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ìn: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tǐng:疾走。(铤而走险)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谣言(yáo) 元勋(xūn) 孕育(yùn) 鲜为人知( xiān)
B.昼夜(zhòu) 罗布泊(pō) 开拓 (tuò) 至死不懈(xiè)
C.选聘(pìng) 无垠(yín) 邓稼先(jià) 妇孺皆知(rú)
D.殷红(yīn) 萦带(yíng) 彷徨(páng huáng)鞠躬尽瘁(cuì)
2.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②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
③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④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
D.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旁边的一名记者见状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4.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词性的判断正确的一项( )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A.介词 连词 副词 动词 B.动词 连词 介词 名词
C.副词 连词 介词 动词 D.副词 连词 动词 名词
5.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鞠躬 爆炸 宰割 苦闷
B.崇高 坦诚 仰慕 暑名
C.大厦 蓬草 萦绕 长亭
D.颤抖 焦虑 筹划 奠基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A.奥本海默是拔尖的人物,锋芒必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B.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C.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r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mù)________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6.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妇(rú) 皆知 仰(mù)
7.文中加点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拔尖 B.锋芒必露 C.难堪 D.佩服
8.文中划线句子有一处是有语病的,请找出来并改正。
选( )句:改正:
9.学习本文之后,阳光中学七年级××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主题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板报设计】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6年长征火箭“三代同堂”齐登场,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2)【在线交流】
假如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
(3)【写墓志铭】
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二、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邓稼先》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①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
②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
③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④“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寿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⑤戈壁难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千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⑥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⑦我父亲诞生189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0.本文段主要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邓稼先什么精神?
11.体会文中加线字“撑”好在哪里?
12.“也不知道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13.请你为邓稼先说一句最能概括他一生的话。
阅读《邓稼先》,完成下面小题
(一)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①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②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③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④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⑤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⑥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⑦“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⑧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⑨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⑩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二)“我不能走”
①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在那里时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②浩浩乎!平沙无垠,复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③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④“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⑤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⑥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14.下面对选文(一)内容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第⑤段赞扬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品质,作者认为一个“纯”字最能概括他的品格,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高敬意。
B.“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这句中的“要”字表现了邓稼先一生光明磊落、真诚坦白、从不骄人、默默无闻的崇高品质。
C.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分别是中国和美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有骄人的才华能力。但有很多人不喜欢奥本海默,邓稼先却得到了人民的绝对信任,其原因是两人所处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
D.作者将奥本海默与邓稼先放在民族大背景下进行对比描写,旨在更生动形象地突出邓稼先的高尚品格。
15.选文(一)⑦⑧段中两次使用了“竟”字,对此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个“竟”字都有出乎意料的意思,都表达作者的惊异和钦佩之情,更突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B.这两个字既印证了上段的“人们绝对相信他”,也照应了后面的“奇迹”一词。
C.作者原认为性格单纯、思想单纯的邓稼先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做不到这些事情,表达出作者对那段历史的否定。
D.这两个副词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表现了作者提词炼字的功夫。
16.选文(二)以“我不能走”为标题,改成“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
17.“‘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8.如何理解下面一句话的含义?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19.选段(二)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何作用?
三、作文
20.【对比手法】
在课文的第三部分,作者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奥本海默的锋芒毕露与邓稼先的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对比中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技法点拨】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在文学作品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人物,那么就能让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作品收到既突出事物的本质,又表达出鲜明的爱憎感情的艺术效果。
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写人物呢?
1.将对立的两个人物进行横向对比。
2.将同一人物前后的不同方面、不同情况进行纵向对比。
3.要扣住人物的性格特点,选取言行神态等方面进行对比,在对比与差异中凸显人物个性。
4.对比的线索要集中明确,不蔓不枝。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150字左右)1.邓稼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ìn: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tǐng:疾走。(铤而走险)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谣言(yáo) 元勋(xūn) 孕育(yùn) 鲜为人知( xiān)
B.昼夜(zhòu) 罗布泊(pō) 开拓 (tuò) 至死不懈(xiè)
C.选聘(pìng) 无垠(yín) 邓稼先(jià) 妇孺皆知(rú)
D.殷红(yīn) 萦带(yíng) 彷徨(páng huáng)鞠躬尽瘁(cuì)
【答案】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鲜”应读“xiǎn”;C项“聘”应读作“pìn”;D项“殷”应读作“yān”。
2.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②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
③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④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
【答案】A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也就是考查语言表述的规范与内在逻辑的严密性。这个题目是组句成段,也就是变相考查学生感知、梳理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本句句意:选用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人具有知人之明;
②句“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与③句“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在语义上是并列关系,而③句中的“也”表明③句排在②句之后;
④句中“他们”指的是②③句中出现的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所以④句排在③句之后;①句中的“而且”与④句构成递进关系,不仅对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了解,更了解中国和美国社会;故排序为②③④①;
故选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
D.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旁边的一名记者见状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答案】B
【详解】A. 用词不当,“万人空巷”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句子后面却说人们都在家看电视,街上静悄悄,显然自相矛盾,应改为“门可罗雀”;
C.成分残缺,应在“精神”后加上“的儿子”;
D.用词重复, “看到”和“见状”重复,去掉“见状”;
故选B。
4.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词性的判断正确的一项( )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A.介词 连词 副词 动词 B.动词 连词 介词 名词
C.副词 连词 介词 动词 D.副词 连词 动词 名词
【答案】C
【详解】考查词性。
句中加点词“始终”,根据“副词是指在句子中表示行为或者状态特征的词,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全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可知,此处修饰“站”表时间,属于时间副词;
“和”,根据“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句,以表示其相互连络关系的词”可知,此处把“创造”和“研究”连接起来,构成并列关系,是连词;
“把”,根据“介词,一般用在代词或名词性质的短语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组成介词结构,以表示处所、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的词,去掉后原句意思改变”可知,此处与“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构成介宾结构,表对象,属于介词;
“引导”,根据“用词一般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语”可知,此处表示“邓稼先”动作行为,属于动词。
故选C。
5.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鞠躬 爆炸 宰割 苦闷
B.崇高 坦诚 仰慕 暑名
C.大厦 蓬草 萦绕 长亭
D.颤抖 焦虑 筹划 奠基
【答案】B
【详解】B.“暑名”应写作“署名”。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A.奥本海默是拔尖的人物,锋芒必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B.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C.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r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mù)________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6.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妇(rú) 皆知 仰(mù)
7.文中加点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拔尖 B.锋芒必露 C.难堪 D.佩服
8.文中划线句子有一处是有语病的,请找出来并改正。
选( )句:改正:
【答案】6. 孺 慕 7.B 8. A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
【解析】6.考查字词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rú——孺,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mù——慕,仰慕:指敬仰思慕。
7.考查字形的识记。
B.锋芒必露——锋芒毕露,意思是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故选B。
8.考查病句修改能力。
A.“奥本海默是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中,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拔尖的人物”之前加上“一个”。改为: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
9.学习本文之后,阳光中学七年级××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主题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板报设计】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6年长征火箭“三代同堂”齐登场,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2)【在线交流】
假如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
(3)【写墓志铭】
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答案】(1)走近邓稼先;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
(2)①请您说说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②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说几句激励性的话?
(3)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
【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解答时,紧扣“打开科技之窗”这一主题,结合生活积累与体验,设计出灵动、活泼的栏目名称即可。如:走近邓稼先;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
(2)此题考查的是综合性学习的掌握。所提问题要符合“科技”的主题,语言表述清晰。
(3)仿写要与例句字数相同,句式一致,平时多读书,勤练习,善积累。本题根据邓稼先的事迹与贡献拟写。
二、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邓稼先》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①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
②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
③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④“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寿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⑤戈壁难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千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⑥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⑦我父亲诞生189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0.本文段主要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邓稼先什么精神?
11.体会文中加线字“撑”好在哪里?
12.“也不知道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13.请你为邓稼先说一句最能概括他一生的话。
【答案】10.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了邓稼先工作环境艰苦,突出他为国不辞辛劳的精神。 11.“撑”字很有气势。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男儿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 12.表现了作者对邓稼先对下属的关怀及其内心平易近人的情感的极力赞扬。 13.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感情,阐述自己的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
【解析】10.本题考查人物事件的概括。仔细阅读文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结合题干中关于邓稼先的一件事,定位到内容区间,然后进行概括,注意语言的简洁。
结合第⑤段中“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分析,可概括出意外发生时别人劝说邓稼先离开,但是他仍然坚守岗位。
结合前文中“戈壁难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千多摄氏度”分析,可知邓稼先工作环境艰苦,但是为了核武器的研究仍然坚守岗位,体现了他不惧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11.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撑”指支撑,结合句中“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分析,写出中国男儿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支撑着天地,体现出顶天立地的中国男儿形象。
1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把握。把握作者情感,从理解文章内容以及了解叙述事件的角度出发。
分析题干中“也不知道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内容,注意抓住关键词。“蓬断草枯的沙漠”写出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埋葬同事、埋葬下属”时邓稼先的心情是极为沉痛的。表现出作者对坚守在恶劣环境之下以及直面同伴生死的邓稼先由衷的钦佩。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探究。注意要从第一人称入手,结合邓稼先的生平事迹,进一步体现出人物品格。
示例:我这一辈子,生而平凡,亲眼目睹国之不国而忧心忡忡,为了国家的独立,我甘愿在戈壁滩上坚守,为祖国的核武器研究事业奉献终身。
阅读《邓稼先》,完成下面小题
(一)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①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②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③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④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⑤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⑥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⑦“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⑧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⑨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⑩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二)“我不能走”
①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在那里时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②浩浩乎!平沙无垠,复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③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④“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⑤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⑥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14.下面对选文(一)内容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第⑤段赞扬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品质,作者认为一个“纯”字最能概括他的品格,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高敬意。
B.“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这句中的“要”字表现了邓稼先一生光明磊落、真诚坦白、从不骄人、默默无闻的崇高品质。
C.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分别是中国和美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有骄人的才华能力。但有很多人不喜欢奥本海默,邓稼先却得到了人民的绝对信任,其原因是两人所处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
D.作者将奥本海默与邓稼先放在民族大背景下进行对比描写,旨在更生动形象地突出邓稼先的高尚品格。
15.选文(一)⑦⑧段中两次使用了“竟”字,对此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个“竟”字都有出乎意料的意思,都表达作者的惊异和钦佩之情,更突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B.这两个字既印证了上段的“人们绝对相信他”,也照应了后面的“奇迹”一词。
C.作者原认为性格单纯、思想单纯的邓稼先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做不到这些事情,表达出作者对那段历史的否定。
D.这两个副词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表现了作者提词炼字的功夫。
16.选文(二)以“我不能走”为标题,改成“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
17.“‘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8.如何理解下面一句话的含义?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19.选段(二)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何作用?
【答案】14.C 15.C 16.不好。因为以“我不能走”为标题既能体现邓稼先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高尚精神,引用了邓稼先的原话更很感人。 17.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邓稼先的杰出才能和高度责任感。 18.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形成了自己的“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气质品格。所以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19.表现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险,更突出了他的奉献牺牲精神。
【解析】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根据③段“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④段“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可知,选项中“其原因是两人所处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与原文不符;
故选C。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有误,结合选文(一)第⑥段“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可知,选文(一)⑦⑧段中两次使用了“竟”字,侧面表现出人们对邓稼先的信任,表现出邓稼先毫无私心的崇高精神品质;
故选C。
16.本题考查标题作用。标题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组织语言。
“我不能走”,是邓稼先在面对艰难困境中的坚定有力的回答,是他的原话,更能表现出人物的无私无畏、勇敢执着的精神和对祖国的科技事业的一腔热爱;用“我不能走”作为标题,直接引用,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同时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因此,标题“我不能走”改成“他忠于职守”不好。
17.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由“‘粗估’参数的时候,……;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决定方案时,……”这一句式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粗估”参数、谋划计算和决定方案三个方面表述了邓稼先所具备的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突出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18.本题考查句子含义。
结合选文第④段“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⑤段“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等内容可知,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因此,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19.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
这段《吊古战场文》描绘的是西北古战场恶劣的自然环境,“平沙无垠”“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与邓稼先的工作地点的环境极为相似,渲染了核试场地恶劣的条件。引用的这段文字,侧面表现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并含蓄地将邓稼先的工作地点比作战场,突出了邓稼先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战斗,从而赞美邓稼先不怕吃苦的奉献精神。同时,用古战场是文章具有厚重的历史感,突出邓稼先为国不惧艰苦的使命感,让人觉得悲壮。
三、作文
20.【对比手法】
在课文的第三部分,作者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奥本海默的锋芒毕露与邓稼先的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对比中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技法点拨】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在文学作品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人物,那么就能让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作品收到既突出事物的本质,又表达出鲜明的爱憎感情的艺术效果。
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写人物呢?
1.将对立的两个人物进行横向对比。
2.将同一人物前后的不同方面、不同情况进行纵向对比。
3.要扣住人物的性格特点,选取言行神态等方面进行对比,在对比与差异中凸显人物个性。
4.对比的线索要集中明确,不蔓不枝。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150字左右)
【答案】例文:老太太把新鲜的芹菜一摆出,就立刻围上两个人:一个大腹便便的胖子,白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一个土里土气的老汉,黑苍脸,络腮胡,背有些驼,似一株干枯的松树。胖子费劲地蹲下身,好长时间才挑好了五六棵,脸朝向老太太:“菜根上的土可不能当菜卖了,得便宜我一块钱!”瘦老汉好似自言自语:“地里长的东西,怎么会没土?我们这把年纪,种菜也快种不动了。”
【详解】此题根据技法点拨中,提供的方法,来写即可。写作时可将两个不同的人物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比较,突出人物特点,让读者看清真、善、美与假、恶、丑,从而让读者分清好坏、辨别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