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 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朗读,把握课文内容;
2、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画卷。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整体把握
1、听课文录音,感知朗读的语气、节奏和重音的把握,正字正音;
2、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朗读应注意的问题,学生跟读;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分组赛读;
4、自由朗读,对照注释掌握文言词
二、指导学生疏通理解课文
1、提醒应注意的词句;
2、研读理解重点词句,如“大同”、“大道”等;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3、“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4、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
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5、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三、拓展延伸
1、找出文中与下列词句意思相近的句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男耕女织,丰衣足食。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人不独其亲,不独子其子。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耕,女有归。
--外户而不闭。
2、让学生根据课文,结合《桃花源记》,来说说“大同”社会的特征。
四、教师总结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他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两千年来一直被许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介绍洪秀全、林觉民、孙中山等人的进步思想。(可灵活机动安排)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预习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