20.《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
四、语言运用部分(共29分)
2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挑剔(tì) 椽子(chuán) 敛裾(jū) 窸窸窣窣(sū)
B.熨帖(yùn) 匏樽(páo) 碾轧(yà) 蓊蓊郁郁(wěng)
C.撂下(liào) 脉脉(mò) 樗蒲(chū) 薄言掇之(duō)
D.锲(xiē)入 讪讪(shàn) 鹢首(yì) 金石可镂(lóu)
22.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不知东方之既白(已经) 君子不齿(并列,排列)
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枉用相存(问候)
B.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明烛天南(照)
洵美且异(实在) 漫江碧透(遍布)
洗盏更酌(再) 功在不舍(功效)
绛皓驳色(白) 郯子之徒(徒弟)
D.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正襟危坐(端正)
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崖限当道者(门槛)
2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当其南北分者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C.歌窈窕之章 倚歌而和之
D.择师而教之 小学而大遗
24.下列各选项中,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徘徊于斗牛之间②蚓无爪牙之利
③客有吹洞箫者④而今安在哉
⑤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②⑥/③⑤/④
2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荀子,名况,字卿,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是其弟子所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B.“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晦”则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C.古代纪年方法中,干支纪年和年号纪年最常见,前者如“是月丁未”,后者如“乾隆三十九年”。
D.写文学短评主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在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分析。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共5分)
26.《红楼梦》中有很多谐音,它们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是为红楼梦的艺术之一。在括号内写出谐音相对应的字。 (每空1分)
千红一窟( ),万艳同杯( )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薨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宝玉道:“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 ”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____,______。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
27.根据大观园“沁芳亭”周围景物的特点,选出贾宝玉为“沁芳亭”撰写的对联( )(3分)
A.前门绿柳垂金锁后户青山列锦屏
B.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
C.绕堤柳借三篱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D.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8~30题。(共9分)
我们初学为文,一看题目,便觉一片空虚,不知如何落笔。无论是以“人生于世……”来开始,或以“时代的巨轮……”来开始,都感觉得文思枯涩难以为继,即或搜索枯肠,深文周纳,自己也觉得内容贫之 ① 。胡适之先生告诉过我们:“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我们心中不免暗忖:本来无话可说,要我说些什么 有人认为这是腹笥太俭之过,治疗至方是多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固然可以充实学问增广见闻,主要的还是有赖于思想的启发,否则纵然腹笥便便,搜章摘句,也不过是恒钉之学,不见得就能作到“文如眷华,思若涌泉”的地步。想象不充,分析不精,辞藻不富, ( ② )。
渡过枯涩的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提起笔来,有个我在,“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对于什么都有意见,而且触类旁通,波澜壮阙,有时一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逸出题外而莫知所届,有时旁征博引而轻重倒置,洋洋洒洒,拉拉杂杂,往好听里说是班固所谓的“下笔不能自休”。也许有人喜欢这种“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式的文章,觉得里面有一股豪放恣肆的气魄。不过就作文的艺术而论,似乎尚大有改进的余地。
( ③ ),才是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征象。须知敝帚究竟不值珍视。不成熟的思想,不稳妥的意见,不切题的材料,不扼要的描写,不恰当的词字,统统要大刀阔斧的加以削删。英除枝蔓之后,才能显着整洁而有精神,清楚而有姿态,简单而有力量。
28.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成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2分)29.下列各项中与划线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鹊桥仙》秦观)
B.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辛弃疾)
C.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李白)
D.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姚鼐)
30.在上文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4分)
五、作文(60分)
3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咬文嚼字》编辑部于12月4日发布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特种兵式旅游”入选。这是在年轻游客特别是大学生中兴起的一种断的旅游方式,即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费用,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他们会在双休日的清晨或周五晚上出发,迅速打卡各大景点,周一马上回到工作学习中。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特种兵式旅游”的认识和看法,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