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综合题
一、单选题
1.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有所提高,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剧增呼出二氧化碳增多
B.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大量生物物种的灭绝
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
2.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主要目的是( )
A.获得木材 B.发展旅游业
C.发展养殖业 D.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在保护辽宁人的饮水之源——大伙房水库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 B.禁止随意乱砍滥发
C.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 D.引进更多外来物种
4.我国“植树节”是由凌道扬、韩安和裴义礼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的,“植树节”定于每年的( )
A.3月3日 B.3月12日 C.4月1日 D.5月1日
5.我国一直倡导“绿色生活”,“绿色”的含义包括“绿色城市,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绿色生活”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
A.废旧电池随意乱扔
B.人走不忘关电灯,洗手不忘关水龙头
C.尽量减少一次性木筷、餐巾纸、塑料袋等物品的使用
6.我县市民积极参与到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中,下列做法不值得提倡的是( )
A.提倡使用环保购物袋 B.不随地吐痰
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垃圾分类处理
7.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下列做法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C.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8.环境污染中最突出的污染是( )
A.大气和噪声 B.固体废弃物和水质
C.土壤和废电池 D.大气和水质
9.下列不利于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做法是( )
A.推广生物防治方法 B.发展生态农业系统
C.食用珍稀野生动物 D.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
10.近几年我市人民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生态美丽家园,下列行为中与创建文明城市不相符的是( )
A.鼓励各乡镇向南溪登峰村、里湖下营古寨、占陇下寨村等生态文明村学习,打造美丽新普宁
B.开拓荒山,加快房产建设,吸引人口聚集
C.加快排水截污设施建设,加强对河道设施的维护保养,切实改善整体环境
D.加强广场、公园的清扫保洁、道路的绿化修剪、整形及卫生死角垃圾的清理
11.滇池是镶嵌在昆明的一颗宝石,为让滇池保持秀美风光和迷人风采,不提倡的是( )
A.节约用水 B.退耕还湖
C.绿色出行 D.使用含磷洗衣液
12.云南要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下列与建设美丽云南不相符的是( )
A.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B.就地焚烧垃圾
C.推广新能源汽车 D.实施节水行动
13.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 )
A.砍伐天然林,营造人工林
B.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C.实行有计划地合理砍伐
D.允许人们先砍后栽,先致富后育林
14.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吴忠滨河大道考察时指出:“加强黄河保护,让母亲河永远健康。”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 加强两岸植树造林 B.排放工厂废水、生活污水
C.加固黄河两岸堤坝 D.节约水资源、杜绝浪费
15.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工业生产中向大气过多地排放(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水蒸气 D.温室气体
16.下列不属于保护环境的措施是( )
A.回收旧纸张、旧报纸 B.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C.垃圾分类处理 D.毁林开荒
17.我们提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8.下面有关绿化校园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教学楼大厅可摆放一些常见的、喜阴的盆花和观叶植物
B.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使校园在不同季节都有美丽风景
C.教学楼临窗可种植树形高大、能降低噪音的乔木
D.环校绿化带可选择荫浓、生长迅速、易栽易活、耐修剪的植物
19.“低碳生活”理念已进入寻常百姓脑海中,这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年度逐渐增加,“温室效应”越来越危及地球,以下哪一因素与二氧化碳增加无直接关系( )
A.砍伐热带雨林 B.燃烧化石燃料
C.土地沙漠化日益扩张 D.滥捕野生动物
20.由于干旱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许多草地严重退化,其具体表现和原因是( )
①牧草稀疏低矮②杂草和毒草增多③过度放牧,超载严重④大量开荒种田⑤肉食性动物大量减少⑥空气清新,光照过强⑦大量采挖中草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⑦
C.①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⑦
二、综合题
21.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
(1)人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因为一旦人类生存需求超过了 承载能力.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
(2)我国目前垃圾问题日益显现,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处理垃圾问题重要的是首先对垃圾进行 处理.
(3)工业生产中燃烧煤等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硫、氢氧化物,并进而形成 等酸性物质,随雨降落,危害生态.
(4)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做到不吃 和已过保质期的食品,不滥用抗生素和微量元素强化食品等.
22.请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俗话说“种豆肥田”,为什么种植豆科植物能提高土壤肥力?
(2)“食不言,寝不语”,为什么吃饭的时候不能大声说笑?
(3)“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好乘凉”的原因是 。
(4)青蛙是许多农业害虫的天敌,是庄稼的卫士。目前青蛙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请分析青蛙数量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
23.福州内河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水质清澈,成群的鱼虾畅游其中…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内河一度成为污水排放地,脏臭袭身,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为还“绿水绕人家”的美景,市政府已开始全面整治内河.专家介绍,投放合适的鱼类是净化水质的重要一环,如投放以藻类为主要食物的鲢鱼.根据鲢鱼的滤食功能,我国科研人员制造的“大型仿生式水面蓝藻清除设备”在内河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内河属于 (湿地/河流)生态系统.
(2)“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 是鱼虾等水生生物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
(3)过度排放污水,使内河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 的
(4)相比投放化学药物,这种“以鱼净水”的做法有什么优点?(说出一点即可) .
24.人类在创造辉煌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干出了自毁家园的蠢事.
(1)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给生物圈造成了哪些危害?
(2)作为中学生你能为保护生物圈做些什么?
25.(1)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有____、____、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____、____.
(1)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少,仅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 ,而且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出现退化趋势.草原情况也不容乐观,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 、 .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2)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 》和《 》,分别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管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等造成的;其次人口的剧增,呼出二氧化碳增多,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降低了植物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能力等,也是一方面的原因。物种的灭绝与此无直接关系。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绿化草地,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B。
【分析】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需物质条件,人类的衣食住行所需无一不是取自大自然。人类对自然资源,既不能盲目地开发利用,也不能完全禁止开发利用,而是要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
2.【答案】D
【解析】【解答】解:退耕还林还草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因为植被是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植被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因此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持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D.
【分析】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沙尘暴是西部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毁林毁草开荒和陡坡种粮.
3.【答案】D
【解析】【解答】A.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过度开发,有利于保护大伙房水库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
B.禁止随意乱砍滥发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大伙房水库生态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利于大伙房水库生态环境,C不符合题意。
D.不适当的引进外来物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本地的生态安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
4.【答案】B
【解析】【解答】中国的植树节最初由凌道扬和韩安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在孙中山的提议下,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举办植树活动,自此中国有了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来为了纪念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故答案为:B
【分析】“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
5.【答案】A
【解析】【解答】A、随意丢弃废电池的危害会污染土壤和水体,正确处理废旧电池的做法是:将使用后的废旧电池集中起来统一处理,A错误;
B、人走不忘关电灯,洗手不忘关水龙头,能够节约水电,属于“绿色生活”,B正确;
C、尽量减少一次性木筷、餐巾纸、塑料袋等物品的使用,能够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垃圾的产生,属于“绿色生活”,C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等。
6.【答案】C
【解析】【解答】A、提倡使用环保购物袋,能够减少环境污染,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应该值得提倡的,A不符合题意。
B、不随地吐痰,避免疾病传播,能减少环境污染,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应该值得提倡的,B不符合题意。
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浪费木材,森林减少,就会破坏生态环境,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不值得提倡的,C符合题意。
D、垃圾分类处理,能充分利用资源,同时减少环境污染,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应该值得提倡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滥伐森林对自然的危害:破坏了生态平衡。给你所处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灰尘加大,气候变暖,雨量减少,天然氧气剧减等。
2.滥伐森林对生物圈的危害:破坏生态平衡 、破坏物种多样性 、破坏生物圈与无机环境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是利用二氧化碳,二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A、开发风能、太阳能源等新型能源,可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该项不符合题意
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该项不符合题意.
C、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该项不符合题意.
D、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有利于改善环境,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如果将垃圾焚烧,会直接生成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如果将垃圾掩埋,腐生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垃圾中的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无机盐等,二氧化碳也会排放到大气中.因此,该做法不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该项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垃圾中的有机物在腐生细菌、真菌的作用下,会分解成二氧化碳、无机盐等.吸收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煤炭等有机物的燃烧量,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8.【答案】D
【解析】【解答】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对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中最突出的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能源的使用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等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是主要的水污染源;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和生存,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权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9.【答案】C
【解析】【分析】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共同繁荣.
A、推广生物防治,减少药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故不符合题意.
B、发展生态农业系统,属于保护环境的例子,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故不符合题意.
C、食用珍稀野生动物,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故符合题意;
D、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类题目考查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多以选择题出现,难度一般.
10.【答案】B
【解析】【解答】A.向生态文明村学习,打造美丽新乡村,与创建文明城市相符,不符合题意。
B.开拓荒山,会破坏生态环境,与创建文明城市不相符,符合题意。
C.加快排水截污设施建设,加强对河道设施的维护保养,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与创建文明城市相符,不符合题意。
D.加强广场、公园的清扫保洁、道路的绿化修剪、整形及卫生死角垃圾的清理,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与创建文明城市相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主导作用.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是高度开放和易造成环境污染.我们应创建良好的社区环境从我做起;对污染物回收利用、控制排放;提高环保意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11.【答案】D
【解析】【解答】A.自然界极少量的水人类可利用,我们应节约用水,A不符合题意。
B.退耕还湖,可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应该提倡,B不符合题意。
C.绿色出行,可减少环境污染,应该提倡,C不符合题意。
D.含磷洗涤剂可导致水体污染,出现赤潮或水华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有利于环境保护就是对环境无污染,不能污染空气,不能污染水体,不能造成白色污染等方面。
12.【答案】B
【解析】【解答】A.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可保护生态系统,减少环境污染,A不符合题意。
B.就地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B符合题意。
C.推广新能源汽车,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实施节水行动,利于环境保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3.【答案】C
【解析】【解答】ABD、封山育林,禁止砍伐能够在短时期内保护森林植被;先砍后栽,先致富后育林只能导致森林资源的破坏;砍伐天然林,营造人工林只能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C、森林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可更新自然资源,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可以实现森林的新陈代谢,是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人类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在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的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保护动物多样性,并不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猎杀、买卖和开发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14.【答案】B
【解析】【解答】A.加强两岸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环境,A正确。
B.排放工厂废水、生活污水,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B错误。
C.对黄河两岸堤坝加固,防止洪水泛滥,有利于保护环境,C正确。
D.节约水资源、杜绝浪费,有利于水环境的保护,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
15.【答案】B
【解析】【解答】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因此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工业生产中向大气过多地排放二氧化硫,B正确。
【分析】酸雨:pH<5.6的雨水,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燃气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再到大气中与雨水结合,导致酸雨的产生。
16.【答案】D
【解析】【解答】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自然环境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的同时,也遭到了人类极大的破坏,只有当自然环境处与一种生态平衡的和谐状况时,人类的前景才是乐观的,我们要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入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入的需求。如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回收旧纸张、旧报纸、垃圾分类处理等都利于环境保护;而毁林开荒属于破坏环境的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7.【答案】B
【解析】【解答】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森林能够改良气候,降低空气温度,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控制水土流失等,因此我们要保护森林,一次性筷子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材,砍伐和毁坏大片的森林,因此我们要“不用一次性筷子”,以节约木材,进而保护森林,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18.【答案】C
【解析】【解答】校园环境绿化是以绿色的各类花草树木为主,以其特有的美化和防护作用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调节气候等改善环境的功能,使学校成为清洁,优美的学习环境活动场所,因此在进行校园绿化设计时,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尽量不对学校布局做大的调整春天鲜花盛开,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使校园春秋花不断,四季绿满园,注意绿化树种在形态选择和空间安排上高低、大小和色彩的搭配,要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收获果实,冬天还能见到绿色,而注意在教学楼内尽量配置名贵花木,适当搭配普通花木不适宜校园绿化,故选C。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保护植被,绿化校园的意义。
19.【答案】D
【解析】【解答】A、砍伐热带雨林,降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增加,故A不符合题意。
B、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引起二氧化碳的含量大量增加,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造成了土地出现沙漠化,形成沙尘暴,可引起二氧化碳的含量大量增加。故C不符合题意。
D、滥捕野生动物会造成生物种类减少,这些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不会使二氧化碳增加。故D符合题意。故选:D。
【分析】根据低碳的意义进行分析,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分析解答。
20.【答案】D
【解析】【解答】天然草地在干旱、风沙、水蚀、盐碱、内涝、地下水位变化等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或过度放牧与割草等不合理利用,或滥挖、滥割、樵采等人为活动破坏草地植被,而引起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草地牧草生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草地利用性能降低,甚至失去利用价值的过程。 草群种类成分中原来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逐渐减少或衰变为次要成分,而原来次要的植物逐渐增加,最后由大量非原有的侵入种变成为优势植物;群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减弱,可食产草量下降,而不可食部分比重增加;草原生境条件恶化,出现沙化、旱化及盐碱化,土壤持水力变差,地面裸露;出现鼠害、虫害,草层中优良牧草明显减少,劣质牧草或有毒有害植物相对增加,草地向低产低质演替的同时,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明显恶化,牧草产量下降30%~40%,放牧家畜牧草严重不足。故选: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草地退化的表现、原因,解答时可以从草地退化的表现和原因方面来切入。
21.【答案】(1)生物圈
(2)分类
(3)硫酸、硝酸
(4)霉变
【解析】【解答】解:(1)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一旦人类的生存需求超过了生物圈的承载能力,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如海洋酸化、臭氧稀薄、淡水贫乏、生物灭绝、土地缺少、温室效应、化学污染等,使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生物圈是迄今为止,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要大力的植树造林或退耕还林,想办法增加植被,使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和谐发展.(2)对城市垃圾,进行分类及无害处理,对可利用的资源再利用. 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防止环境污染,造福人类.(3)工业生产中燃烧煤等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硫、氢氧化物,并进而形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会使雨水的pH<5.6,即小于正常的雨水,为酸雨,危害生态.(4)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问题;买肉时一定要看是否是检疫合格的,霉变的食品中细菌真菌大量繁殖,产生了大量有毒的物质如黄曲霉素,不能食用;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过程中可能改变其性质,所以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营养成分、保质期、配料、品名、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或有效期,从而加大食品质量的有效监督和检查等措施予以保证.食品如果过了保质期,看起来虽然没有变质,但是其内在的性质、品质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可以再食用.
【分析】(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所有生物生活的家园.包括所有生态系统是最大的.另外在地球是只有在生物圈范围内才适合生物生存,所以在地球上生物活动的最大范围是生物圈.(2)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3)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4)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
22.【答案】(1)豆科植物的根瘤中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
(2)吃饭时谈笑风生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将喉门盖住,食物会误入气管
(3)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
(4)环境污染、栖息地减少、人类捕杀;保护环境、禁止捕食青蛙等
【解析】【解答】(1)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即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2)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
(3)“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带走大树周围的一些热量,从而降低了大树周围的温度,使得大树地下比较凉爽。
(4)青蛙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离不开水,因此环境的变化会造成青蛙数量的变化。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人类对青蛙的捕杀是造成青蛙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针对此原因,我们要禁止捕食青蛙;防止生产与生活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以保护青蛙等。
【分析】(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2)食物由口腔经咽再进入食道,吸入鼻腔的空气经过咽再进入气管。可见,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23.【答案】(1)河流
(2)水
(3)一定限度
(4)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
【解析】【解答】(1)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海洋、森林、陆地、湿地、城市、农田、淡水生态系统等,由题意可知,内河属于河流生态系统。(2)、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水是鱼虾等水生生物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
(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4)、“以鱼净水”属于生物防治,相比投放化学药物,生物防治无污染、成本低、不会造成生物的大量减少或灭绝等。
故答案为:(1)河流;(2)水;(3)一定限度;(4)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
【分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特点:
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分布特点 较湿润地区 干旱地区 整个海洋 沼泽河流湖泊等 农田
物种 繁多 较多 繁多 较多 农作物为主
24.【答案】(1)①乱砍滥伐使森林面积减少,过度放牧使草原面积减少、土地沙化,乱捕滥杀使物种减少、生态平衡失调等.②人类大量使用燃料造成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③人类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使水体富营养化,工业大量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等造成环境污染加剧.
(2)低碳生活等方面,植树、乘坐公交等
【解析】【解答】解:(1)生物圈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所需的资源,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给生物圈造成的危害:①乱砍滥伐使森林面积减少,过度放牧使草原面积减少、土地沙化,乱捕滥杀使物种减少、生态平衡失调等.②人类大量使用燃料造成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③人类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使水体富营养化,工业大量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等造成环境污染加剧.
(2)人在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角色,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要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创造美好环境,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从多做一些对环保有益的之事,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将低碳生活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平时要注意节电、节油、节气、节水,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减少碳的排放量.用环保袋购物,使用无汞电池并不乱扔尽量用可充电的且尽量少用.少用手帕纸,这种纸很浪费木材.拒绝使用与野生动物有关的物品,少扔垃圾,爱护环境,减少污染,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活动等.
故答案为:(1)①乱砍滥伐使森林面积减少,过度放牧使草原面积减少、土地沙化,乱捕滥杀使物种减少、生态平衡失调等.②人类大量使用燃料造成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③人类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使水体富营养化,工业大量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等造成环境污染加剧.
(2)低碳生活等方面,植树、乘坐公交等
【分析】生物圈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25.【答案】(1)1/5;退化;沙漠化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解析】【解答】(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①草原:组成草原的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 ②荒漠: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土壤贫瘠。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这里生长的植物十分耐旱。③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 ④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 ⑤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这里的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⑥针叶林: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
(2)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少,仅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而且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出现退化趋势,草原情况也不容乐观,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漠化。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3)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分别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管理。
【分析】(1)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
①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
②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
③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这里的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
④针叶林: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
⑤草原:组成草原的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
⑥荒漠: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土壤贫瘠.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这里生长的植物十分耐旱。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又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出现衰退趋势,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