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05 10:3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世界现代史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空观念: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主要战场和重大会议;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和影响。
01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用唯物史观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了解《联合国家宣言》和重要国际会议的重要意义;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02
家国情怀: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与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03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主要战场,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2022年课程标准
视频导入:电影片段-二战诺曼底登陆
目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01
02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各国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历史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战败国过分压制埋下的祸根。
材料1:那些条约制造出的问题与所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和平缔造者们屈从于战胜国兼并别国领土和建立附属国的要求,从而播下仇恨和冲突的新种子。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变化得很快,它们打破了战后形成的相对均势,重新瓜分世界的问题必然要再次提上日程。德国实力的迅速恢复是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表现。德国的实力虽然因为战败而被严重地削弱了,但它还是个欧洲大国,拥有6 000多万人口,而且德国科学技术仍然高度发展,其经济潜力依然巨大。 ——《二战全史》
史料实证
03
04
直接原因: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刺激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
催化原因:
英法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外贸缩减 46.2% 40.6% 28.4% 16.5% 8.4% 1/3
工业下降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经济大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实施新政,用国家手段干预经济,缓解经济危机。而以德国为首的国家,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企图用战争转移国内危机。
史料实证
1938年,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行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让给德国。
绥靖政策:面对法西斯挑战,为了保护自己既得利益采取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01
02
时间:
1939-1945年
主要战场:
(1)
欧洲西线
(德国—英法等)
(2)
北非
(德意—英法美)
(3)
欧洲东线
(德国—苏联)
(4)
东方主战场
(日本—中国)
(5)
太平洋战场
(日本—美国)
03
主要进程:
(1)
序幕: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抗战;
(2)
升级: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任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
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闪电战”突袭波兰,
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德国入侵波兰时,装甲武器方面有着压倒性的优势。1939年9月德国国防军拥有2500多辆坦克参加了波兰战役。
希特勒在华沙
史料实证
教学视频:德国闪击波兰
(4)
逐步扩大:
①欧洲西线:1940.4 德国进攻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投降→法国沦陷→德国轰炸英国。
德军地面部队在大批飞机的支援下,侵入丹麦。
德军进入挪威
德军装甲部队侵入比利时
史料实证
教学视频:欧洲西线战场
1940年6月23日,希特勒在埃菲尔铁塔前为占领巴黎留影
1940年11月伦敦被轰炸
圣保罗大教堂周围遭轰炸破坏
被德军轰炸破坏的铁路车站
消防人员在轰炸后紧急灭火
史料实证
德国攻占巴黎
1940年6月22日签署法国向德国投降书
法国人民为法军溃败而哭泣
丘吉尔在前线视察
戴高乐创建并领导自由法国政府抗击德国的侵略
史料实证
1943—1945 年的欧洲、北非战场示意图
时空观念
(4)
逐步扩大:
②欧洲东线:1941.6 德国突袭苏联→莫斯科保卫战
(它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德军机械化部队在飞速前进
苏军在红场阅兵后奔赴战场
美军主力战舰“亚利桑那”号被击中后开始沉没的情景
(5)
最大规模:1941.12.7 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
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对日宣战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亚洲太平洋战场示意图
时空观念
(6)
联合:1942.1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教学视频:太平洋战争及远征军
(7)
转折:1942-1943.2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军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斯大林格勒战役巷战很残酷,每片砖瓦都洒满了鲜血。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德军伤兵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被捕的德国战俘
史料实证
(8)
走向胜利:
②1945年2月,美、英、苏召开雅尔塔会议,协调盟军行动。
④1945年7月,美、英、苏召开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投降。
①1944年,美、英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③1945年,美、英、苏进攻德国本土。4月,苏联军队攻入柏林,希特勒自杀。
①意大利: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无条件投降。
(9)
结束:
1943年9月3日,意方代表在西西里岛希腊库扎附近的盟军司令部签署停战协议。
(9)
结束:
②德国:1945年5月8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4月25日苏联红军士兵和美国军队士兵在德国易北河会师
德军士兵挥舞白色围巾向盟军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③日本: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9)
结束: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打击日本
广岛上空的蘑菇云
长崎上空的蘑菇云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投降
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01
02
性质:
影响: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2]积极:①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②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③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消极: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损耗了大量的财富,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
唯物史观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战争名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起止时间 1914-1918年 1939-1945年(全面爆发)
交战双方 同盟国、协约国 轴心国、反法西斯联盟
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点)、诺曼底登陆
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正义的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结果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世界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课后练习
1.在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时,有人指出:“这两次战争(一战和二战)之间还有更加深刻的联系。在第二次战争中,德国明确地为推倒第一次战争的裁决而战,为摧毁随它而来的清算安排而战。”这一观点认为( )
A.《凡尔赛条约》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B.德国不应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负主要责任
C.英法采取绥靖政策是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D.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德国发动二战
【答案】A 【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它没有消除大国之间的矛盾,反而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刺激了德国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情绪。根据材料“这两次战争”“为摧毁随它而来的清算安排而战”,可知《凡尔赛和约》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A项正确;根据材料“德国明确地为推倒第一次战争的裁决而战”可得出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应负主要责任,排除B项;英法采取绥靖政策促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但不是材料主旨内容,排除C项;材料没有揭示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课后练习
2.在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红军本着“要么守住城市,要么战死在那里”的精神,与纳粹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这次保卫战被称为“红色凡尔登”,该保卫战( )
A.使德国陷入东西夹击中 B.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C.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D.导致了法西斯联盟的直接解体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在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与纳粹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C项正确;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使德国陷入东西夹击中,排除A项;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排除B项;1943年夏,美英盟军进攻意大利,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垮台,导致法西斯联盟的直接解体,排除D项。故选C项。
课后练习
3.1944年6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会见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时致词说,各位到延安时,正遇着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第二战场的开辟,其影响不仅在欧洲,而且将及于太平洋与中国。”可见,第二战场的开辟( )
A.体现了《联合国家宣言》的精神 B.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促进了欧洲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 D.加速了日本偷袭珍珠港计划实施
【答案】A 【详解】根据“第二战场的开辟,其影响不仅在欧洲,而且将及于太平洋与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第二战场的开辟不仅影响欧洲,还影响其它战场,体现了《联合国家宣言》合作抗击法西斯的精神,A项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排除B项;希特勒上台促进了欧洲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排除C项;日本偷袭珍珠港发生在1941年,排除D项。故选A项。
课后练习
4.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牵制和消灭了大批日军,支援了太平洋和苏德战场的盟军;苏联牵制了600万德军,使德国无力进攻英国:同样,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支援了苏军作战。以上材料表现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过程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中国、支援了太平洋和苏德战场的盟军;苏联使德国无力进攻英国、诺曼底登陆支援了苏军作战”可知,就是在这种互相支援中,二战迎来了胜利,D项正确;材料是在叙述战争过程,不是背景、影响,排除AC两项;材料是在叙述战争过程,没有涉及战前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过程,排除B项。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