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8《狼》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8《狼》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5 20:1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从文中认识狼和屠户的形象,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2.掌握文言文字词翻译技巧,锻炼总结能力。
3.结合小说主题,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反抗、善于斗争;理解《聊斋志异》的主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批判揭露,对社会中诸如贪官污吏的恶人恶势力的无情鞭挞。
【教学重点】
能从文中认识狼和屠户的形象,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1.结合小说主题,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反抗、善于斗争;
2.了解《聊斋志异》是对当时黑暗社会批判揭露,对社会中诸如贪官污吏的恶人恶势力的无情鞭挞。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对话式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狼》的字词做了梳理,同学们对《狼》这篇文言文也有了初步的感知,现在,我们来快速抢答,看哪些同学对文本的把握比较细致?1.《狼》的作者是?2.《狼》这篇文章选自哪里?3.《狼》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4.《狼》这篇文章是什么属于体裁(文体)? (引导学生从作者、文体、情节等多向地感知课文,点明课文是经典的文言文小说,小说三要素为人物、情节、环境。文中塑造了狼和屠户两个形象,引导同学深入文本全面分析两个人物形象。)
二、研读语句,探究形象
(一)再次朗读文章,初步感受狼和屠户得到形象;(让学生畅所欲言)
(二)请同学们认真地找出描写狼的句子或者词语,想象下狼此时的心理,说说从这句话或者词语中你能够感受到狼什么形象
明确:(1)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让学生说出狼的心理,“仍”“又”体现狼的贪婪。表示动作的没完没了,持续不断。)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强调“如故”的意思,根据上下文回答“缀行甚远”的缀的意思,得出文言文字词翻译的第一个技巧:联系字形。同样的动作想法是否一样?得出狼一开始追屠夫,不知道屠夫有没有威胁。说不定,他的篮子里有刀。狼不能轻举妄动,所以紧跟着走了一段,在仔细观察,边跟边在想怎么攻击屠户。后面“并驱”体现它们发现屠夫没有刀,而是投骨头给它们,没有威胁,想要进攻了。)──→狡猾
(3)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凶(试着朗读出凶狠感)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协作意识
(5)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对比“目暝,意暇”得出狼表面悠闲,内心是紧张。)“假寐”──→黠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应引导学生抓住“似”“甚”“洞”“攻”这些词,充分认识狼的狡猾本性。)
总结:狼之本性:黠、贪、凶
(三)为屠户正言:有同学说屠户的形象是勇敢、富有斗争精神,你赞同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从原文中找出支持你观点的证据,交流后形成文字,全班分享。)
1.“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怯懦;
2.“顾”“奔倚”“驰”“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善于利用地理优势,也表现了他的机智;
3.“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果断、细心,机警,富有反抗精神。
总结:屠户形象:是个丰满、复杂的形象,既怯懦但又勇敢、果断、机智、细心具有反抗精神。心理变化:开始的害怕对狼抱有幻想,继而困窘,最后决心一搏。惧─→窘─→持。
三、论说结局,感悟主旨
(一)对于这场人狼之战,作者蒲松龄又是怎么评价的呢?
1.翻译最后一段。
2.“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你觉得蒲松龄在笑什么?
明确:(1)笑狼的不自量力。
(2)嘲笑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3)对社会上一些人的讽刺,像狼一样狡猾,像禽兽一样喜欢玩弄阴谋、耍花招。
3.朗读,加入拟声词“哼”读出轻蔑感。
(二)你们认同蒲松龄这个观点?你认为狼与人的这场斗争,只是增加了笑料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够发表自己独特看法的能力,辩证看待狼的形象和屠户战胜狼是有条件。)
四、 资料链接,加深主旨
(出示《梦狼》情节,联系社会背景,加深学生对《聊斋志异》主题的认识。)
材料一:《梦狼》讲述的故事是:
河北白姓老汉,大儿子白甲在南方当县令,两年没有消息。忽有一天,白老 汉梦见与丁某同游南方。他们先见到了白老汉“蝉冠豸绣”的外甥后去见了白老汉他公子的衙署——
“窥其门,见一巨狼当道,大惧不敢进。丁又曰:‘入之。’又入一门,见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又视墀中,白骨如山,益惧。”
材料二:吕毖《明朝小史》有过这样的记载: 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以此为模板,撰写了《促织》)
材料三:“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木)三分。”
——郭沫若评《聊斋志异》
明确:《聊斋志异》的主题之一:对当时“巨狼当道”黑暗社会批判揭露,对社会中诸如贪官污吏的恶人恶势力的无情鞭挞。因此,作者讽刺的是像狼一样的恶人,批判的是黑暗的现实社会。
五、作业设计
1.整理本文出现的文言现象(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2.简写赏析短文:话题为“例说《狼》的小说味”,可从形象、情节、细节、场景、悬念、伏笔等角度结合文本进行赏析。
(性格鲜明的形象、波澜起伏的情节、生动描绘的细节、故事特有的场景、扣人心弦的悬念、精巧含蓄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