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
——反应过程溶液粒子浓度变化的图像分析
复习目标
1.能正确识别酸与碱(或盐)反应的图像,能确定图像中曲线代表的微粒变化,找出曲线的变化趋势、关键点(起点、反应一半点、中性点等)。
2.利用溶液中的平衡关系,学会分析不同类型图像中各粒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内容
索引
类型一
滴定图像中的粒子浓度关系
分布系数曲线
类型二
类型三
对数图像中的粒子浓度关系
四
滴定图像中的
粒子浓度关系
如何分析滴定曲线中的微粒浓度关系?
方法:通过基于酸碱滴定过程中的“五点”,判断溶液中的微粒浓度的关系
知识点梳理
例:向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溶液pH与加入NaOH溶液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滴定过程中,粒子浓度动态分析:
关键点 溶液中溶质成分及粒子浓度大小关系
常温下,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CH3COOH溶液 V(NaOH)=0(0点) 溶质是__________
粒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H
c(CH3COOH)>c(H+)
>c(CH3COO-)>c(OH-)
实例分析
关键点 溶液中溶质成分及粒子浓度大小关系
常温下,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CH3COOH溶液 V(NaOH) =10 mL (点①) 溶质是等物质的量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粒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H
CH3COONa
c(CH3COO-)>
c(Na+)>c(CH3COOH)>c(H+)>c(OH-)
关键点 溶液中溶质成分及粒子浓度大小关系
常温下,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CH3COOH溶液 pH=7 (点②) 溶质是___________和少量的__________
粒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a
CH3COOH
c(Na+)=c(CH3COO-)
>c(H+)=c(OH-)
关键点 溶液中溶质成分及粒子浓度大小关系
常温下,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CH3COOH溶液 V(NaOH) =20 mL (点③) 溶质是___________
粒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a
c(Na+)>c(CH3COO-)
>c(OH-)>c(H+)
关键点 溶液中溶质成分及粒子浓度大小关系
常温下,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CH3COOH溶液 V(NaOH) =40 mL 溶质是等物质的量的___________和_____
粒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OONa
NaOH
c(Na+)>c(OH-)>
c(CH3COO-)>c(H+)
【例题1】常温下,用0.1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浓度均为0.10 mol·L-1 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c(CN-)
B.点③和点④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
>c(H+)
C.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c(CN-)=c(HCN)
-c(CH3COOH)
D.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都有:c(CH3COO-)+c(OH-)=
c(CH3COOH)+c(H+)
√
典例精练
【解析】A:点①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为c(OH-)+c(CN-)
=c(Na+)+c(H+),而且c(OH-)>c(H+),点②所示溶
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OH-)+c(CH3COO-)=c(Na+)+
c(H+),而且c(OH-)<c(H+),二者中钠离子浓度相
同,所以c(CH3COO-)>c(CN-),错误;
B:点③中pH=7,则c(OH-)=c(H+),则点③中
c(Na+)=c(CH3COO-)>c(H+)=c(OH-),错误;
C:点①的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HCN)+c(CN-)=2c(Na+),点②所示溶液中的物料守恒:c(CH3COOH)+c(CH3COO-)=2c(Na+),二者中钠离子浓度相同,则c(HCN)+c(CN-)=c(CH3COOH)+c(CH3COO-),即c(CH3COO-)-c(CN-)=c(HCN)-c(CH3COOH),正确。
【例题2】常温下,向100 mL 0.01 mol·L-1 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 mol·L-1的MOH溶液,如图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A为一元弱酸,MOH为一元强碱
B.滴入MOH溶液的体积为50 mL时,c(M+)>c(A-)
C.N点水的电离程度大于K点水的电离程度
D.K点时,c(MOH)+c(M+)=0.02 mol·L-1
√
0.01 mol·L-1 HA溶液的pH=2,则HA是强酸,与50 mL碱溶液恰好反应后,溶液呈酸性,而与51 mL碱溶液反应后溶液呈中性,说明碱为弱碱,A错误;MOH是弱碱,滴入MOH溶液的体积为50 mL时,溶液呈酸性,结合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c(A-)>c(M+),B错误;N点溶液呈中性,水电离的c(H+)=10-7 mol·L-1,K点溶液呈碱性,MOH电离的OH-抑制了水电离,水电离的c(H+)<
10-7 mol·L-1,则N点水的电离程度大于K点水的电离程度,C正确;K点时混合溶液体积是酸溶液的2倍,加入的MOH的物质的量也是HA的2倍,则K点时
【例题3】25 ℃时,用0.25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同浓度的三种稀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同浓度的稀酸中:c(A-)>c(B-)>c(D-)
B.滴定至P点时,溶液中:c(B-)>c(HB)
C.pH=7时,三种溶液中:c(A-)>c(B-)>c(D-)
D.当中和百分数达到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
c(HA)+c(HB)+c(HD)=c(OH-)-2c(H+)
√
【解析】A项,根据图像可知,三种酸(HA、HB和HD)溶液的起
始pH,HA最小,酸性最强,HD的pH最大,酸性最弱,
酸性越强,酸根离子的浓度越大,正确;
B项,滴定HB溶液至P点时,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HB和NaB,溶液显酸性,HB的电离程度大于B-的水解
程度,因此c(B-)>c(HB),正确;
C项,pH=7时,根据三种溶液中阴离子的水解程度可知,三种溶液中:c(A-)>c(B-)>c(D-),正确;
D项,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HA)+c(HB)+c(HD)=c(OH-)-c(H+),错误。
【例题4】25 ℃,将0.01 mol·L-1 NaOH溶液滴入20 mL 0.01 mol·L-1 CH3COOH溶液的过程中,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20,a点的纵坐标为1.0×10-12
B.b点和d点所示溶液的pH相等
C.e点所示溶液中,c(Na+)=2c(CH3COO-)
+2c(CH3COOH)
D.滴定过程中,c(CH3COO-)与c(OH-)的比
值逐渐增大
√
A: 0.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c(H+)<10-2 mol·L-1,c(OH-)>10-12 mol·L-1,c水(H+)=c(OH-)>10-12 mol·L-1,A项不正确;
B: b点溶液中溶质为CH3COOH和CH3COONa,d点溶液中溶质为CH3COONa和NaOH,pH不会相等,B项不正确;
C: 依据物料守恒,e点溶液中Na+浓度是CH3COO-与CH3COOH浓度之和的2倍,C项正确;
D:
分布系数曲线
1.透析分布曲线
分布曲线是指以pH为横坐标、分布系数(即组分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为纵坐标的关系曲线。
知识点梳理
一元弱酸(以CH3COOH为例) 二元酸(以H2C2O4为例)
注:pKa为电离常数的负对数
δ0为CH3COOH的分布系数,δ1为CH3COO-的分布系数 δ0为H2C2O4的分布系数,δ1为 的分布系数,δ2为 的分布系数
知识点梳理
2.明确解题要领
(1)读“曲线”——每条曲线所代表的粒子及变化趋势;
(2)“读浓度”——通过横坐标的垂线,可读出某pH时的粒子浓度;
(3)“用交点”——交点是某两种粒子浓度相等的点,可计算电粒常数K;
(4)“可替换”——根据溶液中的物料守恒进行替换,分析得出结论。
知识点梳理
【例题1】LiH2PO4是制备电池的重要原料。室温下,LiH2PO4溶液
的pH随c初始( )的变化如图1所示,H3PO4溶液中
的分布分数δ随pH的变化如图2所示 。
下列有关LiH2P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存在3个平衡
B.含P元素的粒子有
C.随c初始( )增大,溶液的pH明显变小
D.用浓度大于1 mol·L-1的H3PO4溶液溶解Li2CO3,当pH达
到4.66时,H3PO4几乎全部转化为LiH2PO4
√
典例精练
【例题2】常温下,将盐酸滴加到联氨(N2H4)的水溶液中,混合溶液中的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lg c(O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 的pK=90
(已知pK=lg K)
B.N2H5Cl溶液中存在:c(Cl-)+c(OH-)=
+c(H+)
C.N2H5Cl溶液中c(H+)>c(OH-)
D.Kb1(N2H4)=10-6
√
对数图像中的
粒子浓度关系
将溶液中某一微粒的浓度[如c(A)]或某些微粒浓度的比值 取常用对数,即lg c(A)或lg 得到的粒子浓度对数图像。
1.破解对数图像的数据
(1)运算法则:①lg ab=lg a+lg b;
②lg =lg a-lg b;
③lg 1=0(数学概念)
(2)运算突破点:如lg =0的点有c(A)=c(B);lg c(D)=0的点有c(D)=1 mol·L-1。
2.破解对数图像的步骤
(1)识图像:观察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看清每条曲线代表的粒子种类以及曲线的
变化趋势,计算电离常数时应利用两种粒子浓度相等的点,如lg =0。
(2)找联系:根据图像中的坐标含义和曲线的交点,分析所给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或pH与纵、横坐标之间的联系。
(3)想原理:涉及电离平衡常数,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在识图像、想原理的基础上,将图像与原理结合起来思考。
(4)用公式:运用对数计算公式分析。
【例题1】某浓度的二元弱酸H2B溶液在不同pH下,测得pC(M)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pC(M)=-lg c(M),M代指H2B或HB-或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Ⅱ表示pC(HB-)与pH关系
B.pH=5时,c(HB-)C.由图像数据可以计算出 的值
D.在pH增大的过程中,c(H2B)、c(HB-)、
c(B2-)三者浓度和先减小后增大
√
典例精练
【例题2】25 ℃时,某混合溶液中c(CH3COOH)+c(CH3COO-)=0.1 mol·L-1,lg c(CH3COOH)、lg c(CH3COO-)、lg c(H+)和lg c(OH-)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Ka为CH3COOH的电离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点时,c(CH3COOH)=c(CH3COO-)
B.N点时,pH=lg Ka
C.该体系中,c(CH3COOH)= mol·L-1
D.pH由7到14的变化过程中,CH3COO-的水解程
度始终增大
√
【例题3】常温下,二元弱酸H2Y溶液中滴加KOH溶液,所得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M表示pH与lg 的变化关系
B.Ka2(H2Y)=10-4.3
C.a点溶液中:c(H+)-c(OH-)=2c(Y2-)
+c(HY-)-c(K+)
D.交点c的溶液中:c(H2Y)=c(Y2-)>c(HY-)
>c(H+)
√
常考对数图像关系的含义与变化规律
类型 含义 变化规律 解题策略
pH=-lg c(H+) 氢离子浓度的常用对数负值 pH越大,c(H+)越小,溶液的碱性越强 ①先弄清是对数还是负对数;
②弄清楚是什么的对数,如浓度对数、浓度比对数、体积比对数等;
③弄清楚对数变化所表示的意义;
④利用特殊点,如pH=7、lg x=0、交点等,根据特殊点判断离子浓度的大小
常考对数图像关系的含义与变化规律
类型 含义 变化规律 解题策略
pC=-lg c(C) C离子浓度的常用对数负值 pC越大,c(C)越小 ①先弄清是对数还是负对数;
②弄清楚是什么的对数,如浓度对数、浓度比对数、体积比对数等;
③弄清楚对数变化所表示的意义;
④利用特殊点,如pH=7、lg x=0、交点等,根据特殊点判断离子浓度的大小
常考对数图像关系的含义与变化规律
类型 含义 变化规律 解题策略
lg 生成物与反应物粒子浓度比的常用对数 lg 越大,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程度越大 ①先弄清是对数还是负对数;
②弄清楚是什么的对数,如浓度对数、浓度比对数、体积比对数等;
③弄清楚对数变化所表示的意义;
④利用特殊点,如pH=7、lg x=0、交点等,根据特殊点判断离子浓度的大小
常考对数图像关系的含义与变化规律
类型 含义 变化规律 解题策略
稀释后与稀释前体积比的常用对数 越大,稀释程度越大 ①先弄清是对数还是负对数;
②弄清楚是什么的对数,如浓度对数、浓度比对数、体积比对数等;
③弄清楚对数变化所表示的意义;
④利用特殊点,如pH=7、lg x=0、交点等,根据特殊点判断离子浓度的大小
常考对数图像关系的含义与变化规律
类型 含义 变化规律 解题策略
AG=lg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比的常用对数 AG越大,酸性越强,中性时, =1,AG=0 ①先弄清是对数还是负对数;
②弄清楚是什么的对数,如浓度对数、浓度比对数、体积比对数等;
③弄清楚对数变化所表示的意义;
④利用特殊点,如pH=7、lg x=0、交点等,根据特殊点判断离子浓度的大小
返回
真题演练 明确考向
1.(2021·湖南1月适应性考试,9)常温下,用0.100 0 mol·L-1的盐酸分别滴定20.00 mL浓度均为0.100 0 mol·L-1的三种一元弱酸的钠盐(NaX、NaY、NaZ)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NaX溶液中:c(Na+)>c(X-)>c(OH-)>c(H+)
B.三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Ka(HX)>Ka(HY)>Ka(HZ)
C.当pH=7时,三种溶液中:c(X-)=c(Y-)=c(Z-)
D.分别滴加20.00 mL盐酸后,再将三种溶液混合:
c(X-)+c(Y-)+c(Z-)=c(H+)-c(OH-)
√
√
3.(2021·海南,13改编)25 ℃时,向10.00 mL 0.100 0 mol·L-1的NaHCO3溶液中滴加
0.100 0 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随加入的盐酸的体积V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pH>7是由于 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B.b点,c(Na+)= +c(Cl-)
C.c点,溶液中的H+主要来自 的电离
D.d点,c(Na+)=c(Cl-)=0.100 0 mol·L-1
√
4.(2020·全国卷Ⅰ,13)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 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浓度的二元酸H2A溶液。溶液中,pH、分布系数δ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VNaOH的变
化关系如图所示。[比如A2-的分布系数:δ(A2-)=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代表δ(H2A),曲线②代表δ(HA-)
B.H2A溶液的浓度为0.200 0 mol·L-1
C.HA-的电离常数Ka=1.0×10-2
D.滴定终点时,溶液中c(Na+)<2c(A2-)+
c(HA-)
√
真题演练
A: 根据图像可知,滴定终点消耗NaOH溶液40 mL,H2A是二元酸,可知酸的浓度是0.100 0 mol·L-1,B项错误;
B: 起点溶液pH=1.0,c(H+)=0.100 0 mol·L-1,可知H2A第一步电离是完全的,溶液中没有H2A,所以曲线①代表δ(HA-),曲线②代表δ(A2-),A项错误;
真题演练
C: 由图可知,当δ(A2-)=δ(HA-)时,pH=2.0,c(H+)=1.0×10-2 mol·L-1,HA- A2-+H+,Ka(HA-)= =1.0×10-2,C项正确;
D: 滴定终点时,根据电荷守恒:c(Na+)+c(H+)=2c(A2-)+c(HA-)+c(OH-),以酚酞为指示剂,说明滴定终点时溶液呈碱性,c(OH-)>c(H+),所以c(Na+)>2c(A2-)+c(HA-),D项错误。
5.(2021湖北卷,14)常温下,已知H3PO3溶液中含磷物种的浓度之和为0.1 mol·L-1,溶液中各含磷物种的pc-pOH关系如图所示。图中pc表示各含磷物种的浓度负对数(pc=-lg c),pOH表示OH-的浓度负对数[pOH=-lg c(OH-)];x、y、z三点的坐标:x(7.3,1.3),y(10.0,3.6),z(12.6,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pc(H3PO3)随pOH的变化
真题演练
√
答案 D
真题演练
√
7.(2021辽宁卷,15)用0.100 0 mol·L-1盐酸滴定20.00 mL Na2A溶液,溶液中H2A、HA-、A2-的分布分数δ随pH变化曲线及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c点:c(HA-)>c(A2-)>c(H2A)
C.第一次突变,可选酚酞作指示剂
D.c(Na2A)=0.200 0 mol·L-1
真题演练
√
答案 C
像可知第一次滴定突跃溶液呈碱性,可以选择酚酞作指示剂,C正确;根据图像e点可知,当加入盐酸40 mL时,全部生成H2A,根据Na2A+2HCl===2NaCl+H2A计算可知c(Na2A)=0.100 0 mol·L-1,D错误。
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