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鸿门宴》文本的分层级阅读,能对中心人物项羽进行思辨性评价。
2. 能有理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思路:
【学习任务一】浏览《鸿门宴》,初读项羽
【学习任务二】细读《鸿门宴》,再读项羽
【学习任务三】联读《史记》,三读项羽
【学习任务四】穿过历史,四读项羽
教学过程
鸿门宴
——读项羽:拨开云雾见月明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鸿门宴》,这个单元学习任务群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人文主题是中华文明之光。本课的学习目标是: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鸿门宴》文本的分层级阅读,能对中心人物项羽进行思辨性评价;2.运用互文阅读法,对人对事能进行全面认识、理性判断;
3.能有理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通过对《鸿门宴》文本的分层级阅读,能对中心人物项羽进行思辨性评价;第二运用互文阅读法,对人对事能进行全面认识、理性判断;第三能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作为文学名篇《鸿门宴》用短短1,500来字,叙述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描写了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尤其是对处在《鸿门宴》事件漩涡中心的项羽,大家更是评说纷纭,莫衷一是。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谈到《鸿门宴》时,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鸿门宴》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五个聪明人,陪着一个糊涂人吃的一场饭?那项羽真的是糊涂人吗?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走进《鸿门宴》,走进项羽。
【学习任务一】浏览《鸿门宴》,初读项羽
我们的学习任务一浏览《鸿门宴》,初读项羽
学习活动时,圈画出《鸿门宴》中刻画项羽的句子,初读项羽,看看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我们从三个方面设计这个表格,一描写项羽的情境,二描写项羽的句子,第三项羽的形象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梳理出这样的几个情境:
无伤告密后,项伯说情时,沛公道歉后,范曾举玦时,樊哙闯帐后,樊哙问责后,沛公逃亡后。
对应的,我们可以直接圈画的关于项羽的内容,分别是项羽大怒,项王许诺,项王的原话: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项王的表现:漠然不应。项王对樊会所称赞的:壮士。项王未有以应,项王受璧置座。
这里面,可以得出关于项羽的一些直观的形象是脾气暴躁、轻信少谋、不辨是非、幼稚愚笨、刚愎固执、缺乏决断、不分敌我、优柔寡断、识见不明、麻木昏昧等等。
诸如此类,还有两个侧面描写:
一是座位的安排,原文说,项王、项伯东项坐,有人认为项羽自占尊位,是骄傲自大、目空一切。
一是范增的评语,原文是范增的话说,君王为人不忍,可以看出项羽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同学们你看,《鸿门宴》中的项羽,似乎一点优良品质都没有,一点积极意义都看不到,始终是一个反面人物。但问题是,如果项羽真的是这样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追随者呢?
如果项羽完全是这样一种反面形象,那司马迁为什么还会把他列名撰写帝王的本纪中呢?
【学习任务二】细读《鸿门宴》,再读项羽
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任务二,细读《鸿门宴》,再读项羽,我们的学习活动是深读《鸿门宴》,寻找鸿门宴文字的细节,发现问题,合理分析,再读项羽。我在这里给同学们一个示例:
项羽,一个重情重义的人。项伯给张良报信,是报答张良曾经救助自己之旧情,项羽不追究项伯之责,是赞赏项伯知恩图报之“义”。樊哙闯帐,是因为他是“沛公之参乘”,项羽不追究樊哙之责,是赞赏樊哙忠心护主之“义”。项羽罢兴兵之念,接受沛公道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项伯“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的劝词。特别是沛公“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中“戮力”二字,暗点两人抗秦大业中的团结协作,如果自相残杀,也是有违“义”道,而这正是项羽不愿意做的。
当然我们还能寻找到,其他一些可以质疑的角度,比如:
项羽大怒原因是什么?真是鲁莽暴躁吗?第二座位的安排项羽真的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吗?不妨做个假设,如果让沛公坐尊位,沛公会坐吗?第三“沛公起如厕”到“张良入谢”,间隔时间太长,项王都没有提出疑问,沛公讨席而事后项王也不追究,项王真的是识见不明、麻木昏昧吗?
所以同学们,细读《鸿门宴》,我们总可以为项羽的行为找到解释,我们发现:
初读所了解的项羽可能只是一个表象,探究项羽行为背后的阴影,我们才能透过文字看到项羽的另一面,才能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项羽。
【学习任务三】联读《史记》,三读项羽
任务三联读《史记》,三读项羽,我们的活动是阅读《史记》其他篇章关于项羽的描写,通过“互现法”再读项羽。再看一看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谓互现法,是《史记》创造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将一个人的事迹散见于各篇,以各篇互现的方式,塑造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互现资料一:同时代人眼中的项羽1.陈平: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史记·陈平世家》)2.韩信: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利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史记·淮阴侯列传》)
先看看陈平,陈平说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第二是韩信,韩信曾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 ,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
那我们再看看互现资料《项羽本纪》里,一些关于项羽的叙述
互现资料二:《项羽本纪》里的一些叙述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2.(巨鹿之战)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
先看看陈平,陈平说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第二是韩信,韩信曾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 ,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
那我们再看看互现资料《项羽本纪》里,一些关于项羽的叙述
材料一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第二是在巨鹿之战时,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
第三则材料是
(项王)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4.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以上诣城东,欲坑之。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往说项王……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
项王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第四指外黄这个地方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往说项王。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阬者。同学们,通过补充的材料我们可以发现:
《史记》里的项羽
优点:恭敬爱人,体恤士卒,听取意见,足智多谋,作战勇敢,指挥得当,战功卓著。不足:吝惜赏赐、妇人之仁、残暴招怨
项羽,一个立体完整的人。
项羽恭敬爱人,体恤士卒,也能听取意见,并且足智多谋,作战勇敢,指挥得当,战功卓著。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吝惜赏赐、妇人之仁、残暴招怨等等。
在《史记》中,项羽是一个更加立体完善的人,是一个有优点、有不足的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学习任务四】穿过历史,四读项羽
下面我们进行任务四,穿过历史,四读项羽。我们的学习活动是
学习活动: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穿过历史,项羽和“鸿门宴”在后人眼里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结合补充的材料,从历史中第四次来读项羽。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穿过历史,项羽和“鸿门宴”在后人眼中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结合补充的材料,从历史中第四次来读项羽。我们的补充材料
补充材料
1.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活
名学霸王。
明代张煌言《鸿门歌》:不杀沛公岂云误,此事却有霸王度。3.明代黎遂球《项王庙》:范增先生粗豪耳,嗤王白璧换天子。羞令舞剑偶成功,宁作狞龙斗孤死。4.明末清初屈大均《乌江吊项王》:力拔山兮天下雄,气盖世兮乃无终。王以天下分三让,不然汉高无大风。一让分不杀沛公,鸿门不追至军中。始驱除兮终拱手,禅授之德真重瞳。
一是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里的话,他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第二是明代张煌言在《鸿门歌》里写的“不杀沛公岂云误,此事却有霸王度。”
第三是明代黎遂球《项王庙》里的话,他说“范增先生粗豪耳,嗤王白璧换天子。羞令舞剑偶成功,宁作狞龙斗孤死。”
第四是明末清初屈大均在《乌江吊项王》里所谈到的,“力拔山兮天下雄,气盖世兮乃无终。王以天下兮三让,不然汉高无大风。一让兮不杀沛公,鸿门不追至军中。始驱除兮终拱手,禅授之德真重瞳。”
此外我们再看看其他一些材料,比如第五
补充材料
5.宋朝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6.宋朝陆游《项王祠》:
小人平生仰遗烈,近庙欲结茅三间。时时长歌拔山曲,醉倒聊慰穷途艰。
7.司马迁: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师…
宋代李清照在《夏日绝句》里,对项羽的评价,她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朝陆游在《项王祠》里,也曾经写道,“小人平生仰遗烈,近庙欲结茅三间。时时长歌拔山曲,醉倒聊慰穷途艰。”
最最典型的当然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司马迁这样评论项羽,说“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但是他也指出了项羽的不足,叫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同学们,走过历史的烽烟,在时间的沉淀中,不同人对项羽和他在鸿门宴的行为,乃至对其整个生命,依然有着不同的评价
历史里的项羽
形象:活名钓誉,自矜功伐,有霸王风度,有仁爱之德有傲然骨气,因仰慕而甘心在他的祠庙旁边结庐而居。
项羽,一个被需要的文化符号,一个一直存有争议的人!
有人认为他沽名钓誉,有人认为他自矜功伐,有人认为他有霸王风度,有人认为他有仁爱之德。也有人认为他有傲然骨气,甚至还有人因仰慕他,而甘心在他的祠庙旁边结庐而居。
这里有人借项羽对比自己,有人借项羽讽喻当今,有人借项羽感慨人生,有人借项羽抒发忧情。项羽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活在不同人的不同思维里,扮演着不同的历史角色,成为不同人眼里的,一个被需要的文化符号。这就更需要我们拨开迷雾,溯本清源,回归文本,多维度关照,才能明白其真实情状,见到其庐山全貌。读项羽如此,读其他人物亦然。
同学们,下面看我们的作业
作业
1.广泛收集和阅读有关项羽的史料。
2.写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的项羽。请结合史料和自己的认识,以“至今思项羽为题,写一篇评述类文章,与大家交流分享你眼中的项羽。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