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包 课件+教案+学案+素材 第19课《生物入侵者》(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包 课件+教案+学案+素材 第19课《生物入侵者》(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6 16:25:19

文档简介

生物入侵者》
●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
危害。(至少搜集一种生物入侵者的资料)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在卡片上。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
教师讲完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
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
问题的中心议题。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
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题解
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质疑问难、交流互动。
a.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文章内容,并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解决,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课下与老师、
b.班上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编写提纲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 段)
揭示态度:——(段)
采取措施:——(段)
■写法探究
O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
分明。
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找一种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好)
C.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可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小结
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
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
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延伸拓展
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至少选
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最好。)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
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物入侵的资料,然后各小组推荐1~2份到班
上展览。(展览安排在课后)
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布置作业
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从中任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不超过150字)
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
课件33张PPT。  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水葫芦又名凤眼莲,多年生水草,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曾被预言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 。 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我国,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作为猪饲料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普遍推广。后曾一度用它来净化污水。
2007年7月初,上海金山、松江两地水葫芦大规模暴发,仅金山区每天打捞至少550吨;
9月初,湖南捞刀河水葫芦暴发,厚达3米,打
捞者可在其上行走,而之前浏阳河水葫芦已经封锁河面绵延数公里……  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滇池,在引入水葫芦治污之后,本地的水生高等植物仅余3种,68种鱼类仅剩38种。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光是打捞费用就高达5至10亿元。滇




芦——消息来源:人民网紫茎泽兰现身四川凉山?所到之处“惟我独尊”  一种美丽的植物,开白色的小花,一年四季常绿,繁殖能力极强……有它在的地方,任何植物都不能生长,它就像一个“绿色杀手”,将所有的植物“杀死”,所到之处成为一片“绿色沙漠”。目前由中美洲入侵的这种可怕植物已经将四川凉山州800万亩优良草场变成自己的王国,而且它们正以每年30公里的速度悄悄向成都逼近…… 紫茎泽兰梅涛生物入侵者教学任务:1、练习默读,培养学生筛选课文信息的能力; 2、通过阅读课文,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3、了解生物“污染”,理解作者观点态度,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默读课文:

标注段落序号,计时默读。
要求:
严格控制发音;速度稍快,以免分散注意力;动手勾画批注;时间4分钟。
(读完了就请举手)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 ) (2)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 ( ) (3)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 )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
实际上也是一种用事实进行说明的方法。数字化的事实也能引发读者的想象。 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说服力。 打比方:是为了使说明更形象生动。 迁移拓展 你还知道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迁移拓展 你还知道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Canadensis?L。)原产北美,据记载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最初作为庭园花卉栽培于上海、南京一带,后逸生野外。20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成为河滩、路边的荒地、铁路的两侧、农田边、平原城镇住宅旁、甚至绿化地带的杂草。 危害 ?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极强的繁殖和快速占有空间的能力,在那些刚被搁置的空地上,第一年长出几株或几簇,第二、三年即连成片,压抑其它植物种类的生长,能迅速形成单生优势,破坏入侵地的植被生态平衡。 我们身边的外来生物入侵者加拿大一枝黄花“植物杀手”薇甘菊? 薇甘菊又名小花假泽兰 。如果听任它生长,几年间就能让整座山的植被全萎缩甚至死去,所以它有“植物杀手”的“美誉”。?20多年前,它作为护滩植物引入我国。近几年来,在珠三角一带大肆蔓延。目前,仅深圳市受薇甘菊危害的林地面积已达4万多亩,其中4000多亩受害森林已奄奄一息。。? 凶残的松树杀手 1982年,南京中山陵附近的松树林生了 一种“怪病”,生病的松树莫名其妙地一棵接着一棵倒下了。经彻查,发现这些松树是感染了一种名叫松材线虫的入侵生物。此后,警报一个接着一个,到2001年,江苏、安徽、广东等10个省市都发现了这种凶残的松树杀手。据统计,由于它的入侵,我国每年都有600多万株松树受害致死,南方的5亿亩松林受到了严重威胁。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到25亿元,间接损失则达到了250亿元。 传播松材线虫
的松墨天牛 食人鲳 在中国 2002年左右,食人鲳被带到了中国,而且有一个冠冕堂皇的身份:观赏鱼类。
食人鲳,又名食人鱼。原产南美,以凶猛闻名,不能与其他鱼共养。在亚马孙河流域,人们过河时,常常要先向河里投掷牛肉等把食人鲳诱开。在巴西的一个州里,每年约有1200头牛被它吃掉。一些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妇女不时也会受到食人鲳的攻击。 怎能观赏?格杀勿论!水葫芦 凤眼莲俗称“水葫芦”,它可是生物入侵者!

原产南美,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我国。水葫芦繁殖快,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作为猪饲料推广。但是现在猪不吃这种饲料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又促成了水葫芦的疯狂繁殖,成片聚集的“绿岛”不仅堵塞河道,影响通航,更严重的是它们已成了破坏江河生态平衡的罪魁祸首。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光是打捞费用就高达5至10亿元。 牛蛙:原产于北美洲。因食用而被引入,现遍布于北京以南的许多地区。它威胁两栖类生物、昆虫、鱼类的生长。
互花米草: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后引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上海崇明岛、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引入初期,曾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后来酿成了草患;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影响滩涂养殖;堵塞航道,影响船只进出港口;导致水质下降,诱发赤潮;威胁生态系统,使大片红树林消失。水花生图片欣赏红蚂蚁斑 贝天牛图片欣赏棕 树 蛇图片欣赏蜥蜴图片欣赏地中海果蝇
生物入侵究竟每年
给人类造成多大的损害?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
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印度
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南非为
800亿美元。我国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损失也相当惊人,每年仅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亿元人民币,其中,每年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我国就需4.5亿元。生物入侵给我国造成损害的总数有多大?负责中国入侵生物现状调查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解炎博士说:“估计比美国还要大。”?  ? ????
体验反思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物入侵,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防范?  让我们共同努力
    抵抗“生物入侵”!
  让我们用心关爱
我们的大自然!
   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小结:《生物入侵者》创新学案
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3、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德育目标: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课前自渎,预习课文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不看书)
栖 息 归咎 劫 掠 酝 酿
五彩ban lan fan li ,
无动于zhong 繁yan
2、解释词语并造句
(1)归咎
(2)啸聚山林
(3)藩篱
(4)物竞天择
(5)无动于衷
3、这篇课文的说明对象是 ,采用的说明顺序 。
阅读课文,自己熟悉课文内容
1、整体感知,把握主旨结构
本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 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以引起人们对 的重视。 全文一共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 段)解释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第二部分(第 ----- 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 。
第三部分(第 ------ 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 和 。
第四部分(第 ------ 段)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 。
第五部分(第8段)写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2、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阅读课文,讨论解决下面的问题
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会认为这“不是件寻常的小事”?
2、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3、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课堂小结
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课堂练习
1、根据第①段内容的表述,给“生物入侵者”下一个定义。
2、第一自然段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把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入侵者”?
拓展阅读
奇妙的人体
①人体——大自然的杰作——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工程学、化学、物理学方面的奇迹。人体,其构造之精妙,其效率之高超,其消耗之低微,最精巧的机器人也不能与之相比。
②人脑是一部最奇妙的机器,它和手结合,使人成为万物之灵。人脑平均重1.2公斤,体积仅为1.5立方分米,神经元的数量与银河系中的恒星的数目相差无几,为150亿,耗能的功率仅在10瓦左右。如果用与脑神经元数目相同的相应半导体器件制造一台计算机,其体积将有1万立方米,是人大脑体积的600多万倍,需要电能100万千瓦,相当于一座大型水电站的发电量。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可以储存107—1010比特的信息,而人脑的信息容量可达1015 比特。
③人的心脏像一部有双重功能的水泵,通过压力将血液注入循环系统。血液是生命的河流,沿着9000多公里长的血管永不停息地流动着。血液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人体细胞来发挥的。血液把氧气、水分和营养物输送给细胞,然后再提取细胞排出的废物。血液从心脏流出再返回,一次完整的循环连一分钟也用不了。血液流动的血管粗细不一,粗的直径约2.5厘米,有自来水管那么粗;细的如毛细血管,细到血球必须排成一行才能依次通过。血液中有红血球和白血球。圆饼形的红血球数量约有25兆,它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白血球约有250亿,它是卫士,一旦发现外敌入侵,就会迎上去攻击;同时它也是清洁工,帮助消除血液中的垃圾。
④心脏由粗壮而A(jiān rèn)的肌肉构成,大小仅相当于一个拳头,但它的机械性十分惊人。心脏每分钟跳动70次左右,每昼夜约跳动10万次。它每天排出血液9000多升,在人的一生中排出的血液总量大约2亿公斤。心脏的B(bàn mó)类似阀门,使血液顺着单一方向流动,避免倒流。现在,心脏已不再被认为是灵魂的住所、智慧的源泉,但是它那优美的造型和非凡的技能仍然使人赞叹不已。
⑤随着科学向自然奥秘的进军,人们不断发现一些令人难以捉摸的现象。譬如,从心脏上取下的一个细胞,在脱离心脏后仍能继续跳动。科学家还发现,在培养皿中的两个心脏细胞,各自按照自己的节奏跳动,但是当它们接触到一起时,便同步按照相同节奏一起跳动。
⑥呼吸几乎是不知不觉地进行的。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我们每分钟呼吸18次,每次吸进0.5升空气。我们体内的呼吸系统很像一个风箱,隔膜向下压,胸膛壁随之向外扩张,使空气流进,填补因体积变大后出现的真空。气管向下分成两个支气管,各与左肺右肺相通。两个支气管又分出许多小的支气管与肺连成许多小通道。从结构上看,肺的外形很像一棵树。因此有人把肺的结构称为支气管树。支气管树上最小的枝叉分别与肺泡相连。一个肺泡只有一粒米的1/10,人肺共有3亿个肺泡。肺泡之间是纵横交错的毛细血管网,肺泡与血管中间有透明的薄膜相隔,通过这种薄膜,红血球可以提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人体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随着人体运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肺和心脏可提供的空气和血液是实际需要的10倍。
⑦人体还是一座复杂的工厂,能够把原材料加工成能量和身体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消化系统是这座奇特工厂的主要车间,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人体所需要的物质,除氧是从呼吸获得以外,其他都必须从食品中提取。我们吃东西之前,口内就准备好了唾液。唾液中主要是水以及各种消化酶,唾液的功能是帮助咀嚼和吞咽食物。食道一直通到胃,是一根长20多厘米、直径不到2.5厘米的管子,食道壁布满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使食物慢慢往下移动。胃壁可以蠕动食物,并可分泌酶和胃酸,使之与食物混合。胃在正常消化时所产生的胃酸能把地毯烧穿,胃壁上有一层光滑的粘膜,保护着胃壁不受胃酸的腐蚀。整个消化过程大部分是在小肠内进行的,胃主要起原料堆积站的作用。小肠的内壁上有数以百万计的绒毛,绒毛的作用是促使营养变得更能使人体吸收。食物从进入口腔到排出体外需要一天时间,全程9米多。
⑧人的骨骼既结实又轻便,仅占体重的18%。健康的骨关节表面都有一层光滑的软骨组织和起润滑作用的粘状液体。据说,这种液体的润滑作用是迄今为止任何人造的润滑剂都无法与之C(pì)美的。人体共有206块骨头,由650条肌肉和100多个关节控制。固定肌肉与骨骼的腱极为坚韧,能承受每平方英寸8吨的压力。全身的骨头有一半以上分布在手和脚上。在跑步时,人的腿和脚每平方厘米平均要承受350公斤的压力,跳高时所承受的压力是跑步时的4倍。手是人体构造的精华,是大脑的得力侍从,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创造者。手还是世界上最多能的工具,每只手共有25个关节,可以做出58种截然不同的动作。
⑨人的所有这些奇妙而又复杂的自然结构,都包在一层类似外衣、有弹性又不透水的皮肤里。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单一器官。一个人普通的皮肤将近2平方米,重量约2.9公斤,厚度不到1.5毫米。皮肤上有汗孔,人体共有200万个汗孔,这是体温调节系统的一部分。人在剧烈活动时,体内温度可以比平时高出7度;这些余热就是靠出汗来散发掉的。我们的肌肉伸缩时产生的能量,1/4是有用的,剩余的3/4则转化成热量。表面看来,人只有在剧烈活动时及在高温条件下才出汗,其实不然,人始终处于出汗状态,每天要出0.5升以上的汗。
⑩今天人类在精神和物质方面所创造的奇迹是他的祖先做梦也想不到的。英国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人是多么好的艺术品,他的外形美妙奇特,它的动作又像天使。人是万物之精华,自然界美的化身。
1. 请根据拼音写出文中应填入的词语
A. jiān rèn( ) B. bàn mó ( ) C. pì( )美

2. 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 、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人脑 的特点。
3. 本文先后从人体的哪些方面来说明人体“奇妙”的特点的?
4. 阅读第⑥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人吸入空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5. 人的骨骼有何特点?作者是怎样进行说明的?
6. 结合学过的生理知识,谈谈青少年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