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时精练(十一)3.2波的反射和折射(后附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课时精练(十一)3.2波的反射和折射(后附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05 18:5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步课时精练(十一)3.2 波的反射和折射(后附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波源与观察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增大
B.受迫振动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有关
C.用惠更斯原理可以解释波的传播方向
D.波长越长的波,沿直线传播的特性越明显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均为水平的波可能是横波,也可能是纵波
B.波速表示了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的快慢,且质点不会沿波的传播方向迁移
C.惠更斯原理完美地解释了波传播过程中的所有现象
D.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当它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一定相同
3.以下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单摆做简谐运动,小球相继两次通过同一位置时的速度必相同
B.波源与接收者相互靠近会使波源的发射频率变高
C.红外线的频率与固体物质分子频率接近,容易引起固体物质分子的共振
D.雷达是利用声波的反射来测定物体的位置
4.在均匀介质中,关于波线和波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面一定是球面(形状)
B.波线一定是平行直线
C.波线有时候与波面垂直,有时候与波面平行
D.同一波源的不同波面上的各点振动周期相同
5.牛顿把光看做沿直线前进的“弹丸”、惠更斯把光看做和“水波”一样的机械波,都是运用了(  )
A.理想化模型法 B.类比法
C.控制变量法 D.等效替代法
6.关于波的反射与折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波的波长一定等于反射波的波长,其频率不变
B.入射波的波长一定小于反射波的波长,其频率不变
C.入射波的波长一定大于折射波的波长,其频率不变
D.入射波的波长一定小于折射波的波长,其频率不变
7.甲、乙两人平行站在一堵又高又宽的墙前面,二人相距,距墙均为,当甲开了一枪后,乙在时间后听到第一声枪响,则乙听到第二声枪响的时间为( )
A.甲开枪后 B.甲开枪后
C.甲开枪后 D.甲开枪后
8.一列水波由深水区进入浅水区,入射波与界面夹角为45°,折射波与界面夹角为6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波在深水区与浅水区的波速相同,频率不同,波长不同
B.波在浅水区与深水区中传播时,波速、频率、波长都相同
C.深水区中的波速、波长比浅水区中小
D.深水区中的波速、波长比浅水区中大
二、多选题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平面波的波面才与波线垂直
B.任何波的波线与波面都相互垂直
C.任何波的波线都表示波的传播方向
D.有些波的波面表示波的传播方向
10.下列哪些现象是由声音的反射形成的( )
A.夏天下雨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B.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回音现象
C.同样高的声音在房间里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些
D.在火车站候车大厅中,我们有时听不清播音员的声音
11.下列对惠更斯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A.同一波面上的各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
B.同一振源的不同波面上的质点的振动情况一定相同
C.球面波是以波源为中心的一个个球面
D.无论怎样的波,波线始终和波面垂直
12.下列现象中属于声波反射现象的是(   )
A.隔着墙能听到房间外面有人讲话
B.音响设备制作时要考虑混合效应
C.夏日的雷声有时轰鸣不绝
D.在水里的人能听到岸上的声音
三、解答题
13.人们听不清对方说话时,除了让一只耳朵转向对方,还习惯性地把同侧的手附在耳旁,这样做是利用声波的什么特点来提高耳朵的接收能力?
14.已知声波的速度为,有一辆汽车以的速度匀速行驶,在其正前方有一陡峭山崖,汽车鸣笛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汽车鸣笛时距山崖的距离有多远?若该汽车以的速度匀速行驶,在其正前方有一陡峭山崖,汽车鸣笛时并同时以的加速度加速,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有多远?
15.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旅游事业迅速发展,其中回归大自然的滨海游、生态游等休闲度假游备受人们的喜爱.如图所示,一艘汽船以的速度在无风河面上航行,船上发出一声鸣笛,旅客在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问悬崖离汽船原来位置有多远?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A.根据多普勒效应,当波源与观察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减小,选项A错误;
B.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选项B错误;
C.用惠更斯原理可以解释波的传播方向,选项C正确;
D.波长越短的波不容易发生衍射,沿直线传播的特性越明显,选项D错误。
答案:C。
2.C
解析:A.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是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的波是纵波,故A错误;
B.波速是单位时间内波形传播的距离,表示了波形传播的快慢,且质点不会沿波的传播方向迁移,故B错误;
C.惠更斯原理是以波动理论解释光的传播规律的基本原理,完美地解释了波传播过程中的所有现象,故C正确;
D.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当它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方向有两种情况,故D错误。
答案:C。
3.C
解析:A.作简谐运动的物体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都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而速度有两种方向,可能不同,A错误;
B.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都会发生变化,而波源的发射频率不变,B错误;
C.红外线的频率与固体物质分子频率接近,容易引起固体物质分子的共振,C正确;
D.雷达是利用电磁波的反射来测定物体位置的,D错误。
答案:C。
4.D
解析:A.波面可以是球面(形状),也可以是平面(形状),选项A错误;
B.波线可以是平行直线,如平面波的波线,也可以不是平行直线,如球面波的波线,选项B错误;
C.波线总是与波面垂直,选项C错误;
D.同一波源的不同波面上的各点振动周期相同,都等于波源的周期,选项D正确;
答案:D。
5.B
解析: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某些新现象。例如光和弹丸都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光和水波一样都具有波动性,答案:B。
6.A
解析:AB.入射波与反射波在同种介质中波速相同,频率由波源决定,频率相同,由知波长相同,选项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因不知介质情况,入射波与折射波波长无法比较,选项CD不符合题意.
7.B
解析:设声速为,乙听到第一声枪响必然是甲开枪的声音直接传到乙的耳朵中,故①
甲、乙两人与墙的位置如图所示,乙听到的第二声枪响必然是墙反射的枪声,由声波的反射定律和几何关系得:AC= BC=AB=.

故乙听到第二声枪响的时间
②,
由①②得:.
A. 甲开枪后,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不符合题意;
B. 甲开枪后,与结论相符,选项B符合题意;
C. 甲开枪后,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不符合题意;
D. 甲开枪后,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不符合题意;
8.D
解析:波由深水区进入浅水区,频率不变,而波与界面的夹角由45°变为60°,如图所示。当波线a到达界面A点,设b波线刚好到达B点,此时AB与波线垂直,刚好在同一波面上,设经Δt,b光线也刚到达界面上B′点,此时a波已在浅水区传到A′处,B′A′刚好也是波面,且与波线垂直,由波线与界面的夹角知BB′>AA′,设该波在深水区的波速为v1,在浅水区波速为v2,则
BB′=v1·Δt, AA′=v2·Δt
所以有
v1>v2
由v=λf知
λ1>λ2
答案:D。

9.BC
解析:AB.不管是平面波,还是球面波,其波面与波线均垂直,选项A不符合题意,选项B符合题意;
CD.只有波线才表示波的传播方向,波面不表示波的传播方向,选项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10.BCD
解析:A.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光比声音传播得快,不是声音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回音现象属于声音的反射,选项B符合题意;
C. 同样高的声音在房间里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些,描述的是声音的反射现象,选项C符合题意;
D. 在火车站候车大厅中,我们有时听不清播音员的声音,也是声音的反射造成的,选项D符合题意;
11.ACD
解析:根据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同一波面上各质点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选项A正确;不同波面上质点的振动情况可能相同,选项B错误;波线始终与波面垂直,选项D正确;球面波是以波源为中心的一个个球面,选项C正确.答案:ACD.
12.BC
解析:A.是在另一种介质的另一面不是反射现象;
BC.反射现象是波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因此B、C正确;
D.波在不同种介质中传播是折射现象,D不正确。
答案:BC。
13.反射
解析:在耳廓原有形状、面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手的面积是为了增加波的反射来提高耳朵的接收能力。
14.;
解析:画出汽车与声音运动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设汽车在点鸣笛,在点听到回声,汽车由 到的位移为,到山崖的距离为,汽车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的时间为,有.
根据汽车运动的时间与声波运动的时间相等.则
解得:,
即汽车鸣笛时距山崖的距离为

同理:
解得:,
即此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为
15.
解析:如图所示,汽观船发出鸣笛声于B处,旅客听到回声位置在A处,即3s内汽船若警前进了A、B间距离l,则声波经过的距离.,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