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短文两篇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5 18:59:08

文档简介

17.短文两篇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短文两篇
陋室铭
(一)课文字词详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①名。水不在深,有龙则②灵。③斯④是⑤陋室,⑥惟吾⑦德馨。
①名:出名,有名。②灵:灵验。③斯:这。④是:判断动词。⑤陋室:简陋的屋舍。⑥惟:只。⑦德馨:品德高尚。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①上阶绿,草色②入帘③青。谈笑有④鸿儒,往来无⑤白丁。可以⑥调⑦素琴,阅⑧金经。
①上:长上。②入:映入。③青:青色。④鸿儒:博学的人。鸿,大。⑤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⑥调:调弄。⑦素:不加装饰的。⑧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无①丝竹②之③乱耳,无④案牍之⑤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⑥之有?
①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②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乱:使……乱,扰乱。④案牍:指官府文书。⑤劳形:使……劳神伤身。形,形体、躯体。⑥之: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7.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课文分析
1.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那么本文的主题应如何概括呢?
本文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类比的写作手法。__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4.文章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陋室特征:雅。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反面虚写。__写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__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这一主题。
8.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9.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爱莲说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说:古代一种文体,也称杂说。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水陆①草木之花,②可爱③者甚④蕃(fán)。晋陶渊明⑤独爱菊。⑥自李唐来,
①草木:草本。②可爱:值得喜欢。③者:……的花。④蕃:多。⑤独:只。⑥自:从。
世人①甚爱牡丹。②予③独爱莲④之出淤泥而不⑤染,⑥濯(zhuó)⑦清涟而不⑧妖,
①甚:特别,十分。②予:我。③独:只。④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染:沾染(污秽)。⑥濯:洗。⑦清涟:清波。⑧妖:过分艳丽。
中①通外②直,不③蔓(màn)不④枝,香⑤远⑥益清,⑦亭亭净⑧植,可远观而不可⑨亵玩焉。
①通:贯通,通透。②直:挺立。③蔓:生藤蔓。④枝:生枝茎。⑤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⑥益:更加。⑦亭亭:耸立的样子。⑧植:竖立。⑨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予①谓菊,花之②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③君子者也。
①谓:认为。②隐逸者:指隐居避世的人。③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①噫!菊之爱,陶后②鲜(xiǎn)有③闻。莲之爱,④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⑤宜乎⑥众矣。
①噫:叹词,表示感慨。②鲜:少。③闻:传闻。④同:和……一样。⑤宜:应当。⑥众:很多。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三)课文分析
1.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
2.莲之爱(君子形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行为端正;“香远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3.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4.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名远播的君子。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预习作业
一、基础题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无丝竹之乱耳
【答案】无/丝竹/之乱耳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徐喷以烟
【答案】C
【详解】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词语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C项中的“则”都是“就”的意思;A项中的“是”分别是“表判断”“这样”的意思;B项中的“之”分别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到,往”的意思;D中的“以”分别是“来,用来”“用”的意思。
3.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lòu) 噫(yī) 苔痕(tāi)
B.鸿儒(hóng) 濯(zhuó) 鲜有闻(xiān)
C.蕃(fān) 清涟(lián) 亵玩(xiè)
D.案牍(dú) 淤泥(yū) 德馨(xīn)
【答案】D
【详解】A. 苔tāi——tái;
B. 鲜xiān——xiǎn;
C. 蕃fān——fán;
故选D。
4.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 ”,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即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的愿望和决心。
B.刘禹锡诸葛亮和扬雄,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住在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草堂中的杜甫,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同类。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象征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美名远扬。
D.《爱莲说》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A“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愿望和决心”对课文理解不正确。明显拔高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5.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有《竹枝词》《乌衣巷》等。
B.周敦颐,人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等。
C.《陋室铭》中的“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陋室铭"就是说写陋室的文章。
D.《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抒情文体,抒发的是作者对于莲的赞美之情。
【答案】D
【详解】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是论说喜爱莲花的道理。故选D。
6.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依据图片中方框内的句子回答问题。
(1)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2)请将表明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下来。
,。
(3)关于“何陋之有”中“之”字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充当代词,译作“它” B.相当于助词“的”
C.宾语前置标志 D.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陋室铭》在写法上的特点是把心中所想托于所写之物,这种写法叫 ,而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们喜爱的一种表现所思所想的方法,比如本学期所学的宗璞的《 》和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都运用了这种写法。
【答案】(1)D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C
(4) 托物言志 《紫藤萝瀑布》
【分析】(1)
本题考查书法的鉴赏。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四种字体的特点,此书写笔画勾连、流畅,既不似楷书那样端正整齐,又没有隶书那样字形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也不似篆书那样古朴难认,确定为行书。故选D。
(2)
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首先要明确表明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句话映衬出陋室的闲雅、清幽与别致。然后再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注意间架结构即可。如:上下结构的字“苔、草、帘”等占格以横中线为对称书写上下结构的字,左右结构“阶、绿”等要以竖中线为对称轴,书写匀称。
(3)
本题考查词语的用法。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故选C。
(4)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托物言志,意思是指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陋室铭》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在写法上的特点是把心中所想托于所写之物,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本学期所学的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全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展现了紫藤萝的繁盛景象;作者借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她对人生的看法与感悟,紫藤萝顽强不息的生命力给予了作者对生命的信心;作者通过对紫藤萝的高度礼赞,抒发了她对生命本质的慨叹。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遯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霭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从: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等待时机施展自己。
7.请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不蔓不枝 (2)亭亭净植
(3)自古人知贵兰 (4)来岁不改其性也
8.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9.【甲】【乙】两文表面上写莲花、兰花,实际上都是在写君子,请结合原文说说两文所赞美的君子有哪些共同点。
【答案】7. 长出藤蔓 耸立的样子 以……为贵 年 8.(1)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2)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 9.甲文通过描写莲花不受淤泥污染,不显妖媚,亭亭玉立,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等特点,借物喻人,借莲花的特点喻指君子洁身自爱、质朴、坚贞的高洁人格。乙文通过写兰花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在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不改变自己的本性的特点,借兰花的特点喻指君子虽屡遭打击而不改操守、质朴的高贵品格。甲乙两文都写出了君子的高洁、坚贞不屈、质朴的品格,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分析】7.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翻译,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
(1)句意:不横生藤蔓,也不旁生枝。蔓:长出藤蔓。
(2)句意:(莲花)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3)句意: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贵:以……为贵。
(4)句意:来年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岁:年。
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翻译应做到忠于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
(1)句中重点词有:“予”,我;“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濯”,洗涤;“妖”,艳丽。
(2)句中重点词有:“于”,在;“薄”,贫瘠;“为”,因为;“芳”,发出芳香。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甲文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描述,写出了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而又质朴的品质、可敬而不可亵玩的风范,看似写莲花,实则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写出了君子高洁、坚贞不屈、质朴的品质;乙文中“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写出了兰的高洁傲岸、坚贞不屈;“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写出了兰的质朴特点,表面上写兰花,实则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对与兰花一样品质的君子的赞美。所以莲和兰都具有高洁、质朴、坚贞不屈的特点,甲乙两文借物都写出了君子高洁、质朴、坚贞不屈的品质。
阅读文言文语段并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A.陶后鲜有闻( ) B.晋陶渊明独爱菊( )
C.香远益清( )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2.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是 , 。
13.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14.以下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
B.本文作者周敦颐是北宋哲学家,字永叔,人品高尚,胸怀洒落。著有《太极图书》。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气质。
D.作者对三种花进行了比较和品评,含蓄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爱莲”即爱君子之德。
【答案】10. 少 只 更加 亲近而不庄重 11.(1)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2)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12.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13.用菊和牡丹做衬托,突出了莲的不慕名利,洁身自好高尚情操。 14.B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把握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A.陶后鲜有闻: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鲜:很少。
B.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独:只。
C.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益:更加。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亵:亲近而不庄重。
1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
(1)予:我。独:只。濯:洗。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而:表转折。妖:妖媚。
(2)通:空。直:挺立。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12.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的意思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莲花没有受到环境影响,仍然保持着洁净、端庄的品格。
故二者意思相同。
1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结合第一段“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第二段“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知,本文笔下的菊花、牡丹、莲这三种花代表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品格,菊代表隐逸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避世隐居;牡丹代表追逐富贵、名利的人;莲代表虽然身处污浊环境但是保持高洁品格的人;作者以莲自喻,借莲表达自己的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作者对菊所代表的隐逸追求是尊重不支持,菊所代表的追求在文章中起到正衬的作用,作者对牡丹是鄙视的态度,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在文章中起到反衬的作用。
1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B.“字永叔”错误,周敦颐,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欧阳修字永叔;
故选B。
三、作文
15.假设你有一间书房,请你给自己的这间书房命名,并写一段文字说明命名的理由。(120字左右)
【答案】示例:有不为斋。理由:“有不为斋”,是林语堂的书房名,里面寄予了林语堂的人生态度。他时时提醒自己:人生有所为有所不为,文人应该专注于某项事业,心无旁骛地研究学问,不能什么都涉足。所以我想向林语堂先生学习他的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专注学业,长大之后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详解】给自己的书房取名,可以借鉴古人的书房名,然后从中获得灵感,如纪晓岚的书房名为:阅微草堂,梁启超的书房名为饮冰室,蒲松龄的书房名为聊斋,杜甫的书房名为浣花草堂,刘鹗的书斋名为抱残守缺斋。这些书房名都非常的雅致,而且都有一定的寓意,要么和作者的经历有关,要么和作者的兴趣爱好有关等。因此可以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名字并说中命名理由。如:不窥园斋。出自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目不窥园”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专心致志进行研究工作的精神。
故答案为:示例:有不为斋。理由:“有不为斋”,是林语堂的书房名,里面寄予了林语堂的人生态度。他时时提醒自己:人生有所为有所不为,文人应该专注于某项事业,心无旁骛地研究学问,不能什么都涉足。所以我想向林语堂先生学习他的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专注学业,长大之后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本题考查个性展示与创新意识。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17.短文两篇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短文两篇
陋室铭
(一)课文字词详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①名。水不在深,有龙则②灵。③斯④是⑤陋室,⑥惟吾⑦德馨。
①名:出名,有名。②灵:灵验。③斯:这。④是:判断动词。⑤陋室:简陋的屋舍。⑥惟:只。⑦德馨:品德高尚。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①上阶绿,草色②入帘③青。谈笑有④鸿儒,往来无⑤白丁。可以⑥调⑦素琴,阅⑧金经。
①上:长上。②入:映入。③青:青色。④鸿儒:博学的人。鸿,大。⑤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⑥调:调弄。⑦素:不加装饰的。⑧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无①丝竹②之③乱耳,无④案牍之⑤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⑥之有?
①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②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乱:使……乱,扰乱。④案牍:指官府文书。⑤劳形:使……劳神伤身。形,形体、躯体。⑥之: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7.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课文分析
1.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那么本文的主题应如何概括呢?
本文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类比的写作手法。__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4.文章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陋室特征:雅。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反面虚写。__写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__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这一主题。
8.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9.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爱莲说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说:古代一种文体,也称杂说。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水陆①草木之花,②可爱③者甚④蕃(fán)。晋陶渊明⑤独爱菊。⑥自李唐来,
①草木:草本。②可爱:值得喜欢。③者:……的花。④蕃:多。⑤独:只。⑥自:从。
世人①甚爱牡丹。②予③独爱莲④之出淤泥而不⑤染,⑥濯(zhuó)⑦清涟而不⑧妖,
①甚:特别,十分。②予:我。③独:只。④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染:沾染(污秽)。⑥濯:洗。⑦清涟:清波。⑧妖:过分艳丽。
中①通外②直,不③蔓(màn)不④枝,香⑤远⑥益清,⑦亭亭净⑧植,可远观而不可⑨亵玩焉。
①通:贯通,通透。②直:挺立。③蔓:生藤蔓。④枝:生枝茎。⑤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⑥益:更加。⑦亭亭:耸立的样子。⑧植:竖立。⑨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予①谓菊,花之②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③君子者也。
①谓:认为。②隐逸者:指隐居避世的人。③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①噫!菊之爱,陶后②鲜(xiǎn)有③闻。莲之爱,④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⑤宜乎⑥众矣。
①噫:叹词,表示感慨。②鲜:少。③闻:传闻。④同:和……一样。⑤宜:应当。⑥众:很多。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三)课文分析
1.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
2.莲之爱(君子形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行为端正;“香远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3.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4.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名远播的君子。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预习作业
一、基础题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无丝竹之乱耳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徐喷以烟
3.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lòu) 噫(yī) 苔痕(tāi)
B.鸿儒(hóng) 濯(zhuó) 鲜有闻(xiān)
C.蕃(fān) 清涟(lián) 亵玩(xiè)
D.案牍(dú) 淤泥(yū) 德馨(xīn)
4.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 ”,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即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的愿望和决心。
B.刘禹锡诸葛亮和扬雄,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住在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草堂中的杜甫,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同类。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象征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美名远扬。
D.《爱莲说》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5.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有《竹枝词》《乌衣巷》等。
B.周敦颐,人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等。
C.《陋室铭》中的“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陋室铭"就是说写陋室的文章。
D.《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抒情文体,抒发的是作者对于莲的赞美之情。
6.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依据图片中方框内的句子回答问题。
(1)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2)请将表明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下来。
,。
(3)关于“何陋之有”中“之”字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充当代词,译作“它” B.相当于助词“的”
C.宾语前置标志 D.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陋室铭》在写法上的特点是把心中所想托于所写之物,这种写法叫 ,而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们喜爱的一种表现所思所想的方法,比如本学期所学的宗璞的《 》和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都运用了这种写法。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遯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霭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从: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等待时机施展自己。
7.请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不蔓不枝 (2)亭亭净植
(3)自古人知贵兰 (4)来岁不改其性也
8.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9.【甲】【乙】两文表面上写莲花、兰花,实际上都是在写君子,请结合原文说说两文所赞美的君子有哪些共同点。
阅读文言文语段并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A.陶后鲜有闻( ) B.晋陶渊明独爱菊( )
C.香远益清( )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2.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是 , 。
13.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14.以下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
B.本文作者周敦颐是北宋哲学家,字永叔,人品高尚,胸怀洒落。著有《太极图书》。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气质。
D.作者对三种花进行了比较和品评,含蓄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爱莲”即爱君子之德。
三、作文
15.假设你有一间书房,请你给自己的这间书房命名,并写一段文字说明命名的理由。(12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