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对应学生用书第99页
课标要求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2.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理清:知识结构 基础全通关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原因 阶级矛盾 北洋军阀的黑暗、独裁统治
民族矛盾 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① ”
导火索 ② 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经过 前期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游行示威,但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
后期 1919年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③ 登上政治舞台
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被捕学生获得释放。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意义 爱国运动 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社会运动 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思想运动 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政党建设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指导思想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革命阶段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宣传中心 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北京与④ 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著书立说 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⑤ 》,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组织团体 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翻译书籍 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翻译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拓展延伸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式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令人无法忽视的巨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
(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具有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爆发。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来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的形式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条件 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组织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阶级 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国际 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帮助
成立 时间 地点 ⑥ 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
内容 大会通过的党纲,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会还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意义 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方向;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国共合 作形成 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实际上通过了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民 革命 口号 “⑦ ,除军阀”
发展 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高潮 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北伐,基本推翻了⑧ 的反动统治
失败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分别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
图解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
概念辨析 “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
“党内合作”就是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党员在组织上、思想上还保留自己作为共产党党员的独立性。
“党外合作”是两党并没有谁加入谁,而是以党和党的形式在两党之间进行合作。
易错提醒
1.国民党一大讨论的是国民党改组问题,国民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
2.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国民革命的旗帜,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马克思主义。
3.国民革命过程中,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随着国民党右派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蒋介石和汪精卫集团先后在上海、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了。
答案 ①二十一条 ②巴黎和会 ③中国工人阶级 ④上海 ⑤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⑥1921 ⑦打倒列强 ⑧北洋军阀
突破:重点难点 素养全研通
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分水岭——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
主题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说:“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分水岭,五四精神则是五四运动的灵魂,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中国勇敢而睿智地探索新的道路,走向新的征程,使得中国人的思想在中西融合的大潮中获得了巨大的升华,使得我们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征程中获得了巨大精神能量,从而胜利地实现了更新我们民族精神、改变民族命运的伟大使命。爱国是五四精神的核心,进步、民主、科学是其重要内容,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五四精神的基本内容。
五四运动彻底暴露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本质。五四运动既没有像康有为、梁启超那样企图依靠一个傀儡皇帝来救国,也没有像辛亥革命那样单纯借助军阀力量来实现共和,而是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救亡图存的斗争中,五四精神推动了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五四精神也将被不断继承发扬,永远历久弥新。
真题验证
(2022·浙江6月·12)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天津总商会于6月9日发出布告称:“对于外交失败,惩办国贼,惟有以罢市为最后要求。本会鉴于人心趋向,局势危迫;无可挽回,当即决定自明日起罢市。”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商人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B.五四运动的中心已从北京转移到天津
C.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罢市”是商人爱国行动的一种方式
解题 秘籍 试题主旨 五四运动
材料分析 布告表明商会罢市的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罢市的要求是惩办卖国贼
明确答案 天津商会罢市的原因是“外交失败,惩办国贼”,这说明“罢市”是商人爱国行动的一种方式,D项正确
失分 点评 史实不符 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不是商人,而是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排除A项
时空错位 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五四运动中心发生了转移,排除B项
材料不符 材料未提及工人阶级,排除C项
深度研习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5月5日、 5月6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之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5月7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5月20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6月5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等人的职务。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修订本)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1)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影响的具体表现。
【探究步骤】
第(1)问 步骤1:审读设问
探究问题 五四运动的特点
探究载体 据材料一
探究内容 五四运动进程的特点
步骤2:信息整合
材料分层 材料信息 分析总结
第一层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之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
第二层 “5月5日”“5月6日”“北京”“5月7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5月20日”“武汉等地” 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
第三层 “5月5日”“5月6日”“总商会”“5月7日”“城市群众”“5月20日”“商界”“6月5日”“工人” 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
第(2)问 步骤1:审读设问
探究问题 五四运动的影响
探究载体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探究内容 五四运动影响的具体表现
步骤2:信息整合
材料分层 材料信息 所学知识 概括影响
第一层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 五四运动 增强民族国家意识
材料分层 材料信息 所学知识 概括影响
第二层 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五四运动 强烈的 爱国主 义精神
作答:(1)特点: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
(2)增强民族国家意识与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主题阐释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真题验证
(2021·全国甲卷·29)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解题 秘籍 试题主旨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材料分析 1921年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
明确答案 由蔡和森认为社会革命发生在“工业落后之农业国”可知他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故选C项
失分 点评 主旨不符 题干中蔡和森的观点重在强调社会革命没有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的原因,排除A项
以偏概全 题干说的是“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不是指所有地方的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排除B项
失分 点评 理解不当 蔡和森是借俄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却发生了社会革命,来类比中国也具有了相似的社会革命发生的条件,而不是说俄国革命道路是否适合中国国情问题,排除D项
深度研习
材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7月)
根据材料信息,怎样理解“中共二大的成功举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工作的圆满完成”这句话
【探究步骤】
步骤:思路梳理
作答:理解: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纲不符合中国实际,当时掌握政权的是北洋军阀而非资产阶级;中共二大对我国的社会性质、革命对象和任务、革命性质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开始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
演练:创新试题 从知识到见识
品真题 知导向
1.(2022·全国乙卷·29)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家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初期对于新旧之分存在绝对化的倾向,后来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的观念,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否定旧有文化,但随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马克思主义成为宣传的重点,辩证唯物主义得以广泛传播和运用,思想解放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D项符合题意。“由此引发”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传统儒家思想早在明末清初就受到批判,鸦片战争以来批判力度更深,“开始”一词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可知,国人对新旧之分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的全盘西化思想都得以消除,排除C项。
2.(2021·广东·8)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可知,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还比较薄弱,需要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强自身的力量的基础上开展国民革命,即中国共产党要调整斗争策略,具体表现为要团结包括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等在内的社会各阶层,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故选A项;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发生在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重点是开展国民革命,而非经济发展,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且材料主旨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调整策略以更好地进行国民革命,排除D项。
新情境 新视角
3.(原创·情境创新)下表所示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纲领的变化。这反映出中共( )。
会议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纲领 要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A.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旨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试图以农村为中心
D.探索理论与国情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人由向西方学习转向以俄为师,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就是其重大成果。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华民国名存实亡。因此革命的目标就是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中共一大提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是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而中共二大分两步走,提出先实现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由此可见,当时中共已经在探索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D项正确。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排除A项。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项。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在井冈山开创了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苏俄,坚持以城市为中心,排除C项。
4.(原创·情境创新)1924年,共产党人彭湃等开始在广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到1926年9月,讲习所共举办了6期,培养农运人才770余名。1925年,广东省37个县有了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62万人。广东还举行了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农民运动的发展( )。
A.适应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成为北伐战争的主导力量
C.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粉碎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中共在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历史贡献。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中共主要是领导城市工人起义和农村农民运动。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中共领导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重要内容,适应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A项正确。北伐的主要力量是北伐军,不是农民,排除B项。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才开启工农武装割据,排除C项。1927年以来,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国民党对根据地进行了经济封锁,根据地通过土地革命、创办工厂等经济活动,成功打破了封锁,因此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