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部分
第七单元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与中国共产党争取独立民主的斗争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年)是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时期。
政治方面 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经济方面 民族工业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得到较快的发展;社会生活、交通通信等领域呈现出进一步近代化的趋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遭到一定压制
思想文化方面 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并不断发展
第16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对应学生用书第107页
课标要求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理清:知识结构 基础全通关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形式上统一全国
宁汉 合流 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东北 易帜 背景 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① ”。日本见张作霖不能满足他们的侵略要求,制造“皇姑屯事件”将他炸死
标志 1928年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影响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2.民族工业发展喜忧参半
发展有 利因素 国民政府实现形式上的统一为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提供了政治保障;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② 改革等措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基础;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发展主 要表现 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③ 、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官僚资 本膨胀 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④ 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民族工业受官僚资本的摧残、压迫越来越严重
概念辨析 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
(1)民族资本:是指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的国家里民族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它一般是中小资产阶级的资本,基本上代表自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2)外国资本:是指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3)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称。具体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大中地主、大银行家、大买办的资本。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发动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 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⑤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秋收起义 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2.开辟井冈山道路
井冈山革 命根据地 的建立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
意义 点燃了“⑥ ”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
武装斗争 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十万人
土地革命 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根据地建设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⑦ 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图解历史 “工农武装割据”三大要素的内在关系
三、红军长征
1.原因
客观 蒋介石调集重兵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多次“围剿”
主观 ⑧ 的错误指导和中共中央的“左”倾错误
直接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进程
⑨ 年10月 开始长征 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开始确立以⑩ 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年10月 陕北会师 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吴起镇
1936年10月 长征胜利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 地区胜利会师
3.影响
革命中心 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发动群众 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
思想解放 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概念辨析 右倾与“左”倾
两者都是主观脱离实际。右倾是主观落后于实际,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是主观超越实际,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二者都有危害性,“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
拓展延伸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探索中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
(1)中共二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在事实上确立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方针,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发展方向。
(2)中共三大确定了统一战线方针,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工农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工农红军),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4)工农武装割据革命新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5)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开始形成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说明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链接贯通
一、中国近现代货币的演进历程(选择性必修1第15课P88~89)
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的制度探索(选择性必修1第3课P16)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选择性必修1第7课P41)
答案 ①济南惨案 ②币制 ③化学 ④四大银行 ⑤土地革命 ⑥工农武装割据 ⑦瑞金 ⑧共产国际 ⑨1934 ⑩毛泽东 1935 会宁
突破:重点难点 素养全研通
一、困境与对策——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及其政策
主题阐释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为了应对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国民政府在经济和政治上发动了一系列运动,其中以币制改革和改订新约运动为主要代表。法币政策的实施使国内币制获得了统一,这是中国货币制度的进步,在实行初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改订新约运动恢复了一些我国长期丧失的主权,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真题验证
(2021·全国甲卷·30)
1931~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
年份 铁砂 产量/吨 铁砂及生铁 输出量/吨 钢铁消 费量/吨 钢铁输 入量/吨
1931 1 840 279 831 652 804 000 557 625
1932 1 839 212 758 441 404 000 430 655
1933 1 903 466 992 521 694 000 525 673
1934 2 135 031 864 107 770 000 617 726
根据上表可知,当时( )。
A.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解题 秘籍 试题主旨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材料分析 表格显示,1931~1934年我国的钢铁业发展中,作为原料的铁砂产量和铁砂及生铁输出量很大,而钢铁消费量的绝大部分却是依靠进口
明确答案 表格数据说明我国的钢铁工业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基础非常薄弱,故选D项
失分 点评 以点盖面 仅凭钢铁业一个行业进口成品较多不能推论出整个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的结论,排除A项
词不达意 铁砂产量和铁砂及生铁输出量很大,不能说明我国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排除B项
理解不清 作为原料的铁砂产量逐年提高且铁砂及生铁输出量很大,说明国民政府的实业政策还是有较大成效的,排除C项
深度研习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从1927年建立起,对内致力于消除军阀割据,实现国家统一,应对共产党挑战,巩固国民党政权,发展经济,解决财政赤字。对外收回关税主权,废除不平等条约,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从表面上看,一个进步的新的中国似乎正在崛起。但在进步的表象之下,存在着社会经济不公正和财政赤字严重等根本问题……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27年至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前,中国处于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内生产总值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资源开发、化学工业等重工业的振兴……都在马不停蹄地齐头并进中……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在促进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及面临的危机。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全民族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探究步骤】
“四读” 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得出重要信息: 材料一:从正文“对内致力于消除军阀割据,实现国家统一……巩固国民党政权,发展经济,解决财政赤字。对外收回关税主权,废除不平等条约,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存在着社会经济不公正和财政赤字严重等根本问题”可以得出成果与危机。 材料二:从正文“国内生产总值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资源开发、化学工业等重工业的振兴”可以得出工业发展的特点
“两定” 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 第(1)问,时空限定——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起;内容限定——南京国民政府所取得的成果及面临的危机;角度限定——在促进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方面。 第(2)问,时空限定——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内容限定——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定位词(原因、特点、影响): 第(1)问第①小问,根据材料一“对内致力于消除军阀割据,实现国家统一……巩固国民党政权,发展经济,解决财政赤字。对外收回关税主权,废除不平等条约,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概括;第②小问,根据材料一“抵抗外来侵略”“存在着社会经济不公正和财政赤字严重等根本问题”回答。 第(2)问,根据材料二“国内生产总值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资源开发、化学工业等重工业的振兴”概括
作答:(1)成果:①消除军阀割据,形式上基本统一中国;②收回关税主权和废除不平等条约;③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等。
危机:社会经济不公正;财政赤字,通货膨胀严重;外来侵略不断;等等。
(2)特点:①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②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③电力等重工业得到一定振兴。
二、道路自信的历史起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背景阐释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和国民革命的失败,逐渐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必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革命才能成功。此后中国共产党经过实践和理论的探索,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为中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实现了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伟大转变,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革命的胜利。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实行战略转移。红军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真题验证
(2020·江苏·10)1927年11月1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责人王若飞的组织领导下,宜兴县各路农民队伍举行暴动,宣告成立宜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江阴、常熟等地共产党人先后暴动予以响应。这一革命斗争重在(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
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C.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
D.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
解题 秘籍 试题主旨 中共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
材料分析 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王若飞在江苏领导农民武装暴动
明确答案 这些斗争都在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选D项
失分 点评 史实不符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排除A项
基础不牢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标志着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排除B项
主旨不符 王若飞是农运委员会书记,领导的是农村农民暴动,排除C项
深度研习
材料一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毛泽东《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
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史称“古田会议”。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据《古田会议决议》整理
材料二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泽东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摘编自[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
(1)从材料一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以此论证“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采取的举措,分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探究步骤】
第(1)问 步骤:信息整合
①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有利于红军发展。
②分田分地真忙土地革命。
③路隘林深苔滑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确立建军原则。
第(2)问 步骤:思路梳理
作答:(1)原因:“军阀重开战”(蒋桂战争)——军阀混战,为红军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分田分地真忙”——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路隘林深苔滑”“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直指武夷山下”等——偏远农村和山区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地区,红军有回旋余地;古田会议——确立了军队建设原则,特别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举措: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原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现了道路创新。
演练:创新试题 从知识到见识
品真题 知导向
1.(2020·全国文综Ⅱ·29)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 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 )。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国民政府是什么 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可知该事件发生在1927年,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国共两党合作破裂,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故选B项;“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毛泽东在1928年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共两党合作失败的原因在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出现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不是“左”倾错误,排除C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于1934年进行了战略转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2.(2021·全国乙卷·29)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 )。
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答案 A
解析 1934年正面临着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之间的“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之后又面临着长征进行战略转移的任务,这些都需要中国共产党改进工作方法,更好地动员群众参与,才能渡过难关,故选A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已经在井冈山斗争期间开辟出来,与题干时间“1934年”不符,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专指在国民革命时期建立的用来“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统一战线,与题干时间“1934年”不符,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是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后,与题干时间“1934年”不符,排除D项。
新情境 新视角
3.(原创·情境创新)下图是1927年到1930年工人农民比例变化图。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农村革命根据地面积的变化
B.国民党统治区域失业率的变化
C.工人占中共党员比例的变化
D.白银在市场上流通比重的变化
答案 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中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据材料可知,1927~1930年工人所占比例呈现下降趋势。1921~1927年,中共革命道路以城市为中心,因此中共党员中工人所占比例大。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创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新道路,中共党员中工人所占比例减小,农民所占比例增加,C项正确。
4.(原创·情境创新)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至10%,1933年提高至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是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外国货物在中国的进口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
A.维护国家主权的努力
B.消除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C.禁止白银在市面流通
D.争取到英美对抗战的支持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国民政府修订关税,力图维护国家主权。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发起修订新约运动,力图维护国家主权,取得一定成绩。关税的变化带来了进口税率的变化,A项正确。1931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B项错误。禁止白银在市面流通发生在1935年币制改革后,C项错误。英美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主要发生在1941年后,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