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孔君平到杨家拜访,主人不在便叫出杨家九岁的儿子。孔君平故意指着杨梅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而杨氏子却以“没听说孔雀是你们孔家的鸟”予以回敬。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及重难点
1 .会认本课的2个生字,会写3 个字,理解重点词语。
2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的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体会文中人物语言的精妙。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学生特征分析
经过五年的语文课程学习,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绝大多数学生能读准字音,读通文章,能了解课文大意,难点是学生不能语言文字,看到文字背后的东西,不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不会将人物的内心的感情表达出来,这是本课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引导的。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利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课文时,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进而读好句中的停顿,然后让学生借助注释和资料小组合作疏通文句,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杨氏之子的回答秒在哪里,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的机智,体会语言的艺术和魅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激趣导入 1.故事引入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小声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 2.走近作者: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二、初读感知 1.看课文朗读视频,边听边注意生字的读音。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杨氏之子》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一位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 4.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梁:上半部分相对紧凑,下半部分比较疏朗。诣:“匕字第三笔短撇要平禽:人字撇和捺舒展盖住下面的离。 5.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我真切地感受到杨氏之子的聪慧机智。 三、品读释疑 1.指导朗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访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孔君平是怎样逗孩子的?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是一家。这个玩笑话很幽默,很有趣。 4.讨论交流:孔君平为何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杨氏子是如何回答的?孔君平和孩子很熟悉,看到杨梅想到姓杨,想逗弄孩子,就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杨氏子的回答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应声答曰”可见杨氏子很聪明,思维很敏捷。 6.讨论交流:孩子的回答妙在哪里?由此可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妙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7、杨氏之子的言外之意:如果您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家的鸟。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也就不是我家的果。 8、再读对话,体会本文风趣的语言。师:听了杨氏之子的妙答,孔君平会有什么反应?请展开想象说一说。 9、我也会说李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柳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黄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 10、师: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11、拓展延伸《咏雪》。 四.课堂小结: 杨氏子年仅九岁,就如此聪慧,他的表现的确让人称赞,更让我们感受到如何智慧、幽默、委婉地说话是一门学问。机智、幽默、委婉地说话是一门学问。这就是语言的艺术和魅力。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 罗斯福并没有正面拒绝朋友,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体现了语言的艺术。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中外流传的很多。我国古代就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大家知道这个聪慧的孩子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 播放课文朗读视频 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学习杨氏子应答 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这个故事的看课文朗读视频,边听边注意生字的读音。 生字练写两遍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资料疏通文句思考孩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让学生深度自学 感受到如何智慧、幽默、委婉地说话是一门学问
当堂检测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儿应(yīnɡ yìnɡ)声答曰。 2.为(wèi wéi)设果,果有杨梅。 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shèn shén)聪惠。 二.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打“√”。 (1)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孔雀。( ) (2)他没有生硬直接地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水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 三.孔君平听后,用下面哪句话回复杨氏之子不合适呢?( ) A.你好聪明啊! B.你这不是照葫芦画瓢吗?C.你真是个可塑之才! 四、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文中“家禽”意思是() 2.“应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说明了杨氏之子____________,这正是文章第一句中_________”的表现。 3.句中的“儿”指的是____________,“孔”指的是_________。 4.写出这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总述——甚聪慧 分述——待客热情 机智幽默 有礼貌
课后反思 《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是一篇行文简洁,不足百字的古文,但故事风趣睿智。对于小学生来说,孩子们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设计,以情趣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品读课文,体会语言魅力。教学时我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古文,他们的心理充满了好奇,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把本篇课文的设计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导入时,我用罗斯福的故事导入,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巧妙地进入学习,紧接着出示:《杨氏之子》。学生理解课题,初读之后与现在的白话文对比,并弄清古文与现代文最大的一个不同点——文言文难理解。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消除畏难情绪。 二、反复朗读,感悟添趣 学生初读课文语速过快,停顿不准确。于是我采取示范朗读,并告诉孩子们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古文时,要注意停顿,讲究断句。然后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方法,让学生再读。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自然会增添一些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三、以读促悟,探究生趣 为了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让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词“甚聪惠”,问:你从文中哪里体会到杨氏子甚聪惠?再问: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来理解,而后紧抓“应声回答”体会杨氏子的聪惠,比较“孔雀是君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来感受杨氏子回答之妙。也较快地体会出了杨氏之子语言的婉转,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此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又设置了一个语言练习:杨氏之子的言外之意:如果您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家的鸟。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也就不是我家的果,听了杨氏之子的妙答,孔君平会有什么反应?请展开想象说一说。接着让学生练习巧妙回答,李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__。”柳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__。”黄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__。” 四、感悟学法,学以致用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及时交流学习方法。我随机引导学生总结出: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等方法。通过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的设计。孩子们用上学习古文的方法,自主学习,解决了疑难字词,学生都能把整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把故事完整地讲出来。最好在教学小结时,我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文的方法,课件出示《咏雪》的小故事,激发他们读懂其它古文的兴趣,使得这堂课不单教会学生读懂《杨氏之子》,还能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