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讲读课。作者通过讲述54岁的穷困潦倒的范进听到中举的消息后喜极而疯的故事,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节选自《儒林外史》,通过对胡屠户、众邻居、张乡绅等人的刻画,揭露了人们嫌贫爱富、前倨后恭的丑恶嘴脸。既表达了对范进的同情,又反映了人心冷漠社会环境。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欣赏、感知艺术形象。为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打下较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生动、情节有趣,学生很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但是科举制度离孩子很远。所以很容易因为有距离感,而忽视其思想性、艺术性和深刻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主导作用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助读资料,引导学生不断深入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
教学目标
1.根据题目和小说主要内容,理清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
2.通过运用对比、夸张和人物描写等手法,剖析人物性格特点。
3.通过结合主要和次要人物的形象,归纳文章主题,加深对讽刺小说的理解。
教学重点
通过运用对比、夸张和人物描写等手法,剖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结合主要和次要人物的形象,归纳文章主题,加深对讽刺小说的理解。
一、解题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范进中举》,范进是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那么“中举”是什么意思呢?生根据预习回答,教师补充科举制度相关知识。
二、字词积累
不知累了多少 带挈 相公 行事 亲家母 腆着肚子 啐 嗑西北风
噫 跌散了 邻居各自散了
提醒学生注意红体字的读音写法,尤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三、初读 感知
1.回顾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生根据预习回答:范进、胡屠户、老太太、张乡绅等。
3.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交流点拨:开端(范进被胡屠户教训及向他借钱赴考遭拒);发展(范进放榜当日喜极而疯);高潮(范进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清醒了);结局(范进醒后人们对他的巴结)。
四、精读 探因
(一)得知自己中举时,范进是何反应?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引导学生分析范进说的两句话“噫!好了!我中了!”和“噫!好!我中了!”。
两句话仅一字之差,第一句话中多一个“了”字,我们什么情况下会用到“了”?(动作或事情结束了)对于范进来说,是什么结束了?(生答:考试结束了,苦日子结束了……)这时他内心有何感受?(生答:如释重负,辛酸感慨……)这里的“噫”是一声叹息,所以我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适宜缓慢低沉。第二句是“拍着手大笑道”,当时内心是狂喜,声调宜短促而高昂。(引导学生拍手大笑着读这句话)
(二)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为什么喜极而疯呢?我们从范进身上去找找原因。
1.范进其人
补充《儒林外史》中关于范进的其他文字,学生谈对范进的印象。
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duō),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
…… 周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周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数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
生:年老、贫困、面黄肌瘦;考试道路漫长而艰难。
2.再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范进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想想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
生浏览课文,勾画,批注。
交流:
(1)对胡屠户的教训,他“唯唯连声”,还说“岳父见教的是”。(语言描写 怯懦)
(2)为参加乡试去借盘缠,又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他的表现只是“摸门不着”。(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已习惯于对人低三下四,对于来自周围的轻蔑、嘲笑甚至侮辱都默默忍受,不敢有丝毫反抗,卑怯屈辱到了极点。)
(3)辞了丈人回来,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心理描写 醉心于功名利禄)
(4)“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动作描写 写出范进未中举前穷困潦倒的程度,说明科考已让他家徒四壁。)
(5)“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动作描写 写出来范进不敢相信自己中举的心理,这曲折地反映了他自20岁开始应考以来一连串的失败在他心头留下的沉重的屈辱感。)
(6)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语言描写 世故圆滑)
性格成因:三十多年来,范进怀着对功名的热切期望不断地应试,又不断地失败,除了周围人们的轻蔑和嘲弄外,他什么也没有得到。通过范进这一典型形象的刻画,小说对于科举制度的批判入木三分。科举考试对读书人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摧残,摧残到人不像人的样子,摧残到丧失了人格的地步。
五、析读 品变
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学生勾画,批注,交流。
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第二段“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的范进摸门不着。”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第九段“屠户间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的细节描写。范进中举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可谓前倨后恭,由此可以看出胡屠户是个粗俗不堪,欺贫爱富,趋炎附势,贪财虚伪的人。前后的变化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这样变化的不止胡屠户还有众相邻和张乡绅等。反映了当时社会上那种趋炎附势的现象。时人对权贵阿谀逢迎,对寒士加以白眼。
六、悟读 思题
文章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再读范进得知自己中举片段分析。
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所有的人宣布自己的夙愿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飞跑,跑到集上。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这就是强烈的讽刺。
小说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放榜那天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了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荼毒以及科举制度下的炎凉世态。
七、推荐阅读
鲁迅《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