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第一课时)
教学对象及特点 教学对象:二年级学生 特点: 1.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语文学习,已经会认1150个字,会写550个字。能够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2.学生经过一年半的语文学习,能够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能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等表达的不同语气。 3.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雪孩子》等课文的学习中,已经出现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语文要素。学生对本课“读句子,想画面”这一教学重点内容的学习已有一定基础。 4.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小学生活,已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由于其年龄较小,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课上有意注意时间较短。
案例描述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儿童诗,通过第一课时随文识字、写字教学,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为第二课时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诗歌1-2小节,作者开始寻找雷锋的足迹。有作者的内心呼唤,有对雷锋个人形象的刻画,也有对恶劣环境的描写。通过“冒着蒙蒙的细雨”等语句,可以想象出当时雷锋冒雨抱着孩子在泥路上行走时艰难的画面。 诗歌3-4小节,“顺着弯弯的小路”是作者继续寻找雷锋的轨迹。此时,作者内心的呼唤更加急切。背着年迈的大娘,踏过一路荆棘,而“洒下的汗滴”正是雷锋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在朗读中,结合“踏着路上的荆棘”等语句,感人画面立刻浮现在眼前。诗歌的结尾,作者的寻找有了答案,两个“哪里”相互照应,点名了雷锋精神无处不在的主题。 学习这首儿童诗,有利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及分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单元语文要素为读句子,想象画面。这是对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这一语文要素的继续衔接,也是为学习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所做的铺垫。体现了学生从经历想象、运用想象再到形成想象的学习过程。单元语文要素落实了《课程标准》中“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的要求。 这是一篇弘扬爱国主义的儿童诗。教学时,以“读”为主,读好问答句。第一课时以识字写字教学为主,通过观看微课,引导学生积累结合图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在诗中,我们同作者一起沿着“长长的小溪”,顺着“弯弯的小路”,乘着“温暖的春风”,共同寻找雷锋的足迹,感悟雷锋精神。通过这首儿童诗的学习,学生在读 中想象雷锋热心帮助他人的画面,了解雷锋叔叔感人事迹,向雷锋叔叔学习,懂得在生活中发扬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泞、踏、需”,归类识记“蒙、莹”,加一加识记 “顺、迈、瓣”, 借助图片识记“荆、棘”,通过与熟字组成常用词,换语境识记“曾、觅,通过同音字比较区分“献-现”。通过观察字的结构、汇报关键笔画及书写中注意事项、书空、描红等过程会写“留、冒、弯、背”4个上下结构的字。会写“叔叔、温暖”等6个词语。激发识字写字兴趣,培养良好书写习惯,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 2.通过结合图片、发挥想象、联系生活经验和形声字构字规律、找近义词的方法,猜测“泥泞、年迈、晶莹、寻觅”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 3.通过教师范读、男女生读、师生对读等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问答语气。初步体会雷锋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落实文化理解和传承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留、冒”等4个上下结构的字。会写“叔叔、温暖”等6个词语。
教学难点 通过结合图片、发挥想象、联系生活经验和形声字构字规律、找近义词的方法,准确猜测“泥泞、年迈、晶莹、寻觅”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所选技术 微信、问卷星、班级小管家、希沃白板、希沃录制胶囊、芦笋微课录屏
技术使用的目的 教学前, 使用问卷星设计keqian预习学情反馈调查问卷,扩大学情分析范围,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快速收集和分析学生预习情况,提升学情分析效率,根据xueqing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设计科学的教学活动。 教学中 (1)在导入环节,运用希沃白板播放雷锋视频,让学生了解雷锋,为诗歌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2)在随文识字时,运用希沃白板,插入图片、动画、音频,字体加粗及更改颜色等功能增强识字教学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夯实教学重点。运用希沃白板,播放用芦笋录屏录制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可以通过“借助图片理解词义”的方法。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课堂效率,突破教学难点。 (3)随文识字教学后,运用希沃白板中“课堂活动”功能,创建识字游戏活动,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生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写字教学时,利用希沃白板“汉字”写字功能进行范写,书写后可以反复出 示汉字笔顺,便于学生直观学习重点汉字笔顺书写,突破学习难点。利用希沃白板“拼 音”功能,为生字标注音调。 教学后,运用希沃“录制胶囊”功能,发布本课实践性学习任务,便于学生和家长随时进行查看,减轻教师备课压力。
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策略: (一)识字写字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泞”,在文中“那泥泞路上的脚窝”来理解字义,同音字对比区分“现-献”,通过与常用字组成新词,换语境识记“迈、需、献、瓣”。通过观看微课,了解借助图片图片、找近义词,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二)课文朗读 1.通过随文识字,将会认的字送回文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课前利用白板观看雷锋视频,了解雷锋,为诗歌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3.利用白板播放配乐,结合诗歌内容创设情境,关注文中标点符号,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说感受等策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体会雷锋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活动: 以“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为线索,设计以下四个板块: (一)初读诗歌明足迹,了解主要内容。 (二)再读诗歌寻足迹,理解重点内容。 (三)朗读诗歌想足迹,体会诗歌情感。 (四)创编诗歌踏足迹,升华诗歌主题。
教学模式: “四趣四学”教学模式 课题导入——预学生趣 随文识字——共学激趣 巩固字词——个学乐趣 生字讲解——延学浓趣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课题导入——秀场(预学)生趣 1.白板播放雷锋纪录短片 过渡:孩子们,你知道视频中出现的人是谁吗?没错,他就是默默为人民无私奉献的雷锋叔叔。通过观看刚才的视频,你了解雷锋叔叔了吗? 3.指名说后,教师简要介绍雷锋生平轶事。 4.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5.过渡:你们想知道雷锋叔叔在哪里吗?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温暖的春风,沿着弯弯的小路,去共同找寻雷锋的足迹。 (二)随文识字——共学激趣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标出诗歌小结并圈出本节课要认的字。 2.过渡:这首诗一共有五小节。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呢?现在,就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分节朗读诗歌。 4.课件出示问题:诗歌中,雷锋叔叔路过了 ,路过了 ,帮助 和 。总之,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5.随文识字: 我们跟随着作者来到了小溪,小溪说...这里藏着一个要认的字“曾”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字。 用“曾”来组词,理解字义。(曾经,未曾) 雷锋叔叔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细雨,走在泥泞的路上... (出示“蒙、泞”) 蒙:(1)出示蒙蒙细雨的图片,理解字义。 (2)组词 (3)归类识记:在这首诗中,还藏着一个“草字头”的字,你找到了吗?(出示“莹”) 莹:(1)学生自主识记,交流识字方法。 (2)出示“晶莹的露珠”的图片,结合上下文,猜一猜“晶莹”一词的意思,理解“晶莹”一般用来形容透明的物体。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晶莹的?(预设:出示图片晶莹的泪花、晶莹的小溪、晶莹的钻石) 泞:(1)字理识记:泞 形声字,“氵”表义,“宁”表声。地面因有水而生成泥浆,可结合学生熟悉的“泥”,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的“泥”是什么样的? (2)结合图片,猜一猜“泥泞”的意思。 教师总结:“泥泞”就是淤积的烂泥。 (3)请你读一读“那泥泞路上的脚窝”通过朗读理解字义。 小结: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来读一读第二小节。细雨、泥路、沾满泥浆的脚窝,他一个人,在克服着这一切。请你读出自己的感受。(配乐,学生自由读后再齐读。) 过渡:听了小溪的话,我们“顺着弯弯的小路,继续寻找...” 顺:(1)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并组词,教师评价总结。 (2)理解“顺着”字义。 (预设:结合图片用“顺着”说一句话。) 小结:第三小节有作者内心对雷锋叔叔的呼唤, 你从哪句能看出来?试着读出疑问的语气。(男女生读,教师指导读好问句。) 过渡:我们的追问得到了小路的回答,一起来看看第四小节。 小组合作:四个人为一组,找出识字卡片交流本节中生字的识记方法。 迈、踏:(1)做动作识记,出示图片,学生表演。 (2)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让学生说一说“踏”的形旁表示的字义,教师补充声旁读音。 (3)创设情境:间操时,体育老师会说原地踏步走。 (4)出示图片,猜一猜“年迈”的意思。 教师播放微课视频 荆、棘: (1)读准字音 (2)结合图片识记,理解字义。 (3)看了荆棘的图片,是不是有一种刺痛从脚底而生的感觉?请你想一想,这是一条怎样的路?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走在这条路上,会是什么感觉呢? 瓣: (1)加一加识记 (2)出示花瓣的实物,让学生体会一朵花由很多片花瓣组成。 师生评价:评一评哪组讲的最好,能让人听明白。小组加分后,教师和获胜小组师生对读第四小节。 小结:雷锋叔叔在哪里?小路给了我们肯定的回答。脚踏荆棘之路,背起年老的大娘,雷锋叔叔洒下的汗滴,好像春日里一缕耀眼的光芒,洒向大地。又或像温润的春雨,滋润花朵。请你观察插图中雷锋叔叔的表情,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肯定的语气。 过渡:虽然雷锋已经离我们远去,但雷锋精神却被人们传承下来。第五节中,还藏着三个我们要认的字宝宝。 觅:(1)比一比识记字形 (2)组词 (3)寻觅:“觅”上面是一个“爫”,需要用手,下面是“见”,需要用眼看,无论是用手,还是眼,都是为了寻找。所以,寻觅就是寻找。 需、献:(1)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并组词。 (2)必需:想一想,疫情防护期间,哪些是我们的必需品? (3)同音字:献——现(通过组词加以区分) (4)如果让你用“献”组成一个四字词语来说说雷锋叔叔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会说...(预设:无私奉献) 小结:雷锋精神代代相传。课文中说...(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最后一句) 巩固字词——个学乐趣 识字游戏:学过了生字,我们一起来巩固一下。(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学生举手抢答。) 2.识字大闯关 3. 你做我猜: 出示课后第二题中的词语,让学生结合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一个人做动作,一个人猜是什么词。加深学生对词义的理解。 4.小结:(结合课后第一题)诗歌1、3小节是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作者在寻找雷锋,呼唤雷锋。2、4小节是小溪、小路在回答作者的疑问,诗歌中用了冒号,来表示回答,要读的肯定、有力。现在,请女生朗读1、3小节,男生朗读2、4小节,读出问句、答句的语气。 (四)生字讲解——延学浓趣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留、冒、弯、背”,学生观察会写字的字形结构。 2.学生讲解生字(结构、宽窄、大小、关键笔画、组词) 3.教师运用希沃白板“汉字”功能范写。 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一个。 5.教师巡视并用投影进行展示,学生评价。 6.教师总结评价后再写一个。 7.小结:雷锋曾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今天我们学习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第一课时,除了掌握会认的字以外,我们也从诗歌中初步体会到了作者对雷锋叔叔的内心呼唤和雷锋叔叔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品质。作者为什么内心如此急切?雷锋叔叔虽然早已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雷锋一样的人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共同学习。 实践性作业设计: 信息技术使用意图:结合 课前A1学情分析结果,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通过希沃白板播放视频的方式引入新课,让学生了解雷锋,走进雷锋。 指导学生读好题目,“哪里”带着呼唤的口吻,读出寻找的语气。 信息技术使用意图:结合 课前A1学情分析中使用班级小管家收集的反馈学生朗读结果,通过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音乐,配乐朗诵,为学生创设情境,落实本课朗读教学目标。 设计填空问题,整体感知诗歌内容。课件中插入文本框和动画“百叶窗”动态效果,逐一出示答案。 信息技术使用意图:结合 课前A1学情分析结果,选择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图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识记本课要认的字的教学策略,突破本课教学重点,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愿望。 利用图片识记、归类识记、字理识记等多种识字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激发学生识字学习兴趣。 联系实际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顺着”的词义。 扫清字词障碍后,流利朗 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创 设情境,为学生初步体会 雷锋叔叔乐于奉献的精 神做铺垫。 信息技术使用意图:结合 课前A1学情分析结果,结 合信息技术选择适当教学策略。通过观看芦笋录屏录制的微课,梳理“荆棘、泥泞”等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了解借助图片、联系近义词猜测词语意思的方法。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 读好问答句是本课教学 重点之一,在第一课时教 学中,先引导学生试着读 出疑问和肯定的语气,结 合课文插图,初步感知作 者对雷锋的敬意,体会雷 锋精神。 培养学生评价与反思的 能力。 信息技术使用意图:结合 课前A1学情分析结果,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在希沃白板中设计识字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教学重点,增加识字趣味。 信息技术使用意图:结合 课前A1学情分析结果,设 计写字教学活动。利用希 沃白板“汉字”写字功能 进行范写,书写后可以反 复出示汉字笔顺,便于学 生直观学习重点汉字笔顺 书写。 信息技术使用意图:由于 课上时间有限,教师利用 希沃白板中“录制胶囊” 功能,布置拓展学习任 务,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 间反复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