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2-05 14:3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集合 例1 课 时 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知识链接 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知识生长点):一年级学过的一一对应的方法以及分类
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知识延伸点或相关学科文化):包含和分离
教学准备 Ppt、希沃白板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及核心素养落实点 策略调整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为了奖励表现优秀的同学,学校要为三年级的语文、数学之星拍张合照,用来做光荣榜,3年1班有5人获得语文之星,6人获得数学之星,一共有多少人要去拍照? 学生毫不迟疑地回答是11人。 师:没错,5+6确实等于11,可负责拍照的老师左等右等,只等来了8人,怎么回事呢? 生答有同学同时获得了语文之星和数学之星。师顺势引出获奖名单。 师:仔细观察过这份获奖名单,你有什么发现? 生:王一、张月、孙青重复了。(学生边汇报老师边连线) 师:原来5和6这么直接一加还不行?那怎么办?生:还要-3 师总结:哦!看来求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有时候还真的不能一加了之。 2.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2班, 2班有8人获得语文之星,9人获得数学之星,应该多少人要去拍照? 学生有了之前的经验,回答道可能是17人,也可能是其他人数? 老师继续追问:其他人数可能是多少?学生回答可能是16人、15人等。 师:要知道到底多少人?得先?生:看名单!(课件出示名单) 师:现在已经有这份名单了,对照名单仔细看看,到底一共有多少人要拍照?可以在上面标记一下!有结果了吗?多少人?(指名学生在希沃软件中画一画、圈一圈)其他学生在学习单上独立操作,通过画一画,圈一圈或连一连发现有2人重复,拍照的总人数应该是8+9-2=15人。 二、引出韦恩图(通过拖名单,让学生体会韦恩图各部分的含义)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在“拍照”这个真实情境下,学生既能展现原有“加法模型”,又能发现“重复现象”,在这里出现矛盾冲突,在这里学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也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及核心素养落实点 策略调整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圈一圈,连一连的方法找到了“重复”的名单,有个聪明的人想了一个好办法,他用了两个圈,一个表示语文之星,一个表示数学之星,他和我们一样,发现有重复了,于是他就把两个圈叠起来。 师:你知道这重叠的部分是什么意思吗?(指中间) 生:这中间是重复部分 师:那应该把谁的名字放在中间呢?生:杨明、李芳。(老师拖拽) 接着,老师请学生上去操作把表格中的学生名单一个个拖到韦恩图的左右两边,学生发现表格中还剩下两人,由此展开讨论:需不需要把他们拖进来?学生在讨论争辩中获得真知。 师总结:这张图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杨明李芳既获得了语文之星,又获得了数学之星,也就是这两个人重复了,在计算的时候,要把重复的学生减掉一次。 三、渗透算式(通过算式,让学生把韦恩图各部分说清楚) 这一环节,老师首先抛出问题:看到这幅神奇的韦恩图,你还能想到用其他方法计算一共有多少人吗? 学生主动思考,想到了许多不同的算法,有7+2+6=15、(9-2)+8=15、9+(8-2)=15等,学生通过这些算式主动去理解韦恩图各部分的含义。 四、拓展提高(感受集合间不同的关系) (课件出示题目)3班有6人获得语文之星,4人获得数学之星,获奖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在学习单上独立思考。 学生汇报可能有10人、9人、8人、7人、6人、5人…… 老师继续提问:你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上去操作拖动韦恩图,在操作中去理解集合中的三种不同的情况,即完全不重复,有部分重复,完全重复这三种情况。 三 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很出色,谁愿意来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 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四 课堂作业设计 A类:同学们去春游,带面包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既带面包又带水果的有48人。参加春游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B类:三年级有20个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1人。 (1)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2)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几人 (3)只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建立解决加法问题还要考虑重复情况的意识,这个拓展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主动考虑有没有重复的同学获奖,是课堂知识的升华。
板书设计 集合 语文之星 数学之星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