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一、单选题
1.我国青少年儿童近视率呈上升趋势,“关爱眼睛,远离近视”。下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路
B.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C.为了节约时间,可以边走路边看书
D.长时间看书、玩电脑和手机不会导致近视眼
2.耳的结构中,能将声波转换成振动的是( )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D.半规管
3.在听觉形成的过程中,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分别是( )
A.鼓膜、听小骨 B.听觉中枢、耳蜗
C.耳蜗、大脑皮层 D.角膜、视觉中枢
4.在眼球的附属结构中,其分泌物具有杀菌和润滑眼球作用的是( )
A.眼睑 B.睫毛 C.泪腺 D.眼肌
5.青少年若不注意用眼卫生会造成近视,近视主要是由下列哪个结构不能正常折射光线导致( )
A.角膜 B.玻璃体 C.晶状体 D.视网膜
二、填空题
6.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声波经外耳道振动鼓膜,鼓膜的振动再由中耳的 传到内耳,最后在 形成听觉.
7.近视的眼球前后径过 ,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 方。近视眼可以配戴 透镜矫正。
8.下图是人体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眼睛中常被称为“白眼球”的部位是
(2)在眼球的成像过程中,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起折射作用的结构主要是[④] 。
(3)能感受外界光线刺激的是[⑥] 。
(4)眼睛近视时应配 透镜。
(5)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预防近视,爱护眼睛要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请写出两项预防近视的措施。
① ②
9.耳的结构中与听觉无关的是 、 ,它们与维持 有关.人的听觉感受器是 .小儿咽喉感染易比成人引起中耳炎的原因是 比成人相对地短、宽而且倾斜度小.
10.根据眼球的结构图,请在横线上填名称,并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①④⑨和结构名称分别是 。
(2)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 、房水、由 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 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过 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三、读图理解题
11.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高达36.7%.预防近视,珍爱双眼,注意用眼卫生,青少年要从我做起.请结合图示和学习的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课间休息,进行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在由近及远的远眺过程中,如图结构[1]发生的变化是 .
(2)远眺能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因为它的物像落在[7]视网膜上,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9]的传导在 形成视觉.
(3)小明的学校为进行感恩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小明进入影院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眼球的[ ] 变大.
12.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中, 是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A系统中小肠周围的 (选填静脉或动脉)血管中含营养物质比较丰富。食物中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场所包括 。
(2)膀胱里的尿液贮存多了就会出现排尿反射,但环境不适宜时,一般正常人就会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此时,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3)图中属于排泄途径的是· (填字母)。
(4)循环系统的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间有瓣膜,它的作用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而不是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边走路边看书既不安全也容易形成近视眼,因此不能为了节约时间,边走路边看书;长时间看书、玩电脑和手机会导致近视眼。
故答案为:A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2.【答案】A
【解析】【解答】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故答案为:A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3.【答案】C
【解析】【解答】听觉感受器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耳蜗、大脑皮层.
故选:C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4.【答案】C
【解析】【解答】在正常情况下,泪腺在白天大约分泌0.5~0.6mL的泪液,起湿润眼球的结膜和角膜的作用,而在人睡觉时,则停止分泌泪液。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眼球的附属结构包括:眼睑、睫毛、泪器等.
5.【答案】C
【解析】【解答】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玻璃体折射光线; 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导至大脑,是形成物像的部位;晶状体透明,能折射光线,曲度可调节;通过晶状体曲度的变化,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晶状体折射后,均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曲度越大,折射能力越强;曲度越小,折射能力越弱,看近物时,晶状体曲度变大;看远物时,晶状体曲度变小,青少年若不注意用眼卫生会造成近视,近视主要是由晶状体不能正常折射光线导致,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6.【答案】听小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解析】【解答】耳的结构图如下:
观察示意图,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听觉形成的过程.
7.【答案】长;前;凹.
【解析】【解答】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进行矫正.如图:
故答案为:长;前;凹.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8.【答案】5巩膜;晶状体;6视网膜;凹透镜;要认真做眼保健操,;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解析】【解答】(1)巩膜5的特点是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人眼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
(2)(3)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4)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4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的眼镜加以矫正;
(5)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眼球的结构,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及矫正。
9.【答案】半规管;前庭;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耳蜗;咽鼓管
【解析】【解答】解: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可见前庭和半规管与听觉的形成无关.
故答案为:半规管;前庭;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耳蜗;咽鼓管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10.【答案】晶状体、角膜、视网膜;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神经
【解析】【解答】眼球的结构是: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1)图示①是晶状体,④是角膜,⑨是视网膜.眼球中的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共同组成了眼的折光系统,晶状体似双凸透镜,起主要的折光作用.视网膜是形成物像的地方.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分析】此题考查了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11.【答案】(1)曲度由大变小
(2)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中枢)
(3)3;瞳孔
【解析】【解答】解:(1)眼球的机构中,1是晶状体,晶状体可以改变曲度.在由近及远的远眺过程中,晶状体曲度会由大变小,降低折光率.因此“课间休息,进行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在由近及远的远眺过程中”,如图结构[1]发生的变化是曲度会由大变小.(2)远处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4角膜、房水,由3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1晶状体和6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7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9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3)光线由亮变暗,3瞳孔扩大,光线由暗变亮,3瞳孔缩小,因此“小明进入影院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眼球的[3]瞳孔变大.
故答案为:(1)曲度由大变小;(2)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中枢);(3)3;瞳孔
【分析】(1)眼球的结构: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眼球的结构如图:
2)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视觉.(3)图中,1是晶状体,2是虹膜,3是瞳孔,4是角膜,5是睫状体,6是玻璃体,7是视网膜,8是巩膜,9是视觉神经,10是脉络膜.
12.【答案】(1)葡萄糖;静脉;胃和小肠
(2)大脑皮层
(3)b、c、e
(4)防止血液倒流
【解析】【解答】(1) 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小肠都能吸收,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多,因此,小肠周围的静脉血管中含营养物质比较丰富。食物中的蛋白质首先在胃中被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内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蛋白质被消化的场所包括胃和小肠。
(2)排尿方式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在正常情况下,脊髓内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 一般正常人就会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此时,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3)排泄有呼吸、排尿和排汗三条途径,图中的b表示排尿、c表示呼气、e表示排汗, 图中属于排泄途径的是 b、c、e。
(4)心脏的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分析】(1) 图中A系统是消化系统,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2)图中C系统为泌尿系统,能够形成和排出尿液。
(3)人体将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4)心脏的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动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