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章 健康地生活综合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卫生习惯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是( )
A.早晚刷牙、洗脸 B.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
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D.不随地大小便
2.2020年开始流行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 B.通过饲养、投喂动物传播
C.通过蚊虫、蜱螨叮咬传播 D.通过水、食物等饮食传播
3.1988年上海市流行甲型肝炎,后查明是食用不清洁的毛蚶引起的,这种毛蚶成了甲型肝炎流行的( )
A. 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病原体
4.艾滋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杀手”之一,其病原体简称为HIV.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IV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增殖 B.可把HIV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
C.患者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 D.可通过蚊子等昆虫传播艾滋病
5.计划免疫的目的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增加身体营养
6.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要按医嘱服用药物,关注药品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保质期
B.非处方药的标志是OTC
C.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生或执业助理医生的处方才可以购买
D.西药有毒副作用,中药没有毒副作用
7.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①按时作息,坚持体育锻炼 ②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拒绝毒品
③因烦恼事而抽烟,酗酒 ④学习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⑤不挑食,不偏食,合理营养.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①②④⑤
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会将人体免疫系统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并进行大规模破坏,未经治疗的HIV感染会逐渐发展成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最终破坏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致命性机会感染及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等),有可能感染艾滋病
B.共用注射器和纹身器械是会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
C.HIV可以通过吸血昆虫在患者与正常人之间传播
D.可通过注射艾滋病疫苗防控艾滋病感染
9.目前接种疫苗是防控新冠疫情的重要措施。临床研究表明,仅接种一剂次疫苗不能产生预期免疫效果,三周后接种第二剂次,可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如示意图)。下列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病毒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属于传染源
B.带口罩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接种新冠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新冠肺炎,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第一次接种后,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仍有可能感染新冠肺炎。
10.根据《禁毒法》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 )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A.能够使人产生依赖性 B.能够使人产生兴奋作用
C.能够使人形成瘾癖 D.能够治疗疾病
11.关于禽流感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使人获家禽患病 B.是一种动物病毒
C.只能寄生在生活细胞里 D.是单细胞生物
12.保持愉快的心情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当生活中出现某些烦恼问题时,你认为以下哪种方法不利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
A.去运动、看电影,转移注意力
B.向好朋友、同学倾诉
C.寻求心理老师的辅导和帮助
D.自我封闭、怨天尤人
13.青少年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选项中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 )
A.经常熬夜学习到天亮
B.逢年过节和大人﹣起吸烟喝酒
C.饮食要合理,经常参加体育运动
D.沉迷网络游戏,染上网瘾
14.3月3日是全国整治酒驾统一行动日,张店交警大队组织部分警力开展了夜查统一行动,并希望广大驾驶员朋友做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夜查时,机动车进入交警的视线,在交警的眼球形成物像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B.交警怀疑司机是酒后驾车,要求司机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司机吹气时胸廓变大
C.对于怀疑是醉酒驾驶的司机,还需进一步抽血检验,抽血的部位是前臂的动脉
D.醉酒开车很危险,主要原因是酒精麻痹了司机的脑干,使得开车时动作不协调
15.在服用药物时,我们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不应充分考虑的是( )
A.药品的不良反应 B.禁忌
C.注意事项 D.跟着药品广告走
16.新冠疫情还未结束,又出现了甲流病毒,下列关于甲型流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型流感的传染源为甲型流感病毒
B.戴口罩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甲流病毒的传播
C.感染甲流后,身体内会产生对应的抗体,为非特异性免疫
D.从预防措施来看,对公共场所消杀主要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7.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 )
A.传染病 B.糖尿病
C.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D.遗传病
18.回顾你所做过的生物学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体现了生物能通过反射回应刺激
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37℃是消化酶的适宜温度
C.“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要把刮取物置于生理盐水中
D.“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需进行重复实验,数据取平均值
19.在创建文明校园中,要求学生不随地吐痰。从传染病角度看,随地吐痰的危害主要是
A.行为不文明 B.痰中有尘粒
C.痰中有病原微生物 D.痰中有黏液
20.冠状动脉硬化不会直接引发( )
A.肺癌 B.心力衰竭 C.冠心病 D.心肌梗死
二、实验探究题
21.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细菌等大量的病原体.我们能够健康地生活,原因之一是我们的皮肤具有屏障作用,植物果实的果皮也同样具有屏障作用.下面为某探究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西红柿进行的模拟探究活动.
实验用品:洁净塑料袋4个,果皮完整、大小相同的新鲜西红柿4个,等量的西红柿腐烂物2份.
探究过程:将4个西红柿洗净、擦干,处理方法如表所示,放入塑料袋中密封,均放置在25℃的环境中,四天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编号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1号 果皮完整,不与腐烂物接触 不腐烂
2号 果皮完整,与腐烂物接触 不腐烂
3号 果皮划破,不与腐烂物接触 轻度腐烂
4号 果皮划破,与腐烂物接触 ?
请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号西红柿在本探究实验中起的是 作用.
(2)请你预测4号西红柿的实验结果为 .(填“不腐烂”、“轻度腐烂”或“严重腐烂”)
(3)在免疫学上,人体皮肤的这种屏障作用属于 免疫.
(4)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促使其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 ,从而参与病原体的清除.
(5)某人不慎被疯狗咬伤,患上了狂犬病.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该患者属于 .
22.实验探究
生活中一些人酗酒后,情绪激动,喜怒无常......酗酒对人体有危害吗?仕轩同学希望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来寻找答案。在室温条件下,他选用10只大小一致的成年水蚤做了A、B两组实验,观察水蚤10秒心跳次数。方法是:
① A组:每只水蚤先放在清水中计数,重复3次。
② B组:将A组的水蚤分别移入体积分数为5%的酒精中计数,同样重复3次。
③ 处理数据:分别计算出A、B两组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仕轩同学在实验中所提出的问题是: ?
(2)A组和B组是对照实验,你认为实验的变量是 。
(3)仕轩同学在实验中,用了10只水蚤,并且重复做3次,然后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
溶液浓度 清水 酒精浓度
1% 3% 5% 8% 10% 15% 20%
心跳次数 35 30 30 24 22 21 18 0
将上面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曲线图。
(5)根据表格和曲线可知,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 ,直至死亡。
(6)结合这个探究实验,请你谈谈酗酒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23. 2016年4月,多地出现了“美瞳伤人”事件,佩戴美瞳导致视力下降等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可繁和他的同学利用与人类眼球结构相似的小白鼠,设计了如下实验。
(1)选10只同一窝健康的大小一致的雌性小白鼠 分成两组,编号甲和乙,甲和乙先用验光机验光,分别记录小白鼠的视力情况。
(2)准备10副同一某品牌的美瞳,甲组佩戴美瞳,乙组 ,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3)每天定时对小白鼠的美瞳清洗一次,连续观察一周后,再用验光机进行验光。为了使实验数据更有说服力,还应该进行 。
(4)若甲组小白鼠的视力下降速度远大于乙组小白鼠的视力下降速度,则说明佩戴美瞳对人的眼睛有 。
(5)根据上述结论,请提一条对青少年的建议: 。
24.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酒精对玻璃拉拉鱼(一种身体近乎透明的小鱼)的心率否有影响”,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该兴趣小组作出的假设是:酒精对玻璃拉拉鱼的心率有影响。
实验步骤如下:
a.选取大小相同且干净的小鱼缸6个并编号,依次加入等量的清水、浓度为5%、10%、15%、20%、25%的酒精溶液。
b.每个小鱼缸中放入3条大小相近且生长状况良好的玻璃拉拉鱼,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观察并记录玻璃拉拉鱼的心率。
c.重复以上实验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酒精浓度 0(清水) 5% 10% 15% 20% 25%
心率(次/分) 204 192 168 120 84 36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号和3号对比,实验变量是 。
(2)实验现象:该兴趣小组通过观察发现随着酒精浓度的 、玻璃拉拉鱼的心率 。
(3)该兴趣小组通过实验初步得出的结论是:酒精对玻璃拉拉鱼的心率 (填“有”或“没有”)影响。
(4)由此推论,酒精也会影响人的健康。那么,作为中学生的你能不能饮酒? 。
25.实验小组的同学观察了不同酒精浓度的酒精中水蚤10秒的心跳次数,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实验组别 A B c D E
酒精体积分数 清水 5%酒精 10%酒精 15%酒精 20%酒精
10秒心跳次数平均值 33 24 21 17 死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中所提出的问题是∶ 。
(2)A 组和 B 组是对照实验,你认为实验的变量是 。
(3)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中,用了 10 只水蚤,并且重复做3 次,然后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将上面表格中的数据绘成曲线图: 。
(5)根据图表和曲线可知,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减缓,直至死亡。故酒精对水蚤心率具有 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BCD、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便,都与预防蛔虫病有关,不符合题意;
A、早晚刷牙、洗脸,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
2.【答案】A
【解析】【解答】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新冠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空气和飞沫传播。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进入健康人体内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食物传播、水传播、技触传播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存在于呼吸道黏膜上的病原体会喷射到周围的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病原体的空气后会被感染。消化道传染病和寄生虫传染病可通过水和食物传播,如人食用被蝈虫卵污染的瓜果蔬菜后可能患蝈虫病。狂犬病等体表传染病可通过体表的伤口传播。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等传播的传染病。
3.【答案】B
【解析】【解答】A.传染源是携带甲型肝炎病毒的人,不是毛蚶,A不符合题意;
B.毛蚶只是甲型肝炎病毒的载体,属于传播途径,B符合题意;
C.易感人群是对甲型肝炎缺乏免疫力的人,不是毛蚶,C不符合题意;
D.甲型肝炎的病原体是甲型肝炎病毒,不是毛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3、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4、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或其他媒介。
4.【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病毒的繁殖是自我复制,因此HIV不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增殖,错误;
B、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因此不能把HIV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应该在活细胞内培养,错误;
C、HIV使人的免疫功能缺失,容易感染多种疾病,因此患者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正确;
D、HIV不能通过蚊子等昆虫传播艾滋病,错误.
故选:C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因此病毒的繁殖又称为自我复制.(2)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5.【答案】C
【解析】【解答】计划免疫就是根据传染病的发病规律,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使人体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这里的人群是指对该传染病缺乏免疫力,注射疫苗后让他们体内产生抗体,提高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因此在人群中进行计划免疫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
故选:C
【分析】传染病流行需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6.【答案】D
【解析】【解答】ABC.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非处方药要严格按说明书服用;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不必医生嘱咐下使用,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ABC不符合题意。
D.“是药三分毒”,每一种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长期自行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无论是西药和中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服用时要遵医嘱,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①按时作息,坚持体育锻炼,属于健康生活方式
②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拒绝毒品,属于健康生活方式
③因烦恼事而抽烟,酗酒,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
④学习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
⑤不挑食,不偏食,合理营养,属于健康生活方式
故选:B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8.【答案】B
【解析】【解答】AC.HIV的传播途径主要由性滥交、血液和母婴传播,不含通过握手接触传播,不也会通过吸血昆虫在患者与正常人之间传播,AC不符合题意。
B.注射器和纹身器会接触到HIV患者的血液,故共用注射器和纹身器械会通过血液传播HIV,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B符合题意。
D.艾滋病疫苗至今未研发成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9.【答案】D
【解析】【解答】A.新冠肺炎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冠肺炎患者或携带者才是传染源,A不符合题意。
B.带口罩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新冠肺炎通过飞沫传播,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经,B不符合题意。
C.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它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种免疫是出生后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C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提供的图片可知,第一次接种后,虽然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但是抗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数量过少,甚至可能消失,抵抗该病的能力弱,因此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仍有可能感染新冠肺炎,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10.【答案】C
【解析】【解答】根据《禁毒法》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故答案为:C
【分析】毒品:吸毒(摇头丸、K粉、冰毒、鸦片、大麻、可卡因、吗啡、海洛因)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脏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11.【答案】D
【解析】【解答】A、禽流感病毒寄生在人体和禽类身体的活细胞内,靠吸取活细胞内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存,所以会使人、禽致病,故A正确。
B、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动物病毒.故B正确。
C、禽流感病毒属于病毒,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故C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禽流感病毒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寄生,能使人、禽致病,可制成流感疫苗。
12.【答案】D
【解析】【解答】解:方法一: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方法二: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方法三: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综上所述可以知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 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13.【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经常熬夜学习到天亮,会破坏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身体健康;
B、吸烟、喝酒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不利于身体健康;
C、饮食要合理,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一日三餐按时就餐,既能满足营养物质的需要,又避免过量摄入导致肥胖或摄入不足而营养不良,有利于身体健康;
D、沉迷网络游戏,染上网瘾,不利于身体健康,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故选:C.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坚持合理营养;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14.【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A正确;
B、吹气时胸廓变小,B错误;
C、抽血的部位是前臂的静脉,C错误;
D、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人醉酒后导致动作失调的原因是酒精麻痹了小脑.D错误.
故选:A
【分析】(1)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 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3)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
(4)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如图
15.【答案】D
【解析】【解答】在服用药物时,我们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看药品的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不应该跟着药品广告走。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用法与用量、疗程、适应症等,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
故答案为:D。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不良作用或危害。
16.【答案】B
【解析】【解答】A、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甲型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的病原体,A错误;
B、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甲流病毒的传播,B正确;
C、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感染甲流后,身体内会产生对应的抗体,为特异性免疫,C错误;
D、传播途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从预防措施来看,对公共场所消杀主要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7.【答案】C
【解析】【解答】A.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类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但可以通过治疗治愈。所以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故不符合题意。
B.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所以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故不符合题意。
C.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很难治愈;癌症更是无法治愈。故符合题意。
D.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18.【答案】A
【解析】【解答】解:A.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叫做应激性,“探究草覆虫对刺激的反应”体现了生物能通过应激性回应刺激, A符合题意;
B.酶的消化需要适宜的温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 37℃是消化酶的适宜温度,所以要把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温浴10分钟, B不符合题意;
C.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应该用0.9%的生理盐水,与口腔上皮细胞内部渗透压相等,从而保持细胞形态,C不符合题意;
D.“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需进行重复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少数据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应激性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2、反射: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19.【答案】C
【解析】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 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痰中含有细菌等微生物.因此不能随地吐痰,以免传播疾病.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20.【答案】A
【解析】【解答】动脉硬化是动脉壁增厚、变硬而失去弹性,可累及大、中、小三类动脉。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故答案选:A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常见的疾病特征。
21.【答案】(1)对照
(2)严重腐烂
(3)非特异性
(4)抗体
(5)传染源
【解析】【解答】解:(1)该实验的变量是果皮的完整性,被划破果皮的苹果是实验组,果皮完整的苹果是对照组,说明果皮对果实内部有保护作用.(2)4号西红柿果皮划破,失去保护作用,并与腐烂物接触,所以实验结果为严重腐烂.(3)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对所有的病原体都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4)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5)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患有狂犬病的人属于传染源.
故答案为:(1)对照;(2)严重腐烂;(3)非特异性;(4)抗体;(5)传染源.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22.【答案】(1)酗酒对人体有危害吗?(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吗?)
(2)酒精的有无或酒精
(3)数据的误差(偶然因素的影响,或实验误差)
(4)
(5)减小
(6)酗酒会使脑处于麻痹状态,引起心率减慢,损害心脏和血管。如果一次饮酒过多,还可能使心跳停止,导致人的死亡。(能提到酗酒与心脏的关系即给分)
【解析】【解答】(1)仕轩同学希望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来寻找答案.因此提出的问题是: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吗?(酗酒对人体有危害吗?).对照实验的问题、假设和结论最好一致,因此可以假设: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
(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A组和B组是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酒精的有无.
(3)在实验中,用了10只水蚤,并且重复做3次,然后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数据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先以心率为纵坐标,酒精浓度为横坐标,画一个直角坐标轴,然后分别确定(0,35)、(1%,30)、(3%,30)、(5%,24)、(8%,22)、(10%,21)、(15%,18)、(20%,0)八个点,顺次连接可得水蚤心率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变化的曲线图.
(5)根据表格和曲线可知,当酒精的体节分数分别是( 清水)0、1%、3%、5%、8%、10%、15%、20%,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33、30、30、24、22、21、18、0( 死亡).表明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减少,直至死亡.
(6)酗酒会使脑处于麻痹状态,引起心率减慢,损害心脏和血管.如果一次饮酒过多,还可能使心跳停止,导致人的死亡.(能提到酗酒与心脏的关系即给分).
【分析】(1)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使肝脏硬化,增加患癌症的危险,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车祸元凶之一)。
23.【答案】(1)平均(或“均”、“等”)
(2)不戴美瞳
(3)重复实验
(4)害
(5)①不要佩戴美瞳,②倡议其他同学不要佩戴美瞳
【解析】【解答】(1)选10只同一窝健康的大小一致的雌性小白鼠平均分成两组,编号甲和乙,甲和乙先用验光机验光,分别记录小白鼠的视力情况。
(2)准备10副同一某品牌的美瞳,甲组佩戴美瞳,乙组不戴美瞳,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3)每天定时对小白鼠的美瞳清洗一次,连续观察一周后,再用验光机进行验光。为了使实验数据更有说服力,还应该进行重复实验。
(4)若甲组小白鼠的视力下降速度远大于乙组小白鼠的视力下降速度,则说明佩戴美瞳对人的眼睛有害。
(5)根据上述结论,请提一条对青少年的建议:①不要佩戴美瞳,②倡议其他同学不要佩戴美瞳。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4.【答案】(1)酒精的浓度
(2)升高;降低
(3)有
(4)不能
【解析】【解答】(1)本实验“探究酒精对玻璃拉拉鱼的心率否有影响”,2号和3号分别选用5%、10%的酒精,其他条件均相同,因此实验变量的酒精的浓度。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随着酒精浓度的升高,玻璃拉拉鱼的心率会下降。
(3)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酒精对玻璃拉拉鱼的心率有影响。
(4)酒精会伤害到人的心脏和大脑,因此作为中学生是不能饮酒的。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使肝脏硬化,增加患癌症的危险,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车祸元凶之一)。
25.【答案】(1)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吗
(2)酒精浓度
(3)减少实验的误差
(4)
(5)抑制
【解析】【解答】(1)本实验探究的是不同酒精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因此提出的问题是: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吗?
(2)A组和B组是以酒精浓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A组每只水蚤放在清水中计数作为对照组,B组将A组的水蚤分别移入体积分数为5%的酒精中计数作为实验组。说明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
(3)在实验中,用了10只水蚤,并且重复做3次,然后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以横坐标为酒精体积分数,纵坐标为心率,在如下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描点(0 33)、(5% 24)、(10% 21) 、(15% 17) (20% 0),连线可得水蚤心率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变化的曲线图。
(5)根据表格和曲线可知,当酒精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清水)0、5%、 10%、15%、 20%,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33、24、21、17、0(死亡)。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而导致死亡。故酒精对水蚤心率具有抑制作用。
【分析】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使肝脏硬化,增加患癌症的危险,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车祸元凶之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