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7 分)
1.(3 分)B “最主要原因”错误,文中并没有直接表示是“最主要原因”,只表示有着
“一脉相承”的前后关联。
2.(3分)C 并不是一直保持对立与对抗
3.(3分)D 直接简单,不符合“曲尽其妙”的特点
4.(6 分)①将小说语言中浮华、啰嗦、烦琐的部分砍掉,保留小说中的人物、故事、声音、
画面。②追求表现和描绘具体的对象,让读者的阅读目光变得光明通透。③用巧妙得当的对
话来暗示背景、说话人的思路,以及说话时的神情。(每点 2分)
5. (4 分)①黛玉前后回答话语调整,含蓄表现出刚入府时,小心谨慎的心态。②作者设
计两次相似的问话、不同的回答,使人物形象在对话中一步步趋向饱和与圆满。(每点 2
分)
6.(3分) D“浓重的悲凉之感”错误,小说表达的是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也有时代进步的
一方面,所以文中弥漫的是淡淡的感伤。
7.(3 分)B“纯客观的转述”“冷静的叙事距离”错误,作者是带着淡淡的忧伤叙述故事
的,表现了作者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并非纯客观的转述。
8.(6 分)①小说中的父亲好赌博,但为了家人的生活还给人家打坯,到河边捕鱼,在平静
的叙述中,真实地展现了父亲对家庭有责任心的一面。②大水后生产自救,“她”战胜内心
的羞涩,在做买卖时勇敢地“吆喝”并挣到了不少钱,第一时间想到给从来没有穿过皮袄的
父亲买一件皮袄,真实流露出女儿对父亲的情感。(每点 3 分)
9.(6 分)①岁月流逝,时代变迁,当年繁华热闹的 D 村不复存在。②曾经朴素自然的劳动
场景不再传承,“那里的河,早已经干了”“没有人再织席”,③流露出作者对传统生活的
怀念与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每点 2 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10.(3 分)BHK
11.(3 分)B。天下九州,秦居雍州,八州不包含雍州,另一州为冀州。
12.(3 分)D。范雎以一介布衣的身份游说秦昭王,正如他所说“交疏”“言深”,这时,
他对秦王的心理状况与性格特征还不十分清楚,秦王喜欢听什么,想要干什么,他还没有准
确的把握。因此,他必须先加试探,察言观色。
13. (8 分)
(1)(4分)陈涉一人发难,秦王朝顷刻覆灭,国君死于他人之手,成为天下笑柄,这是为
什么呢?(一夫、七庙、隳、被动句,各 1分)
(2)(4 分)臣子所怕的,只怕臣子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臣子尽了忠而身体倒下,从此
锁住了嘴,裹住了脚,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独、蹶、杜、即,各 1分)
14.(3 分)①在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语言的雄辩性,文辞优美,生动而精辟。②委婉说理
时,真切生动,如涓涓细流。③表白忠心时,铿锵高亢,一气呵成,又势如破竹。(每点1分)
15.(3 分)C。“悔”是委婉表达出内心的愤愤不平
16.(6 分)①开篇以景起兴,写萧条的秋景,“桐叶晨飘蛩夜语”,营造出了一种悲凉沉
闷的气氛;②接着写羁旅之情,“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寄托着词人浓厚的家国情怀及
个人身世之感;③随后词人回忆起自己以前的经历,“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1
{#{QQABYQoUoggoABBAAAhCEwV4CEOQkBCCAIoGhEAIIAAASQFABAA=}#}
大散关头、渭水旁边,都曾是词人“横戈盘马”之处,是词人立志恢复中原的所在,现在地
方如旧,可自己的理想却彻底破灭了;④词到下片,说“江海轻舟今已具”,急转而下,表
现出了一种悲愤之情;⑤末尾词人伤心而又悲凉地写道:“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
赋》”,饱含了词人辛酸、无奈、愤懑、悲凉等各种感情,低沉呜咽,引人长叹。(每点 2
分,写出任意 3点即可)
17. (6 分)
(1)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2)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3)于是从散约败 争割地而赂秦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8.(3 分)B
19.(2 分)我们经常看到,就连马也是不愿意踩着一个活着的生物的身体跑过去的。(否定
副词的位置错误,定语顺序的错误)
20.(3 分)B 列举的省略 A.说话断断续续 C.意在言外的省略 D.含糊其辞的省略
21.(6 分)①与之相关的庙会也成为历史记载;
②城市市集已经演变出百种业态;
③宋韵文化穿越时空
22.(4 分)示例:从传统庙会到新式市集,唤醒古老的绍兴城,让“出门去赶集”成为城
市的新风尚。(庙会变迁 1 分,意义 2分,语言连贯得体 1 分)
四、作文(60 分)
23.(60 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
{#{QQABYQoUoggoABBAAAhCEwV4CEOQkBCCAIoGhEAIIAAASQFABAA=}#}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
高 二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考生按照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7 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海明威大概是世界上最喜欢也最擅长在小说中写对话的作家。像《白象似的群山》《杀人
者》《世上的光》《十个印第安人》《拳击家》《最后一片净土》《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
幸福生活》《乞力马扎罗的雪》等小说,几乎全是由对话构成的,我们不妨称之为对话小说。
即使在《老人与海》中,老人桑提亚哥一个人到海上去钓鱼,海明威也通过让他用自言自语,
或与鱼、鸟等说话的方式,写了那么多的对话。这样写,不仅使孤身在大海上的一个老人的形象
真实可信,而且使小说充满了声音,使小说叙述显得丰富和生动。更为重要的一点,这些对话,
体现了一个历尽沧桑的孤独老人与自然的那种亲如兄弟、熟稔如故、相契相融的关系,让读者
觉得特亲切、感动。
海明威的对话小说把对话艺术发挥到了极致,简直是学写对话的教材和典范。海明威之所以
喜欢写对话,其实与他的冰山理论和简洁的文学风格是一脉相承的。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及小说
实践经常被称为“文学革命”。在人们的印象里,海明威首先是个拿着一把板斧的作家。他要
把长期以来英语文学中的浮华、啰嗦、烦琐的东西砍掉,把雍塞昏暗的语言森林中的那些冗言赘
语伐掉。他要剔除那些习惯性的解释、社会难题探讨、哲理性议论。他认为经过时间的淘洗,
有些东西会消失湮没:哲理很快会有霉味,社会难题早被人忘怀,流行的道德风尚已经变得面目
全非,能够保留下来的只有小说中的那些人物、故事、声音、画面。他孜孜以求的是表现和描绘
具体的对象,让眼睛和对象之间、对象和读者之间直接相通,产生光鲜如面的感受,让读者的
阅读目光变得光明通透,一目了然。在海明威的具体叙述中,他删去了解释和议论,砍掉了花花
绿绿的声响,清除了传统的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丢掉了不必要的定语和状语,伐掉了那些多余
的语言枝叶,只留下清爽疏朗的枝干,只留下了最为简洁的景色描绘,只留下了名词和动词,画面
和声音,只留下了干净利索曲尽其妙的对话。
的确,海明威最得心应手的是写对话。批评家们指出海明威有一副极为敏感的耳朵,他的听
觉极为细腻发达,能够辨别人们谈话中极为细微的差别,而且善于将其用一种“风格化了的口语”
表达出来。据说,他从亨利·詹姆斯那里学到对话的戏剧化,但不像亨利·詹姆斯那样需要使
用那么多“舞台指示”来说明对话的背景、说话人的思路和姿势。相反,他可以用巧妙得当的
对话来暗示背景、说话人的思路,以及说话时的神情。一句话,他善于用对话来代替叙述。
(选自张亦辉《叙事之魅——中外小说十讲》)
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高二语文试卷-1(共 8 页)
{#{QQABYQoUoggoABBAAAhCEwV4CEOQkBCCAIoGhEAIIAAASQFABAA=}#}
材料二:
小说家在设计对话时,与他的人物一样,随着对话犹如剥笋一般一步一步地进行,也会因为
对话力度的一步步的加强,所有的一切正一步一步地趋向紧张、饱和与圆满,也会充满愉悦。那
时,他就不再是一个旁听者,他将自己分裂为甲乙双方,一会儿站在甲的视点上,一会儿站在乙的
视点上,他既是自己的朋友,又是自己的对手,他分别站在甲乙双方的视点上,在心中酝酿着以自
己的智慧与技能置对方于死地。他在甲乙双方间穿梭,没有疲惫,只有快意。在整个对话过程中,
他时有惊呼。对话的延续,竟能有如此出神入化的效能。
(选自曹文轩《摇摆:小说对话的基本方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海明威的小说被称为“对话小说”,将“对话艺术”发挥到极致,因此可以作为学写对话
的教材和典范。
B.海明威的小说创作坚持“冰山理论”和“极简风格”,这是他擅长用对话来表现小说的艺
术性的最主要原因。
C.海明威对英语文学中的浮华、啰嗦、烦琐进行了大胆的割除,主张表现和描绘具体的对象。
D.批评家们认为,海明威的小说创作基于他极为细腻发达的听觉,能够辨别人们谈话中极为
细微的差别。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海明威的小说中留下了主要的枝干,而这其中大多数枝干又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
B.海明威将从詹姆斯处学到的对话戏剧化进行了改良,与詹姆斯截然不同的是其善于用对话
来代替叙述。
C.小说家设计对话,就如同将自己分裂开来,各持一方的观点,一直保持对立与对抗。
D.好的小说对话能让人物更圆满地表达意愿,在对话的延续中,达到快意的效能。
3.下列小说中的对话,不.符.合.海明威“对话艺术”中曲尽其妙特点的一项是( )(3 分)
A.“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B.“孩子们也都醒着。”印第安女人的话里带着宿命意味,“这病一旦进了家门,谁也逃不
了。”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C.“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孙犁《荷花淀》)
D.区长问小二黑道:“刘二黑,你愿意不愿意?”小二黑说:“不愿意!”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4.结合材料一,概述海明威小说中“对话艺术”的具体做法。(6 分)
5.《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刚到贾府,与贾母闲聊,贾母问及念何书,黛玉答:“只刚念了
《四书》。”然而片刻之后,黛玉与宝玉叙谈中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
得几个字。”结合材料二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这里体现了怎样的“对话艺术”。(4 分)
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高二语文试卷-2(共 8 页)
{#{QQABYQoUoggoABBAAAhCEwV4CEOQkBCCAIoGhEAIIAAASQFABA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鱼苇之事
孙犁
多年不到白洋淀去,关于菱茨鱼苇之事,印象也淡了。近日,一位妇女,闲时和我谈些她
家乡的事,引起我对水乡的怀念。
她家住在 D 村。这个小地方,曾有一京二卫三 D 村之称。原来是个水旱码头,很是繁华热
闹。大清河在村南流过,下水直达天津。又是一个闸口,每天黄昏,帆樯林立。旱路通往保定,
是过路客商打尖的地方。我记得在同口教书时,前往保定,就是在这里吃午饭,但当时的街道
市面,都忘记了。
她家很贫苦,父亲好赌博,曾在赌场上,把土改分得的地,当场卖掉,家里的人都哭了。
但他有妻子和五个小孩,也要照顾一家人的衣食。一年之中,他除去赌博,不是给人家去打坯,
换些粮食;就是在河边治鱼,卖些零钱。
她是头大的孩子,很小就知道为生活操劳了。她先学会编席,母亲告诫她,织席这勾当,
“抬头误三根,低头一大片”,整天忙得连梳头洗脸的工夫都没有。母亲见她太疲乏、太困倦,
就给她讲故事。她回忆说,那些故事,古老,冗长,千篇一律。故事中,总是有一个傻子,傻
子又总是很走运,常常逄凶化吉,转危为安,娶到漂亮的媳妇,发家致富。
有一年,发了一场大水,她家的房冲倒了,搬到堤坡上,临时搭了一间小屋。秋后,水渐
渐落去,河里出了鱼,全村的人,买网捕捞。买一片大缯,要一百多元,她家买不起。父亲买
了几丈蚊帐布,用猪血血了,缝制了一具小缯。小网有小网的好处,除去她父亲,母亲和她都
可以去搬缯捕鱼了。
鱼实在很多,特别是一种名叫石鲢的小鱼,浮满了河面。这种小鱼,一寸多长,圆身子黑
花条,没有刺,油很多。炖熟了,上面漂着一层黄油,别提多香了。外地的鱼贩子都来了,就
地收货加工。但因为鱼太多,后来就只收大鱼,不收小鱼。
她只好自己卤了,和大弟弟挑到上高地集市上去卖。她从小逃过荒,出过工,也做过运输,
就是没有卖过东西。她看好一个地段,把鱼放在地下,和弟弟站在那里,弟弟比她还腼腆,只
是低着头看着自家的鱼。赶集的人从她们眼前走过,可是没有一个人照顾她们的鱼。她想吆喝
几声,心里十分害臊,喊不出来。最后还是红着脸吆喝起来:
“买鱼呀,好香的鱼!”
过了一会儿,又喊:
“买鱼呀,贱卖呀!”
终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几个人蹲在她们的摊子前面了。
买卖开始了,她掌秤,弟弟收钱。卖出几份以后,围上来的人更多了,你挑我拣,她简直
忙不过来。她忽然看见有一张五元的票子,掉在了她的筐子下面。她看好一个空子,赶紧捡起
来,扔进书包。
她很兴奋,买卖做得也很顺利,不到晌午,鱼就卖完了,一共卖了十多元。赶紧收摊,带
着弟弟去赶集。
她手里有十五元钱。她手里从来没有这么多的钱,但她除去衣食二字,没有想到要买什么
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高二语文试卷-3(共 8 页)
{#{QQABYQoUoggoABBAAAhCEwV4CEOQkBCCAIoGhEAIIAAASQFABAA=}#}
别的东西,她首先想到的是父亲。
“谁要这件皮袄?”
有一个老太太,提着一件破旧的短皮袄,在大声吆喝。她心里一动。天渐渐凉了,父亲一
早一晚还要去河上搬缯。她只见过别人家的老人穿皮袄。她从来也没想到过自己的父亲穿皮袄,
现在,好像父亲也有穿一件皮袄的份儿了。
她走上前去,摸了摸皮袄。毛色很旧,有的地方,还露着皮子。但这总是一件皮袄。她问:
“多少钱?”
“不还价,你给十五元。”老太太说。
“值吗?”
“不值,你就走你的。”老太太又吆喝起来。
她走了几步,终于又回去,把钱交给老太太,换来这件皮袄。
回家的路上,虽然天气并不冷,她还是往自己身上,披了披这件皮袄,确实暖和呀。
现在,父亲早已去世,她讲起这段事情,还很得意。
她对我说,为了不再织席,她和家在这个大城市的人结了婚,现在很少再回娘家住。那里
的河,早已经干了,更不会有鱼;也没有人再织席,人们有别的致富之路了。
我听到的,好像也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鱼和苇是水乡的两大特色,鱼在水中游弋,苇在岸边摇曳,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演绎着白
洋淀的和谐画卷。
B.外地鱼贩子和卖旧皮袄的老太太都是过去生活中的人物,是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表现的托
举之力。
C.文中母亲讲的“傻子走运”的故事看似一处闲笔,却体现了母亲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隐
喻后文“她”幸运地捡到钱。
D.“她”的故事和“母亲”所讲的故事一样,都给人一种时代辽远的感觉,也给小说蒙上了
一层浓重的悲凉之感。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头以平淡的叙事语言,引出“她”讲述故事,为下文回忆内容铺垫,并奠定了全文
情感基调。
B.小说中的叙述者“我”隐藏在故事背后,对“她”的故事进行纯客观的转述,冷静的叙事
距离,使读者产生特别的阅读感受。
C.小说语言清新简明,如对小鱼的介绍,“一寸多长,圆身子黑花条,没有刺,油很多”,
多用短句,简洁明快。
D.小说人物细节描写逼真,“只是低着头看着自家的鱼”形象地写出弟弟的腼腆;“看好一
个空子”,“赶紧捡”,“扔进书包”,生动地写出她捡钱时紧张又兴奋的心情。
8.有人评价小说中的“她”和父亲瑕瑜互见,充分体现了“圆形人物”的特点,这样的人物形
象更能给人以真实性和亲切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孙犁的作品“叙事平淡而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说说文中划线句子包含的情感意蕴。(6分)
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高二语文试卷-4(共 8 页)
{#{QQABYQoUoggoABBAAAhCEwV4CEOQkBCCAIoGhEAIIAAASQFABAA=}#}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
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
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
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
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
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
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
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昔者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
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
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羁旅
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
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
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
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霸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而死。死者,人之所必
不免。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乞食于吴市,
卒兴吴国,阖闾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
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可以补所
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
“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
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暗惑,无与照奸,大者宗
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
贤于生也。”
秦王跪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
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
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节选自《战国策·范雎说秦王》)
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高二语文试卷-5(共 8 页)
{#{QQABYQoUoggoABBAAAhCEwV4CEOQkBCCAIoGhEAIIAAASQFABAA=}#}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将需断句对应的标号写在答题纸上。(3分)
处必然 A 之势 B 可 C 以 D 少有 E 补 F 于 G 秦 H 此臣 I 之所 J 大愿也 K 臣何 L 患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跪:古人席地而坐,姿势是双膝着地,臀部坐在自己脚跟上。“跽”是双膝仍然着地,而
把上身挺直起来;是一种表示恭敬,有所请求的姿势。也称为长跪。
B.八州,指兖州、雍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
C.太师:商周之际高级武官名,军队的最高统帅。与后世作为太子的辅导官或乐师的“太师”,
名同实异。
D.五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史记》据《世本》《大戴礼》定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
虞舜。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运用对比手法,选段涉及“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九国的对比”。对比交织,
自然宏伟,气势磅礴,论说有力量。
B.材料一对陈涉寓褒于贬,这就更加体现出秦之灭亡实有自取其祸之道了。
C.材料二成功地勾勒了一位处事严谨,卓尔不凡,具有雄奇胆略和高超的论辩艺术的高士范
雎形象,给读者的印象深刻。
D.范雎以一介布衣的身份游说秦昭王,自卑敏感。因此,他必须先加试探,察言观色。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14.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语言艺术特色。(3 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蝶恋花①
陆 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
宫而作。
15.对这首宋词的内容理解和艺术手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一句“桐叶晨飘蛩夜语”,词人托物起兴,桐叶飘零,寒蛩夜鸣,都引发的是悲秋之
景,充分渲染了时代气氛,和词人的心境形成鲜明的对应。
B.“江海轻舟今已具”,承上片“旅思”而来,其意来源于苏轼《临江仙》“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内含想隐归江湖之意。
C.下片借用《长杨赋》的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会陈述恢复方略了,“悔”
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高二语文试卷-6(共 8 页)
{#{QQABYQoUoggoABBAAAhCEwV4CEOQkBCCAIoGhEAIIAAASQFABAA=}#}
的后面一定是“恨”,直接透露出词人的愤愤不平之气。
D.全词共四个层次,第一层抚今,第二层思昔,第三层再回到现实,第四层又回顾以往,今
昔交织,回环往复。
16.有人说:陆游的《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写得“悲凉沉郁”,将其免职后的心声写得
婉转动人。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 1 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古人有鱼儿传书一说,在《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借“ , ”一说,
暗示鱼儿不能传书。
(2)《李凭箜篌引》中,“ ”这句,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
多变;“ ”这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 3 ) 在 《 过 秦 论 》 中 , 最 能 体 现 诸 侯 各 国 “ 合 纵 ” 政 策 失 败 的 句 子 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 小题,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 ,是最普遍的和最
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 动物有时
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表现。且不说母兽对幼兽的温情和在危险时刻不惜牺牲性命保护它们,我们
经常看到,就连马也不是愿意踩着活着的一个生物的身体跑过去的。一个动物在它的同类的尸体旁边
走过时,总是感到不安的;有些动物甚至还以某种方式 它们死去的同类。走进屠宰场的动
物发出的哀鸣,表明它们对所看到的恐怖情景是 的。
(节选自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
18.填入文中横线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秉性 甚至 掩藏 身临其境
B.禀性 甚至 掩埋 感同身受
C.秉性 然而 掩藏 感同身受
D.禀性 然而 掩埋 身临其境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病句,写出正确的语句。(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首届山阴城隍庙会于 12 月 29 日在绍兴府横街热闹开场,丰富的演艺活动与琳琅满目的市
集摊位,可谓氛围感拉满。从传统庙会到新式市集,其形式与内容供应或许变化,但它所代表
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却是亘古不变的。作为信仰与世俗的完美结合,庙会寄托了人们对
幸福生活的向往与祝愿。如今随着时代变迁,原南镇庙、府城城隍庙已成遗址, ① ,
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高二语文试卷-7(共 8 页)
{#{QQABYQoUoggoABBAAAhCEwV4CEOQkBCCAIoGhEAIIAAASQFABAA=}#}
但庙会习俗在绍兴人心中深深扎根。
近几十年来的庙会习俗逐渐与城镇经济挂钩,其宗教氛围减弱,庙会更多承担起消费场景
的功能。事实上,市集并非近年才有的新事物,2006 年开始,特色市集就在国内逐渐兴起。绍
兴曾经举办过的书法创意市集、动漫电竞创意市集、农夫市集等也广受好评。时至今日,
② :美食、文创、零售、娱乐消费……万事万物皆可“市集”。这个夏天,一场“市集”
风吹遍古城大街小巷,摆摊、赶集、“荡”公园成为不少绍兴人“家门口”的度假方式之一。
不久前,一场唯美浪漫的宋韵艺术生活展在古运河旁迎恩门风情水街上演。在这个宋韵市
集里,40 余家“宋铺”沿河亮相,宋趣游戏、非遗文创、美食演艺等多个功能区域串联,走在
街头巷尾,还能邂逅“陆游”“唐婉”“宋理宗”等大宋名人。着宋衣、品宋食、享宋韵,
③ ,与古城对话。
20.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和文中省略号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B.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在这里聚齐了。
C.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D.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
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
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22.综合材料,请你为首届山阴城隍庙会拟写一段推介词,旨在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城市新名
片。(不超过 50 字)(4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两千多年前,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击败强吴,成就霸业。以此为起点,
以“奋发图强”“敢作敢为”为精神内涵的“胆剑精神”在绍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2023 年金秋,绍兴作为承办杭州亚运会赛事项目最多的协办城市,圆满完成向全国、全亚
洲、全世界展现中国特色、浙江风采、绍兴精彩的光荣使命。而在后亚运时代,持续释放亚运
红利,开放各个场馆,让市民更广泛地共享亚运成果,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
求与向往。这体现出绍兴人民不但“敢为”,也能“善为”,成就“有为”。
作为当代青年,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与感受?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高二语文试卷-8(共 8 页)
{#{QQABYQoUoggoABBAAAhCEwV4CEOQkBCCAIoGhEAIIAAASQ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