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世界现代史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时空观念:了解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及它们各自的对外扩张的历程。
01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通过史料法西斯的暴行,认识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给世界造成的灾难;结合所学,分析法西斯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
02
家国情怀:了解法西斯主义对世界和平产生的消极影响,认识到和平的可贵和战争的残酷。
03
通过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意大利法西斯和纳粹德国的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意大利、日本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2022年课程标准
视频导入: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束棒”:象征古罗马国家的最高权力
到现代时期,其象征着对内强权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独裁形式。
法西斯主义的三大特征:独裁专制(摧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实行集权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倡导种族优越论,为侵略制造理论依据)、军国主义(崇拜战争,崇拜武力,认为战争能夺取一切)。
历史解释
目录
一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二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三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01
02
03
04
建立:
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
领导者:
墨索里尼
特点: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战争:
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
教学视频:墨索里尼与法西斯党
材料1:一战后,意大利军费消耗650亿里拉,而当时其经济产值仅为200亿里拉,且在巴黎和会上分赃最少,被称为“乞丐帝国主义”。
材料2:1920年,在农村,有100万的农民参与了农民起义。在城市,全国爆发罢工运动2 000多次,300多万人参加了罢工运动。
材料3:1918—1922年,意大利政府更迭5次,最短的仅存在7个月。
墨索里尼演讲夸张表情
史料实证
法西斯分子抵达罗马
法西斯童子军成员正在接受如何使用步枪训练
黑衫军在罗马街头焚毁反对派的宣传品
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意大利军队
埃塞俄比亚军队开赴前线
史料实证
二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01
02
03
04
背景:
①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德国;②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煽动复仇情绪,赢得广泛支持。
建立:
1933年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领导者:
希特勒
特点:
对内实行恐怖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材料1:战后的德国经济非常羸弱,只支付了条约规定的赔偿金额中的一小部分,但即使这一小部分也给德国经济造成了极大负担,并导致了近1/3的通货膨胀。条约规定德国以矿产资源和工业设备赔偿未能以现金支付的部分更激起了德国民众的不满。
材料2:经济危机下的德国:工业生产下降了近一半;农业产量下降近30%,工商业企业纷纷倒闭。国家全部生产设备中只有1/3勉强运转;社会上滞留了800万失业工人,德国工人阶级掀起了罢工的浪潮。
希特勒
把条约撕成碎片!重新获得德国失去的一切!
史料实证
教学视频:希特勒与纳粹
“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世界是属于法西斯的,民族的扩张是一种生命活力的表现。”
“雅利安人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维护者;犹太人是劣等民族,是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的败类。”
希特勒把德国绑上战车,把世界拖入战争,使欧洲历经浩劫,约600万犹太人成为冤魂,他是二战的罪魁祸首之一。
05
内外政策:
(1)
对内:
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工会;焚烧进步书籍;迫害犹太人;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
国会纵火案
受到迫害的犹太人
集中营关押的犹太人
杰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被迫流亡美国
犹太人被要求佩戴歧视性的黄星标志
巨大的焚尸炉
犹太人被屠杀
史料实证
(2)
对外:
①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②
1938年,吞并奥地利;
③
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④
时空观念
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庞大军队
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
史料实证
1938年,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行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让给德国。
绥靖政策:面对法西斯挑战,为了保护自己既得利益采取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历史解释
三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01
02
03
背景:
在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建立:
1936年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二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核心:
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核心
广田弘毅
二二六兵变
教学视频:日本法西斯主义
04
侵略扩张:
1931年,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①
占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持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
②
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③
05
结成侵略集团:
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法西斯同盟
德意日三国代表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时空观念
课后练习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1922年,法西斯党向罗马进军,在意大利建立起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法西斯政权。由此可见,导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统治的主要因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巴黎和会埋下的祸根 D.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1922年,法西斯党向罗马进军,在意大利建立起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法西斯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导致墨索里尼乘机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统治。A项正确;世界经济大危机始于1929年,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巴黎和会,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意大利有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排除D项。故选A项。
课后练习
2.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纳粹主义强调种族优越论,违背平等相待,开放包容的理念。下列史实中最能体现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及德国法西斯政权反人类罪行的是
A.残酷迫害和屠杀大量犹太人 B.纳粹党煽动复仇情绪
C.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D.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3年希特勒掌握德国政权后,煽动种族主义,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几百人犹太人遭到屠杀,这一行径最能体现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及德国法西斯政权反人类罪行,A项正确;纳粹党煽动复仇情绪主要是表达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针对的是英法等国,排除B项;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排除C项;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是德国侵略扩张的表现,与“种族优越论”“反人类罪行”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课后练习
3.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这两个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导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世界人民开始了反法西斯斗争
C.二战的战争策源地形成 D.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建立法西斯专政,二战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二战亚洲策源地形成。故C符合题意;1929年10月28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是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九一八制事件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故B不符合题意;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是珍珠港事件爆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课后练习
4.1937年,德意日初步结成轴心国集团。墨索里尼解释说,“从柏林到罗马的这一条垂直线,不是区分线,而是一个轴心。所有怀着合作与和平愿望的国家,都可以围绕着这个轴心运转”。实际上,轴心国集团的性质是( )
A.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 B.推动国际合作与和平的组织
C.在全世界侵略扩张的法西斯组织D.推动地区和平发展的区域性组织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意、德、日三国同是法西斯国家,都积极对外侵略扩张。20世纪30年代后期,意、德、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为了实现各自的侵略野心,称霸世界,相互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故选C项;轴心国集团成立的目的为了实现各自的侵略野心,并把矛头指向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抵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称霸世界,排除A项;轴心国集团是军事侵略集团,对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因此,它既不是推动国际合作与和平的组织,也不是推动地区和平发展的区域性组织,排除B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