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评估
地理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5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北京时间2023年11月3日22时54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若将十号卫星通过海运由上海运往海南文昌,依次经过的海洋或海峡有( )
A. 渤海、东海、南海 B. 黄海、台湾海峡、东海
C. 东海、黄海、南海 D. 东海、台湾海峡、南海
读中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图,完成下面小题。
2. 据图说明,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 )
A. 海拔较低的平原 B. 风景秀美的山地
C. 气温较低的高原 D. 开阔坦荡的高原
3.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该区域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
A. 气候温和湿润,适合人类生存 B. 生产力落后,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C. 地势起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D. 开发较早,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4. “人生两件宝,双手与大脑。一切靠劳动,生活才美好。”某校学生在武汉市某农耕园劳动学习时,发现适宜当地广泛种植的农作物是( )
A. 甜菜 B. 椰子 C. 水稻 D. 青稞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读我国东北地区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现象不属于东北地区的是( )
A. 气候冷湿,松林成海 B. 沃野千里,黑土广袤
C. 冬冷夏凉,牦牛成群 D. 山环水绕,平原广阔
6. 鞍山最主要的工业部门是( )
A. 石油工业 B. 钢铁工业 C. 电力工业 D. 棉纺织工业
7. 现在,图中沼泽分布区由“北大仓到北大荒”,主要解决的是( )
A. 环境污染问题 B. 粮食不足问题
C 森林资源不足问题 D. 生态破坏问题
北京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每年都有许多国际会议在此召开。下图是北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北京的总体地势特征是( )
A. 南高北低 B. 东南高,西北低 C. 东高西低 D. 西北高,东南低
9. 各种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体现的北京城市职能是( )
A. 全国政治中心 B. 全国经济中心 C. 全国文化中心 D. 国际交往中心
大发展需要大谋划,大战略催生大跨越。“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重点发展产业类型是( )
A. 采掘业 B. 重工业
C. 高新技术产业 D. 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
11. 从图示信息可知河北省最突出的优势条件是( )
A. 资源丰富 B. 资金雄厚 C. 海运便利 D.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
沪昆高铁是我国东西向最长高铁,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昆明。读沪昆高铁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沪昆高铁沿途可以看到的景观是( )
A 黄沙滚滚 B. 椰林片片
C. 无垠草原 D. 漫山茶园
13. 从上海到昆明,沿途经过的地形区依次是( )
A. 东南丘陵—巫山—横断山脉 B. 长江中下游平原—雪峰山—云贵高原
C. 华北平原—巫山—云贵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太行山脉—四川盆地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城效应”。图是上海与苏州的“同城效应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4. 长江三角洲最大的核心城市是( )
A. 上海 B. 南京 C. 苏州 D. 杭州
15. 实现“同城效应”主要依赖于( )
A. 长江水运 B. 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C. 航空运输 D. 海洋运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3个小题,共35分)
16. 【项目式学习】
项目主题 舌尖上的地理——大米
项目背景 我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已种植水稻,直到今天,米饭仍是中国居民的主食之一。太原市某学校地理社团开展了以“舌尖上的地理——大米”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下面是同学们项目式学习的内容。
任务一 收集信息
我国大米的介绍
品种
特点 米粒较圆,颜色蜡白,口感软糯,味道香,生长期长 米粒细长,黏性小,米质脆,呈透明色,生长期短
分布 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 两湖、两广、江西、四川等
(1)说出我国黑龙江生产的大米品种及外表特征: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分析探究
东北民间流传一句谚语:“东北米,帝王粮。”东北大米生长在蓝天之下、黑土之上,经历180天的生长周期、2600小时的日照,品质极佳,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来看,说出我国水稻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地区。
(3)简要分析东北大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任务三 成果展示
晋祠大米是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环境、水源、土质等原因,晋祠水稻种植逐渐淡出省城人民的视线。进入21世纪,晋源区恢复试种晋祠水稻,产量逐渐增长。
(4)请列举两例以大米为主要食材的美食。
(5)请你为晋祠大米品牌的树立,设计一条宣传语。
17.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歌曲《黄土高坡》充满激情,风靡一时。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 黄土堆积,沟壑纵横
(1)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
(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老师制作了一个思维导图。按因果关系,把“沟壑纵横”“黄土土质疏松”“土壤贫瘠”填写到下方框图中。
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探究二 治理水土,改善环境
延安市曾经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延安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3万平方千米,治理程度达到56.6%。延安市生态巨变,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缩影。经过持续治理,绿色在黄土高原上不断铺展。
(3)说出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探究三 黄土风情,独具特色
黄土高原土层深厚,黄土分布广泛,直立性强。该地区气候具有典型的大陆性特征,冬季严寒、夏季暖热。该地区地表植被稀少,在经年累月的雨水冲刷中形成了千沟万壑的景观。当地居民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
(4)试分析窑洞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5)列举一例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18. 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在中国浙江杭州开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 找位置
(1)结合杭州位置示意图,说明杭州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探究二 析环境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一座适宜居住的城市。
杭州气候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4.3 5.6 9.5 15.8 20.7 24.8 28.4 27.9 23.4 18.3 12.4 6.8
降水量/毫米 73.2 84.2 138.2 125.6 146.6 159.4 159.4 155.8 145.2 87.0 60.1 47.1
(2)从气候角度,分析亚运会举办时间安排在9月至10月的原因。
探究三 展风采
杭州人文古迹众多,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本次亚运会吉祥物的设计灵感来自杭州三大著名世界遗产。
(3)说出一处杭州的旅游景点_________,并分析当地旅游业发达的原因_________。
探究四 享成果
近年来,随着国家“名校名院名所”工程的推进,杭州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各级创新平台的数量均有所增加,科技成果源头供给能力得到提升。杭州力争让科技创新赋能亚运会,让亚运会成为展示杭州科技创新的国际舞台。
(4)说出杭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条件。2023-2024学年山西省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评估
地理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5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北京时间2023年11月3日22时54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若将十号卫星通过海运由上海运往海南文昌,依次经过海洋或海峡有( )
A. 渤海、东海、南海 B. 黄海、台湾海峡、东海
C. 东海、黄海、南海 D. 东海、台湾海峡、南海
【答案】D
【解析】
【详解】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若火箭通过海运由上海运往文昌,依次经过的海洋是上海东部的东海,南下经过台湾海峡再到南海,再到海南文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读中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图,完成下面小题。
2. 据图说明,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 )
A. 海拔较低的平原 B. 风景秀美的山地
C. 气温较低的高原 D. 开阔坦荡的高原
3.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该区域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
A. 气候温和湿润,适合人类生存 B. 生产力落后,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C. 地势起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D. 开发较早,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答案】2. A 3. D
【解析】
【2题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65%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是平原,平原的特点是地势平坦,海拔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我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这里气候温和湿润是自然原因,社会原因是开发较早、工农业生产发达、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等。D正确,B错误;气候与地势是自然原因,排除AC。故选D。
【点睛】我国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具有东多西少的特点,以黑龙江省黑河市至云南省腾冲县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4. “人生两件宝,双手与大脑。一切靠劳动,生活才美好。”某校学生在武汉市某农耕园劳动学习时,发现适宜当地广泛种植的农作物是( )
A. 甜菜 B. 椰子 C. 水稻 D. 青稞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汉市属于湖北省,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适宜广泛种植的农作物是喜湿热的水稻,C正确;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椰子主要分布在热带,青稞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区,ABD错误。故选C。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读我国东北地区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现象不属于东北地区的是( )
A. 气候冷湿,松林成海 B. 沃野千里,黑土广袤
C. 冬冷夏凉,牦牛成群 D. 山环水绕,平原广阔
6. 鞍山最主要的工业部门是( )
A. 石油工业 B. 钢铁工业 C. 电力工业 D. 棉纺织工业
7. 现在,图中沼泽分布区由“北大仓到北大荒”,主要解决的是( )
A. 环境污染问题 B. 粮食不足问题
C. 森林资源不足问题 D. 生态破坏问题
【答案】5. C 6. B 7. D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东北地区纬度高,气候冷湿,松林成海,是我国主要林区,A正确;东北地区沃野千里,黑土广袤,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正确;冬冷夏凉,牦牛成群是青藏地区的景观,C错误;东北地区的地形分布特点是山环水绕,平原广阔,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东北地区即错误的选项,故选C。
【6题详解】
由图可知,辽宁省鞍山市是我国重要的铁矿产地,有发展钢铁工业的原料,所以该地的主要工业部门是钢铁工业,B正确;鞍山并没有发展石油工业、电力工业和棉纺织工业的原料,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图中分布着大片沼泽,并经历了由“北大仓到北大荒”,这是由于过度开垦,使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差,水源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沼泽是湿地种类之一,为了保护湿地,退耕还湿,停止湿地开荒,所以图中沼泽分布区由“北大仓到北大荒”,主要解决的是生态破坏问题,D正确;与环境污染问题、粮食不足问题和森林资源不足问题无关,排除ABC。故选D。
【点睛】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东北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北京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每年都有许多国际会议在此召开。下图是北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北京的总体地势特征是( )
A 南高北低 B. 东南高,西北低 C. 东高西低 D. 西北高,东南低
9. 各种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体现的北京城市职能是( )
A. 全国政治中心 B. 全国经济中心 C. 全国文化中心 D. 国际交往中心
【答案】8. D 9. D
【解析】
【8题详解】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跨国公司、国际会议、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位于北京,体现了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D正确。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体现了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北京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美术馆、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体育馆众多,体现了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全国经济中心位于上海,ABC错误,故选D。
【点睛】北京市,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
大发展需要大谋划,大战略催生大跨越。“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重点发展的产业类型是( )
A. 采掘业 B. 重工业
C. 高新技术产业 D. 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
11. 从图示信息可知河北省最突出的优势条件是( )
A. 资源丰富 B. 资金雄厚 C. 海运便利 D.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据图可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属于知识型区域,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力量雄厚,重点发展的产业类型是高新技术产业,C正确;采掘业、重工业是河北省作为资源型区域可能重点发展的产业类型,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是天津市作为加工型区域可能会重点发展的产业类型,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示意图可知,河北省是资源型区域,因此其发展的最突出的优势条件是资源丰富,A正确;资金雄厚、海运便利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都不是河北省作为资源型区域的最突出的优势条件,BCD错误。故选A。
【点睛】京津冀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的重大国家战略。
沪昆高铁是我国东西向最长高铁,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昆明。读沪昆高铁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沪昆高铁沿途可以看到的景观是( )
A. 黄沙滚滚 B. 椰林片片
C. 无垠草原 D. 漫山茶园
13. 从上海到昆明,沿途经过的地形区依次是( )
A. 东南丘陵—巫山—横断山脉 B. 长江中下游平原—雪峰山—云贵高原
C. 华北平原—巫山—云贵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太行山脉—四川盆地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沪昆高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不会看到黄沙滚滚和无垠草原,AC错误;途径东南丘陵,可以看到漫山茶园,D正确;椰林片片主要位于我国海南省,沪昆高铁不经过海南省,B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从上海到昆明沿线中,依次经过长江中下游平原、雪峰山、云贵高原,B正确。没有经过横断山脉,巫山及四川盆地等,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沪昆高速铁路是一条连接上海市与云南省昆明市的高速铁路,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速度等级最高、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城效应”。图是上海与苏州的“同城效应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4. 长江三角洲最大的核心城市是( )
A. 上海 B. 南京 C. 苏州 D. 杭州
15. 实现“同城效应”主要依赖于( )
A. 长江水运 B. 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C. 航空运输 D. 海洋运输
【答案】14. A 15. B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下游,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其中上海是该地区最大的核心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故选A。
【15题详解】
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运输,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南京、杭州的人们往返不同城市之间,好比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这种效应叫做同城效应。故选:B。
【点睛】由于技术进步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求,中国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发展很快.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相继开通运营,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促进了沿线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3个小题,共35分)
16. 【项目式学习】
项目主题 舌尖上的地理——大米
项目背景 我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已种植水稻,直到今天,米饭仍是中国居民的主食之一。太原市某学校地理社团开展了以“舌尖上的地理——大米”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下面是同学们项目式学习的内容。
任务一 收集信息
我国大米的介绍
品种
特点 米粒较圆,颜色蜡白,口感软糯,味道香,生长期长 米粒细长,黏性小,米质脆,呈透明色,生长期短
分布 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 两湖、两广、江西、四川等
(1)说出我国黑龙江生产的大米品种及外表特征: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分析探究
东北民间流传一句谚语:“东北米,帝王粮。”东北大米生长在蓝天之下、黑土之上,经历180天的生长周期、2600小时的日照,品质极佳,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来看,说出我国水稻集中产区主要分布的地区。
(3)简要分析东北大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任务三 成果展示
晋祠大米是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环境、水源、土质等原因,晋祠水稻种植逐渐淡出省城人民的视线。进入21世纪,晋源区恢复试种晋祠水稻,产量逐渐增长。
(4)请列举两例以大米为主要食材的美食。
(5)请你为晋祠大米品牌的树立,设计一条宣传语。
【答案】16. ①. 黑龙江生产的大米品种是粳米 ②. 外表特征:米粒较圆,颜色呈蜡白色
17. 南方地区 18. 黑土肥沃;生长期长;光照时间长,降水充沛。
19. 蛋炒饭、米粉、米线、大米粥等。(任写两例即可)
20. 晋祠特产大米,品质优,口感佳;昔日皇家贡米,如今香飘万家。(任写一条即可)
【解析】
【分析】本题以舌尖上的地理—大米项目式学习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我国农作物的分布、东北地区的农业区位条件、美食列举和品牌宣传语设计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析图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黑龙江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依据图表可知黑龙江生产的大米品种应为粳米,外表特征是米粒较圆,颜色呈蜡白色。
【小问2详解】
读“我国水稻产区分布示意图”可知,水稻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在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气候较为湿热,适合水稻的生长。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东北地区稻米品质优良,是因为这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适合水稻生长,纬度高,气温较低、生长期长;同时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有丰富的灌溉水源,因此水稻的质量好,大米品质优良。
【小问4详解】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以大米为主要食材的美食有蛋炒饭、米粉、米线、大米粥等。
【小问5详解】
结合晋祠大米的特色,可以设计的品牌宣传语比如:晋祠特产大米,品质优,口感佳;昔日皇家贡米,如今香飘万家等。
17.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歌曲《黄土高坡》充满激情,风靡一时。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 黄土堆积,沟壑纵横
(1)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
(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老师制作了一个思维导图。按因果关系,把“沟壑纵横”“黄土土质疏松”“土壤贫瘠”填写到下方框图中。
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探究二 治理水土,改善环境
延安市曾经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延安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3万平方千米,治理程度达到56.6%。延安市生态巨变,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缩影。经过持续治理,绿色在黄土高原上不断铺展。
(3)说出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探究三 黄土风情,独具特色
黄土高原土层深厚,黄土分布广泛,直立性强。该地区气候具有典型的大陆性特征,冬季严寒、夏季暖热。该地区地表植被稀少,在经年累月的雨水冲刷中形成了千沟万壑的景观。当地居民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
(4)试分析窑洞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5)列举一例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答案】17. 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到乌鞘岭,东到太行山脉。
18. ①. 黄土土质疏松 ②. 沟壑纵横 ③. 土壤贫瘠
19. 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等等。
20.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黄土的直立性强,便于开凿窑洞;黄土高原树木较少,修建窑洞可以节省建材;当地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暖热,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任答一点即可)
21. 秦腔、信天游、白羊肚头巾等。(任写一例即可)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黄土高原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问题、生态治理、黄土高原广大群众称赞淤地坝为“粮囤子”“钱袋子”的原因、窑洞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
【小问1详解】
黄土高原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到乌鞘岭,东到太行山脉。是 世界上黄土面积最广的区域。
【小问2详解】
黄土土质疏松,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冲刷力强,覆盖率低,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水土流失严重,冲成万条沟,导致地表沟壑纵横;黄土高原上多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会使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水、土、肥的长期大量流失,使土地日益贫瘠。
小问3详解】
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缓坡修建梯田、调整农业结构,等等。
【小问4详解】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土层深厚,黄土直立性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可以就地取材。
【小问5详解】
黄土高原富有特色“黄土风情”:秦腔、信天游、白羊肚头巾、窑洞等。
18. 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在中国浙江杭州开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 找位置
(1)结合杭州位置示意图,说明杭州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探究二 析环境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一座适宜居住的城市。
杭州气候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4.3 5.6 9.5 15.8 20.7 24.8 28.4 27.9 23.4 18.3 12.4 6.8
降水量/毫米 73.2 84.2 138.2 125.6 146.6 159.4 159.4 155.8 145.2 87.0 60.1 47.1
(2)从气候角度,分析亚运会举办时间安排在9月至10月的原因。
探究三 展风采
杭州人文古迹众多,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本次亚运会吉祥物的设计灵感来自杭州三大著名世界遗产。
(3)说出一处杭州的旅游景点_________,并分析当地旅游业发达的原因_________。
探究四 享成果
近年来,随着国家“名校名院名所”工程的推进,杭州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各级创新平台的数量均有所增加,科技成果源头供给能力得到提升。杭州力争让科技创新赋能亚运会,让亚运会成为展示杭州科技创新的国际舞台。
(4)说出杭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条件。
【答案】(1)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水陆交通便利
(2)9月至10月的杭州正处于秋初,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大雨、暴雨和台风等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比较低,适宜安排会务与运动。(从气候的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3) ①. 良渚古城遗址、杭州西湖。(任写一例即可) ②. 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等等。(任答一点即可)
(4)杭州有多所一流大学,科学技术水平高,人才多;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航空运输、高速铁路运输和高速公路运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交通快速便利;环境比较优美;微电子和电子信息等产业发达,信息与通信便捷。(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杭州位置示意图为材料,设置4道试题,涉及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长江三角洲的气候及旅游资源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小问1详解】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江海交汇之地;交通便利,这也就是杭州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小问2详解】
杭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9月至10月的杭州正处于秋初,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大雨、暴雨和台风等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比较低,适宜安排会务与运动。
【小问3详解】
依据资料信息,当地的旅游景点有:良渚古城遗址、西湖、京杭大运河等。当地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有资源质量高,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当地经济发达,客源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小问4详解】
近年来,杭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优势:杭州有多所一流大学,科学技术水平高,人才多;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航空运输、高速铁路运输和高速公路运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交通快速便利;环境比较优美;微电子和电子信息等产业发达,信息与通信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