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学习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共6课时)
第一课 鸦片战争
设计制作:陈代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1、由“中国与英国相隔如此之远为何还会发生战争?”导入新课
2、教授新课:“正当贸易——鸦片走私——发动战争(英国侵略中国的三部曲)
(1)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当时拥有鸦片专卖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其鸦片每箱成本200多卢比,1817年在市场上的拍卖价为1785卢比,在中国的卖价为2618卢比,差额833卢比,折合银元400元或白银280多两。)于是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指导学生看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再概括归纳:鸦片是一种用罂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人一旦吸食鸦片就不易戒除,一染上毒瘾,则使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教师请学生阅读动脑筋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造成哪几方面的危害;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教师提出你将如何面对这因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重局势的问题。在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后,教师再归纳鸦片走私已严重危及清王朝的统治,所以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讲清楚鸦片的危害,林则徐为何禁烟即不言而喻)
教师提问: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学生回答后老师进一步提出:采取了严厉有效的措施,并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注意提醒学生,销烟是采用化学反应的方式方法进行,并非烧烟。指出当时外国人并不完全相信林则徐真要禁烟,他们想林则徐这次要发大财了。但他们在仔细观察整个销烟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发现其紧张有序、滴水不漏的组织措施,根本使人无机可乘,他们的想法太天真了。林则徐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人格精神让这些外国人心悦诚服,赞叹不已。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罗瑞卿大将参观虎门时说过:“中国近代史就是在这儿首先开始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了虎门就能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4)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教师指出,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决心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教师提问: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指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由于这场战争是因鸦片走私引起的,所以马克思说:“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就被称为鸦片战争。
(5)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让学生阅读课本回答,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以清政府战败的原因作为小讨论的主题,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自由发挥、自我表现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看鸦片战争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一是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二是占香港、进吴淞、到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再归纳提示: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却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结果“落后就要挨打”,在战争中吃了败仗。尽管中国所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尽管有关天培这样的爱国将土的英勇抵抗,但仍然挽回不了失败的结局,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6)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提示,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让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割让香港岛示意图。引导学生将条约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六个字。再与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斗争,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练一练
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活动与探究
1.小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课件61张PPT。鸦片战争■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
■课堂小结鸦片战争设计制作:陈代富导入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题词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一——虎门销烟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矗立着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近代以来的民族英雄而建立。在纪念碑的基座,镶嵌着八块石雕,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争的八个历史性场面。其中第一座反映的历史事件就是虎门销烟。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坑里销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的爱国壮举。英国发动的罪
恶的鸦片战争,揭开了近代中国屈辱挨打历史的第一页。从此中国人民开
始了艰苦卓绝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你知道林则徐为什么要领导禁烟运动
吗?《南京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导入虎门销烟鸦片的炮制过程 该图为英国随军画师所绘制。鸦片的炮制过程主要为分拣、搅拌、赋形、干燥、仓储、运送几个流程。本图反映的是赋形环节。 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它是英国在亚洲推行殖民政策的工具,拥有从好望角到东方的贸易垄断权。18世纪末开始,东印度公司发现进行鸦片贸易可以牟取暴利,便强迫孟加拉农民种植鸦片,并垄断鸦片贸易,用走私的方法,将鸦片大量运送到中国,从中攫取巨额利润。 图为东印度公司在伦敦的大楼。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设立的鸦片储藏库。17世纪,吸食鸦片的方法从南洋传入中国,吸食者日众,鸦片进口猛增,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并严重危害吸食者健康。1729年,清政府下令禁止吸食鸦片,1796年禁止鸦片进口和种植。 英美等国的鸦片贩子不顾清政府的禁令,把鸦片偷运进中国。这是1839年停泊在广东珠江伶仃洋的英国鸦片趸船。 该图为英国随军画师所绘制,反映的是英国运载鸦片的船只卸载鸦片的情形。中国人在烟馆中吸食鸦片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一些城镇烟馆林立,许多中国人在烟馆中吸食鸦片。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非常容易上瘾,而且很难戒除,使人体力渐衰,精力消耗,意志萎靡,直到丧失生命。 清朝时期鸦片烟具 ,包括烟灯、烟斗、烟盒、枪长等炮子谣(节选)
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烧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 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势将胥天下之编氓丁壮,尽为萎靡不振之徒。
?
——《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放任)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文忠公政书》乙集道光帝像 道光帝(1782—1850),爱新
觉罗·旻宁,庙号宣宗,年号道光。
他在位期间虽然力图振奋,但政治
腐败,赋税加重;同时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开始打开中国大门。在列强
侵略面前,他先派林则徐赴广州查
禁鸦片,进行抵抗,后又举棋不定,
时战时和,在英军进逼下,签订了
中英《南京条约》及一系列不平等
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林则徐塑像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他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对于鸦片流毒中国深感忧虑。在任湖广总督时,他采取措施,严禁吸食鸦片,成绩显著。1838年,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痛陈鸦片危害,主张严禁鸦片。12月,林则徐被道光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与两广总督邓廷桢采取措施,坚决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2万余箱,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与此同时,他整顿海防,添置大炮,组织水勇,多次打败英国武装挑衅。他还积极了解外国情况,组织人翻译西方书籍、报纸,并亲自主持编译《四洲志》。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战备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领定海,直逼天津。清政府将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10月,林则徐被革职。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不愧为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的雕像 林则徐行书对联 林则徐在广州通令洋商缴出鸦片谕 1939年3月,林则徐到广州后即雷厉风行,采取措施,严禁鸦片。他责令外国鸦片贩子必须交出全部鸦片,并写下保证书:“以后来船永不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他还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图为林则徐在广州通令洋商交出鸦片的手谕。林则徐监督销毁鸦片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到虎门,下令将收缴的鸦片2万余箱共计230多万斤全部当众销毁。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广州人民满怀对禁烟斗争的胜利喜悦,涌向虎门海滩观看销烟壮举。外商也多到现场参观,他们“摘帽敛手”,向林则徐表示敬意。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强决心。 这幅画图描绘的就是虎门销烟的情景。 电影《林则徐》片断 《林则徐、邓廷桢、怡良奏虎门硝烟一律完竣奏折》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等人将销烟过程上奏道光皇帝,道光帝在奏后朱批:“可称大快人心事。” 1842年,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在西安与家人告别时,作了题为《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二首。诗人气概昂扬,明确表示:纵是被贬遣戍,只要对国家有利,不论生死,也要去干;岂能因为个人祸福而避后趋前。此时此境诗人深怀忧民之心,忠君之意,难忘报国。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林则徐纪念碑 林则徐纪念碑矗立在广东沙角炮台下、濒海操场上。该纪念碑为纪念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丰功伟绩而立。建于新中国成立之前,碑名是由当时广东省主席陈铭枢所题,一直保存完好。 美国林则徐铜像由美国林则徐基金会于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同一年,树立在纽约市华埠中心,东百老汇街的前端。 铜像由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维汜教授所设计,高3.2米,头戴清朝官帽,身穿一品官服,取站立姿态,背着双手,昂首挺胸,气宇轩昂,目光炯炯直视前方,表达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睁眼看世界的胸襟气概。这是屹力于西方世界的第一尊世界禁毒先驱的铜像。美国纽约林则徐铜像
鸦片战争博物馆 虎门销烟池遗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镇口村。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会督文武大员在虎门镇口海滩上举行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林则徐指挥在海滩高处挖开长、宽各46.5米的两个销烟池,池底平铺石板,四周置桩栏板,池前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鸦片分批投入池内,采用盐卤水加石灰浸化办法使其分解销蚀,然后引水入池冲走。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后,销烟池泥沙淤塞,现有销烟池为1973年经考古发掘复原。 返 回返 回虎门林则徐纪念馆内的毒品焚销炉 虎门林则徐纪念馆内的销毁鸦片烟池 鸦片战争 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1840年,英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前来远东。4月7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了政府的对华政策。就这样,英国侵略者“为鸦片走私的利益而发动了第一次对华战争”。战争历时两年,最终以清朝失败而告终。 虎门威远炮台(位于今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海口东岸),清军曾在此抗击英国侵略军。清朝水师炮船 清朝水师船只英舰侵略广州 1840年6月,英舰进犯广州,林则徐团结军民将其击退。英军见无隙可乘,就北上进攻厦门,又被厦门守军打退,遂转攻舟山群岛的定海。 英舰侵犯定海 1840年7月4日,英舰侵犯定海。由于清政府没有做好防御工作,定海被英国侵略军占领。 琦善在白河口英舰上会谈 1840年9月,英舰北侵到渤海,向直隶总督琦善提出六项要求,清政府在英军武力威胁下,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派琦善到广东与英军议和。英舰侵入广州湾 1841年1月7日,英舰侵入广州湾。图为清军跟英国侵略军在广州海面激战的情形。 1841年1月29日,英军侵占香港。 英军侵占香港1841年8月26日,英舰侵占厦门。英舰侵占厦门1841年9月英军攻打定海和舟山。 该图为英国随军画师所绘制。 英军攻打定海和舟山1842年7月21日英军攻打镇江城。 该图为英国随军画师所绘制。 英军攻打镇江城鸦片战争后在广州的英军 返 回返 回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时期的南京。该图为英国随军画师所绘制。 鸦片战争时期的南京 1842年8月,英国军舰抵达南京江面。清政府不得不宣布议和,派代表耆英、伊里布到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被迫接受英国代表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图为中英双方在南京海面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定《南京条约》时的情形。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 位于南京市狮子山西麓的古静海寺。1842年8月,英军军舰陈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屈膝求和,双方在这里谈判议约四次。8月29日在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双方谈判议约旧址 中英《南京条约》是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中英文接缝处)(中英文合壁本) 中英《南京条约》(原文)
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南京。
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是以大清大皇帝特派钦差便宜行事大臣太子少保镇守广东广州将军宗室耆英,头品顶戴花翎前阁督部堂乍浦副都统红带子伊里布;大英伊耳兰等国君主特派全权公使大臣英国所属印度等处三等将军世袭男爵朴鼎查;公同各将所奉之上谕便宜行事及敕赐全权之命互相较阅,俱属善当,即便议拟各条,陈列于左:
一、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一、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一、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一、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员偿补原价。 一、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员,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为偿还。
一、因大清钦命大臣等向大英官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员,大皇帝准为偿补,惟自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以后,英国因赎各城收过银两之数,大英全权公使大臣为君主准可,按数扣除。
一、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员应如何分期交清开列于左:
此时交银六百万员;
癸卯年六月间交银三百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三百万员,共银六百万员;
甲辰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员,共银五百万员;
乙巳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万员,共银四百万员;
自壬寅年起至乙巳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员。
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数,则酌定每年每百员加息五员。 一、凡系大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清大皇帝准即释放。
一、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候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誉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
一、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
一、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著。
一、俟奉大清大皇帝允准和约各条施行,并以此时准交之六百万员交清,大英水陆军士当即退出江宁、京口等处江面,并不再行拦阻中国各省商贾贸易。至镇海之招宝山,亦将退让。惟有定海县之舟山海岛、厦门厅之古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迨及所议洋银全数交清,而前议各海口均已开辟俾英人通商后,即将驻守二处军士退出,不复占据。
一、以上各条均关议和要约,应候大臣等分别奏明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各用亲笔批准后,即速行相交,俾两国分执一册,以昭信守;惟两国相离遥远,不得一旦而到,是以另缮二册,先由大清钦差便宜行事大臣等、大英钦奉全权公使大臣各为君上定事,盖用关防印信,各执一册为据,俾即日按照和约开载之条,施行妥办无碍矣。要至和约者。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即英国记年之一千八百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由江宁省会行大英君主汗华船上铃关防。 1844年在广州黄埔签订中法《黄埔条约》,图为中法《黄埔条约》抄件(局部)。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地——望厦村(在澳门附近)鸦片战争后的香港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根据中英《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图为五口通商后的广州。 五口通商以后的广州返 回返 回1.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2.英国的商品输出和中国“出超”的有利地位
3.英国向中国大量偷运鸦片
4.鸦片走私对中华民族的严重危害
5.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
6.虎门销烟及其意义虎门销烟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2.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
3.中国的战败及其原因鸦片战争1.清政府被迫接受英国侵略者的全部要求
2.《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内容
3.《南京条约》附件签订的时间和内容
4.《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
等条约
5.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英
《南京条约》课堂小结学习活动讨论:鸦片输入的严重危害 罂粟,又名阿芙蓉,以其果实的汁液进行提炼,即为鸦片,又名“大烟”,具有强烈的麻醉性,是一种残害人们身心健康的毒品。人们要是吸食这种毒品,很容易上瘾,慢慢中毒,不用多久,一个身体强壮、精神饱满的人,就变成形容枯槁、萎靡不振的鸦片鬼了。吸食鸦片的中国人 炮子谣(节选)
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烧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学习测评1、中国在鸦片战争中遭到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指挥不当
B、经济落后
C、政治腐败
D、武器低劣
2、阅读课文中节选的林则徐上道光帝的奏折,回答:
(1)林则徐在奏折中就鸦片问题提出了什么主张?
(2)根据材料归纳林则徐为自己的主张提出的理由。
(3)道光帝为什么会接受林则徐的主张?C(1)严禁鸦片。(2)鸦片为害甚巨,若不严禁,一旦有敌来犯,国家将无兵无银御敌。(3)道光帝意识到银荒兵弱将危及清王朝统治。关天培像史海拾贝关天培壮烈殉国关天培祠 关天培(1781—1841),江苏山阳(今淮安)人,行伍出身。1834年任广东水师提督。他上任后增修虎门等地炮台,认真操练军队,警惕西方侵略。1839年,他坚决支持林则徐禁烟,出动水师,收缴英美鸦片。鸦片战争开始后,他指挥官兵发炮打伤英国军舰。1841年2月,英舰18艘向虎门进攻。关天培率军死战,受伤数十处仍亲燃大炮杀敌,最后与驻守将士400余人壮烈战死。史海拾贝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