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笔算除法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笔算除法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2-05 17:1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下册数学
课题 例1 笔算除法
学习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摆小棒理解了笔算过程中每一步的含义,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大胆探究的学习品质,并且提高了自己又有条理、有根据的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解读 教材解析 笔算除法不仅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全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在小学“数与代数”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题呈现的是学生植树的情境图,根据图中信息,提出“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除法问题,并列出42÷2的除法算式,把除法算式的教学置于具体情境之中。然后引导学生尝试通过小棒图直观呈现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引出竖式计算的方法。这样的教材设计能够在探索、交流中清楚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法和小棒图的比较、归纳和分类,体验方法的异同,掌握解题的策略。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口算乘法和二年级的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有通过列竖式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学生可以根据算式列出除法竖式,但在理解其中算理时可能会出现困难,这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倾向于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说竖式过程,明确算理。
学习重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数学核心词 数感、几何直观、运算能力、创新意识
德育渗透点 热爱阅读,爱护书本
学习准备 小棒
三 案 设 计 及 意 图 预学案 集体智慧
模块一:回顾旧知(3分) 板演。 订正时,请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唤起旧知,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模块二:聚焦问题(7分) (一)质疑问难 1、观察例1的情境图,读懂了什么? 预设1.可以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预设2.还可以求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的结果吗 【核心词落实:创新意识,在这一环节中教材创设了植树造林的情境,学生能够根据图,自己发现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植树信息,并能根据所需要的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利用学过的方法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是创新的核心。】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思维展现 1.学习教材第15页例1。 (1)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1 :42除以2等于多少。 (2)明确42÷2表示什么意思。 (3)提问:乘法口诀表中有“二(  )四十二”的口诀吗 (没有)你能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算出它的结果吗 学生1:用口算的方法,先算40÷2=20,再算2÷2=1,最后算20+1=21。 【核心词落实:数感,在这一环节中利用学过的口算策略先对42÷2做出初步的解答,学生能够准确表达出口算的含义及过程,可以流利表达出先算40÷2,再算2÷2,最后算20+1以求得最后结果。同时也在口算中初步体会不同数位上数字的表示含义及在除法运算中的与不同数位上数相除的过程,在实践中体会口算的方法和策略,逐步形成口算的意识,提高口算能力。】 学生2:用分小棒的方法,把4捆零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先分整捆,再分单根。 请同学在投影仪上展示分小棒的过程。 教师:我们刚才分小棒时,第一次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捆(20根);第二次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分得1根,这样每份分得21根,21就是42÷2的商。 【核心词落实:几何直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尝试得出42÷2的结果。利用摆小棒探究算法,用小棒的摆放方法形象化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而得到除法算式的计算方法,经历了解决问题策略和算法的多样化。学生的想法不同,所摆出的小棒也不一样,在汇报时教师要重点引导说清是如何分的,对应的算法是什么。这样借助直观手段与算式相对应,数形结合,从而亲历建构一位数是除法的模型的过程。】 【设计意图:发挥小棒的作用,提高将新知转化为旧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几何直观。在预学中探索交流,初步感知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的解题思路。小棒图与竖式计算的算理相对应,为后面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和算法做铺垫。】
研学案
模块一:自主尝试(2分) 1、42÷2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预设:利用学过的笔算知识迁移到除法竖式中。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主动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模块二:互动交流(15分) 研讨交流 (1)先算什么?写在哪?(预设:先算4个十除以2,表示2个十。2个十要写在十位“4”的上面。) (2)再算什么?写在哪里?(预设:再用2个十乘2,应该得4个十,这个4应该写在被除数十位“4”的下面,表示从被除数中分掉的数是40,为了简便,0可以省略不写,再用4减4得0。表示被除数中的整十数正好分完。) 接下来个位上的2怎么办呢?(预设:在竖式中把个位上的2落下来,用求商的十位的方法来求出商的个位。2个一除以2,得1个一,商1写在被除数个位“2”的上面。再用1个一乘2得2个一,2写在下面,表示分掉2个一,再用2减2等于0,表示没有剩余。得出42÷2的商是21。 (3)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预设:需要注意每个数字的位置,相同数位要对齐。) (7)把刚才做的不准确的地方自己改正过来? 【核心词落实:运算能力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有除法的计算能力,并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所以在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竖式算理时重点让学生明确每一个数表示的含义,尤其在计算个位的2时理解2为什么要落下来,完善笔算除法的算理,并通过旧知识迁移和几何直观的摆小棒图,明确算理算法,进而形成除法笔算的计算技能。】 2.批判质疑(出示学生的错例) 刚才,还有同学这样书写,能说说他做的对吗?为什么? 3、自研自悟 把42÷2完整的解题思路说清楚吗? 模块三:点拨提升(2分) 笔算除法时注意什么? 预设:注意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商和除数的积要写在横线下,被除数与积的差也要写在横线下。 【设计意图:让全体学生在探索,交流中经历竖式的形成过程,理解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算理,掌握算法】 模块四:练习应用(3分) 完成练习四第1题的前4道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拓学案
模块一:联想变式(3分) 计算:36÷3 69÷3 77÷7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学习的关于除法的法则和算理,让学生能推导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十位不能整除的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为例2做准备。】 模块二:拓展延伸(2分) 【设计意图:将除法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巩固除法计算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 例1 4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