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5 18:52:58

文档简介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轻捷:动作轻快敏捷。
安顿:安详,安稳。
阿司匹林:一种解热镇痛药。
忧郁: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
揩kāi:擦,抹。
阖hé:闭合。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预习作业
一、基础题
1.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萧红,原名张乃莹,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散文集《生死场》《牛车上》。
B.《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C.鲁迅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D.萧红与鲁迅先生是师生关系,她的成名作《生死场》便是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发表的。
【答案】A
【详解】A.《生死场》《牛车上》为小说。
故选A。
2.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沼泽是多么色彩斑斓啊 ① 它何以有色彩 ② 是它的主人们色彩缤纷,让沼泽也有了灿烂的容颜。像丹顶鹤头上的那一点红,可算是世界上最耀眼的鲜红了 ③ 像白鹭通体那如雪的羽毛,也算是自然界中最洁白的色彩了;还有一种绿头野鸭 ④ 这里被喻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A.① , ② 。 ③ ; ④ 。 B.① 。 ② , ③ , ④ ……
C.① ! ② ? ③ 。 ④ 。 D.① ! ② ? ③ ; ④ ……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第一句是感叹句,用感叹号,排除AB项。“像……可算……”“像……也算……”是两句并列的分句,所以用分号,故D对。
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
点评:本题不难,文段中标点符号容易判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很重要的,它能协助句子意思的表达,所以平时学习要了解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
3.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调羹(gēng) 舀水(yǎo) 弄堂(nòng) 校对(jiào)
B.竭力(jié) 绞肉(jiǎo)   揩油(xié) 铁栏杆(gān)
C.油腻(nì) 干枯(kū) 阖家(hé) 瞿秋白(qú)
D.不济(jì) 干劲(jìng)  捆上(kǔn) 果戈里(gē)
【答案】C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汉字字音字形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养成多读、多写、多积累的好习惯,注音平翘舌、多音字等的区分,这样才能顺利的完成题目。该题A项中“弄堂”读“lòng”,B项中“揩油”读“kāi”,D项中“干劲”读“jìn”。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B.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C.对于他这种卑劣的行为,大家都深恶痛绝,决定不再跟他打交道。
D.这张照片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答案】A
【详解】A.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处应用“不以为意”。
B.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C.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D.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说明知道这个故事的人少。使用正确。
故选A。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特务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尴尬至极。
②有一次,鲁迅在上海街头溜达,身后总跟着一个小特务盯梢。
③鲁迅在我们的印象中,通常是这样的:须发直立、横眉怒目、呆板、严肃、无趣。
④走着走着,鲁迅突然转身,故意把特务当成乞丐,掏出一块银圆递过去,说:“拿去买饭吧。”
⑤鲁迅则哈哈大笑,昂首而去。
⑥可现当代作家夏衍说:“鲁迅幽默得要命。”当代画家陈丹青也说:“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A.③②④①⑤⑥ B.③⑥②④①⑤ C.②④①⑤③⑥ D.②⑤③⑥④①
【答案】B
【详解】通读所有的句子,明确这段文字是阐述鲁迅先生的性格的。很显然,③句总述鲁迅先生给人们的印象,⑥句引用现当代作家夏衍和当代画家陈丹青的话阐述鲁迅的幽默,②④①⑤句则依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小故事,因此选B。
6.(1)请根据下面相关资料,筛选出两条主要信息。
(2)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阶段,老师建议你们小组向全班同学推荐一部鲁迅的作品。你们小组的王晓明同学在阅读了《阿Q正传》之后查找了很多资料,对这部作品有些独特的见解,但是他羞于表达,把资料一股脑儿地推给了你。你觉得他自己说更清楚,于是鼓励他说:“ 我们都在下面给你加油,别怕!”王晓明笑着说:“那我试试吧!”
【答案】 (1)①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鲁 迅是一个真性情的文人,是一个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人。②多数人认为鲁迅先生改造国民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有意义。 (2)晓明,你辛辛苦苦查找了这么多资料,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你自己来讲不是表达得更清楚吗
【详解】(1)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根据图表一,可得出“大多数人认为:鲁迅是一个真性情的文人,是一个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人”。依据图表二,可得出“多数人认为鲁迅先生的改造国民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有意义”。
(2)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晓明);其次写清鼓励他上台表达自己的见解(从“搜集的资料丰富”“有独到见解”“自己表达才能更清楚”等方面进行鼓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7.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项是 ( )
A.咳嗽(ké) 油炸(zhá) 喘息(chuān) 草率(shuài)
B.调羹(gēng) 薪金(xīn) 嘱咐(fù) 弄堂(nòng)
C.韭菜(jiǔ) 躺椅(tǎng) 酸菜(suān) 细腻(nì)
D.校样(xiào) 疙瘩(gē) 揩拭(kāi) 逻辑(jí)
【答案】C
【详解】A.喘息(chuān)-(chuǎn);
B.弄堂(nòng)-(lòng);
D.校样(xiào)-(jiào)。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一)
忆鲁迅(节选)
郁达夫
他的脸色很青,胡子是那时候已经有了;衣服穿得很单薄,而身材又矮小,所以看起来像是一个和他的年龄不大相称的样子。
他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兴人所发的来得柔和,笑声非常之清脆,而笑时眼角上的几条小皱纹,却很是可爱。
他送我出门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北风吹得很大;门口临别的时候,他不晓说了一句什么笑话,我记得一个人在走回寓舍来的路上,因回忆着他的那一句,满面还带着了笑容。
鲁迅对于辞去中山大学教职之后,在广州闲住的半年那一件事情,也解释得非常有趣。他说:“A在这半年中,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并不是两边就咬起来,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因为对方的假君子,背后是有政治力量的,你若一经示弱,对方就会用无论哪一种卑鄙的手段,来加你以压迫。”
(二)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B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条的那里用着包油条,我得到了一张,是译《死魂灵》的原稿,写信告诉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不以为稀奇。许先生倒很生气。
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请客人在家里吃饭,吃到半道,鲁迅先生回身去拿来校样给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里一看,这怎么可以?鲁迅先生说:“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三)
北京大学作为莘莘学子心中为之神往的“象牙塔”,妇孺皆知。但绝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北京大学校徽的设计者便是鲁迅先生。
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的校长,因与鲁迅先生私交甚好,便邀请他为北大设计校徽,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将校徽设计完成,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部件——瓦当。
图案主体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巧妙的是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印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重任”的想象。
“北大”二字还有“脊梁” 的象征意义,鲁迅希望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
(摘编自网络,有删改)
【鲁迅的标签】
8.学霸、精英、纯真善良、爱国者……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标签”,这些“标签”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点。鲁迅身上有许多的标签,请根据内容,分别为三则材料中的鲁迅选择“标签”,并说明理由。
A.认真随和 B.爱国者 C.真的勇士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标签 ⑴ ⑶ ⑸
理由 ⑵ ⑷ ⑹
【鲁迅的语言】
9.鲁迅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仿照示例,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推测鲁迅在讲话时的神态,并说明理由。(可关注说话涉及的对象、情境等。)
示例: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神态是热情诚挚的。本句的说话对象是家中客人,当鲁迅将校样拿给大家时,大家已有些吃惊,而他让大家用这张纸擦手,大家就更吃惊了。可平易近人的鲁迅并未觉得有何不妥,他十分替客人着想,所以应是热情诚挚的神态。
A.在这半年中,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并不是两边就咬起来,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
B.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鲁迅的魅力】
10.鲁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三则材料分别展示了朋友眼中的鲁迅、学生眼中的鲁迅和后人眼中的鲁迅,请结合《朝花夕拾》,说说哪一则材料中的鲁迅最符合你心目中的鲁迅形象,并说明理由。
【答案】8.⑴C
⑵材料一描写的是鲁迅常带笑容,说话温和。但是,面对伪君子,面对敌人,他永远保持着斗志,不惧生死,是真的勇士!
⑶A
⑷材料二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鲁迅虽对青年胡乱书写不赞同,但每次都细看青年的来信,认真负责。第二件事是他对自己的原稿被用来做什么都不在意,可见其平易随和。
⑸B
⑹材料三中展现了鲁迅作为设计者的一面,设计中蕴含着对北大学子成为国家民主和进步脊梁的希望。鲁迅始终不忘国家发展、民族进步,是一个爱国者。 9.(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1:A.淡然坚毅。理由:这句话涉及的对象是敌人。句中把自己比作雄鸡,生动地写出了鲁迅与伪君子斗争时的激烈,表达了鲁迅反抗的决心和斗志。鲁迅说这句话时适合用淡然坚毅的神情。
示例2:A.斗志昂扬。理由:这句话涉及对象是背后具有政治力量的假君子。句中鲁迅把自己比作具有战斗性的雄鸡,形象地写出了自己与假君子斗争时的高涨状态,表达了鲁迅反对恶势力的决心。说这句话时,鲁迅先生的状态应是斗志昂扬、情绪高涨的神情。
示例3:B.皱眉叹气。理由:这句话涉及的对象是青年。鲁迅对青年人胡乱写字表示不赞同,青年人不管别人看三五遍是否明白,是否浪费他人工夫,鲁迅直接点出“这存心是不好的”,这是一种批评。所以此处用皱眉叹息的神态。
示例4:B.垂头丧气。理由:这句话涉及对象是青年。句中“胡乱”说明青年人敷衍应付了事,只管速度而忽略质量,甚至不管他人看不看得懂,或会不会浪费他人的时间,是太过自私的表现。鲁迅认为青年这样做“存心是不太好的”,是否定的用语,说这话时应是非常失望或沮丧的神情,即垂头丧气。 10.(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1:材料一中的鲁迅与我心目中的鲁迅形象最符合。在与敌人的斗争中,鲁迅从未停歇。他在《范爱农》中,借范爱农这一正直倔强的爱国青年形象,批判旧民主革命;他在《二十四孝图》中抨击传统愚孝的虚伪、残忍;他在《无常》中用讽刺的笔法,揭示人间没有公正的裁判。鲁迅是一个勇敢的斗士,与一切不公、一切阻碍民族独立的势力斗争,他的笔就是他的武器。
示例2:材料二中的鲁迅与我心目中的鲁迅形象最符合。认真随和、满面笑容是鲁迅在与亲友、师长相处的常态。他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面对淳朴善良、慈爱温厚的长妈妈时,虽偶尔会因为她做的事情而极度憎恶,但也会因为她为自己讲述长毛故事和买来山海经等事而变得随和近人。在《藤野先生》中,面对认真负责、正直无私、严谨求实的老师时,鲁迅性情随和,也会认真对待学习上的每件事情;面对国家危难,鲁迅也会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方向。鲁迅是一个性情随和且又认真上进的人。
示例3:材料三中的鲁迅与我心目中的鲁迅形象最符合。爱国是鲁迅一生的主旋律。《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在日本学习,中国人被认为是“低能儿”,分数考高一点便会引来一阵质疑。鲁迅的态度由此发生变化,决定弃医从文,从精神上唤醒国人。鲁迅一直寻找的便是救国之路,从医也好,从文也罢,这就是作为爱国者的选择。鲁迅在北大校徽的设计中,蕴含着对北大学子的希望。
【解析】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材料一:
第一空,根据材料一第四段“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并不是两边就咬起来,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因为对方的假君子,背后是有政治力量的”可知鲁迅先生把自己比作是具有战斗力的雄鸡,在面对具有政治力量的假君子时,他不畏强权,敢于斗争,是真的勇士;
故选C。
第二空,材料一描写了鲁迅先生的两个特点:他对朋友时,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笑声非常之清脆,而笑时眼角上的几条小皱纹,却很是可爱”可见其待人温和,平易近人;面对政敌,他毫不畏惧,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因为对方的假君子,背后是有政治力量的,你若一经示弱,对方就会用无论哪一种卑鄙的手段,来加你以压迫”可见,他不畏强权,敢于斗争。
材料二:
第三空,由材料二第一段“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可知,鲁迅先生非常关心青年的成长,从不不落下任何一封青年的来信,这表现了鲁迅先生认真负责的态度;由材料二第三段“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可知鲁迅先生不在意自己校样如何处理,用来擦桌是常事也无所谓,这反映了鲁迅先生平易近人、随和的性情;
故选A。
第四空,材料二叙述鲁迅两件事,一件是对待青年学生很用心,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可见,他虽然不满学生们潦草的书写,但还是很认真对待学生的来信。第二件事是对待自己的废弃书稿时他态度随意,根据材料二第二段“鲁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条的那里用着包油条,我得到了一张,是译《死魂灵》的原稿,写信告诉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不以为稀奇”可知,鲁迅先生淡泊名利,为人随和的性情;两件事情反映了鲁迅先生的认真随和。
材料三:
第五空,由材料三“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重任”“鲁迅希望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可知,鲁迅在设计校徽时,蕴含了对北大学子成为国家栋梁的期待。他把学生培养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反映了他是爱国者的一面。
故选B。
第六空,材料三主要介绍鲁迅先生和北大校徽的渊源,结合材料三第四段“‘北大’二字还有‘脊梁’ 的象征意义,鲁迅希望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可知,鲁迅先生希望北大为国培养人才,促进国家进步的愿望。
9.本题考查人物神态描写。
揣摩人物神态时,注意联系说话者的身份,及说话涉及的对象、情境等。
示例1:A.冷静沉稳。理由:这句话涉及对象是与鲁迅政见不同的伪君子。句中鲁迅把自己比作具有战斗性的雄鸡,形象地写出了自己与敌人斗争时的思维冷静,毫不畏惧,表达了鲁迅与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决心。说这句话时,鲁迅先生的神态应是冷静沉稳的神情。
示例2:B.无可奈何。理由:这句话涉及对象是思想要求进步的青年。句中“胡乱”说明青年人写信时只管速度而忽略质量,是做事敷衍的表现。鲁迅认为青年这样做“存心是不太好的”,这是否定的语气,否定青年们做事敷衍的不良态度,但青年之所以给自己写信,应该是希望得到前辈的指点,所以鲁迅说这话时的神态应是无可奈何,表现他对青年们的敷衍感到不满,又关心青年进步的情感。
10.本题考查内容拓展。
分析时要结合《朝花夕拾》来谈鲁迅“勇敢”“随和”“爱国”的特点。
示例:材料一中的鲁迅与我心目中的鲁迅形象最符合。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敢于以笔为武器,划破这不公且黑暗的社会。他在《父亲的病》中,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等,揭示了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黑暗社会;他在《五猖会》中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摧残,控诉了腐朽的封建社会。鲁迅无畏恶势力的迫害,是真的勇士,只会奋然而前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①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②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③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④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⑤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象夜里那样黑大。
⑥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⑦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⑧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附他说:
⑨“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⑩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11.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2.选文第①段是否可以改为“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起就陪客人,一直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请说说你的理由。
13.作者为什么多次写到鲁迅先生坐着的背影?有何好处。
14.结合加点字,赏析下列语句。
保姆总是吩附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15.选段末尾为什么着重描写太阳和鲁迅先生书桌?请简要回答。
【答案】11.鲁迅先生深夜工作。 12.不可以,本段不断出现具体的时间和“陪着”,既写出鲁迅先生家里客人多,又表现出鲁迅先生的热情好客和陪客的劳累。流露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心疼。并不是重复啰嗦。 13.作者运用神态描写多次写到鲁迅坐着的背影,显示出鲁迅先生深夜伏案工作、一动不动,体现鲁迅先生的专著和辛劳,给人以雕塑之感,体现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14.“总”字说明保姆一直在提醒海婴走路轻点,说明鲁迅先生睡得也总是很迟,连保姆都知道都体恤鲁迅先生。 15.选段对太阳的描写显示出鲁迅先生睡时已经很晚,已经是大白天了,书桌“整整齐齐”体现鲁迅先生认真细致的特点,体现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解析】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②段“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第③段“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第④段“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第⑦段“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的内容可概括出:鲁迅先生深夜工作。
12.考查语句的理解。解答此题,需分析原句与改句的区别,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及主旨分析两个句子不同的表达效果,进而判断是否可以更改。
第①段中“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这个句子与改句的区别在于,原句中反复出现了“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等具体的时间,起到了一个强调的作用,强调了鲁迅先生家来的客人之多,鲁迅先生陪客人的时间之长。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一直陪着,有可看出鲁迅先生的热情好客及劳累,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心疼。如果改为“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起就陪客人,一直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没有反复出现具体的世界,就无法强调鲁迅先生陪客人的时间之长,也就无法突出鲁迅先生热情好客的特点及劳累。据此可分析不可以改。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一句写的是鲁迅先生深夜伏案工作的情形,犹如特写镜头,表明此时已是黎明了,此时的鲁迅先生工作了整整一夜。通过这些具体的描绘,展现出鲁迅先生工作的艰辛,突出其一天之内的工作状态和起居特点,展现出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的精神特点。这一背景让人觉得:鲁迅先生就像一个斗土,在漫漫黑夜里孤独而坚忍地战斗,用自己坚强的意志迎接黎明。由此可看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14.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作为小孩来讲,天性活泼,喜欢吵闹和蹦跳。结合第⑦段“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可知,保姆是因为怕吵醒了彻夜工作、刚刚才睡下的鲁迅先生,由此可看出保姆对鲁迅先生的体恤。“总是”意思是经常,表现鲁迅工作一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通过保姆的话从侧面赞扬了鲁迅长期废寝忘食、忘我工作的态度。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⑩段“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写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说明鲁迅先生睡时已经很晚,已经是大白天了,体现了鲁迅先生彻夜工作的艰辛和忘我工作的态度。第 段“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这是一个细节描写,从“整整齐齐”“压”等词可看出鲁迅先生认真细致的特点。从中可看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三、作文
16.以“那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答案】范文:
那段自由的日子
自由是每个人所向往的。
一只鸟,被主人无情地关在笼子里,供他(她)玩赏。它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属于它的天空。然而一次次的头破血流并不能换来主人的怜悯。它没有放弃,时刻准备着飞出笼子,实现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梦想。
我,被语数英物化政史无情地关在笼子里。外面的枷锁似乎是生命之重。然而,这一切我必须去承受,无论我往哪个方向逃,都是绝路。笼子外,贝多芬的《自由交响乐》让我向往,而我却不能出去。
有一天,主人喂完食忘记了关住笼子,它像一支离弦的箭飞出了笼子。那一刻,它的灵魂做了一次深呼吸,面对属于它的天空,它尽情地用白云擦拭它那缺少光泽的内心。它自由了,它的灵魂在那一刻得到了重生,它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了。
我疲惫地躺在书山题海中,无力地张开眼帘想看到希望。突然,妈妈打开“笼子”对我说:“累了吧,累了就休息休息。”听到这,我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出“笼子”。我看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面对灿烂的阳光,我欣喜若狂。这一切来得太突然,我努力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梦想。
它无忧无虑地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它的梦想已完成,它有着缺陷的生命已完整。接下来,它应该做些什么呢?想着想着,一张巨大的网已把它网住,它知道发生了什么,它所有的挣扎都是徒劳,它终于放弃了。它的夙愿已完成。那段自由的日子带给它一束天堂里的圣光,它无憾。
我在跳跃的琴弦上触摸蓬勃的梦想,突然琴的电源被拔掉。“可以学习了”,一句冰冷的话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现实。我放下梦想,但我无悔。因为只要我用倔强的双手握紧梦想不放,下一站一定会到达我要的天堂。那段自由的日子成为我内心的慰藉和动力,为了梦想,我必须全力以赴。
一瓣雪花在深处无声地燃烧,一只鸟在笼子里仰望,一个人静静地徜徉于那段自由的日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从内容上看,这道半命题作文没有提供任何提示语,要求补题的词语是命题者提供的 “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要求考生把题目补充完整。题目所给出的词语“日子”,简洁易懂,审题的难度不大,但如果脱离自身生活选材,难免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题目的核心词“日子”,决定了选材的内容要注重日常学习成长生活中的细节,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行文中“自我”的缺失,文题的大而空,是导致文章内容失真、虚假的重要原因,宜从小处入手,从自身角度去思考写作内容。
其次,选材。选定词语后,就必须要考虑选材的问题,而所选素材是为中心服务的,所以须选择那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件从而更好的突出中心,烘托人物的心情。另外题目是《那段 的日子》,既然是“那段”所选素材可以不止一件但是不能超过三件,可以从多角度来阐述自己所选词语,只是在叙述时切记不可平均用笔墨,应做到详略得当,这样中心主旨才会突出,给别人的感觉也不会过于冗杂。
第三,结构手法。虽为一篇记叙文,写作时亦不必将六要素面面俱到。只是要侧重人物的心情,要重点刻画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面目表情来体现,总之刻画时要多使用几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及描写的方式,这样人物的形象也会丰满深入人心。此外,我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叙述时切不可平铺直叙,要做到起伏有致,能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感觉,加上详略得当的安排,构思就显得清晰明了了。
第四,立意。立意一:那段日子,让我很“烦心”。我们是懵懵懂懂的青少年,有些自负,有些不着边际,在家长和老师的眼里我们是不懂事的孩子。可是我们这些孩子的内心又有多少能被家长知晓。这个作文需要搜索自己经历中的一件记忆犹新的事情,详细叙述,细腻描写,展现自己的成长感悟。立意二:那段日子,让我很“温暖”。 那段日子,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写给自己生命中带来温暖的一件事。这件事的瞬间感受就是从阴霾中走出来,豁然开朗,拂去尘埃,绽放灿烂的笑容,走向美好的未来。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轻捷:动作轻快敏捷。
安顿:安详,安稳。
阿司匹林:一种解热镇痛药。
忧郁: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
揩kāi:擦,抹。
阖hé:闭合。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预习作业
一、基础题
1.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萧红,原名张乃莹,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散文集《生死场》《牛车上》。
B.《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C.鲁迅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D.萧红与鲁迅先生是师生关系,她的成名作《生死场》便是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发表的。
2.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沼泽是多么色彩斑斓啊 ① 它何以有色彩 ② 是它的主人们色彩缤纷,让沼泽也有了灿烂的容颜。像丹顶鹤头上的那一点红,可算是世界上最耀眼的鲜红了 ③ 像白鹭通体那如雪的羽毛,也算是自然界中最洁白的色彩了;还有一种绿头野鸭 ④ 这里被喻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A.① , ② 。 ③ ; ④ 。 B.① 。 ② , ③ , ④ ……
C.① ! ② ? ③ 。 ④ 。 D.① ! ② ? ③ ; ④ ……
3.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调羹(gēng) 舀水(yǎo) 弄堂(nòng) 校对(jiào)
B.竭力(jié) 绞肉(jiǎo)   揩油(xié) 铁栏杆(gān)
C.油腻(nì) 干枯(kū) 阖家(hé) 瞿秋白(qú)
D.不济(jì) 干劲(jìng)  捆上(kǔn) 果戈里(gē)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B.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C.对于他这种卑劣的行为,大家都深恶痛绝,决定不再跟他打交道。
D.这张照片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特务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尴尬至极。
②有一次,鲁迅在上海街头溜达,身后总跟着一个小特务盯梢。
③鲁迅在我们的印象中,通常是这样的:须发直立、横眉怒目、呆板、严肃、无趣。
④走着走着,鲁迅突然转身,故意把特务当成乞丐,掏出一块银圆递过去,说:“拿去买饭吧。”
⑤鲁迅则哈哈大笑,昂首而去。
⑥可现当代作家夏衍说:“鲁迅幽默得要命。”当代画家陈丹青也说:“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A.③②④①⑤⑥ B.③⑥②④①⑤ C.②④①⑤③⑥ D.②⑤③⑥④①
6.(1)请根据下面相关资料,筛选出两条主要信息。
(2)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阶段,老师建议你们小组向全班同学推荐一部鲁迅的作品。你们小组的王晓明同学在阅读了《阿Q正传》之后查找了很多资料,对这部作品有些独特的见解,但是他羞于表达,把资料一股脑儿地推给了你。你觉得他自己说更清楚,于是鼓励他说:“ 我们都在下面给你加油,别怕!”王晓明笑着说:“那我试试吧!”
7.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项是 ( )
A.咳嗽(ké) 油炸(zhá) 喘息(chuān) 草率(shuài)
B.调羹(gēng) 薪金(xīn) 嘱咐(fù) 弄堂(nòng)
C.韭菜(jiǔ) 躺椅(tǎng) 酸菜(suān) 细腻(nì)
D.校样(xiào) 疙瘩(gē) 揩拭(kāi) 逻辑(jí)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一)
忆鲁迅(节选)
郁达夫
他的脸色很青,胡子是那时候已经有了;衣服穿得很单薄,而身材又矮小,所以看起来像是一个和他的年龄不大相称的样子。
他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兴人所发的来得柔和,笑声非常之清脆,而笑时眼角上的几条小皱纹,却很是可爱。
他送我出门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北风吹得很大;门口临别的时候,他不晓说了一句什么笑话,我记得一个人在走回寓舍来的路上,因回忆着他的那一句,满面还带着了笑容。
鲁迅对于辞去中山大学教职之后,在广州闲住的半年那一件事情,也解释得非常有趣。他说:“A在这半年中,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并不是两边就咬起来,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因为对方的假君子,背后是有政治力量的,你若一经示弱,对方就会用无论哪一种卑鄙的手段,来加你以压迫。”
(二)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B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条的那里用着包油条,我得到了一张,是译《死魂灵》的原稿,写信告诉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不以为稀奇。许先生倒很生气。
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请客人在家里吃饭,吃到半道,鲁迅先生回身去拿来校样给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里一看,这怎么可以?鲁迅先生说:“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三)
北京大学作为莘莘学子心中为之神往的“象牙塔”,妇孺皆知。但绝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北京大学校徽的设计者便是鲁迅先生。
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的校长,因与鲁迅先生私交甚好,便邀请他为北大设计校徽,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将校徽设计完成,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部件——瓦当。
图案主体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巧妙的是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印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重任”的想象。
“北大”二字还有“脊梁” 的象征意义,鲁迅希望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
(摘编自网络,有删改)
【鲁迅的标签】
8.学霸、精英、纯真善良、爱国者……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标签”,这些“标签”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点。鲁迅身上有许多的标签,请根据内容,分别为三则材料中的鲁迅选择“标签”,并说明理由。
A.认真随和 B.爱国者 C.真的勇士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标签 ⑴ ⑶ ⑸
理由 ⑵ ⑷ ⑹
【鲁迅的语言】
9.鲁迅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仿照示例,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推测鲁迅在讲话时的神态,并说明理由。(可关注说话涉及的对象、情境等。)
示例: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神态是热情诚挚的。本句的说话对象是家中客人,当鲁迅将校样拿给大家时,大家已有些吃惊,而他让大家用这张纸擦手,大家就更吃惊了。可平易近人的鲁迅并未觉得有何不妥,他十分替客人着想,所以应是热情诚挚的神态。
A.在这半年中,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并不是两边就咬起来,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
B.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鲁迅的魅力】
10.鲁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三则材料分别展示了朋友眼中的鲁迅、学生眼中的鲁迅和后人眼中的鲁迅,请结合《朝花夕拾》,说说哪一则材料中的鲁迅最符合你心目中的鲁迅形象,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①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②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③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④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⑤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象夜里那样黑大。
⑥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⑦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⑧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附他说:
⑨“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⑩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11.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2.选文第①段是否可以改为“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起就陪客人,一直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请说说你的理由。
13.作者为什么多次写到鲁迅先生坐着的背影?有何好处。
14.结合加点字,赏析下列语句。
保姆总是吩附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15.选段末尾为什么着重描写太阳和鲁迅先生书桌?请简要回答。
三、作文
16.以“那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