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05 08:5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温馨提示:1.本试卷共6页,共29 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为闭卷考试。
3. 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建造住宅时,他们往往先打下 1 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 10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他们可能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2.我国儒家经典《尚书·尧典》中有“尧舜禅让”的记载,《尚书·大禹谟》中则有“舜禹禅让”的记载。文献记载尧舜禹“禅让”的标准是
A.德能兼备 B.部落势力 C.治水功绩 D.征战功绩
3.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奢侈而暴虐,他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民众不堪忍受,甚至发出宁肯与他同归于尽的怒吼。从中可得出夏亡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的反叛 B.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C.“国人暴动” D.少数民族的入侵
4.商朝的历史,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毛公鼎
C.刻有文字的甲骨 D.圆形方孔钱
5.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和典故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A.和平稳定 B.诸侯争霸 C.经济发展 D.文化繁荣
6.下列不属于春秋霸主的是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周武王
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D.统一货币、度量衡
8.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以下做法中最符合孔子主张的是
A.严厉处罚看护人 B.细心调查原因
C.关心是否伤到人 D.不管不闻不问
9.《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这些措施
A.确立了皇权至上 B.巩固了国家统一
C.结束了战国分裂 D.抵御了外族入侵
10.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说明秦朝
A.社会治安混乱 B.人民素质不高
C.赋税非常沉重 D.刑法极为严酷
11.与宋代汪洙《神童诗》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有可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大泽乡起义 B.楚汉之争 C.巨鹿之战 D.黄巾起义
12.汉初的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治国思想借鉴于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
13.据《史记》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增加),有不便(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辄弛(放弃)以利民”。该材料说明了汉文帝
A.注重以农为本 B.废除严刑峻法
C.提倡节俭治国 D.减免徭役赋税
14.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一政策的实施
A.巩固了中央集权 B.加强了对地方的行政控制
C.减轻了农民负担 D.废除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5.公元前 119年漠北战役,汉武帝派兵打败匈奴,所派将领是
A.刘邦、项羽 B.卫青、霍去病 C.董仲舒 D.李冰
16.东汉初年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就是“光武中兴”。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位皇帝有直接关系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启
17.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其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这最能说明当时
A. 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18.下列关于黄巾起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政权
B. 东汉政权在黄巾起义打击下迅速灭亡
C. 黄巾起义使东汉政权一蹶不振
D. 东汉政府镇压了黄巾起义,并巩固了政权
19.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东汉张仲景提出了“治未病”理论,华佗创编出了“五禽戏”。这些医学成就皆反映出古代中医非常注重
A.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B.诊断疾病,中西结合
C.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20.“……由是曹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21.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标志着西晋“骤灭”,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
22.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西晋 B.东晋 C.东汉 D.西汉
23.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统治局面相对稳定。奠定这一局面基础的是
A.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得胜 B.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衰落
C.祖逖北伐,收复黄河地区 D.淝水之战,消除北方威胁
24.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五胡”,历史学家吕思勉在著作中提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他旨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民族政权并立 B.民族交融加深 C.中外交流频繁 D.民族矛盾消除
25.下列文化遗产中,明显带有中外文明交汇交融特征的是
A.孔府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云冈石窟 D.长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个小题,26 题 12分,27 题 14分,28 题8 分,29题 16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1)据材料一,归纳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及其作用。(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 (2分)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 (2分)举一例说明“(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2分)
(3)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在中国历史上,他创造性地开创了一套管理中央的行政制度以及影响后世的地方制度。
——历史学家翦伯赞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选摘吴嫁祥《公天下》
材料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开创了什么制度(2分)
(2)材料二中的“上”是谁 (2分)他听取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政治措施 (2分)有何高明之处 (2分)
(3)材料三中“志在千里”指的是什么 (2分)为实现远大理想,曹操在军事上做了怎样的努力 (2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 (2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8分)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南朝《宋书》
(1)分析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2)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 (4分)
(3)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2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途中遭匈奴扣留,到公元前126年才回到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奉命出使乌孙等国,公元前115年回到长安。
材料三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成,使其整体的汉化。
——《国史大纲》
材料四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扩大各民族交往交流中促进民族交融,将推动各民族在各个方面融会贯通,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传说中为华夏族的形成做出突出贡献的两个人是谁 (2分)他们的部落起源于哪个流域 (2分)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分)该历史事件在推动民族关系的发展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此后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西域各民族 (1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孝文帝推进鲜卑族整体汉化的原因和这次改革的意义。(6分)
据材料四,探究民族交往交流对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作用。(1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七年级历史答案
1-5 C. A. B. C. B 6-10 D. C. C. B. D 11-15 A. B. C. A. B 16-20 C. D. C. A. B 21-25 D. A. D. B. C
26. (12分)(1)分封制(2分); 作用:使周王朝紧密地联为一体; 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焚书坑儒(2分); 儒家思想(2 分); 西晋统一全国;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魏统一北方)(2分,答出一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3)追求大一统(2分)
27. (14分) (1)郡县制(2 分)
(2)汉武帝(2分) ; 实行推恩令(2分) ; 高明之处:不费一兵一卒,分化了诸候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意思相近即可)
(3)“志在千里”指的是统一全国(2分); 在官渡打败袁绍(官渡之战) ,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又挥师南下想要统一全国,与刘备孙权进行赤壁之战。(2分,意思相近即可)
(4)适时调整统治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理想远大,有坚定的目标,脚踏实地。 (2分,答出一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8. (8分) (1) 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2分) (意思相近即可)
(2)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 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条件温和,水资源丰富); 南方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战乱较少(一点2分,共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 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
29. (16分) (1) 黄帝、炎帝(2分) ; 黄河流域(2分)
(2)历史事件:张骞通西域(2 分); 作用: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2 分); 机构: 西域都护(1分)
(3) 原因 :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为了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状态,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 巩固统治(一点 2分,共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分)
(4) 促进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各民族在各个方面融会贯通,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分,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