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单元主题突破十 区域协调发展与区际联系 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单元主题突破十 区域协调发展与区际联系 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18 15:03:59

文档简介

大单元十 区域协调发展与区际联系
大概念认知体系
问题导思
一、
1.提示:区域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等基本特性。
2.提示: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地和谐;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综合效益;区域协调发展,减少区域差距;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
1.提示:地理位置优越,便利的水陆交通,丰富的水资源及煤炭资源,市场广阔。
2.提示:传统产业衰落,替代产业尚未形成,生态环境恶化。
3.提示: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管理。
三、
1.提示: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西部是我国油气进口的重要通道。
2.提示: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四、
1.提示:劳动力、市场、政策、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原生产区地价昂贵,原材料短缺及运输成本增加等。
2.提示:(1)转入地:可以加快本地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产业的分工和合作,从事生产的加工环节;增加就业机会;有可能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2)转出地: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产业的分工和合作,从事生产的设计和营销环节;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大单元主题突破
主题1
[典题导悟]
1~3.解析:第1题,由材料“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 000万吨和6 550万吨”可知,吉林秸秆产量小于河南,吉林和河南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故年降水量不是导致两省秸秆差异的原因,A错误;两省均属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业发展以旱作谷物为主,作物结构相差不大,B错误;吉林有黑土分布,土壤肥力充足,条件更好,C错误;吉林主要位于中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而河南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热量资源可满足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要求,导致河南比吉林秸秆产量更多,D正确。故选D。第2题,根据材料“‘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可知,“粮改饲”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调整了农牧结构,创造更多经济收益,C正确;根据题意,秸秆最终也是作为饲料发展畜牧业,与增加秸秆种类关系不大,B错误;种植的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本身就是饲料作物,与提高秸秆产量关系不大,A错误;种植饲料作物并没有投入很多科技,对于推动种植技术进步意义不大,D错误。故选C。第3题,根据材料“‘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可知,“粮改饲”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促进了作物轮作,将种植的饲料和秸秆一起喂养牲畜,发展畜牧业,促进了“圈舍养殖”的发展,使该区以种植业为主变为种植业结合畜牧业发展的混合农业,在耕作时间上形成互补,肥料的运用上形成互补及回收,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有良好的生态意义,①③正确,A正确;土壤深翻不利于土壤保持肥力,容易造成水土流失,②错误;土地平整是指对凸凹不平的土地削高填低,使其成为具有适宜坡度的田面或水平田面,以改善田间灌排条件和耕作条件,而“粮改饲”则提倡因地制宜,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答案:1.D 2.C 3.A
[培优演练]
1~3.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可知,刺参适宜的水温为15 ℃~18 ℃,南方夏季水温高,不适合刺参存活,故A正确;南方冬季水温也比北方高,B错误;盐度分布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和低纬海区逐渐递减,我国南北海域盐度相差不大,故C、D错误。所以选A。第2题,根据题干养殖适宜温度推测,北参南养结束时间在4月份,南方水温大致在10月份降至25 ℃以下,可以开始养殖刺参,在次年4月份,水温升高至25 ℃左右,结束养殖,故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第3题,南方由于水温高,因而海参生长快,南方养殖刺参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海参品质较北方地区差,价格比北方刺参低,①④错误;刺参价格受到冲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南方刺参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上市时间早,②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答案:1.A 2.A 3.B
主题2
[典题导悟]
1~3.解析:第1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地区,依托国家“一五”计划发展起来,形成了工业体系,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随时间的推移,导致2005~2010年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因此主要原因是人口惯性的影响,故A正确;环境条件的改善,可能导致生育愿望的提高,但不是老龄人口增加的原因,故B错误;材料显示嘉峪关工业比重较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青壮年人口外迁可能性较小,故C错误;康养产业的发展是随着老龄人口增加相匹配的,因此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答案选择A。第2题,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市拥有丰富的铁矿,主要发展钢铁产业,形成了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导致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的影响,故B正确;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带动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包含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故A错误;嘉峪关市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农产品需求量较大,因此市场对第一产业的需求一样很大,故C错误;区域内的劳动力,可能大量参与到工业之中,对第一产业有所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影响,故D错误。答案选B。第3题,阅读材料可知,嘉峪关市已经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的发展,应当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装备制造工业适宜成为重点发展工业,故D正确;造纸工业需要大量的造纸原材料,嘉峪关市缺原材料,故A错误;纺织工业也需要大量纺织原材料和劳动力,但嘉峪关市这两方面区位优势不明显,故B错误;食品加工工业需要接近第一产业,材料显示嘉峪关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不适宜重点发展,故C错误。答案选D。
答案:1.A 2.B 3.D
[培优演练]
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淮北和徐州距离较近,地域文化相似,A错误;淮北和徐州都是全国重要的资源型城市,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徐州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因而经济水平相对淮北高,淮北产业转型缓慢,限制了经济发展,B错误;徐州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经验有助于淮北产业的转型,相互促进,C正确;地缘相邻互通有利于产业的相互促进,但不是帮扶的主因,D错误。第2题,实施土地复垦,开展生态修复,没有体现创新驱动特征,A错误;“大力发展煤电”实际还是依靠资源发展,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没有体现出创新驱动的特征,B错误;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体现出创新驱动的特征,C错误;新材料、高端材料产业创新、科技含量较高,对经济的驱动作用明显,D正确。
答案:1.C 2.D
3~4.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吉林省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有煤炭型、金属型、森林型、油气型、综合型,类型多样,A错误;吉林省西部地形为平原,多油气型资源型城市,B正确;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分布比较分散,且有交叉,空间集聚、分类布局特征不明显,C错误;煤炭资源型城市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中部,东部山地多以森林型为主,D错误。故选B。第4题,关停资源密集型工业虽可大大减少资源的开采,但也切断了当地经济发展主动脉,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是最佳途径,A错误;加大资金投入,挖掘资源潜力只是延缓资源枯竭的速度,而且经济效益较差,不是最佳途径,B错误;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会加快资源的枯竭,C错误;资源型城市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可发展替代产业,减少资源开采,同时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从而获得环境与经济的双重收益,为最佳途径,D正确。故选D。
答案:3.B 4.D
主题3
[典题导悟]
解析:赞同。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水引入黄河,增加了黄河中上游的水量,为沿线的农业增加水源,同时增加了区域内水汽的蒸发量,使得区域内的空气更加湿润,更易形成降水,有利于种植业的灌溉。同时区域内的雨水灌溉增多,也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或不赞同。“南水北调”使得黄河上游径流增加,水土流失加剧;同时,水量增加,下渗量增加,地势低洼处容易引起或者加剧土壤盐碱化;黄河径流量增加使得沿途蒸发量增加,局部气候湿润,降水量增加,从而使得暴雨洪水的频次增加。
答案:赞同。“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增加黄河中上游水量,进而增加中游流域内的地表径流,有利于区域内种植业的灌溉;中上游河流流量增大,蒸发量加强,区域内水汽增加,降水量增加,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不赞同。理由:径流增多,水土流失加剧;下渗增多,地下水升高,易产生土壤盐碱化;沿途蒸发量增加,暴雨、洪水频率增加。
[培优演练]
1~3.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向河北、河南两省共计25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这些河流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3~5月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生产用水量大,春旱严重,河流生态面临严重考验,C正确;秦巴山区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区积雪量不大,3~5月积雪融水补给量不大,A错误;3~5月汉江流域尚未进入雨季,B错误;6月丹江口水库进入汛期,3~5月排水可腾出库容,但不是此次生态补水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第2题,明渠输水相对于暗渠输水工程施工量小,施工难度小,A正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功能是供水,保证水中鱼类生存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B错误;明渠输水比暗渠输水水量损失大,C错误;“明渠输水采用与沿线河流立交方式,不与地表水发生水体交换”,也不利于沿线生态用水,D错误。故选A。第3题,结合材料分析,暗渠采用地下全封闭方式输水,有利于保证水质安全,D正确;明渠和暗渠都不与地表水体发生交换,不会降低下渗损耗,A错误;水量供应主要取决于丹江口水库的调水量,暗渠输水道并不能起到保障水量供应的作用,B错误;暗渠输水道不便于设备的维护,C错误。故选D。
答案:1.C 2.A 3.D
4~5.解析:第4题,结合图示陆高信息可知,该区域丘陵广布,输气管道线路沿线地势起伏相对较大,工程难度大,施工成本高,A正确;天然气采用管道运输,与河流流速关系不大,且读图可知,河流分布区地势起伏不大,水流速度也不快,B错;该输气管道主要位于广东省内,未跨越多省,C错;该区域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D错。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长期以来,粤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液化石油气等为主,而该工程建成后,粤东地区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相对更为清洁,有利于粤东地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D正确;长期以来,粤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液化石油气等为主,当地的天然气储量可能很少,A错;缓解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主要通过植被恢复等措施实现,该工程对粤东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影响不大,B错;该工程为粤东地区输送了天然气资源,保证了当地的能源供应,从而促进其经济发展,并没有促进粤东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C错。
答案:4.A 5.D
主题4
[典题导悟]
解析: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产业转移可以将城市污染重的产业转移,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并优化城市的产业布局,使得城市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产业的转移,也会迫使城市内产业进行技术研发与升级,适应城市的发展而自主创新。
答案: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
[培优演练]
1~2.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企业各地工厂产量占比中印尼、越南、印度的占比最高,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可以推测该工厂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运动鞋制造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D正确;钢铁、芯片、汽车都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A、B、C错误。所以选D。第2题,越南地处东南亚,毗邻海上交通要道,地理位置优越,①正确;越南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消费水平较低,市场较小,②错误;越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③正确;为了促进外来资本投资,越南政府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吸引外商投资,④正确;越南的科技水平较低,⑤错误。所以选B。
答案:1.D 2.B
3~4.解析:第3题,医药产业需要大量的生产设备,投资规模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回收成本,产业周期偏长,①④正确;不需要大量劳动力,随着交通改善,对市场依赖性减弱,②③错误。故选B。第4题,我国沿海地区依靠区位优势,抓住国际医药产业转移的机遇,上海承接的是国外水平较高的医药产业,经济效益高,转出的是原来技术水平较低的产业,经济效益低,所以转入与转出的企业最大的差别在于企业利润,D正确;生产规模、生产能耗、原料成本都不是产业转移的最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
答案:3.B 4.D
主题5
[典题导悟]
1~2.解析:第1题,欧盟为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规模大,原材料需求大,人口增长缓慢,多个国家长期呈负增长,因此一般情况下当地原材料和劳动力数量不具有突出优势,不会是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子公司在欧盟国家投资主要考虑因素,①④不符合题意;欧盟市场经济发达,市场开放程度较高,有利于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投资生产,②符合题意;欧盟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投资可以拓展市场,③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第2题,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国制造业中小型企业组织生产更加灵活,更好服务小市场,可以满足多样化需求、个性化需求,具有明显优势,③符合题意;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管理人员较少,管理成本应远低于大型企业,具有明显优势,④符合题意;中小企业资金、技术力量较弱,因此抵御风险能力不强,①不符合题意;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融资能力较弱,技术投入较少,因此一般不具有研发资金雄厚,创新能力较强的特征,②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答案:1.B 2.D
[培优演练]
1~3.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汽车制造为资金、技术密集型,A错误;Q汽车公司在大连设立整车基地,主要生产中高档轿车,主攻海外市场。大连为沿海港口城市,便于整车出口,B正确;相对于我国其他工业区,大连没有技术优势,C错误;文中“主要生产中高档轿车,主攻海外市场”显示,大连不是其主要市场地,D错误。故选B。第2题,全部从国际上采购增加运输费用、生产成本和关税成本,A、B、D错误;国外Q汽车公司大连整车基地主要设备全部从国际上采购,可以充分利用世界各地的区位优势,采购质量更高的生产设备,从而提高产品质量,C正确。故选C。第3题,“走出去阶段”是在国外设立组装厂生产销售汽车,A错误;我国汽车主要销往发展中国家,一般科技水平较弱,研发设计水平低,B错误;Q汽车公司“走进去扎根发展”阶段需要在海外建设生产厂(走进去)的基础上,获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并不断开拓当地市场(扎根发展),因此需要更多的服务网点,提高汽车的售后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售后服务,C正确;走进去阶段设立零部件生产厂延长当地的产业链,D错误。故选C。
答案:1.B 2.C 3.C
4~5.解析:第4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复兴管道工程”建设主要位于非洲东南部沿海,全线地势起伏较小,①错误。由图中国界线可知,“非洲复兴管道工程”跨越国家较多,需要协调的障碍较多,②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管道沿线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管道工程建设的财力及经验有限,③正确。沿线地区以热带草原为主,④错误。故选B。第5题,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非洲复兴管道工程”建设对改善莫桑比克的大气环境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意义,A错误。管道工程建设对于提高两国交通运输的灵活性作用不大,B错误。该线路主要在非洲境内,与拓展中国的能源进口渠道关系不大,C错误。管道运营后南非天然气资源增多,落户南非的石化企业增多,D正确。故选D。
答案:4.B 5.D
主题6
[典题导悟]
解析:(1)与传统产业相比,数字产业以信息为加工对象,涉及大数据的存储、分析、处理应用等技术。数字产业能够实现“数”“算”分离,首先需要解决大量的数字信息的传输技术。(2)数据中心在运行时,消耗大量电能,长三角地区布局算力国家枢纽会进一步加剧该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而且算力国家枢纽通常占地广,而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不足,地价高,会增加算力国家枢纽的成本。而且数据中心在运行过程中散发大量的热量,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冷却降温,长三角地处亚热带,高温期长,不利于散热,制冷散热成本高。(3)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的地理意义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技术:数据远距离传输技术突破,传输成本低、延迟小;设施:全国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西部发电设施建设;政策:国家发展战略的启动;市场:存在数据存储、数据离线分析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
(2)资源:长三角周边大部分地区电力紧缺;算力枢纽占地多,长三角土地资源紧张,建设成本高。环境:长三角地处亚热带,高温期长,不利于散热,制冷散热成本高。
(3)长三角建设数据中心,靠近市场,有利于减少数据传输延时,时效性好;降低数字信息传输费用;也有利于发挥长三角人才、技术、资金优势,为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促进技术创新;带动本区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跨行政区的经济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为新型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发展提供示范,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
[培优演练]
1~2.解析:第1题,内蒙古纬度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较长,年均温更低,所以冷却用电更少,D正确。第2题,超大型数据中心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人工草场建设和毛纺织工业的发展影响不大,可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①②错误,③④正确。故选C。
答案:1.D 2.C
主题7
[典题导悟]
解析:第(1)题,看图可知石油资源的分布区域;从水循环环节分析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第(2)题,从运量、运费、运输方式等角度分析即可。第(3)题,“工业化对推动城市化”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但“采矿业是支柱产业,以矿产品出口为主”的工业结构提供的工作岗位有限。
答案:(1)里海东北沿岸 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径流缺乏;地下水盐分高。
(2)矿产品体积、重量大,附加值低;内陆国,无海运;距离短,陆路运输成本较低。
(3)以重工业为主;属资金密集型,劳动力需求量较少;采矿业占比大,矿区分散,不利于大中城市发展。
[培优演练]
1~3.解析:第1题,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开拓了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促进了沿线相关国家的共同繁荣,推动了新型国际关系建设,坚决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倡导国际合作,形成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④错误,①②③正确,A正确,B、C、D错。故选A。第2题,“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人口稠密,但西部为西欧地区,也是人口密集区域,A错误。西部沿海地区是工业化发源地,城镇化水平高,东部为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快,B错误。东部农业种植业发达,西部旅游业发达,C错误。东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季风显著,西部受盛行西风影响,D正确。故选D。第3题,梅雨主要在6~7月发生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区,南海不会有梅雨,A错误;此时为夏季,经阿拉伯海时,盛行西南季风,船只多逆风逆水,B正确;红海盐度最高,浮力大,船只吃水深度比其他海域浅,C错误;经地中海时,周边地区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错误。故选B。
答案:1.A 2.D 3.B(共95张PPT)
大单元十 区域协调发展与区际联系
问题导思
一、认识区域
1.区域有哪些特性?




2.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区域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等基本特性。
提示: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地和谐;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综合效益;区域协调发展,减少区域差距;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
1.读图,分析19世纪鲁尔区发展成为重要工业区的有利条件。


2.说出20世纪中期,导致鲁尔区一度衰落的原因。


3.简述鲁尔区再度振兴所采取的措施。
提示:地理位置优越,便利的水陆交通,丰富的水资源及煤炭资源,市场广阔。
提示:传统产业衰落,替代产业尚未形成,生态环境恶化。
提示: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管理。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
1.简述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原因。




2.简述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提示: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西部是我国油气进口的重要通道。
提示: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四、产业转移
1.说出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2.简述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影响。
提示:劳动力、市场、政策、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原生产区地价昂贵,原材料短缺及运输成本增加等。
提示:(1)转入地:可以加快本地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产业的分工和合作,从事生产的加工环节;增加就业机会;有可能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2)转出地: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产业的分工和合作,从事生产的设计和营销环节;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主题1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典题导悟
[2022·全国甲卷,4~6]近年来,吉林、河南两省相继提出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和“秸秆变肉换奶”计划。一是重点推进秸秆饲料化进程(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 000万吨和6 550万吨);二是稳妥推进具有良好经济与生态意义的“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吉林、河南两省年秸秆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年降水量  B.作物结构 C.耕地质量 D.作物熟制
答案:D 
解析:由材料“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 000万吨和6 550万吨”可知,吉林秸秆产量小于河南,吉林和河南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故年降水量不是导致两省秸秆差异的原因,A错误;两省均属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业发展以旱作谷物为主,作物结构相差不大,B错误;吉林有黑土分布,土壤肥力充足,条件更好,C错误;吉林主要位于中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而河南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热量资源可满足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要求,导致河南比吉林秸秆产量更多,D正确。故选D。
2.在玉米产区推广“粮改饲”的经济意义是(  )
A.提高秸秆产量 B.增加秸秆种类
C.调整农牧结构 D.推动种植技术进步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可知,“粮改饲”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调整了农牧结构,创造更多经济收益,C正确;根据题意,秸秆最终也是作为饲料发展畜牧业,与增加秸秆种类关系不大,B错误;种植的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本身就是饲料作物,与提高秸秆产量关系不大,A错误;种植饲料作物并没有投入很多科技,对于推动种植技术进步意义不大,D错误。故选C。
3.体现“粮改饲”生态意义的农事是(  )
①作物轮作 ②土壤深翻
③圈舍养殖 ④土地平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可知,“粮改饲”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促进了作物轮作,将种植的饲料和秸秆一起喂养牲畜,发展畜牧业,促进了“圈舍养殖”的发展,使该区以种植业为主变为种植业结合畜牧业发展的混合农业,在耕作时间上形成互补,肥料的运用上形成互补及回收,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有良好的生态意义,①③正确,A正确;土壤深翻不利于土壤保持肥力,容易造成水土流失,②错误;土地平整是指对凸凹不平的土地削高填低,使其成为具有适宜坡度的田面或水平田面,以改善田间灌排条件和耕作条件,而“粮改饲”则提倡因地制宜,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主干精讲
1.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
比较地理事物之间异同点,要求我们客观、全面地认识相对应的地理事物。区域差异分析类问题往往给出大量的材料,把两片区域或两种事物、现象等进行对比,分析其共同和不同的特点。
(1)比较分析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思维流程为:
(2)比较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其思维流程为:
(3)比较分析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思维流程为:
2.因地制宜谋求区域发展的分析思路
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深刻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培优演练
[2023·山东德州市模拟]辽宁养殖的刺参在夏季要有约100天的夏眠,又要度过20~80天的越冬期,适宜生长在盐度25‰以上,水温15 ℃~18 ℃的海域。以前普遍认为刺参不能在南方养殖。但近年来,将北方刺参引入南方,进行“南北接力”养殖,使福建部分海区的养殖户成为海参行业的生力军。据此完成1~3题。
1.以前认为北方刺参不适合在南方养殖的原因是(  )
A.南方夏季水温高,不适合刺参存活
B.南方冬季水温低,不适合刺参存活
C.南方海域盐度低,不适合刺参存活
D.南方海域盐度高,不适合刺参存活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刺参适宜的水温为15 ℃~18 ℃,南方夏季水温高,不适合刺参存活,故A正确;南方冬季水温也比北方高,B错误;盐度分布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和低纬海区逐渐递减,我国南北海域盐度相差不大,故C、D错误。所以选A。
2.北参南养,南方养殖结束的时间可能是(  )
A.4月  B.7月
C.10月  D.1月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养殖适宜温度推测,北参南养结束时间在4月份,南方水温大致在10月份降至25 ℃以下,可以开始养殖刺参,在次年4月份,水温升高至25 ℃左右,结束养殖,故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3.随着北参南养,北方地区的刺参价格受到较大冲击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南方刺参品质更优良 ②南方刺参上市更早
③南方刺参生长周期短 ④南方刺参价格更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南方由于水温高,因而海参生长快,南方养殖刺参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海参品质较北方地区差,价格比北方刺参低,①④错误;刺参价格受到冲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南方刺参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上市时间早,②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主题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
典题导悟
[2022·山东卷,5~7]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8∶35.5。据此完成1~3题。
1.2005~2010年该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惯性的影响 B.环境条件的改善
C.青壮年人口迁出 D.康养产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地区,依托国家“一五”计划发展起来,形成了工业体系,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随时间的推移,导致2005~2010年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因此主要原因是人口惯性的影响,故A正确;环境条件的改善,可能导致生育愿望的提高,但不是老龄人口增加的原因,故B错误;材料显示嘉峪关工业比重较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青壮年人口外迁可能性较小,故C错误;康养产业的发展是随着老龄人口增加相匹配的,因此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答案选择A。
2.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自然资源
C.市场需求 D.劳动力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市拥有丰富的铁矿,主要发展钢铁产业,形成了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导致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的影响,故B正确;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带动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包含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故A错误;嘉峪关市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农产品需求量较大,因此市场对第一产业的需求一样很大,故C错误;区域内的劳动力,可能大量参与到工业之中,对第一产业有所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影响,故D错误。答案选B。
3.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  )
A.造纸工业 B.纺织工业
C.食品加工工业 D.装备制造工业
答案:D
解析:阅读材料可知,嘉峪关市已经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的发展,应当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装备制造工业适宜成为重点发展工业,故D正确;造纸工业需要大量的造纸原材料,嘉峪关市缺原材料,故A错误;纺织工业也需要大量纺织原材料和劳动力,但嘉峪关市这两方面区位优势不明显,故B错误;食品加工工业需要接近第一产业,材料显示嘉峪关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不适宜重点发展,故C错误。答案选D。
主干精讲
1.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问题 原因 影响
产业结
构单一 当地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非可再生资源 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差
资源枯竭 对非可再生资源的长期开发 经济增长衰退
环境污
染、生
态破坏 资源开发过程中缺少对环境的关注 新兴产业不愿进驻
地质灾
害频发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原有的地形地貌破坏明显,可能诱发山体开裂、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一般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支持力度。
(2)发展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深加工程度;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为企业改造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3)寻求替代资源或引进资源,缓解资源短缺状况。
(4)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
(5)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多种经营。
(6)理顺体制机制,实施大小企业、公私企业集约整合战略。
(7)发展循环经济,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城市生态。
(8)促进就业,多途径转移剩余劳动力,改善民生。
(9)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10)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培优演练
[2023·辽宁省丹东市模拟]2009年淮北市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在国家帮扶政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发展水平”的原则指导下,徐州市帮扶淮北市形成结对城市。到2022年,淮北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转型效果明显,创新驱动特征逐渐清晰,已从“煤城”转型成“美城”。如图示意徐州、淮北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徐州市帮扶淮北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域文化互补 B.经济水平相近
C.产业相促相融 D.地缘相邻互通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淮北和徐州距离较近,地域文化相似,A错误;淮北和徐州都是全国重要的资源型城市,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徐州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因而经济水平相对淮北高,淮北产业转型缓慢,限制了经济发展,B错误;徐州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经验有助于淮北产业的转型,相互促进,C正确;地缘相邻互通有利于产业的相互促进,但不是帮扶的主因,D错误。
2.在淮北市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创新驱动特征体现明显的有(  )
A.实施土地复垦,开展生态修复
B.大力发展煤电,增加煤炭附加值
C.承接长三角纺织、服装业转移
D.发展新材料、高端材料产业
答案:D
解析:实施土地复垦,开展生态修复,没有体现创新驱动特征,A错误;“大力发展煤电”实际还是依靠资源发展,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没有体现出创新驱动的特征,B错误;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体现出创新驱动的特征,C错误;新材料、高端材料产业创新、科技含量较高,对经济的驱动作用明显,D正确。
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我国资源供给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下图示意吉林省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空间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分布的基本地理特征表现在(  )
A.数量众多,类型单一
B.西部平原多以油气型为主
C.空间集聚,分类布局
D.东部山地多以煤炭型为主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吉林省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有煤炭型、金属型、森林型、油气型、综合型,类型多样,A错误;吉林省西部地形为平原,多油气型资源型城市,B正确;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分布比较分散,且有交叉,空间集聚、分类布局特征不明显,C错误;煤炭资源型城市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中部,东部山地多以森林型为主,D错误。故选B。
4.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是(  )
A.关停资源密集型工业
B.加大资金投入,挖掘资源潜力
C.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
D.发展替代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答案:D
解析:关停资源密集型工业虽可大大减少资源的开采,但也切断了当地经济发展主动脉,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是最佳途径,A错误;加大资金投入,挖掘资源潜力只是延缓资源枯竭的速度,而且经济效益较差,不是最佳途径,B错误;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会加快资源的枯竭,C错误;资源型城市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可发展替代产业,减少资源开采,同时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从而获得环境与经济的双重收益,为最佳途径,D正确。故选D。
主题3 资源跨区域调配
典题导悟
[2023·浙江6月卷,27(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径流深度是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
材料二 图1为黄河中上游流域略图。图2为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图。
有专家认为,“南水北调”西线引水有利于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种植业发展。你是否赞同?试从水循环角度,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案:赞同。“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增加黄河中上游水量,进而增加中游流域内的地表径流,有利于区域内种植业的灌溉;中上游河流流量增大,蒸发量加强,区域内水汽增加,降水量增加,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不赞同。理由:径流增多,水土流失加剧;下渗增多,地下水升高,易产生土壤盐碱化;沿途蒸发量增加,暴雨、洪水频率增加。
解析:赞同。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水引入黄河,增加了黄河中上游的水量,为沿线的农业增加水源,同时增加了区域内水汽的蒸发量,使得区域内的空气更加湿润,更易形成降水,有利于种植业的灌溉。同时区域内的雨水灌溉增多,也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或不赞同。“南水北调”使得黄河上游径流增加,水土流失加剧;同时,水量增加,下渗量增加,地势低洼处容易引起或者加剧土壤盐碱化;黄河径流量增加使得沿途蒸发量增加,局部气候湿润,降水量增加,从而使得暴雨洪水的频次增加。
主干精讲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意义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
输水、输油、输气、输电线路的选择受诸多因素影响。
分析方向 思维方向
消费能力 稳定的资源供应、市场消费能力强
施工条件 线路长(短)、地质条件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
对环境
的影响 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技法点拨】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
培优演练
[2023·河北衡水中学一模]2020年3月18日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向河北、河南两省共计25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此次生态补水计划至5月底结束。在输水工程中,输水道采用明渠和暗渠两种方式,明渠输水采用与沿线河流立交方式,不与地表水发生水体交换,暗渠则采用地下全封闭方式输水。如图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此次生态补水选择在3~5月的主要原因是(  )
A.3~5月秦巴山区积雪大量消融,水源充足
B.3~5月汉江流域进入雨季,径流量较大
C.3~5月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生态面临严重考验
D.6月丹江口水库进入汛期,3~5月排水可腾出库容
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向河北、河南两省共计25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这些河流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3~5月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生产用水量大,春旱严重,河流生态面临严重考验,C正确;秦巴山区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区积雪量不大,3~5月积雪融水补给量不大,A错误;3~5月汉江流域尚未进入雨季,B错误;6月丹江口水库进入汛期,3~5月排水可腾出库容,但不是此次生态补水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采用明渠输水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工程难度 B.保证水中鱼类生存
C.减少水量损失 D.利于沿线生态用水
答案:A 
解析:明渠输水相对于暗渠输水工程施工量小,施工难度小,A正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功能是供水,保证水中鱼类生存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B错误;明渠输水比暗渠输水水量损失大,C错误;“明渠输水采用与沿线河流立交方式,不与地表水发生水体交换”,也不利于沿线生态用水,D错误。故选A。
3.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设计暗渠输水道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下渗损耗 B.保障水量供应
C.方便设备维护 D.保证水质安全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分析,暗渠采用地下全封闭方式输水,有利于保证水质安全,D正确;明渠和暗渠都不与地表水体发生交换,不会降低下渗损耗,A错误;水量供应主要取决于丹江口水库的调水量,暗渠输水道并不能起到保障水量供应的作用,B错误;暗渠输水道不便于设备的维护,C错误。故选D。
[2023·山东济南联考]长期以来,粤东地区能源结构以煤炭、液化石油气等为主。2021年3月,全长约115千米的粤东输气管道(下图)工程正式投产运营,每年接收海外及南海的天然气近53亿立方米。据此完成4~5题。
4.该工程施工成本较高,主要是由于该区域(  )
A.丘陵广布,工程难度大
B.河流众多,水流速度快
C.地跨多省,输气距离长
D.人口稀少,劳动力短缺
答案:A 
解析:结合图示陆高信息可知,该区域丘陵广布,输气管道线路沿线地势起伏相对较大,工程难度大,施工成本高,A正确;天然气采用管道运输,与河流流速关系不大,且读图可知,河流分布区地势起伏不大,水流速度也不快,B错;该输气管道主要位于广东省内,未跨越多省,C错;该区域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D错。
5.该工程有利于粤东地区(  )
A.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管道建设
B.缓解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C.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D.改善大气质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长期以来,粤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液化石油气等为主,而该工程建成后,粤东地区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相对更为清洁,有利于粤东地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D正确;长期以来,粤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液化石油气等为主,当地的天然气储量可能很少,A错;缓解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主要通过植被恢复等措施实现,该工程对粤东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影响不大,B错;该工程为粤东地区输送了天然气资源,保证了当地的能源供应,从而促进其经济发展,并没有促进粤东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C错。
主题4 产业转移
典题导悟
[2023·浙江6月卷,26(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工业向外转移,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金融、贸易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
材料二 图1为北美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的支柱产业。
简述产业转移对该城市带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2分)
答案: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
解析: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产业转移可以将城市污染重的产业转移,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并优化城市的产业布局,使得城市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产业的转移,也会迫使城市内产业进行技术研发与升级,适应城市的发展而自主创新。
主干精讲
1.产业转移原因的分析思路
2.不同国家或地区产业转移考虑的主要因素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培优演练
[2023·北京市西城区期末]台湾省某集团是世界知名品牌N的代工企业。图甲示意该企业在各地发展的时间路径,图乙是2019年该企业各地工厂产量占比。读图,完成1~2题。
1.该企业主要产品可能是(  )
A.钢铁  B.芯片 C.汽车  D.运动鞋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企业各地工厂产量占比中印尼、越南、印度的占比最高,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可以推测该工厂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运动鞋制造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D正确;钢铁、芯片、汽车都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A、B、C错误。所以选D。
2.越南近年依靠承接制造业转移迅速崛起,招商引资增幅屡创新高。其优势区位因素是(  )
①地理位置 ②市场 ③劳动力成本 ④政策 ⑤科技水平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B
解析:越南地处东南亚,毗邻海上交通要道,地理位置优越,①正确;越南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消费水平较低,市场较小,②错误;越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③正确;为了促进外来资本投资,越南政府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吸引外商投资,④正确;越南的科技水平较低,⑤错误。所以选B。
[2023·福建宁德市3月质检]近年来,国内医药产业总体呈现出稳步上行的发展趋势。尽管医药产业转移成本较高,仍然已在各省(区、市)之间发生大规模迁移。我国沿海地区依靠区位优势,抓住国际医药产业转移的机遇。上海作为传统医药产业中心之一,目前医药产业呈现出转入与转出并存的态势。据此完成3~4题。
3.医药产业转移成本较高,主要是因为医药产业(  )
①投资规模较大 ②劳动力需求较多 ③市场依赖性强 ④产业周期偏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医药产业需要大量的生产设备,投资规模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回收成本,产业周期偏长,①④正确;不需要大量劳动力,随着交通改善,对市场依赖性减弱,②③错误。故选B。
4.上海医药产业转入与转出并存,转入与转出的企业最大的差别在于(  )
A.生产规模 B.生产能耗
C.原料成本 D.企业利润
答案:D
解析:我国沿海地区依靠区位优势,抓住国际医药产业转移的机遇,上海承接的是国外水平较高的医药产业,经济效益高,转出的是原来技术水平较低的产业,经济效益低,所以转入与转出的企业最大的差别在于企业利润,D正确;生产规模、生产能耗、原料成本都不是产业转移的最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
主题5 “走出去”战略
典题导悟
[2022·湖南卷]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子公司在全球分布广泛,中小型企业是海外投资的主体。据此完成1~2题。
1.截至2018年底,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子公司近半数分布在欧盟国家。这些企业在欧盟国家投资主要考虑当地(  )
①原材料丰富 ②市场开放
③经济发达 ④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欧盟为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规模大,原材料需求大,人口增长缓慢,多个国家长期呈负增长,因此一般情况下当地原材料和劳动力数量不具有突出优势,不会是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子公司在欧盟国家投资主要考虑因素,①④不符合题意;欧盟市场经济发达,市场开放程度较高,有利于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投资生产,②符合题意;欧盟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投资可以拓展市场,③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国制造业中小型企业在海外投资的优势有(  )
①大多为民营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强 ②研发资金雄厚,创新能力较强 ③更好服务小市场,满足多样化需求 ④管理人员较少,管理成本较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国制造业中小型企业组织生产更加灵活,更好服务小市场,可以满足多样化需求、个性化需求,具有明显优势,③符合题意;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管理人员较少,管理成本应远低于大型企业,具有明显优势,④符合题意;中小企业资金、技术力量较弱,因此抵御风险能力不强,①不符合题意;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融资能力较弱,技术投入较少,因此一般不具有研发资金雄厚,创新能力较强的特征,②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主干精讲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三种形式
1.农业走出去
(1)外出租地发展农业
原因:我国粮食产量有限、品质较差、需求量大、产需矛盾大;我国“走出去”政策支持;租地国的土地面积广,土地价格低;劳动力廉价且丰富;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俄罗斯、中亚、东南亚等国距离我国较近,运输成本低;文化差异较小;经济联系密切。
(2)在发达国家投资兴建生产基地
目的:学习先进技术;拓展国际市场。
2.工业走出去
(1)收购并购
①条件:我国企业具有资金优势。
②原因:看中对方有先进技术。
③影响:优势互补;增强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开拓市场;促进企业多元化发展;提升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2)建生产厂
①建厂国家
a.发展中国家:土地;劳动力;资源;政策(改变产品产地以规避出口的贸易壁垒、增加销量);地理位置;交通;市场。
b.发达国家:扩大市场;投资环境良好(政局稳定安全、两国关系良好、市场体制、多元文化氛围、创新氛围);工业基础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②存在问题:文化差异大,语言沟通障碍,管理难度大;可能距原材料和市场远,交通运输、物流成本高;劳动力素质低,生产效率低;对周边市场了解不足,不利于产品设计、生产调整;部分国家基础设施落后;有些国家政局动荡,投资环境差;工业基础欠发达,需进口设备。
③打开当地市场的措施:加强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打造自主品牌;设计和生产符合当地消费习惯的产品;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本土化(招募和培训工人、雇佣当地人进行管理)。
(3)建研发中心
建在发达国家:利用当地技术优势。
建在发展中国家:把握市场需求信息;决定研发产品种类、质量、数量。
3.工程建设走出去
我国优势条件:运输能力强、政策支持、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制造业实力强。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
1.对当地
(1)通用: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就业;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当地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增加税收;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2)工(农)业生产走出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生产规模,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生产技术、生产效率、产品品质;延长产业链,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效益,提高附加值)、可能带来环境污染。
(3)工程建设走出去:能源工程(缓解能源短缺)、交通工程(改善交通条件、提升交通地位)。
2.对中国及企业
(1)总评:拓展国际市场;塑造国家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加强区域国家合作。
(2)工程建设走出去: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产品与设备出口);积累建设经验;培养管理和技术人员。
(3)工业生产走出去:避开贸易壁垒,打开国际市场;靠近原料地,增强原料来源的稳定性(减少国际原料市场波动的不稳定性影响);减轻环境压力。
培优演练
[2023·山东省潍坊市一模]我国Q汽车公司在大连设立整车基地,主要生产中高档轿车,主攻海外市场。工厂主要设备全部从国际上采购,工厂自动化率达到国内汽车工厂先进水平。近年来,Q汽车公司调整出海策略由“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进去扎根发展”。据此完成1~3题。
1.Q汽车公司在大连设立整车基地,主要是因为大连(  )
A.劳动力丰富 B.交通便利
C.技术水平高 D.市场广阔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汽车制造为资金、技术密集型,A错误;Q汽车公司在大连设立整车基地,主要生产中高档轿车,主攻海外市场。大连为沿海港口城市,便于整车出口,B正确;相对于我国其他工业区,大连没有技术优势,C错误;文中“主要生产中高档轿车,主攻海外市场”显示,大连不是其主要市场地,D错误。故选B。
2.Q汽车公司大连整车基地主要设备全部从国际上采购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运输费用 B.降低生产成本
C.提高产品质量 D.减少关税支出
答案:C 
解析:全部从国际上采购增加运输费用、生产成本和关税成本,A、B、D错误;国外Q汽车公司大连整车基地主要设备全部从国际上采购,可以充分利用世界各地的区位优势,采购质量更高的生产设备,从而提高产品质量,C正确。故选C。
3.Q汽车公司“走进去扎根发展”阶段数量最多的是(  )
A.生产基地 B.研发设计中心
C.服务网点 D.零部件生产厂
答案:C
解析:“走出去阶段”是在国外设立组装厂生产销售汽车,A错误;我国汽车主要销往发展中国家,一般科技水平较弱,研发设计水平低,B错误;Q汽车公司“走进去扎根发展”阶段需要在海外建设生产厂(走进去)的基础上,获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并不断开拓当地市场(扎根发展),因此需要更多的服务网点,提高汽车的售后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售后服务,C正确;走进去阶段设立零部件生产厂延长当地的产业链,D错误。故选C。
[2023·河南焦作模拟]从2010年起,鲁伍马盆地4区块陆续发现储量巨大的天然气田。2016年4月22日,中国、南非和莫桑比克联合宣布正式启动“非洲复兴管道工程”项目,建设一条长达2 600千米的高压天然气跨国输送管道(如图),总投资预计79.8亿美元,计划2026年完工。据此完成4~5题。
4.“非洲复兴管道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  )
①全线地势起伏大 ②跨国协调障碍较多 ③沿线两国财力及经验有限 ④林地密布,生态环境保护难度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复兴管道工程”建设主要位于非洲东南部沿海,全线地势起伏较小,①错误。由图中国界线可知,“非洲复兴管道工程”跨越国家较多,需要协调的障碍较多,②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管道沿线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管道工程建设的财力及经验有限,③正确。沿线地区以热带草原为主,④错误。故选B。
5.“非洲复兴管道工程”建设的主要意义是(  )
A.改善莫桑比克的大气环境
B.两国交通运输的灵活性明显提高
C.拓展中国的能源进口渠道
D.落户南非的石化企业增多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非洲复兴管道工程”建设对改善莫桑比克的大气环境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意义,A错误。管道工程建设对于提高两国交通运输的灵活性作用不大,B错误。该线路主要在非洲境内,与拓展中国的能源进口渠道关系不大,C错误。管道运营后南非天然气资源增多,落户南非的石化企业增多,D正确。故选D。
主题6 东数西算
典题导悟
[2022·江苏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
材料一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我国数据处理能力及应用需求大幅提升。目前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已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2022年我国启动“东数西算”工程,规划建设8个算力国家枢纽,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将东部的数据存储、数据离线分析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实现“数”“算”分离。
材料二 在长三角枢纽规划建设2个数据中心集群,其中之一布局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材料三 下图为全国算力国家枢纽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分布图。
(1)与传统产业相比,简述数字产业能够实现“数”“算”分离的条件。(6分)
答案:技术:数据远距离传输技术突破,传输成本低、延迟小;设施:全国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西部发电设施建设;政策:国家发展战略的启动;市场:存在数据存储、数据离线分析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
解析:与传统产业相比,数字产业以信息为加工对象,涉及大数据的存储、分析、处理应用等技术。数字产业能够实现“数”“算”分离,首先需要解决大量的数字信息的传输技术。
(2)从资源、环境两个方面,分析在长三角枢纽周边地区没有布局算力国家枢纽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资源:长三角周边大部分地区电力紧缺;算力枢纽占地多,长三角土地资源紧张,建设成本高。环境:长三角地处亚热带,高温期长,不利于散热,制冷散热成本高。
解析:数据中心在运行时,消耗大量电能,长三角地区布局算力国家枢纽会进一步加剧该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而且算力国家枢纽通常占地广,而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不足,地价高,会增加算力国家枢纽的成本。而且数据中心在运行过程中散发大量的热量,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冷却降温,长三角地处亚热带,高温期长,不利于散热,制冷散热成本高。
(3)说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的地理意义。(6分)
答案:长三角建设数据中心,靠近市场,有利于减少数据传输延时,时效性好;降低数字信息传输费用;也有利于发挥长三角人才、技术、资金优势,为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促进技术创新;带动本区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跨行政区的经济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为新型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发展提供示范,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
解析: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的地理意义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主干精讲
2022年2月,国家启动建设8个国家算力枢纽,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数”指数据,“算”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东数西算”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培优演练
[2023·江西景德镇模拟]我国国家级大型数据中心网络,北以内蒙古为核心,南以贵州为核心。我国数据中心运营最大的支出项目是能源支出,主要为服务器用电和冷却用电。自然制冷按冷凝器冷凝方式分为风冷和水冷。风冷机组通过风冷冷凝器与外界空气换热,利用风(空气)换热带走热量;水冷机组通过水冷冷凝器与冷却塔提供的冷却水换热,利用冷却水带走热量。据此完成1~2题。
1.与贵州相比,内蒙古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优势是(  )
A.交通便利 B.水能丰富
C.海拔较高,夏季凉爽 D.冬季较长,年均温低
答案:D 
解析:内蒙古纬度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较长,年均温更低,所以冷却用电更少,D正确。
2.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内蒙古(  )
①人工草场建设 ②毛纺织工业的发展
③产业结构升级 ④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超大型数据中心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人工草场建设和毛纺织工业的发展影响不大,可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①②错误,③④正确。故选C。
主题7  “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
典题导悟
[2022·6月浙江选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下图为哈萨克斯坦略图。
材料二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下,哈萨克斯坦吸引大量外资,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该国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采矿、石化、冶金和能源等,其中采矿业是支柱产业。该国以矿产品出口为主,市场主要集中于周边国家。
(1)该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水资源是制约该地区石油开采利用的主要因素,简述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4分)
里海东北沿岸
答案: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径流缺乏;地下水盐分高。
解析:看图可知石油资源的分布区域;从水循环环节分析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
(2)从运输成本角度,简析该国出口市场集中于周边国家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矿产品体积、重量大,附加值低;内陆国,无海运;距离短,陆路运输成本较低。
解析:从运量、运费、运输方式等角度分析即可。
(3)有观点认为,该国工业化对推动城市化作用有限,从工业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以重工业为主;属资金密集型,劳动力需求量较少;采矿业占比大,矿区分散,不利于大中城市发展。
解析:“工业化对推动城市化”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但“采矿业是支柱产业,以矿产品出口为主”的工业结构提供的工作岗位有限。
主干精讲
1.“一带一路”合作领域
2.“一带一路”在国际合作中的意义
3.中欧班列
概念 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等条件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
组成 有西、中、东3条通道:西部通道由我国中西部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由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绥芬河)出境
意义 中欧班列大幅缩短了中欧之间,尤其是中国内陆地区与欧洲内陆地区之间的运输距离,运输时间比海运短得多,成本比空运低得多
与海运相比,中欧班列沿线安全等级普遍较高,而且铁路通道受自然环境影响相对较小,运输预期性和安全性较高
中欧班列已积累了丰富的国际铁路运输经验
培优演练
[2023·北京市房山区期末]如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一带一路”(  )
①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 ②促进相关国家的共同繁荣 
③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 ④在全球维护地方保护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开拓了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促进了沿线相关国家的共同繁荣,推动了新型国际关系建设,坚决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倡导国际合作,形成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④错误,①②③正确,A正确,B、C、D错。故选A。
2.“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相比(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镇化进程慢,西部城镇化水平高
C.东部乳畜业发达,西部旅游业发达
D.东部受季风影响,西部受西风影响
答案:D 
解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人口稠密,但西部为西欧地区,也是人口密集区域,A错误。西部沿海地区是工业化发源地,城镇化水平高,东部为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快,B错误。东部农业种植业发达,西部旅游业发达,C错误。东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季风显著,西部受盛行西风影响,D正确。故选D。
3.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红海时,船只吃水深度变深
D.经地中海时,沿岸可见大片常绿阔叶林

答案:B
解析:梅雨主要在6~7月发生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区,南海不会有梅雨,A错误;此时为夏季,经阿拉伯海时,盛行西南季风,船只多逆风逆水,B正确;红海盐度最高,浮力大,船只吃水深度比其他海域浅,C错误;经地中海时,周边地区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错误。故选B。大单元十 区域协调发展与区际联系
大概念认知体系
体系重构
问题导思
一、认识区域
1.区域有哪些特性?
2.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的意义是什么?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
1.读图,分析19世纪鲁尔区发展成为重要工业区的有利条件。
2.说出20世纪中期,导致鲁尔区一度衰落的原因。
3.简述鲁尔区再度振兴所采取的措施。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
1.简述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原因。
2.简述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四、产业转移
1.说出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2.简述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影响。
大单元主题突破
主题1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典题导悟
[2022·全国甲卷,4~6]近年来,吉林、河南两省相继提出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和“秸秆变肉换奶”计划。一是重点推进秸秆饲料化进程(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 000万吨和6 550万吨);二是稳妥推进具有良好经济与生态意义的“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吉林、河南两省年秸秆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年降水量  B.作物结构
C.耕地质量 D.作物熟制
2.在玉米产区推广“粮改饲”的经济意义是(  )
A.提高秸秆产量 B.增加秸秆种类
C.调整农牧结构 D.推动种植技术进步
3.体现“粮改饲”生态意义的农事是(  )
①作物轮作 ②土壤深翻
③圈舍养殖 ④土地平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主干精讲
1.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
比较地理事物之间异同点,要求我们客观、全面地认识相对应的地理事物。区域差异分析类问题往往给出大量的材料,把两片区域或两种事物、现象等进行对比,分析其共同和不同的特点。
(1)比较分析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思维流程为:
(2)比较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其思维流程为:
(3)比较分析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思维流程为:
2.因地制宜谋求区域发展的分析思路
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深刻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培优演练
[2023·山东德州市模拟]辽宁养殖的刺参在夏季要有约100天的夏眠,又要度过20~80天的越冬期,适宜生长在盐度25‰以上,水温15 ℃~18 ℃的海域。以前普遍认为刺参不能在南方养殖。但近年来,将北方刺参引入南方,进行“南北接力”养殖,使福建部分海区的养殖户成为海参行业的生力军。据此完成1~3题。
1.以前认为北方刺参不适合在南方养殖的原因是(  )
A.南方夏季水温高,不适合刺参存活
B.南方冬季水温低,不适合刺参存活
C.南方海域盐度低,不适合刺参存活
D.南方海域盐度高,不适合刺参存活
2.北参南养,南方养殖结束的时间可能是(  )
A.4月  B.7月
C.10月  D.1月
3.随着北参南养,北方地区的刺参价格受到较大冲击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南方刺参品质更优良 ②南方刺参上市更早
③南方刺参生长周期短 ④南方刺参价格更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主题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
典题导悟
[2022·山东卷,5~7]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8∶35.5。据此完成1~3题。
1.2005~2010年该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惯性的影响 B.环境条件的改善
C.青壮年人口迁出 D.康养产业的发展
2.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自然资源
C.市场需求 D.劳动力
3.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  )
A.造纸工业 B.纺织工业
C.食品加工工业 D.装备制造工业
主干精讲
1.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问题 原因 影响
产业结 构单一 当地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非可再生资源 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差
资源枯竭 对非可再生资源的长期开发 经济增长衰退
环境污 染、生 态破坏 资源开发过程中缺少对环境的关注 新兴产业不愿进驻
地质灾 害频发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原有的地形地貌破坏明显,可能诱发山体开裂、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一般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支持力度。
(2)发展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深加工程度;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为企业改造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3)寻求替代资源或引进资源,缓解资源短缺状况。
(4)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
(5)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多种经营。
(6)理顺体制机制,实施大小企业、公私企业集约整合战略。
(7)发展循环经济,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城市生态。
(8)促进就业,多途径转移剩余劳动力,改善民生。
(9)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10)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培优演练
[2023·辽宁省丹东市模拟]2009年淮北市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在国家帮扶政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发展水平”的原则指导下,徐州市帮扶淮北市形成结对城市。到2022年,淮北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转型效果明显,创新驱动特征逐渐清晰,已从“煤城”转型成“美城”。如图示意徐州、淮北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徐州市帮扶淮北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域文化互补 B.经济水平相近
C.产业相促相融 D.地缘相邻互通
2.在淮北市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创新驱动特征体现明显的有(  )
A.实施土地复垦,开展生态修复
B.大力发展煤电,增加煤炭附加值
C.承接长三角纺织、服装业转移
D.发展新材料、高端材料产业
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我国资源供给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下图示意吉林省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空间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分布的基本地理特征表现在(  )
A.数量众多,类型单一
B.西部平原多以油气型为主
C.空间集聚,分类布局
D.东部山地多以煤炭型为主
4.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是(  )
A.关停资源密集型工业
B.加大资金投入,挖掘资源潜力
C.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
D.发展替代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主题3 资源跨区域调配
典题导悟
[2023·浙江6月卷,27(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径流深度是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
材料二 图1为黄河中上游流域略图。图2为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图。
有专家认为,“南水北调”西线引水有利于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种植业发展。你是否赞同?试从水循环角度,说明你的理由。(6分)
主干精讲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意义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
输水、输油、输气、输电线路的选择受诸多因素影响。
分析方向 思维方向
消费能力 稳定的资源供应、市场消费能力强
施工条件 线路长(短)、地质条件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
对环境 的影响 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技法点拨】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
培优演练
[2023·河北衡水中学一模]2020年3月18日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向河北、河南两省共计25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此次生态补水计划至5月底结束。在输水工程中,输水道采用明渠和暗渠两种方式,明渠输水采用与沿线河流立交方式,不与地表水发生水体交换,暗渠则采用地下全封闭方式输水。如图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此次生态补水选择在3~5月的主要原因是(  )
A.3~5月秦巴山区积雪大量消融,水源充足
B.3~5月汉江流域进入雨季,径流量较大
C.3~5月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生态面临严重考验
D.6月丹江口水库进入汛期,3~5月排水可腾出库容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采用明渠输水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工程难度 B.保证水中鱼类生存
C.减少水量损失 D.利于沿线生态用水
3.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设计暗渠输水道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下渗损耗 B.保障水量供应
C.方便设备维护 D.保证水质安全
[2023·山东济南联考]长期以来,粤东地区能源结构以煤炭、液化石油气等为主。2021年3月,全长约115千米的粤东输气管道(下图)工程正式投产运营,每年接收海外及南海的天然气近53亿立方米。据此完成4~5题。
4.该工程施工成本较高,主要是由于该区域(  )
A.丘陵广布,工程难度大
B.河流众多,水流速度快
C.地跨多省,输气距离长
D.人口稀少,劳动力短缺
5.该工程有利于粤东地区(  )
A.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管道建设
B.缓解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C.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D.改善大气质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主题4 产业转移
典题导悟
[2023·浙江6月卷,26(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工业向外转移,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金融、贸易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
材料二 图1为北美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的支柱产业。
简述产业转移对该城市带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2分)
主干精讲
1.产业转移原因的分析思路
2.不同国家或地区产业转移考虑的主要因素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培优演练
[2023·北京市西城区期末]台湾省某集团是世界知名品牌N的代工企业。图甲示意该企业在各地发展的时间路径,图乙是2019年该企业各地工厂产量占比。读图,完成1~2题。
1.该企业主要产品可能是(  )
A.钢铁  B.芯片 C.汽车  D.运动鞋
2.越南近年依靠承接制造业转移迅速崛起,招商引资增幅屡创新高。其优势区位因素是(  )
①地理位置 ②市场 ③劳动力成本 ④政策 ⑤科技水平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023·福建宁德市3月质检]近年来,国内医药产业总体呈现出稳步上行的发展趋势。尽管医药产业转移成本较高,仍然已在各省(区、市)之间发生大规模迁移。我国沿海地区依靠区位优势,抓住国际医药产业转移的机遇。上海作为传统医药产业中心之一,目前医药产业呈现出转入与转出并存的态势。据此完成3~4题。
3.医药产业转移成本较高,主要是因为医药产业(  )
①投资规模较大 ②劳动力需求较多 ③市场依赖性强 ④产业周期偏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上海医药产业转入与转出并存,转入与转出的企业最大的差别在于(  )
A.生产规模 B.生产能耗
C.原料成本 D.企业利润
主题5 “走出去”战略
典题导悟
[2022·湖南卷]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子公司在全球分布广泛,中小型企业是海外投资的主体。据此完成1~2题。
1.截至2018年底,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子公司近半数分布在欧盟国家。这些企业在欧盟国家投资主要考虑当地(  )
①原材料丰富 ②市场开放
③经济发达 ④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国制造业中小型企业在海外投资的优势有(  )
①大多为民营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强 ②研发资金雄厚,创新能力较强 ③更好服务小市场,满足多样化需求 ④管理人员较少,管理成本较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主干精讲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三种形式
1.农业走出去
(1)外出租地发展农业
原因:我国粮食产量有限、品质较差、需求量大、产需矛盾大;我国“走出去”政策支持;租地国的土地面积广,土地价格低;劳动力廉价且丰富;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俄罗斯、中亚、东南亚等国距离我国较近,运输成本低;文化差异较小;经济联系密切。
(2)在发达国家投资兴建生产基地
目的:学习先进技术;拓展国际市场。
2.工业走出去
(1)收购并购
①条件:我国企业具有资金优势。
②原因:看中对方有先进技术。
③影响:优势互补;增强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开拓市场;促进企业多元化发展;提升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2)建生产厂
①建厂国家
a.发展中国家:土地;劳动力;资源;政策(改变产品产地以规避出口的贸易壁垒、增加销量);地理位置;交通;市场。
b.发达国家:扩大市场;投资环境良好(政局稳定安全、两国关系良好、市场体制、多元文化氛围、创新氛围);工业基础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②存在问题:文化差异大,语言沟通障碍,管理难度大;可能距原材料和市场远,交通运输、物流成本高;劳动力素质低,生产效率低;对周边市场了解不足,不利于产品设计、生产调整;部分国家基础设施落后;有些国家政局动荡,投资环境差;工业基础欠发达,需进口设备。
③打开当地市场的措施:加强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打造自主品牌;设计和生产符合当地消费习惯的产品;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本土化(招募和培训工人、雇佣当地人进行管理)。
(3)建研发中心
建在发达国家:利用当地技术优势。
建在发展中国家:把握市场需求信息;决定研发产品种类、质量、数量。
3.工程建设走出去
我国优势条件:运输能力强、政策支持、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制造业实力强。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
1.对当地
(1)通用: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就业;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当地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增加税收;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2)工(农)业生产走出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生产规模,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生产技术、生产效率、产品品质;延长产业链,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效益,提高附加值)、可能带来环境污染。
(3)工程建设走出去:能源工程(缓解能源短缺)、交通工程(改善交通条件、提升交通地位)。
2.对中国及企业
(1)总评:拓展国际市场;塑造国家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加强区域国家合作。
(2)工程建设走出去: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产品与设备出口);积累建设经验;培养管理和技术人员。
(3)工业生产走出去:避开贸易壁垒,打开国际市场;靠近原料地,增强原料来源的稳定性(减少国际原料市场波动的不稳定性影响);减轻环境压力。
培优演练
[2023·山东省潍坊市一模]我国Q汽车公司在大连设立整车基地,主要生产中高档轿车,主攻海外市场。工厂主要设备全部从国际上采购,工厂自动化率达到国内汽车工厂先进水平。近年来,Q汽车公司调整出海策略由“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进去扎根发展”。据此完成1~3题。
1.Q汽车公司在大连设立整车基地,主要是因为大连(  )
A.劳动力丰富 B.交通便利
C.技术水平高 D.市场广阔
2.Q汽车公司大连整车基地主要设备全部从国际上采购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运输费用 B.降低生产成本
C.提高产品质量 D.减少关税支出
3.Q汽车公司“走进去扎根发展”阶段数量最多的是(  )
A.生产基地 B.研发设计中心
C.服务网点 D.零部件生产厂
[2023·河南焦作模拟]从2010年起,鲁伍马盆地4区块陆续发现储量巨大的天然气田。2016年4月22日,中国、南非和莫桑比克联合宣布正式启动“非洲复兴管道工程”项目,建设一条长达2 600千米的高压天然气跨国输送管道(如图),总投资预计79.8亿美元,计划2026年完工。据此完成4~5题。
4.“非洲复兴管道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  )
①全线地势起伏大 ②跨国协调障碍较多 ③沿线两国财力及经验有限 ④林地密布,生态环境保护难度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非洲复兴管道工程”建设的主要意义是(  )
A.改善莫桑比克的大气环境
B.两国交通运输的灵活性明显提高
C.拓展中国的能源进口渠道
D.落户南非的石化企业增多
主题6 东数西算
典题导悟
[2022·江苏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
材料一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我国数据处理能力及应用需求大幅提升。目前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已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2022年我国启动“东数西算”工程,规划建设8个算力国家枢纽,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将东部的数据存储、数据离线分析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实现“数”“算”分离。
材料二 在长三角枢纽规划建设2个数据中心集群,其中之一布局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材料三 下图为全国算力国家枢纽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分布图。
(1)与传统产业相比,简述数字产业能够实现“数”“算”分离的条件。(6分)
(2)从资源、环境两个方面,分析在长三角枢纽周边地区没有布局算力国家枢纽的主要原因。(6分)
(3)说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的地理意义。(6分)
主干精讲
2022年2月,国家启动建设8个国家算力枢纽,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数”指数据,“算”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东数西算”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培优演练
[2023·江西景德镇模拟]我国国家级大型数据中心网络,北以内蒙古为核心,南以贵州为核心。我国数据中心运营最大的支出项目是能源支出,主要为服务器用电和冷却用电。自然制冷按冷凝器冷凝方式分为风冷和水冷。风冷机组通过风冷冷凝器与外界空气换热,利用风(空气)换热带走热量;水冷机组通过水冷冷凝器与冷却塔提供的冷却水换热,利用冷却水带走热量。据此完成1~2题。
1.与贵州相比,内蒙古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优势是(  )
A.交通便利 B.水能丰富
C.海拔较高,夏季凉爽 D.冬季较长,年均温低
2.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内蒙古(  )
①人工草场建设 ②毛纺织工业的发展
③产业结构升级 ④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主题7  “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
典题导悟
[2022·6月浙江选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下图为哈萨克斯坦略图。
材料二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下,哈萨克斯坦吸引大量外资,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该国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采矿、石化、冶金和能源等,其中采矿业是支柱产业。该国以矿产品出口为主,市场主要集中于周边国家。
(1)该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水资源是制约该地区石油开采利用的主要因素,简述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4分)
(2)从运输成本角度,简析该国出口市场集中于周边国家的主要原因。(4分)
(3)有观点认为,该国工业化对推动城市化作用有限,从工业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主干精讲
1.“一带一路”合作领域
2.“一带一路”在国际合作中的意义
3.中欧班列
概念 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等条件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
组成 有西、中、东3条通道:西部通道由我国中西部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由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绥芬河)出境
意义 中欧班列大幅缩短了中欧之间,尤其是中国内陆地区与欧洲内陆地区之间的运输距离,运输时间比海运短得多,成本比空运低得多
与海运相比,中欧班列沿线安全等级普遍较高,而且铁路通道受自然环境影响相对较小,运输预期性和安全性较高
中欧班列已积累了丰富的国际铁路运输经验
培优演练
[2023·北京市房山区期末]如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一带一路”(  )
①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 ②促进相关国家的共同繁荣 
③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 ④在全球维护地方保护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相比(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镇化进程慢,西部城镇化水平高
C.东部乳畜业发达,西部旅游业发达
D.东部受季风影响,西部受西风影响
3.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红海时,船只吃水深度变深
D.经地中海时,沿岸可见大片常绿阔叶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