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琥珀》是根据德国著名科普作家柏吉尔所著的《乌拉波拉故事集》中的故事改写而成的。课文开头就说这是一个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给人一种神秘感,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接着,课文用通俗而又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特琥珀的形成过程;然后,又讲述了这块琥珀被一对父子发现的过程;最后,简要地介绍了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课文将科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合理推测与故事讲述巧妙结合,充分体现了科普文的科学性、趣味性。
本单元是科普文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这是基于四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之阅读策略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养成阅读时主动思考、大胆质疑、富有好奇心的良好习惯,而且在此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学习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等途径“试着解决问题”,培养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阅读能力。《琥珀》作为本单元首篇精读课文,自然承担着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使命。
学习目标
1.识记“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生字,积累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2.能用流程图概括文中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并用自己的话简要而完整地讲述这个过程。
3.能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并尝试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问题,探寻作者推测故事情节的科学依据。(重点)
4.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和生动性。(难点)
第一课时
学习活动一 单元导读,揭示课题
1.阅读单元篇章页,概览单元目录,明确本单元编排的是一组科普文。
2.明确单元语文要素,知晓学习要求:
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
3.揭示课题,认识“琥、珀”两字,拓展一组带王字旁的词语:
珍珠 玲珑 玛瑙 玻璃
玫瑰 珊瑚 璀璨 ……
4.图片出示琥珀: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基本上是人工合成的琥珀,作为一种饰品。而课文所讲的这块琥珀是自然形成的琥珀,非常珍稀。
学习活动二 初读课文,梳理故事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的字音,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并尝试理解。
2. 分组读词识字,注意指导字音与字形,关联课文所写的环境或事物
晌午 热辣辣 ——与天气有关
渗出 松脂 黏稠 ——与松脂有关
嗡嗡 拂拭 前俯后仰 挣扎一番 ——与苍蝇与蜘蛛有关
澎湃 波涛 ——与大海有关
以上词语中有没有不懂的词语,可以运用什么方法来理解呢?
3.课文所讲的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
借助学习单,概括梳理故事情节。
4.用自己的话简要而完整地讲述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学习活动三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回顾上学期学过的提问策略,学生自主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预设如下:
琥珀是什么样子的?
琥珀是怎么形成的?
琥珀的形成需要多长时间?
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几万年前的故事,作者为什么知道得那么清楚?
为什么要把苍蝇和蜘蛛的动作细节写得那么具体?
琥珀有什么价值?
琥珀可以用来做什么?
梳理这些问题提出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提出了问题之后,有哪些方法或途径来解决问题呢?
学生自主交流之后,前置阅读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内容,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并交流:阅读这段文字,你能解决刚才提出来的哪些问题?
——琥珀是什么样子的?
——琥珀有什么价值?
——琥珀可以用来做什么?
4.呈现第二组问题:
——琥珀是怎么形成的?
——琥珀的形成需要多长时间?
——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这几个问题其实可以归纳为一个问题:
——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阅读课文哪些自然段?交流明确:课文1-12自然段讲的就是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5.琥珀的形成需要多少时间?
阅读1-12自然段,划出关键词句,得出问题的答案。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万年了。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从以上关键句可以得知,琥珀形成需要几万年时间。
6.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阅读1-12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得出问题的答案。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从以上词句中可知,琥珀形成的条件:阳光、松脂和地质变化。苍蝇与蜘蛛并非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
7.我们还可以通过查资料来获取更多信息解决这些问题。
阅读课后“阅读链接”,概括提取关键信息。
阅读“百度百科”中关于“琥珀”的解释,概括提取关键信息。
第二课时
学习活动四 聚焦推测,寻找依据
1.几万年前的故事,作者为什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呢?是作者亲眼所见还是凭空想象呢?其实都不是!再读课文最后一段,引导聚焦关键词“推测”。
2.理解“推测”的含义,辨析“推测、预测、猜测”
俄乌战争的结果,现在谁也无法作出准确的( )。
根据恐龙化石,科学家可以( )出远古时代恐龙生活的场景。
今天的音乐课由班主任临时代课,我( )音乐老师可能有什么急事。
3.再读课文,并结合“阅读链接”,找出下面故事情节的推测依据:
(1)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琥珀是松脂化石。
——松脂渗出来需要火热的阳光照射。
(2)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这块琥珀里有一只蜘蛛和苍蝇。
——它们腿的四周有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3)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天然琥珀的形成需要经历漫长阶段:树脂—硬树脂—琥珀。
——树脂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才会变成硬树脂。
——硬树脂在地下高温高压最终石化成琥珀。
学习活动五 对比阅读,品味语言
1.对比“阅读链接”与课文有关段落: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 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2.交流与讨论:都是讲琥珀形成过程,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呢?
“阅读链接”:语言准确、简练,蕴含丰富的知识,比较难懂;
课文的讲述:语言生动有趣,有故事情节,通俗易懂。——这是科普文语言的鲜明特点。
学习活动六 了解作者,推荐阅读
1.了解作者。柏吉尔(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 《活动》 《爱的代价》等。《琥珀》是柏吉尔的著名作品。
2.推荐阅读。《乌拉波拉故事集》是集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一体的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科普读物,一共有十五个有趣的故事组成,有人说它是一部科学童话集。许多科学家就是在这本书的吸引下,从小立志投身科学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