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2023年12月1日,我国多地出现绚丽极光。读“某网友在北京拍摄的极光和流星影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流星( )
A.已脱离银河系 B.正飞向天王星 C.已进入地月系 D.将绕月球运动
2.极光常见于高纬度地区,在北京拍摄到极光现象主要因为( )
A.太阳辐射量小 B.太阳活动剧烈 C.全球气候变暖 D.极夜范围扩大
3.极光出现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
①卫星导航误差大③指南针突然失灵②地表温度升高④电力系统故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图1、图2、图3分别是风成地貌、喀斯特地貌和冰川地貌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有关图1所示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风力侵蚀形成 B.缓坡为迎风坡
C.沉积物颗粒大小混杂 D.只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5.图2洞穴和洞穴内微景观钟乳石、石柱的成因分别是( )
A.流水侵蚀、流水堆积 B.流水堆积、流水堆积
C.流水侵蚀、流水侵科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6.在沿海地区,冰川消融合,“可演变为峡湾的冰川地貌是图3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如果上图所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空气所受的外力的方向,则F1、F2、F3依次为( )
A.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8.如果上图所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则风向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当地农民在耕地表面铺设砾石覆盖层,种植远近闻名的压砂瓜。图1为当地4月末种瓜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分布状况,图2为宁夏压砂瓜种植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9.据图推测土壤含水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10cm处,裸田与砂田差异最小 ②含水量变化以30~40cm处最为明显
③10~40cm裸田的含水量垂直变化较大 ④同一深度上砂田的含水量大于裸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砂石覆盖层对水循环的影响有( )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地表径流 ②有效抑制蒸发,减少蒸发量
③增加下渗量和耕作层土壤含水量 ④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降水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巴丹吉林沙漠中有很多被当地俗称“海子”的湖泊,太阳升起以后,海子周边常刮起“太阳风”。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中某海子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太阳风”的主要特点是( )
①由沙山吹向湖泊②由湖泊吹向沙山
③日出前后风力最大④当地14时前后风力最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该“太阳风”会使( )
A.沙山温度有所升高 B.海子盐度逐渐降低
C.海子面积逐渐增大 D.沙山湿度有所提高
福建省平潭岛象鼻湾素有“亚洲第一冲击坝”的美誉,因沙滩如同大象的鼻子映在海面上而得名。读图“象鼻湾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象鼻湾( )
A.由砾石、贝壳组成
B.属于海水堆积地貌
C.植被茂密,高差较大
D.呈现形态与潮汐无关
14.观察该地貌的正确方法有( )
①选择远处或高空观察整体形态②观察坡度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③临近观察物质组成及其变化④从微观到宏观判断土壤类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三文鱼属冷水性鱼类。我国近岸养殖三文鱼成活率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进口。2018年,我国首个全潜式大型网箱“深蓝1号”在山东日照以东海域下水,并投放来自挪威的三文鱼苗。该网箱可视水温调整潜水深度,实现了我国三文鱼规模化养殖的突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我国近岸养殖三文鱼成活率低,主要是因为( )
A.受洋流影响小 B.海水温度高 C.受海浪影响大 D.海水盐度低
16.夏季,深海网箱调节方向和原因分别为( )
A.向上,降低水温 B.向上,提升水温
C.向下,降低水温 D.向下,提升水温
二、综合题
17.北京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校园开展实践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探究土壤的组成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分四种物质组成。同学们在学校随机挖取小块土壤,通过实验来验证土壤的组成成分。
(1)模仿下表中的例子,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土壤的某种组成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例:烧杯中装入干净的水,将土壤放入,充分搅拌后,静置一会 烧杯底出现类似石头一样的沉淀物 土壤中含有矿物质
活动二探究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同学们挖取土壤样本时,发现学校种植了苜蓿草的土壤明显与周围裸露的土壤不同,如下表所示。
裸地土壤 种植苜蓿土壤
土壤颜色 浅棕色 深棕色
土壤颗粒大小 大颗粒为主 小颗粒为主
土壤黏度 不易搓成条 较易搓成条
土壤湿度 较小 较大
生物情况 少有植物根系 多植物根系、生物残渣、小虫子
(2)通过对比,同学们总结了生物对土壤的作用有( )。(双项选择题)
A.促进腐殖质的形成 B.减弱岩石风化和成土的过程
C.加速有机质的淋溶 D.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活动三认识校园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学们观察记录了校园内的植物并进行了分类,包括落叶乔木、针叶乔木、灌木等,植物种类多为北京地区乡土植物或是经过长期栽培的引进植物。进入秋季,校园里树木的叶子逐渐变色,之后纷纷飙落。同学们向学校提出“落叶缓扫”的建议。层层叠叠的落叶,为校园增添了一份美景。
(3)说明校园植物种类多选择为本土植物的原因。
(4)列举“落叶缓扫”的好处。
活动四认识海绵校园
为响应“建设节水型社会”号召,该校进行了“海绵校园”改造工程(下图)。
(5)随着“海绵校园”的建成,水循环环节中增强的有 、 等。
18.本学期学习了许多关于大气的知识,小明同学期末复习时进行了梳理。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搭建知识结构
(1)填写完成“大气”部分知识结构。
① ② ③ ④
(2)任务二绘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请指出小明同学绘图(下图)中出现的错误。(至少三处)
错误1 ;错误2 ;错误3 。
任务三大气受热过程对比实验
小明和其他地理兴趣小组用四个玻璃箱设计了对比实验,在晴天观测并记录相关数据。下图为小明同学的实验报告单(节选)。
温度计读书统计(单位;℃)
玻璃箱 10:10 10:30 10:30
甲 26 28 30
乙 26 27 28
丙 26 29 32
丁 26 28.5 31
(3)通过甲、乙对比实验,验证了北京郊区可以利用温室大棚种植火龙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 辐射,大气温度升高,同时 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4)甲、丙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双项选择题)
A.晴天大气没有削弱作用 B.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
C.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少 D.大气逆辐射有保温作用
(5)该实验结束后,若将丙与丁放置在阴凉处,继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变化,下降较快的是 ,说明理由: 。
19.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暑假浙江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沿着当地某河流干流从河口到源头进行地貌、植被、土壤等综合考察。下图是兴趣小组绘制的该河流沿途地貌示意图及在考察点拍摄的景观照片。
任务一观察地貌
(1)观察图中①、②、③、④四种地貌景观图,完成下表。
观察地点 ① ② ③ ④
地貌名称 V形谷 河漫滩
形态特征 扇形,从山顶向扇缘倾斜,有错综河网 地势低平水网密布
(2)②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其沉积物颗粒的变化较快,扇顶颗粒较 (填粗、细),扇缘颗粒较 (填粗、细)。
(3)③处地势平坦,多曲流,由于流水的惯性,河流 岸堆积, 岸侵蚀,促使河曲不断发育,由于流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 ;河由曲变直,原有的河曲被废弃,最终形成牛轭湖。
任务二观察植被
同学们在②地观察植被,这里植被茂密,森林为主,乔木多革质叶片,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四季常绿。
(4)植被类型属于
任务三观察土壤
同学们在林区①地挖了自然土壤剖面,在③地挖了耕作土壤-水稻土剖面,绘制了剖面图进行对比(下图)。
(5)通过观察①、③两地土壤剖面,发现两种土壤颜色不一样,结构也不同。两种土壤比较,水稻土( )(双项选择题)
A.枯枝落叶层增厚 B.不含有机质 C.肥力水平更高 D.结构更复杂
任务四灾害预防
(6)①附近多发泥石流,在泥石流流经区的游客,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单项选择题)
A.朝河流下游方向迅速跑到地势低的地方
B.垂直于河谷方向逃离,尽量逃往地势较高处
C.沿着山谷向山顶奔跑,寻找制高点
D.站在原地大声呼救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圣劳伦斯湾和芬迪湾的地理位置略图和洋流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反映的是芬迪湾同一地点、同一天不同时间的景观图。左图是人们在出露的淤泥上走动,右图是人们在海面上泛舟。
(1)指出图中景观变化所反映是哪一种主要海水运动形式,并举例说出该海水运动形式可开发利用的方向。
(2)据下面短文,填写后半段内容,完成对图中“海蚀柱”形成过程的描述。
“海蚀柱”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在过去的1000万到2000万年中,来自东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洞穴,这些洞穴不断被侵蚀变大,以致发展成海蚀拱桥(门)…
材料三每年大约有400座冰山被洋流带至纽芬兰岛附近的温暖水域。
(3)将大量冰山带至纽芬兰岛附近海域的洋流为 (填“甲”或“乙”),该洋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特征有 影响。
材料四纽芬兰岛位于北美大陆的东海岸,早在16世纪,这里鳕鱼群非常密集,人们甚至用“可以踩着鳕鱼背在海面上行走”来形容。
(4)运用洋流知识分析纽芬兰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材料五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湾平均盐度2.2%,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卡伯特海峡流出。大量浮冰是圣劳伦斯湾突出的特征,2月中旬浮冰最多,空间分布不均。
(5)简析圣劳伦斯湾平均盐度低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5 CBCBA 6—10 CBDDA 11—16 DDBABC
17.(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烧杯中装入干净的水,将适量土壤轻轻放入 产生气泡 土壤中含有空气
用试管装着土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试管内有水汽产生 土壤中含有水分
烧杯中装入干净的水,将土壤放入,充分搅拌后,静置一会 水面漂浮一些草根、树叶残渣等 土壤中含有有机质
(2)AD
(3)乡土植物能适应本地自然环境,易栽培和成活;人工干预少,养护成本低。
(4)让落叶在一定程度上回归自然,提高土壤肥力,为植物提供保温层;为小动物提供栖息地,延长师生欣赏落叶景观的时间。
(5) 下渗 地下径流
18.(1) 氧气 太阳辐射 热力环流 水汽
(2) 错误1: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与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粗细一样 错误2:地面反射 错误3:大气辐射用短波辐射符号表示
(3) 地面 大气逆辐射(大气的保温作用)
(4)BD
(5) 丙 由于土壤和水的热力性质差异差异(或土壤比热容比水小),土壤降温快,故丙比丁气温下降速度快。
19.(1) 冲积扇 三角洲 河谷窄而深;河谷两壁险峻陡峭 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
(2) 粗 细
(3) 凸 凹 裁弯取直(或截弯取直)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CD
(6)B
20.(1)形式:潮汐。方向:水产养殖、潮汐发电、航运、旅游等。
(2)在海浪的不断侵蚀下,海蚀拱桥(门)顶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门)外侧的部分从海岸岩体分离了出去,形成形状各异的海蚀柱。
(3) 甲 降温减湿
(4)该海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
(5)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沿岸河流汇入淡水多;高纬度方向的低温海水进入,水温低;海区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换弱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