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知识】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必修2学案 知识梳理+达标自测卷+能力提升卷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必备知识】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必修2学案 知识梳理+达标自测卷+能力提升卷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18 11:5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目录:
1.思维导图
2.知识梳理
3.达标自测卷
4.能力自测卷
5.参考答案及解析
考点01 流域内协调发展
要点一 、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1.基本概念
(1)水系: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了水系。
(2)流域: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
2.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的原因
(1)流域内水资源的特点
①功能多样性:具有农业灌溉、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
②开放共享性:对于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域、不同行业和部门具有开放共享性。
(2)不同的利益主体在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中出现利益冲突。
(3)流域具有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
3.流域协作开发的措施
(1)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统筹管理。
(2)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分担义务、分享权利、协调行为,共同发展,如河长制。河长制是一种流域管理机制,可以有效解决上游和下游、岸上和岸下的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问题。
【拓展延伸】
1.流域内部水资源综合开发的内容
2.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的意义
(1)促进水资源的保护。
(2)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加强流域的综合开发。
(4)推进流域的综合治理。
(5)实现流域内的协调发展。
要点二、黄河的调沙减淤
1.实施背景
(1)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含沙量大。
(2)存在问题
【拓展延伸】 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成因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含沙量大。
(2)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坡度变小,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
(3)为了防治水害,两岸不断加高大堤,使得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
2.黄河沙患的解决措施
需要流域内综合协调,侵蚀区需要减少入河泥沙量,堆积区需要减少河道淤积。
(1)侵蚀区:中游黄土高原
措施 具体做法
生物措施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
耕作措施 沿等高线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
工程措施 修建梯田和水平沟、打坝淤地、挖鱼鳞坑等
(2)堆积区:下游河道
措施 具体做法 案例
工程措施 利用水库对黄河调水调沙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对遏止下游河道淤积具有重要作用
调度措施 在黄河汛期到来之前,对上下游水库进行联动调度,同时调动上中游的水库向下游放水 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提高下游行洪输沙能力,实现对黄河下游河床全线冲刷
【拓展延伸】 利用水库对黄河调水调沙的成效
(1)黄河下游主槽得到全线冲刷,河槽形态得到调整。
(2)黄河下游行洪能力和过沙能力普遍提高,地上河上升态势得到遏制,减少了汛期洪水的威胁。
(3)为小浪底及其他水库排沙减淤、延长寿命探索了有效途径。
(4)改善河口生态环境,增加湿地面积,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景观。
考点02 资源跨区域调配
要点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条件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自然资源产品的生产地具有一定的集中性。
(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一些区域由于经济和人口的集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
(3)实现跨区域配置资源的基本前提是区域之间存在互补性和可达性,需要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政策作为保障条件。
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实现资源及产品在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移,满足区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2)优化配置资源、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
(3)促进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4)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需要兼顾多方效益。
3.我国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等。
要点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西气东输工程概况
(1)一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
(2)二、三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东至福州。
(3)四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伊宁,止于宁夏中卫。
2.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
要点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1)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大量投资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1)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2)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统筹配置,缓解了东西部地区能源产销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提高了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对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共同富裕起到促进作用。
4.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所不同,对比分析如下表所示: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经济建设 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促进东部的能源生产和工业结构调整
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推动天然气、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减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而产生的环境压力 优化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不利影响 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疏,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
考点03 产业转移
要点一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概况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通常是由相对发达的区域向欠发达区域转移。
(2)分类:国内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3)目的: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
2.影响因素
(1)劳动力
①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较小。
②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
③产业会不断向劳动力数量充足、素质高和价格较低的地区转移。
(2)市场
①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发展壮大的需要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②企业为了避开跨国销售所面临的各种限制,就直接在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3)政策
①政策因素在产业转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②产业转出地:政府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调节市场机制,通过项目审批、价格管制、紧缩信贷等方式迫使一些落后产业向外转移。
③产业承接地:政府通过优惠的土地、税收、区域补贴政策,以及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等来吸引企业进驻。
(4)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原生产区地价昂贵、原材料短缺及运输成本增加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转移。
要点二 、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时间 产业转出区 产业承接区 转移产业类型
20世纪60年代 日本 韩国、新加坡等国及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 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20世纪70年代 日本 钢铁、化工和造船等产业
20世纪80年代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此外还有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 家电、服装、汽车、电子等产业
21世纪以来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一些周边国家 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
要点三 、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对于产业转出的国家或地区而言,原产业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2)对于产业转入的国家或地区而言,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1)国际产业转移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选择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
(2)产业转移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3.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1)产业转出地: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
(2)产业转入地: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考点04 国际合作
要点一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1.含义:经济全球化可以理解为跨国界的经济活动驱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2.主要表现:商品、服务、生产要素和信息跨国流动的规模与形式的不断扩大与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和跨国投资,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
3.经济全球化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新的劳动地域分工。世界经济从相对简明的“二元结构”转变为高度复杂的“三元结构”。
(1)发达国家逐渐转向金融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2)一小部分发展中国家崛起为制造业大国。
(3)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事原材料生产和初级产品加工。
要点二 、“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
1.“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贸易增长缓慢,各种不稳定事件频出,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质疑的声音逐步增强。
2.“一带一路”的意义
(1)打造新型国际合作模式。
(2)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
(3)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
(4)提供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文化驱动力。
(5)促进相关国家的共同繁荣。
3. 总结 “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的意义,完成下面表格。
方面 具体说明
打造新型国际合作模式 (1)时代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2)丝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3)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在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同时,更加倡导包容性发展
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突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倡导所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体现了全新的国际合作观念
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 (1)根本性问题:聚焦发展。(2)倡导政府间合作和政策沟通,突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各国间相互贸易和投资,完善金融合作机制和保障体系
提供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文化驱动力 (1)价值观念:和而不同;(2)强调在维护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共谋发展、共求繁荣、共享和平
促进沿线各国的共同繁荣 (1)“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既可提升我国自身发展动力,也可让相关国家加快发展;(2)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也将创造新的巨大市场,有利于我国的商品出口和经济持续增长
一、选择题
(2023下·云南红河·高二弥勒市一中校考期末)1999年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始运行后,大坝以下河槽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下图为“2000~2015年小浪底至利津段河床高程及河槽断面形态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2000~2015年小浪底至利津段河床高程发生变化,是因为( )
①小浪底水库拦截泥沙 ②黄河下游植树造林 ③大坝加大了水位落差 ④降水增加,流量变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与花园口—夹河滩段相比,泺口—利津段河槽横向展宽不明显最可能因为该河段( )
A.流速较快,河流下蚀更突出 B.治理黄河工程导致河槽两侧比较稳定
C.两岸岩石比较坚硬,难侵蚀 D.河床底部泥沙淤积较松散,更易侵蚀
(2021上·广西钦州·高二校考期中)下图为长江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长江上游河段水电站分布密集,反映出该河段( )
A.流量小 B.结冰期长 C.形成地上河 D.河流落差大
4.为有效控制长江下游河段洪涝灾害,当地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疏浚河道,加固河堤 B.围湖造田,发展生产
C.借助河道,发展养殖 D.利用水道,发展航运
(2022上·陕西渭南·高二校考阶段练习)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6.“西电东送”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C.缓解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7.“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 )
A.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D.木材短缺的问题
(2022下·福建泉州·高二校考期中)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汽集团第三个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于2019年8月14日在郑州开工建设。该云计算数据中心是一个“数据基地”,未来将通过对工业制造、智能汽车运行、客户体验等数据进行整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人们出行带来一次智能网联化的全新革命,进而带动河南汽车产业乃至整个汽车行业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郑州吸引上汽集团布局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的原因有( )
①气候宜人 ②政策支持 ③地广人稀 ④汽车产业结构完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上汽集团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有利于郑州( )
①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 ②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 ③淘汰传统工业 ④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22上·青海玉树·高二校联考期末)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某国际产业转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项工业最有可能是( )
A.电子工业 B.冶金工业
C.服装工业 D.食品工业
11.20世纪80年代,我国受该产业转入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长江三角洲
C.京津唐地区 D.珠江三角洲
12.产业转移的最高形式是( )
A.直接投资 B.投资建厂
C.设立营销网络 D.设立研发机构
(2022上·河南南阳·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阿塞拜疆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合作国,位于亚欧大陆交界处的南高加索地区东部,是东欧和西亚的十字路口,巴库是里海的一个大港口,19世纪首都巴库因为石油业的发展曾被称作“黑城”。巴库古城于2000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新城也陆续建了多个酷炫的现代化地标性建筑。巴库的经济长期依赖于石油业,如今的巴库正在积极谋求城市的转型。下图为阿塞拜疆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有关巴库转型中适合发展的产业组合是( )
①旅游业②交通运输业③航空航天业④钢铁机械制造⑤石油化工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14.下列有关巴库积极谋求转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能源地位下降,迫使库巴转型
B.巴库严重依赖石油的经济,易受世界油价影响
C.阿塞拜疆地理位置优越是转型的优势条件
D.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过于依赖石油的经济结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15.下列有关阿塞拜疆参与“一带—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带一路”合作能促进该国经济发展,促使人口均衡分布
B.中国向阿塞拜疆出口车辆、通讯设备,进口石油
C.阿塞拜疆可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发展交通物流
D.“一带—路”给巴库经济转型提供了新机遇
二、综合题
16.(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澜湄合作是指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6国围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实施可持续开发和开展务实合作,以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跨境经济合作、水资源合作、农业和减贫合作为优先合作方向。
材料二景洪水利枢纽位于我国云南省澜沧江干流,其建设对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防洪、抗旱及提供灌溉水源的效益。
材料三柬埔寨茉莉香米种植于洞里萨湖和湄公河沿岸地区,依靠优越的自然环境、原始的“天然土肥"和“人力牛耕”种植方式,以及6个月的生长周期(5-11月),成为柬埔寨的优质香米。
(1)说明景洪水利枢纽的主要效益为防洪、抗旱及提供灌溉水源的原因。
(2)说明柬埔寨茉莉香米品质优良的原因,并说出在中国、柬埔寨农业合作中,中国所具有的优势条件。
(3)简述澜湄合作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7.(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处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有“水塔之国”之称,其丰沛的高山降水和广布的冰川覆盖,为该国及其邻国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该国也成为中亚地区唯一的水电净出口国。其水电开发对下游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改变了下游国家农业灌溉来水的季节分配,引发了冬季洪灾等。近年来,该国与下游国家达成协议,用其境内的水利设施为下游国家提供灌溉用水,下游国家则为其提供一定数量的能源矿产作为补偿。
吉尔吉斯斯坦的产业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近年来,中吉两国计划进行水电开发合作,将“绿色”水电输往我国新疆地区。下图示意吉尔吉斯斯坦的水电站及电网建设分布。
(1)说明吉尔吉斯斯坦大力开发水电的主要原因。
(2)说出吉尔吉斯斯坦冬季发电对下游国家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请从中、吉两国任选其一,说明水电开发跨境合作的意义。
18.(2022·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茶树具有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暖怕寒、喜阳怕涝的习性。雅安市名山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蒙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1月份平均温度5.4℃,7月份平均温度24.4℃,植物生长周期达9个月,年均降水量1501.5mm,常年雨雾笼罩,茶园土层深厚,ph多在4.5-5.6。茶叶经济价值高,尤其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材料二:名山区早期茶业主要靠销售茶叶鲜叶为主,本地企业规模小且营销无门,茶叶鲜叶大部分被浙江福建等外地茶叶企业收购。近年来,政府加强了对茶业的管理与扶持,名山区茶业得以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助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下左图为名山区地理位置,下右图为茶叶两种种植方式示意图。
(1)名山区茶叶种植,在坡度较大的地区采用横坡种植,在坡度较小的地区采用顺坡种植,请分别说明两种种植方式的合理性。
(2)分析“明前茶,贵如金”的自然原因。
(3)分析名山茶区大量鲜叶外流的原因及对当地茶业的不利影响。
一、选择题
长江中下游荆江段的牛轭湖具有相对独立的沉积结构,是生物栖息的重要场所。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荆江段主要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中下游荆江段牛轭湖众多,主要是因为( )
A.水量变化小,流速慢 B.植被覆盖率低
C.侧蚀显著,河道弯曲 D.泥沙淤积严重
2.长江中下游荆江段牛轭湖能成为生物栖息的重要场所,关键在于( )
A.湖面宽湖水深 B.以河相沉积为主 C.不与长江连通 D.水热条件优越
长江流域拥有约占全国35%的水资源总量和40%的淡水,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长江中下游地区面临着洪水灾害等一系列问题亟须解决。下图为2016-2020年长江干流(上海—宜宾段)水面月际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20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 )
A.春雨早 B.梅雨多 C.伏旱重 D.寒潮早
4.防治长江洪涝的措施有( )
①在中下游建分洪、蓄洪工程②在源头修水电站
③在上中游营造防护林④在中下游整治污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下图为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主要是基于( )
A.区域交通运输能力的增强 B.沿线地区油气资源开发
C.降低途经地区生态环境压力 D.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需要
6.中缅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结束了滇、黔、桂地区没有天然气管道的历史。中缅天然气管道贯通对滇、黔桂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A.促进能源资源的开发 B.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C.减轻地震灾害的危害 D.减轻大气环境污染
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是指以技术和创新活动为核心,在产品和生产流程中具有较高的科学知识附加值的制造类企业。20世纪80年代,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进入中国,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90年代,该类企业向中国内陆城市扩张,并且由早期合资为主的方式转变为独资为主的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80年代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集中进入中国沿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丰富 B.海运便利 C.工业基础好 D.国家政策
8.对比沿海,中国内陆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主要优势是( )
A.市场经济制度完善 B.地方政策更优惠
C.劳动力成本低 D.与周边国家贸易量大
广东省可分为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四个地区,各地区人口老龄化差异明显。下图示意广东省各分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广东省IV地区老年人口占比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青壮年人口迁人多 B.人口出生率高
C.环境污染严重 D.养老设施建设滞后
10.可有效降低广东省I、II、Ⅲ地区老龄化水平的措施是( )
A.严格限制人口迁移 B.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C.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D.加强乡村环境整治
2016年3月23日,中国和湄公河五国领导人一致发表《首次领导人会议三亚宣言》,建设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初期优先发展互联互通、水资源和农业减贫等五方面合作。2021年12月3日,中老两国最高领导人共同见证通车的中老铁路(昆明到老挝万象)是高质量共建绿色环保的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下图是澜湄经济圈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中老两国交界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建立,有利于( )
A.有效沟通和促进两国人民友好来往和发展旅游
B.减轻中老铁路开通带来的对大气、水资源污染
C.体现铁路对途经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绿色环保
D.保护自然森林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
12.联系中老两国的钢铁巨龙和澜湄经济圈体现了( )
A.共同保护流域自然环境 B.建设国家间命运共同体
C.科技创新促进互联互通 D.标志一带一路建设完成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我国在境外的国家级经贸合作区。我国某玻璃纤维企业在此投资建厂,产品销往中东、欧美等地。下图示意该经贸合作区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企业在经贸合作区投资设厂,主要是因为该园区( )
A.政策优惠 B.市场广阔
C.劳动力素质高 D.科技水平高
14.该企业产品出口至欧洲西部的最短水路需经过( )
A.苏伊士运河 B.曼德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 D.马六甲海峡
15.园区企业数量增多将促进当地( )
A.加快产业转移 B.增多就业机会 C.降低用工成本 D.改善空气质量
二、综合题
16.读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气东输一线主干管道西起轮南油气田,它位于图中A所表示的 自治区,东到B所表示的 市,C处的 盆地、D省的柴达木盆地与陕甘宁等地的天然气田,为西气东输提供了丰富的气源。
(2)指出进一步开发天然气资源,对西部地区开发的重要意义。
(3)指出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北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最早地区,城市化水平早在1990年就达到50%左右,因此最早迈入少子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受全球产业迭代、经济地理格局演变、人口、国际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阻碍东北发育出新的产业,从而走向全域性的衰落。下图示意黑龙江省工业分布及2022年人口老龄化状况。
(1)简析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严重的主要原因。
(2)试从人口的角度,分析影响外资企业进入东北的不利因素。
(3)请为东北振兴提出合理化建议。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河西走廊地区被誉为“风电宝库”。2020年,河西走廊地区风能装机容量达2000万千瓦。该地区将通过建设相应的调峰火电机组,为风电配套,还会通过建设氧化铝等高耗能项目,消化富余电力。
材料二: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诞生地之一,2009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1世纪初开始转型。
材料三:近年来,甘肃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谋划和建设。下图为甘肃省河西走廊及周边区域图。
(1)分析河西走廊地区进行大规模风电建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谋划和建设对甘肃省产生的积极影响。
(3)简述玉门进行转型的自然条件。
达标自测卷 参考答案:
1.D 2.B
【解析】1.读图可知,小浪底至利津河段河床变深,说明泥沙沉积减少,大坝建成后,小浪底水库拦截泥沙,水位落差变大,河流下蚀作用增强,使高程减少,①③正确,D项正确。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于中游,下游植树造林,对黄河中游含沙量影响不大,②错误。一个区域内短时间降水量变化不大,④错误。A、B、C错。故选D。
2.两处河段均位于黄河下游,落差较小,流速较慢,下蚀作用不明显,A项错误;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河岸都是泥沙淤积形成的,抗侵蚀能力差异不大,C、D错误;泺口—利津段接近黄河入海口,泥沙沉积较多,河床浅,水患严重,对黄河治理过程中不断加固两侧堤坝,使河槽两侧稳定,B项正确。故选B。
【点睛】水少沙多是黄河的主要特点之一,在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可使下游河道的来水来沙过程发生改变,河床也会得到相应调整。
3.D 4.A
【解析】3.水电站的建设主要是利用该河段落差大、流量大的特点开发水能资源,D正确;流量小不适合建水电站,A错误;结冰期长不适合建水电站,B错误。长江上游没有形成地上河,C错误。故选D。
4.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严重、最集中、也是最频繁的地区,为了有效控制该河段洪涝灾害,当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修建堤坝,疏浚河道,增加河道容纳的水量,A正确;围湖造田,发展生产,湖泊的蓄水能力减弱,容易导致洪涝灾害,B错误;借助河道,发展养殖,使河道淤塞,引发洪涝灾害,C错误;利用水道,发展航运,与控制长江下游河段洪涝灾害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长江中下游多发洪灾的原因: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排水不畅;中下游地区大量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的蓄水能力;上游地区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减少了森林的保水能力,河道堵塞;夏季风停留在长江流域的时间长,长江流域的降水多,造成洪涝。治理措施:上游地区禁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下游地区退田还湖,疏通河道。加强蓄洪能力。
5.A 6.C 7.C
【解析】5.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调配工程。据各运输线路的起止点可以判断,图示①表示西电东送的北通道,主要是把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的火电调到京津唐地区;②是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把新疆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③表示西电东送的南通道,主要是把珠江上中游的水电调往珠三角。故选A。
6.本题考查西电东送的目的。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低,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资源不足,所以能源输送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缓解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故选C;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不是其主要目的,故排除AB;西电东送不能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且西部河流少,不能通航,故D错误。故选C。
7.本题考查西气东输的意义。“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是天然气,所以解决不了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也解决不了木材短缺的问题,A、D错误;解决资源浪费应提高资源利用率,B错误;我国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发达,但自然资源缺乏,而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不发达,所以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C正确。故选C。
【点睛】"西气东输",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西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
8.D 9.A
【解析】8.郑州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气候并不宜人,①错误;由材料“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可知,该项目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②正确;郑州人口密集,③错误;郑州汽车产业结构完整,有利于上汽集团整合智能汽车运行等数据,④正确。故选D。
9.上汽集团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的科技含量高,可以极大地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还能推动产业的智能化发展,但不能淘汰传统产业,①②正确;③错误;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主要跟电池研发有关,跟云计算数据关系较小,④错误。故选A。
【点睛】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属于技术指向性产业,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10.C 11.D 12.D
【解析】10.根据材料,该工业五十年代转移至日本,六七十年代转移至韩国,我国台湾等地,在八十年代转移至我国沿海地区,则推测该工业最有可能是劳动力密集型工业。电子工业需要技术含量较高,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业,A错误; 冶金工业是重工业,不是劳动力密集型工业,B错误;服装工业是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最先起源于欧洲,然后随着经济发展,逐渐转移至相对欠发达地区,C正确;食品工业一般要求靠近市场,不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D错误。故选C。
1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珠江三角洲率先实行改革开放,首先接收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该地经济基础薄弱、地价和劳动力价格低,因此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至此地,D正确;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受重化工业的影响较大,A错误;长江三角洲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改革开放初期受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影响较小,B错误;京津唐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较发达,受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影响小,C错误。故选D。
12.产业转移形成跨国公司,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阶段:第一阶段出口产品;第二阶段在国外设产销售机构;第三阶段在国外建立生产机构;第四阶段在国外建立完整的生产设施,大量的资本、人才和技术投入到国外经营中去;第五阶段在国外设置研究与开发机构;第六阶段实施全球经营。从题中所给四个选项中相比较可以看出,要想实现最终全球经营的目的,最高阶段应该是设立研发机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产业转移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转移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承接地可以加快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可经使各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产业的分工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地理景观,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往往由乡村地区变为高度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也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产业转移地往往会出现就业机会减少,出现失业人口增加的现象;而对干产业承接地则可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13.C 14.A 15.A
【解析】13.根据材料“巴库古城于2000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新城也陆续建了多个酷炫的现代化地标性建筑”,巴库适宜发展特色文化相关的旅游业,故①对;根据材料“巴库是里海的一个大港口”可知,巴库适宜发展交通运输业,故②对;根据材料“巴库的经济长期依赖于石油业”可知,巴库适宜发展石油化工工业,延长石油工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经济增长,故⑤对。故C正确。巴库是石油城市,无丰富的铁矿,科技也不一定发达,不适合发展航空航天业和钢铁机械制造,故③④错。故A、B、D错误,故选C。
14.当前世界石油能源地位并没有下降,故A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巴库是石油城市,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石油的经济,易受世界油价影响,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阿塞拜疆地理位置优越,是巴库产业转型的优势条件,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过于依赖石油的经济结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说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选A。
15.“一带一路”合作能促进该国经济发展,可能促使人口向交通线、港口聚集,A说法错误,故A符合题意。中国向阿塞拜疆出口车辆、通讯设备,进口石油,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阿塞拜疆可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发展交通物流,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一带—路”给巴库经济转型提供了新机遇,说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选A。
【点睛】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角度 具体措施
产业 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和产业转移;改造传统产业,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业等)
科技 发展科技和教育,为企业改造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交通 完善交通网络
环境 防治污染,美化环境
16.(1)景洪水利枢纽的下游地区主要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发;河流多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水稻种植广泛,需水量大。所以该水利枢纽具有显著的防洪、抗旱及提供灌溉水源的效益。
(2)原因:生长周期长,营养成分积累多;位于河湖泛滥平原,土壤营养物质丰富;采用传统种植方式,农药、化肥使用少(工业污染小,湄公河水质优良,灌溉水源洁净)。优势条件:资金充足,技术水平高,市场广阔等。
(3)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工农业生产水平;带动城市化或工业化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等。
【分析】本题以澜湄合作为背景,涉及农业区位、水利枢纽建设的影响及区域协调发展相关知识,考查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
(1)本题主要结合区域气候、地形特征,从降水特征、排水条件、种植业分布等方面分析该水利枢纽具有防洪、抗旱及灌溉方面的效益的原因。根据其纬度位置,景洪水利枢纽的下游地区主要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夏季降水量大,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流经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夏季降水集中,易发生洪涝灾害,该地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需水量大,修建水库可以调蓄洪水,调节河流径流量变化,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
(2)柬埔寨茉莉香米品质优良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土壤、种植方式等方面回答。我国的优势条件可从资金、技术、市场等角度分析。柬埔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生长周期长,利于营养物质积累;位于洞里萨湖和湄公河沿岸地区,河湖泛滥沉积物,肥力较高;原始的“天然土肥"和“人力牛耕”种植方式,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工业活动少,环境污染小,品质优良。但柬埔寨经济较落后,技术水平低,我国可以为柬埔寨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提高稻米产量,我国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
(3)澜湄合作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合作领域,我国与东南亚6国自然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南亚6国可为我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我国可为其提供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当地资源开发,提高当地工农业生产水平,实现优势互补;我国将一些产业转移至东南亚6国,可以促进我国及当地产业机构调整,促进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当地财政收入,缩小区域发展差异。
【点睛】
17.(1)河流落差大,水量充足,水能资源丰富;能源矿产资源相对匮乏;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电能出口创汇,增加收入)。
(2)水库蓄水,下游国家春、夏季农业灌溉用水减少;引发洪灾,淹没河道两侧农田。
(3)吉:促进吉尔吉斯斯坦水电资源开发;增加本国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中:缓解能源短缺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为我国提供绿色能源),减少煤炭、石油等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
【分析】本题以吉尔吉斯斯坦水电开发为背景,涉及水电开发条件及其对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考查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
【详解】(1)吉尔吉斯斯坦大力开发水电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水能开发条件、当地能源分布特点、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从水能资源来看,吉尔吉斯斯坦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有丰沛的山地降水和广布的冰川融水,河流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从能源资源来看,吉尔吉斯斯坦能源矿产资源相对匮乏;从市场需求来看,国内外市场对电力需求量大,电能出口可以增加经济收入等。
(2)吉尔吉斯斯坦冬季发电对下游国家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水库蓄水会改变下游国家农业灌溉来水的季节分配,使下游国家春季、夏季农业灌溉用水减少;冬季发电量大,发电泄洪会使河流下游部分河床(已被用于农业、工业、居住用地)遭受冬季泄水之害,引发冬季洪灾。
(3)吉尔吉斯斯坦经济相对落后,中方可为吉方水电开发提供技术、资金支持,促进当地水能资源开发;水电资源开发可以增加本国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水电开发跨境合作可以为我国提供绿色能源,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状况;可以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石油等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
【点睛】
18.(1)①该地降水量丰富,坡度较大处横坡耕作,利于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减轻水土流失;②茶树忌滞水(怕涝),坡度较小处顺坡耕作,利于缓坡排水,避免积水渍涝。
(2)①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茶叶出芽少,生长较慢,产量低;②受虫害侵扰少,茶叶品质优良。
(3)原因:①当地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技术水平低,加工能力不足;②加工企业营销困难,加工积极性不高;③外地茶企收购茶叶鲜叶的价格高。
不利影响:附加值低,利润空间有限,效益低;优质茶叶外流,不利于当地茶企形成品牌。
【分析】本题以雅安名山区的茶叶为背景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农业的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具体措施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对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要求较高。
【详解】(1)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坡度较大的地方地表径流流速快,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横坡种植可以截留径流,减轻径流的流速,减轻水土流失。坡度小的地方容易积水,茶树又怕涝,因此采用顺坡种植可以加快排水,避免积水渍涝。
(2)结合茶树的生长习性可知茶树喜暖怕寒,日均温10℃以上会萌芽,20-25℃最适生长,而清明节前气温较低,茶树生长缓慢,新茶叶出芽少,茶叶产量不高;清明节前,由于气温较低,茶树病虫害少,茶叶的品质高,因此清明节前茶价格高。
(3)原因:由材料可知,“本地企业规模小且营销无门”,当地茶企规模小,加工水平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茶企营销困难,茶叶卖不出去,因此挫伤了加工的积极性。浙江福建等地的茶企来此收购茶叶,价格比本地高,具有价格优势。不利影响:当地主要是出口新鲜茶叶,没有形成加工产业链,因此产品附加值低,利润低,也就无法投入资金进行产业升级。茶叶大量外流,不利于自家茶企的发展壮大,沦为外地企业的附庸,也不利于自家茶企形成品牌。
【点睛】
能力提升卷 参考答案:
1.C 2.D
【解析】1.本题考查流水侵蚀地貌相关知识点,河流上中下游地貌特点。根据题意以及图示分析可知,长江上游水量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烈,到了中下游荆江段河床坡度减小,河流下蚀作用减弱,而侧蚀作用显著,河流不断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发生弯曲,水流不畅,经自然或人工裁弯取直后,形成众多牛轭湖。中下游荆江段水量变化小,流速慢,但不是牛轭湖众多的原因,A选项错误;植被覆盖率低与牛轭湖众多无直接关联,B错误;侧蚀显著,河道弯曲是荆江段牛轭湖众多的原因,C正确;泥沙淤积严重是流水堆积地貌,牛轭湖是流水侵蚀地貌,D错误。故选C。
2. 根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牛轭湖河道弯曲,经自然或人工裁弯取直后形成,流速缓慢,湖面宽阔,湖水较浅,水热条件优越,营养盐类丰富,小型鱼类丰富,各种生物的食物来源众多广泛,成为生物栖息的重要场所,D正确。长江中下游荆江段牛轭湖早期以河相沉积为主,后期以湖相沉积为主,兼有河相沉积和湖相沉积,仅在汛期与长江连通,故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流水侵蚀地貌牛轭湖的成因、特点等相关知识点。流水侵蚀的方式: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使河流变长,河流的上游一般以溯源侵蚀为主;下蚀,向河床底部的侵蚀,使河流变深,如V形河谷,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中上游;侧蚀,向河流两侧的侵蚀,使河流变宽。例如河流中下游河湾,蛇曲牛轭湖等。
3.B 4.C
【解析】3.从图中可知:2020年长江干流6月水面持平,7月和8月水面大,特别是8月水面最大,加上上游水流向下游需要一个过程,说明2020年梅雨期降水多且雨季长,伏旱轻;3、4月水面小,说明春雨晚;寒潮对水面影响不大,ACD错误,故选B。
4.为减轻长江洪涝灾害,要对全流域进行联动,要中下游地区利用湖泊、洼地建分洪、蓄洪工程,①正确;在上游及各支流修建水库,拦截洪水,而非源头建水电站,②错误;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护水土,减少水土流失,减轻泥沙淤积,从而减少洪涝灾害,③正确;在中下游整治污水,可改善长江水质,但不能治理洪涝,④错误,故选C。
【点睛】长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5.D 6.D
【解析】5.中缅油气管道的开通促进了我国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该工程绕过了马六甲海峡,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的安全性,所以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主要是基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需要,D正确。AB选项不是主要原因,AB错误;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加大途经地区生态环境压力,C错误,故选D。
6.贯通中缅天然气管道有利于改善滇、黔、桂地区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的消费比重,减轻大气污染,D正确。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使得滇、黔桂地区能源结构多元化,滇、黔桂地区煤炭等能源开发减缓,A错误,对滇、黔桂地区旅游业、地震等影响不大,BC错误,故选D。
【点睛】对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问题,其分析思路一般是:调配的原因和背景(一般是该资源分布和消费的空间分布不均)、调配线路的选择以及线路建设面临的困难(要抓住沿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调配后对该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一般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进行分析)。
7.D 8.C
【解析】7.结合材料及已学知识, 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先在东南沿海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和外国的先进技术,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集中进入中国沿海地区就是得益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D对;廉价劳动力、海运便利、工业基础好是区位条件,但不是本题中要求的主导因素,ABC错。故选D。
8. 对比沿海,中国内陆市场经济制度不够完善,A错;地方政策更优惠无资料显示,B错;由于地区欠发达,技术和人力资源成本低,C对;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量不大,D错。综上所述,C对,ABD错。故选C。
【点睛】工业的区位条件:自然因素:水源、土地;人文因素:原料、动力、市场、政策、交通、科技、劳动力、环境、基础设施、农业基础、工业基础等。
9.A 10.B
【解析】9.据材料可知,广东省IV地区老年人口占比低,15~59岁人口占比高,应该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青壮年人口迁入多,A正确;0~14岁人口占比低,加上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达,生活压力较大,人口出生率应较低,B错误;环境问题与老年人口比重高低无直接关联,C错误;该地区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完善,养老设施建设水平高,D错误。故选A。
10.区域之间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严格限制很难实现,A错误;广东省I、II、Ⅲ地区,积极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减少青壮年人口的外流,吸引部分外流人口回流,可以降低老龄化水平,B正确;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对于降低广东省I、II、Ⅲ地区老龄化水平无直接关联,CD错误。故选B。
【点睛】广东省内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大,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相对落后。
11.D 12.B
【解析】11.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2.中老铁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和东盟以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体现了建设国家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AC错误、B正确;“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上的标志性工程,但不代表“一带一路”建设完成,D错误。故选B。
【点睛】“一带一路”线路经过了东南亚、西欧、中亚、非洲等地。能够促进整个亚、非欧三大洲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同时可实现地区之间的优势互补,适合各地区之间的共赢发展。中国政府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而且惠及亚洲、欧洲、非洲乃至世界,对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13.A 14.A 15.B
【解析】13.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我国在境外的国家级经贸合作区,我国为了吸引国内的企业落户该合作区,给予优惠的政策,使我国的企业在经贸合作区投资设厂,A正确;市场广阔主要由产品的市场需求决定,而不是位置决定,B错误;埃及的劳动力素质低于我国,C错误;埃及科技落后于我国,D错误,故选A。
14.由图可知,该合作区靠近苏伊士运河,其产品出口到欧洲西部的最短航线为: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A正确。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出海的门户,C错误;红海通过曼德海峡与印度洋相连,马六甲海峡是从印度洋进入太平洋最近航线的必经之地,而欧洲西部位于大西洋沿岸,BD错误。故选A。
15.园区的企业增多,将会增加就业岗位,B正确;当地是接收产业转入,而不是转出,A错误;用工成本不会降低,可能会升高,C错误;可能会使空气质量变差,D错误,故选B。
【点睛】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位于埃及苏伊士省苏赫奈泉港,距离首都开罗120多公里,是中国政府批准的第二批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始建于2008年,由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运营。合作区利用苏伊士运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地处三洲交界的地理优势,已成为中埃经贸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的样板项目。
16.(1) 新疆维吾尔 上海 塔里木
(2)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西部开发和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等。
(3)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上海经济优势的进一步发挥等。
【分析】本道义西气东输为例,设置3道小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等相关知识点,内容简单,难度较小,重在培育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详解】(1)结合区域地理知识,由图可知,A为新疆,B为上海,C为南疆的塔里木盆地,D为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
(2)西气东输工程会促进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天然气开发及相关产业发展会增加就业机会,取得社会效益。同时,西气东输为西部沿线农村地区提供天然气,改善其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减少农民对植被的破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3)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西气东输能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压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东部地区充分发挥其经济优势。天然气较清洁,天然气输入能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从而改善大气质量。
17.(1)黑龙江省早期城市化比重高,人口低出生率状况出现早,导致人口老龄化出现时间早;黑龙江省传统工业衰落,新产业发展速度慢,就业机会少,年轻人口外流,使人口老龄化严重。
(2)东北地广人稀,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少;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廉价)劳动力不足;人口消费能力不足,市场条件差。
(3)增加投入,集中资金扶持重点产业发展;进行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大力引进高技术人才;发展交通,营造宽松投资环境;发展新兴产业;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劳动力;治理环境污染,提升环境质量;积极发展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
【分析】本大题以“黑龙江省工业分布及2022年人口老龄化状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及影响、东北工业振兴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省城市化时间早,城市化比重高,城市人口出生率相对较低,且出现的时间较早,使得黑龙江省老龄化出现时间较早,随时间延续老龄化情况愈加突出;工业的衰落,就业率的下降,导致大批青年人外流,也加剧了人口的老龄化。
(2)改革开放初期进入我们的外资企业主要因为我国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多数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东北与我国其他地区相较,由于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较多,剩余劳动力较少,在劳动力方面存在明显的劣势;同时由于东北地区人口基数小,老龄化严重,市场消费不足,且廉价劳动力少,也会影响外资企业的进驻。
(3)东北衰落是内因和外因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传统工业的衰落加之资源的枯竭,受地理区位和国际、国内多重因素的影响,人才外流,技术落后,以及传统工业的惯性使经济转型面临巨大困难。要振兴东北,要考虑到其规模问题,因此,要因地制宜、集中精力,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增加投入,扶持重点产业发展,形成支柱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技术投入,进行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加大高技术人才的引进;发展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营造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增加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对当地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提升当地的环境质量;积极发展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市场适应性。
【点睛】
18.(1)风力发电具有波动性,需建设调峰火电机组,该地区煤炭资源缺乏,需从外省调入;高耗能项目的建设,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加快资金、技术引进;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开发;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加强沿线地区的经贸联系和社会文化交流等。
(3)石油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分析】本题以河西走廊地区的图文资料为背景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风电开发的影响、丝绸之路带来的积极影响、玉门能源转型的自然条件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
【详解】(1)根据材料“该地将通过建设相应的调峰火电机组,为风电配套”可知,风电具有波动性,而本区煤炭资源缺乏,调峰火电机组发电需要从外地调入煤炭;由材料中“通过建设氧化铝等高耗能项目,消化富余电力”可知该地将发展高耗能的企业,但这类企业污染严重且耗水量大,会加重环境污染,加剧当地生态恶化。
(2)积极影响一般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经济效益:利于吸引资金到这里投资,引进技术;带动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带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效益:促进交通、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加强沿线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等。
(3)石油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据材料“2009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可知,玉门石油面临资源枯竭;结合“河西走廊地区被誉为“风电宝库””和当地所处的位置判断可知该地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