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时精练(十五)4.2科学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后附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课时精练(十五)4.2科学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后附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05 18:5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步课时精练(十五)4.2 科学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后附解析)
一、单选题
1.在“测量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通过“插针法”作出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关于此实验(  )
A.插大头针时,只须挡住即可
B.相邻两个大头针插得较近可提高测量精度
C.若将玻璃砖的下边画到图中位置,测得折射率偏大
D.也可使用两侧面不平行的玻璃砖
2.如图所示,在“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必须选用两光学表面平行的玻璃砖
B.判断像与针是否在同一直线时,应该观察大头针的头部
C.大头针与与,与的间距适当远一些,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D.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后,首先要用铅笔贴着玻璃砖的光学面画出边界
3.某同学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如图所示,半圆形玻璃砖的直径边界为EF、半圆弧边界为EDF,CD垂直EF并过圆心O。某次实验中,他沿OA画一条直线,并在OA线上适当位置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放上玻璃砖后,在另一侧寻找合适位置竖直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P2的像,移走玻璃砖和大头针,沿O、P3做直线OB,直线OB可看成沿OA入射的光透过玻璃砖后的折射光线。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找折射光线时,应该在玻璃另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P4,不能只插一枚大头针P3
B.当∠AOC太大时,在玻璃砖的另一侧将看不到P1、P2的像
C.光在玻璃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之比为
D.该同学在插大头针P3前不小心将玻璃砖以O为圆心逆时针转过一小角度,由此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将偏大
4.某同学在测玻璃折射率时,把玻璃砖一边与aa′对齐,但另一条边bb′画得明显过宽,其它操作符合要求,由此引起的误差及测量结果正确表述是(  )
A.折射角偏大,折射率比真实值小
B.折射角偏小,折射率比真实值大
C.折射角偏大,折射率比真实值大
D.折射角偏小,折射率比真实值小
5.如图所示,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本实验必须选用两折射面相互平行的玻璃砖
(2)若有多块平行玻璃砖可选用,应选择两平行折射面距离最大的一块
(3)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适当取得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
(4)若入射角太大,折射光线会在玻璃砖的内表面发生全反射
A.(1)(2) B.(1)(3) C.(2)(3) D.(1)(4)
6.如图所示,在做“测量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中,先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用铅笔描出玻璃砖的边界ab和cd,但是在描绘cd边界时,由于操作不当,描成了虚线。然后在玻璃砖一侧插上两根大头针、。为完成实验,须在玻璃砖另外一侧依次插上大头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挡住的像
B.同时挡住、、的像
C.由于边界描绘失误,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比真实值偏大
D.由于边界描绘失误,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比真实值偏小
7.如图所示,用插针法测定一块两侧面平行的玻璃砖折射率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换用两侧面a、a'不平行的玻璃砖,则无法进行实验
B.为减小测量误差,大头针A、B的连线与法线的夹角应尽量小些
C.为了减小作图误差,大头针C和D的距离应适当取大些
D.若大头针A、B的连线与法线夹角较大,光线有可能在面发生全反射
二、多选题
8.“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和分别是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如图所示,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和,用“+”表示大头针的位置,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并依次插上大头针和,在插和时,应使( )
A.只挡住的像 B.只挡住的像
C.同时挡住、的像 D.挡住、的像和
9.在做了“测定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实验(如图)后,某同学得出下列几种结论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砖的宽度适当选大些
B.入射角应尽量小些,防止在另一侧面发生全反射
C.大头针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
D.入射角越大越好,这样测量误差能尽可能的减小
E.玻璃砖的折射率与入射角有关,入射角越大,测得折射率越大
F.玻璃砖的折射率与入射角无关,入射角越大,折射角越大,但是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值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G.玻璃砖的折射率与入射角无关,入射角越大,折射角越大,但是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三、实验题
10.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经正确操作插好了4枚大头针,画出完整的光路图,由于没有量角器,他以入射点O点为圆心画圆交入射光线于A点,交折射光线于B点,过A点画法线的垂线与法线交于C点,过B点画法线的垂线与法线交于D点,如图所示,若各线段的长度可以用AC、CO、BD、DO表示,则玻璃的折射率可表示为 .
11.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某同学先将白纸平铺在木板上并用图钉固定,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然后在白纸上确定玻璃砖的界面所在直线aa′和bb′(图中并未直接画出具体位置)。O为直线AO与aa′的交点,在直线AO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
(1)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 。
A.插上大头针,使仅挡住的像
B.插上大头针,使挡住的像和的像
C.插上大头针,使仅挡住
D.插上大头针,使挡住和、的像
(2)过、作直线交bb′于O′,过O′作垂直于bb′的直线NN′,连接OO′,测量图中角α和β的大小。则玻璃砖的折射率n= 。
12.一位同学用“插针法”测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的折射率
(1)该同学在量入射角和折射角时,由于没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图以后,以O点为圆心,OA为半径画圆,交OOˊ延长线于C点,过A点和C点作垂线分别交于B点和D点,如图所示.测量有关线段长度,可得玻璃的折射率n= (用图中线段字母表示)
(2)这种方法能否测量两面不平行的玻璃砖的折射率 (填能或否)
13.某小组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所用器材有:玻璃砖,大头针,刻度尺,圆规,笔,白纸。
(1)下列哪些措施能够提高实验准确程度 。
A.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大的玻璃砖
B.选用两光学表面平行的玻璃砖
C.选用粗的大头针完成实验
D.插在玻璃砖同侧的两枚大头针间的距离尽量大些
(2)该小组用同一套器材完成了四次实验,记录的玻璃砖界线和四个大头针扎下的孔洞如下图所示,其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D.
(3)该小组在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时,由于没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图以后,他以点为圆心,OA为半径画圆,交延长线于点,过A点和点作垂直法线的直线分别交于点和点,如图甲所示,他测得,,则可求出玻璃的折射率 。
(4)该小组在画界面时,不小心将两界面、间距画得比玻璃砖的宽度稍大些,如图乙所示,则他测得的折射率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4.某同学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所用的玻璃砖两面平行,正确操作后,作出的光路图及测出的相关角度如图所示
(1)此玻璃的折射率计算式为n= (用图中的θ1、θ2表示);
(2)若增大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则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偏移量将 (填“增大”或“减小”);
(3)如果有几块宽度大小不同的平行玻璃砖可供选择,为了减小误差,应选用宽度 。(填“大”或“小”)的玻璃砖来测量。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A.确定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是大头针能挡住和、的像,故A错误;
B.相邻两个大头针插得较近时,确定光线时误差较大,即会降低测量精度,故B错误;
C.如果误将玻璃砖的边PQ画到,则折射角i2,将偏大,折射率的测量值将偏小,故C错误;
D.实验中玻璃砖上下表面不一定需要平行,只要确定光线和折射面,即确定入射角和折射角即可,故D正确。
答案:D。
2.C
解析:A.光学表面是否平行不影响该实验的准确度,A错误;
B.判断像与针是否在同一直线时,应观察大头针的整个部分,不能只观察大头针的头部,B错误;
C.大头针与与,与的间距适当远一些,可以减小实验误差,C正确;
D.为了防止弄脏玻璃砖,不能用铅笔贴着玻璃砖的光学面画出边界,D错误。
答案:C。
3.C
解析:A.找折射光线时,只插一枚大头针P3,也可以完成实验,故A错误;
B.光由空气射入玻璃不会发生全反射,故B错误;
C.光在玻璃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之比为
故C正确;
D.该同学在插大头针P3前不小心将玻璃砖以O为圆心逆时针转过一小角度,折射光线将逆时针转动,而作图时仍以EF为边界,CD为法线,则入射角不变,折射角变大,由折射率公式律可知,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将偏小。故D错误。
答案:C。
4.A
解析:如图所示
实线是真实的光路图,虚线是玻璃砖宽度画大后的光路图,由图看出,在这种情况测得的入射角不受影响,但测得的折射角比真实的折射角偏大,根据
因此测得的折射率偏小。
答案:A。
5.C
解析:(1)本实验必须选用两折射面不相互平行的玻璃砖也可以测定折射率;
(2)选择两平行折射面距离最大的一块,这样入射点与出射点距离较大,作图误差较小;
(3)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适当取得大些,光路更准确,可以提高准确度;
(4)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不会发生全反射,所以根据光路可逆,入射角太大,折射光线在玻璃砖的内表面也不会发生全反射。
答案:C。
6.C
解析:AB.根据实验原理可知,连接、表示入射光线,连接、表示出射光线,连接两光线与玻璃砖的交点,即为折射光线。实验过程中,要先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大头针、,然后在玻璃砖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的像被挡住,接着在另一侧又插上大头针、,使挡住、的像,同时挡住的是P3和、的像,故AB错误;
CD.实验的正常光路图如下图中实线所示,边界描绘失误后描绘的光路图如下图虚线所示

由图可知,正常情况下的折射角为,边界描绘失误后的折射角为,由图可以看出
折射角偏小,根据折射率公式可知折射率偏大,故C正确,D错误。
答案:C。
7.C
解析:A.实验中玻璃砖上下表面不一定需要平行,只要能确定光线的入射点及出射点即可,故A错误;
B.为减少测量误差,大头针A、B的连线与法线的夹角应尽量大些,故B错误;
C.为了减小作图误差,大头针C和D的距离应适当取大些,故C正确;
D.由几何知识可知,光线在上表面的折射角等于下表面的入射角,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可知,光线一定会从下表面射出,折射光线不会在玻璃砖的下表面发生全反射,故D错误。
答案:C。
8.CD
解析:在标记出射光线时,需要同时挡住、的像,挡住、的像和。
答案:CD。
9.ACF
解析:A.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玻璃砖的宽度适当大一些,故A正确;
BD.为了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选择的入射角应尽量大些,效果会更好,但不是越大越好,BD均错误.
C.大头针P1和P2及P3和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时,相同的距离误差,引起的角度误差会减小,效果会好些;C正确;
EFG.玻璃砖的折射率是由玻璃本身的材料决定,与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无光,根据折射定律知折射率等于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故EG错误,F正确;
答案:ACF。
10.
解析:根据折射率公式:
11. BD
解析:(1)[1] 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确定P3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是插上大头针P3,使P3能挡住P1、P2的像。确定P4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是大头针P4能挡住P3和P1、P2的像。故BD正确,AC错误。
(2)[2] 根据折射定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12. 能
解析:(1)[1]图中AO作为入射光线,OO′是折射光线,设光线在玻璃砖上表面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则由几何知识得到

又AO=OC,则折射率
(2)[2]如果操作无误,则这种方法同样能测量两面不平行的玻璃砖的折射率。
13. AD/DA D 1.5 偏小
解析:(1)[1]A.为了作图误差更小,应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大的玻璃砖,这样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会更长,由测量引起的相对误差会更小,故A正确;
B.根据折射定律可知,测量折射率时,只需要找出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即可,如果是两个光学表面不平行的玻璃砖,并不会对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值产生影响,故B错误;
C.为了准确测量光路图,应选用较细的大头针来完成实验,而选用粗的大头针完成实验 时容易出现观察误差,使光线实际并不平行,故C错误;
D.插在玻璃砖同侧的两枚大头针间的距离尽量大些,这样描绘出的光线的误差会更小,故D正确。
答案:AD。
(2)[2]BC.根据图像可知,该实验选用的玻璃砖两光学表面平行,则入射光线应与出射光线平行,故BC错误;
AD.光线在玻璃砖中与法线的夹角应小于光线在空气中与法线的夹角,故A错误,D正确。
答案:D。
(3)[3]根据折射定律可得
(4)[4]如图所示
实线为实际光路,而虚线为作图得到的折射光路,可见,入射角没有变化,但折射角的测量值偏大,则由
可知,折射率的测量值偏小。
14. 或 增大 大
解析:(1)[1]此玻璃的折射率计算公式为
(2)[2]入射角越大,折射角越大,玻璃砖的厚度是不变的,偏移的距离等于砖的宽度与折射角正切值的乘积,所以偏移的距离就越大。
(3)[3]玻璃板的厚度越大,则光线通过玻璃板的侧移量越大, 测量误差越小,故如果有几块宽度大小不同的玻璃砖可供选择,为了减小误差应选宽度大的玻璃砖来测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